- 年份
- 2024(6556)
- 2023(9680)
- 2022(8723)
- 2021(8267)
- 2020(6957)
- 2019(16297)
- 2018(16381)
- 2017(31584)
- 2016(17477)
- 2015(19712)
- 2014(19682)
- 2013(19447)
- 2012(17844)
- 2011(16062)
- 2010(15904)
- 2009(14344)
- 2008(14046)
- 2007(11967)
- 2006(10370)
- 2005(8823)
- 学科
- 济(65256)
- 经济(65179)
- 管理(48820)
- 业(46117)
- 企(38877)
- 企业(38877)
- 方法(32314)
- 数学(27650)
- 数学方法(27291)
- 学(17665)
- 农(17216)
- 财(16351)
- 中国(15764)
- 业经(14478)
- 地方(13256)
- 理论(12125)
- 农业(11610)
- 和(11559)
- 贸(11320)
- 贸易(11316)
- 务(11052)
- 财务(10993)
- 财务管理(10976)
- 易(10942)
- 环境(10807)
- 技术(10598)
- 制(10458)
- 企业财务(10404)
- 教育(9614)
- 划(9349)
- 机构
- 大学(248891)
- 学院(245944)
- 管理(99036)
- 济(89693)
- 经济(87591)
- 理学(86775)
- 理学院(85754)
- 管理学(84097)
- 管理学院(83676)
- 研究(82414)
- 中国(58097)
- 科学(55725)
- 京(53516)
- 农(42943)
- 所(42478)
- 业大(40621)
- 财(39874)
- 研究所(39293)
- 中心(36339)
- 江(34685)
- 农业(34021)
- 范(33813)
- 北京(33630)
- 师范(33448)
- 财经(32873)
- 院(29934)
- 经(29840)
- 州(28578)
- 师范大学(27288)
- 技术(26827)
- 基金
- 项目(176315)
- 科学(137199)
- 基金(126979)
- 研究(126293)
- 家(111938)
- 国家(111033)
- 科学基金(94265)
- 社会(76285)
- 社会科(72099)
- 社会科学(72077)
- 省(69143)
- 基金项目(68627)
- 自然(63899)
- 自然科(62364)
- 自然科学(62346)
- 自然科学基金(61210)
- 划(59121)
- 教育(57617)
- 资助(52203)
- 编号(51678)
- 成果(42066)
- 重点(39421)
- 部(38129)
- 发(36993)
- 创(36508)
- 课题(35430)
- 科研(34202)
- 创新(34016)
- 计划(33289)
- 大学(32411)
共检索到342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倩 陈京环 王堃 蒋建新 孙润仓
在能源问题日益紧张的时局下,寻求可再生清洁能源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由农林废弃物转化获得新能源、新材料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其中生物乙醇作为环保、可持续的新型能源得到了广泛关注。预处理作为生物乙醇制备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备受重视,传统化学预处理技术能量消耗大、对设备要求高、半纤维素降解严重且对环境造成污染,没有充分考虑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高值化回收利用,单一化降解纤维素使得经济利用价值很低;生物预处理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和低成本的预处理技术,也存在着转化效率低、作用周期长和碳水化合物损失严重的缺点。热水预处理通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晓燕 赵广杰 刘志军
木材作为一种木质生物质资源目前存在着严重浪费,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造福于人类是目前科研工作者面临的课题。本文综述自然界中木材各成分的生物分解过程,以及木材剩余物的生物转化技术,包括生物转化乙醇、单细胞蛋白、木糖醇、乳酸等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为木材剩余物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东雨 刘乙德 朱晓健 袁小兰 刘奕兵 王晶 杨旭 封宇 李致锋 郝宇思 牛卫生 刘越洋 李进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日益突出,生物质资源作为化石能源的补充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快速热解技术,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同时具有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液体生物油备受重视。然而,通过直接热解得到的生物油存在化学组分繁多、产率低、品质差等问题。在快速热解之前对生物质进行酸处理,可以有效去除生物质中碱/碱土金属元素(AAEMs)含量,显著改变生物质的形貌结构,极大改善生物油产品的组分分布,增加如左旋葡聚糖等高附加值化合物的产率,有效提升生物油品质,更有利于生物油的分离提纯和后期的高值化利用。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生物质进行不同酸处理后的热解研究现状,讨论了酸处理及联合酸处理对生物质形貌结构、AAEMs含量、热解过程及热解生物油的影响,为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和转化提供了思路,对生物质热解酸处理技术的研究和改进提供了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管舒仪 窦妍 蔡晓丹 陈欣玥 张笑 杨明琰
[目的]研究对甲苯磺酸(p-toluenesulfonic acid,p-TsOH)耦合碱性过氧化氢(AHP)预处理对不同木质纤维素酶解率及乙醇产率的影响,为农林废弃物纤维素生物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为供试材料,分别采用p-TsOH处理(质量分数70%pTsOH水溶液于80℃处理20 min)以及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先用质量分数70%p-TsOH水溶液于80℃处理20 min,之后用pH 11.5、体积分数2%H_2O_2于50℃、120 r/min恒温振荡器中反应12h)2种方法对3种材料进行预处理,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对3种材料化学组成、形态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结晶度、保水值)的影响,并研究纤维素酶添加量(5,10,15FPU/g,以纤维素质量计算)及不同发酵工艺(同步糖化发酵、分步糖化发酵)对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3种材料纤维素酶解率及乙醇产率的影响。