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56)
2023(7689)
2022(6406)
2021(5844)
2020(4828)
2019(10505)
2018(10095)
2017(19113)
2016(10753)
2015(11239)
2014(10923)
2013(10673)
2012(9990)
2011(8792)
2010(8434)
2009(7565)
2008(7367)
2007(6283)
2006(5243)
2005(4539)
作者
(34283)
(28976)
(28667)
(27120)
(18147)
(14304)
(12777)
(11343)
(10881)
(10045)
(9999)
(9509)
(9338)
(9159)
(9150)
(8923)
(8737)
(8570)
(8357)
(8256)
(7536)
(7117)
(6843)
(6567)
(6459)
(6360)
(6240)
(6210)
(5908)
(5834)
学科
(37919)
经济(37871)
(28275)
管理(27713)
(21983)
企业(21983)
方法(19007)
数学(17231)
数学方法(17083)
(11146)
(11107)
(10436)
中国(9229)
(9043)
贸易(9041)
(8855)
业经(7913)
农业(7300)
(7273)
财务(7268)
财务管理(7255)
技术(7083)
企业财务(7008)
(6978)
环境(6414)
(6397)
(6362)
金融(6361)
银行(6336)
(5981)
机构
大学(150974)
学院(149753)
(58134)
经济(57127)
研究(56485)
管理(53079)
理学(47530)
理学院(46891)
管理学(45858)
管理学院(45616)
科学(40512)
中国(39922)
(38836)
业大(31666)
(31457)
农业(31354)
(31339)
研究所(29567)
(24990)
中心(24398)
财经(21047)
农业大学(20960)
(20836)
(20757)
(19479)
北京(19004)
科学院(18432)
(18389)
(18359)
经济学(18311)
基金
项目(114181)
科学(88226)
基金(84833)
(80347)
国家(79759)
研究(70244)
科学基金(65625)
自然(46997)
自然科(45966)
自然科学(45945)
社会(45712)
基金项目(45687)
自然科学基金(45164)
(43784)
社会科(43473)
社会科学(43460)
(38644)
资助(34149)
教育(31534)
重点(26825)
计划(25443)
(24411)
编号(24295)
(23966)
(23586)
科研(23488)
科技(23147)
创新(22575)
(21487)
国家社会(19994)
期刊
(53896)
经济(53896)
学报(38906)
研究(36518)
(33398)
科学(31755)
大学(27440)
学学(26815)
中国(24811)
农业(22480)
(18744)
管理(17259)
(12525)
(12015)
金融(12015)
业大(11703)
财经(10370)
经济研究(10241)
(9919)
农业大学(9561)
教育(9286)
林业(9228)
科技(9208)
(8869)
业经(8787)
技术(8710)
资源(7890)
问题(7532)
自然(7092)
(6970)
共检索到202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柯美慧  王望  曹金珍  
【目的】为了探究热改性温度和压力条件对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化学成分变化及耐腐性的影响规律,进而揭示热改性工艺、化学成分变化和木材耐腐性之间的响应机制。【方法】在不同温度(150、180、210℃)、加压或常压条件下对欧洲赤松边材进行热改性,分析热改性前后抽提物、木质素、综纤维素、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变化。以密黏褶菌为试验菌种,研究热改性木材在腐朽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其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热改性温度越高,欧洲赤松质量损失率越高;热改性过程中抽提物和木质素质量分数上升,综纤维素、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降低;在同一温度下,加压条件比常压条件下热改性质量损失率和化学成分变化更为显著。与常压热改性相比,加压热改性材耐腐性较好,且温度越高,耐腐性越强。加压180℃腐朽12周后质量损失率为18.8%,耐腐等级为Ⅱ级(耐腐);加压210℃腐朽12周后质量损失率为8.4%,耐腐等级为Ⅰ级(强耐腐)。腐朽过程中,耐腐性能无明显变化的常压150℃、加压150℃和常压180℃热改性材与对照组的化学成分变化趋势相似,随着腐朽时间的延长,综纤维素、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持续下降,木质素质量分数持续上升。常压210℃、加压180℃和加压210℃热改性材的木质素质量分数变化不明显,综纤维素和α-纤维素的降解速度明显变慢。【结论】热改性过程中不同的温度和压力对木材的化学成分变化和耐腐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温度较高且加压的热改性条件会增加热改性过程中半纤维素和α-纤维素的降解,综纤维素质量分数大幅下降,抽提物、木质素质量分数大幅上升。热改性后综纤维素的减少使得褐腐真菌对木材的降解程度降低,降解速度变慢,木质素、抽提物质量分数的上升又对真菌进一步降解细胞壁成分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提升热改性材的耐腐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琼  曾维超  孟燕  向班贵  
采用传统加工和新加工的方法测定了藤茶加工过程中主要成分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加工的进程,黄酮、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传统工艺加工过程黄酮和叶绿素破坏量较大,不利于活性成分的保留和色泽品质的形成,藤茶茶汤黄暗、香味浓浊。藤茶新工艺比传统工艺更有利于品质的形成,加工出的藤茶有效成分保留较多,色绿、香高、味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艳鹤  王成章  叶建中  周昊  
为了找出适宜的漆蜡萃取条件,进行了热回流萃取漆蜡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并采用GC-MS色谱分析了陕西野漆树和江西引种日本野漆树中漆蜡脂肪酸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漆蜡萃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石油醚萃取、回流温度80℃、固液比1∶20、萃取时间60min、提取2次;两个产地的漆蜡主要由棕桐酸、油酸和硬脂酸等脂肪酸甘油酯组成,三者之和大于70%,同时都含有十三烷二酸、甘二烷二酸和二十烷二酸;陕西漆蜡中,二元酸含量为8.256%,引种的日本漆蜡二元酸含量为14.097%。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德江  陈玉琼  姜昊  
对用相同鲜叶加工成8种名优绿茶的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分析结果表明,各名茶间差异较大。未经揉捻的名茶茶多酚含量高于经过揉捻的名茶;扁形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高于其它名茶。叶绿素分析表明,各名茶间Chla、Pya的差异较大,其次是Chlb,而Cdb、Cda、Pyb的差异较小。凡经揉捻的名茶Chla的含量低于未经揉捻的名茶(龙井制法的扁形茶例外),而Pya的含量则相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璇  王明枝  曹金珍  
【目的】针对木材在环境温湿度变化时易发生干缩或湿涨,导致木材尺寸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以柠檬酸-山梨醇混合溶液作为改性剂,通过真空加压浸渍和高温固化改性木材。探究柠檬酸与山梨醇在木材内部原位聚合酯化对木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进而优化改性工艺。【方法】以欧洲赤松为原料,改性剂质量分数、固化温度、固化时间为考察因素,改性材的吸水抗胀率和改性剂的水溶流失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设计法,建立工艺与改性材性能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方差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同时求解拟合方程获得柠檬酸-山梨醇原位聚合酯化改性欧洲赤松的优化工艺水平。并对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微观形貌和化学组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固化温度对试样的吸水抗胀率影响极显著(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敏洋  曹金珍  
为了考察微纳米液体改性剂在木材中的渗透规律,采用2种粒径(30和150nm)和3种浓度(质量分数5%,15%、30%)的SiO2溶胶真空30 min-常压浸渍24 h欧洲赤松和火炬松边材,比较其24 h内吸液率的经时变化规律和24 h增重率,通过质量法分析30 nm、15%的硅溶胶处理材轴向SiO2的浓度梯度,并采用扫描电镜鄄X射线能谱仪分析各轴向深度木材细胞壁