[结果]采用p-TsOH处理以及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后,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明显降低,纤维素含量明显提高,其中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的效果更明显,该法处理的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的木质素脱除率分别为97.01%,96.50%和94.01%,半纤维素脱除率分别为82.50%,84.21%和81.19%,纤维素保留率分别为87.97%,87.85%和90.53%。采用p-TsOH处理以及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后,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的微观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晶度及保水值均明显增加。纤维素酶添加量5 FPU/g、酶解72 h时,芒草秆和小麦秸秆的酶解率均超过90%,而杨木的酶解率为78%;纤维素酶添加量15 FPU/g、酶解12 h时,芒草秆、小麦秸秆的酶解率达到100%,杨木的酶解率为73%;纤维素酶添加量10 FPU/g、酶解24 h时,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的酶解率均达到95%以上。当底物质量浓度为130 g/L、纤维素酶加量为10 FPU/g、发酵96 h时,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同步糖化发酵的乙醇产率分别为92.63%,90.07%和88.00%,高于分步糖化发酵工艺的乙醇产率(86.40%,84.21%和78.09%)。[结论]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可以在温和水溶液条件下选择性脱除原料中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得到富含纤维素的样品,对不同原料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应用前景良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管舒仪 窦妍 蔡晓丹 陈欣玥 张笑 杨明琰
[目的]研究对甲苯磺酸(p-toluenesulfonic acid,p-TsOH)耦合碱性过氧化氢(AHP)预处理对不同木质纤维素酶解率及乙醇产率的影响,为农林废弃物纤维素生物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为供试材料,分别采用p-TsOH处理(质量分数70%pTsOH水溶液于80℃处理20 min)以及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先用质量分数70%p-TsOH水溶液于80℃处理20 min,之后用pH 11.5、体积分数2%H_2O_2于50℃、120 r/min恒温振荡器中反应12h)2种方法对3种材料进行预处理,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对3种材料化学组成、形态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结晶度、保水值)的影响,并研究纤维素酶添加量(5,10,15FPU/g,以纤维素质量计算)及不同发酵工艺(同步糖化发酵、分步糖化发酵)对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3种材料纤维素酶解率及乙醇产率的影响。[结果]采用p-TsOH处理以及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后,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明显降低,纤维素含量明显提高,其中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的效果更明显,该法处理的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的木质素脱除率分别为97.01%,96.50%和94.01%,半纤维素脱除率分别为82.50%,84.21%和81.19%,纤维素保留率分别为87.97%,87.85%和90.53%。采用p-TsOH处理以及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后,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的微观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晶度及保水值均明显增加。纤维素酶添加量5 FPU/g、酶解72 h时,芒草秆和小麦秸秆的酶解率均超过90%,而杨木的酶解率为78%;纤维素酶添加量15 FPU/g、酶解12 h时,芒草秆、小麦秸秆的酶解率达到100%,杨木的酶解率为73%;纤维素酶添加量10 FPU/g、酶解24 h时,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的酶解率均达到95%以上。当底物质量浓度为130 g/L、纤维素酶加量为10 FPU/g、发酵96 h时,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同步糖化发酵的乙醇产率分别为92.63%,90.07%和88.00%,高于分步糖化发酵工艺的乙醇产率(86.40%,84.21%和78.09%)。[结论]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可以在温和水溶液条件下选择性脱除原料中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得到富含纤维素的样品,对不同原料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应用前景良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凡花 魏幼璋
评述了不同米类食品和不同水稻籽粒及其加工产品中的铁含量、不同形态铁的生物有效性及基因技术在提高水稻铁含量和生物有效性中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高铁载体、铁贮存蛋白、铁转运蛋白、铁还原酶和肌醇六磷酸酶、半胱氨酸等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水稻 铁 生物有效性 基因技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磊 康波 姜冬梅 陈咨余 章钰
神经视蛋白(OPN5)是非视觉成像视蛋白的重要成员之一,是可以感受紫外光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能够介导光信号传输并引起节律相位的漂移。OPN5具有参与调控生物节律、动物繁殖、神经元生长发育、突触可塑性、记忆获得以及介导皮肤光信号转导等功能。文章综述了OPN5基因的结构与分布、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其将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宏军 倪汉文 周志强 江树人
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一般可以承受 2 .0 kg.hm-2 有效量以下的剂量 ,而只要 1.0 kg.hm-2 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杂草防效。其抗性的稳定性受到环境因子、载体构建和抗性基因导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抗性基因可以通过花粉漂移 ;抗性作物与原受体在没有草铵膦作用下有一定的差异。虽然大量文献报道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对周围的生态群落没有影响 ,但也发现草铵膦可以致毛虫死亡。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在应用抗除草剂作物时 ,应特别注意其抗性稳定性 ,将之纳入杂草综合治理体系中
关键词: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草铵膦 安全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响明 何晓青
微生物用来代谢木聚糖的酶系是研究自然界中第 2种最丰富的多聚糖 (木聚糖 )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 ,国际上对微生物分解木聚糖系统的研究日益关注 ,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不同条件下微生物木聚糖酶的诱导产生和调节机制 ,酶的提纯、鉴定 ,木聚糖酶基因的分子克隆和表达 ,以及木聚糖酶在加工工业上 ,尤其是纸浆漂白方面的应用 .该文综述了木聚糖复杂的结构 ,微生物木聚糖酶的生物合成、固定化、固态发酵、酶的协同作用、基因的分子克隆以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并简要综述了微生物木聚糖酶的生物漂白机制、选择标准以及木聚糖酶技术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木聚糖 木聚糖酶 生物漂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德强 黄镇亚 张志毅
该研究采用蒸汽爆破法 ,以速生毛白杨为原料 ,在爆破时间都为 4min ,爆破压力分别为 1.5 ,2 .0 ,2 .5 ,2 .7MPa的压力条件下 ,研究比较了不同爆破压力对原料得率、产酶活力和纤维素酶解糖化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①在相同条件下 ,随着爆破压力由 1.5MPa升至 2 .7MPa ,原料得率由 84%逐渐降低至 5 1% ;②以不同爆破压力获取的毛白杨原料配合麦麸作为纤维素酶产酶培养基 ,随着爆破压力的增加 ,酶活性也随之增加 ,但也与爆破后原料的纤维素含量有关 .只有爆破后毛白杨原料的纤维素含量高时 ,酶活性才大 .每克干曲酶活力高达 139.3U/ g ;③将经过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晓军 赵广杰
碳材料是重要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利用生物质原料制备各种碳材料,可以降低碳材料生产成本,实现碳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新型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前景,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质碳纤维、生物质活性碳纤维、生物质碳分子筛等碳材料的相关研究报道。
关键词:
生物质 碳纤维 活性碳纤维 碳分子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仲齐
以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纤维素、淀粉等大分子物质为原料, 利用物理化学途径和生物途径可以将其转化成具有多种工业用途的生物乙醇。微生物发酵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给生物乙醇的开发利用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转基因菌系的改良和利用可以使生物乙醇的转化效率比传统工艺提高几十倍。本文对酸解技术、酶解技术和酶解工艺在生物乙醇转化领域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
生物乙醇 转化技术 遗传工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 明 徐晓云 范 鑫 潘思轶
我国柑橘资源丰富,在柑橘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皮渣及果肉残余等副产物,其中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是提取类胡萝卜素的主要原料.柑橘中的类胡萝卜素除起到呈色作用外,还参与人体的代谢、免疫应答以及激素分泌等生理活动.本文介绍不同品种柑橘中的主要类胡萝卜素种类,对柑橘中主要类胡萝卜素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柑橘 类胡萝卜素 生物活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荣厚
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技术是在中温(500~650℃),高加热速率(104~105℃/s)和极短气体停留时间(小于2s)的条件下,将生物质直接热解,产物经快速冷却,可使中间液态产物分子在进一步断裂生成气体之前冷凝,从而得到高产量的生物油。该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新型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生物质热裂解机理、生物质热裂解反应器类型、生物质快速热裂解过程的影响因素、生物油特性、生物油的精制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该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质快速热裂解 生物油 反应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裕丰 赵淑玲 胡紫莹 陈立 邱天逸 方临川
微塑料是一种新兴污染物,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和处理不当对土壤生态系统构成了潜在的环境风险。微塑料在土壤中为微生物提供了新的栖息地,并与周围环境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塑料际。塑料在土壤环境中不易降解,使得塑料际对原始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且持久的生态威胁。目前对塑料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生生态系统,关于土壤塑料际对微生物、微塑料以及土壤环境和其他污染物的影响联合效应等方面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为探究土壤塑料际中微生物与微塑料相互作用的机制和随之产生的生态效应,本文综述了塑料际作为土壤微生物新的栖息地带来的生态风险相关研究进展,主要讨论了土壤塑料际对微生物的选择效应与微塑料迁移转化的影响、土壤塑料际对土壤结构与土壤碳循环带来的改变以及与其他环境污染物的联合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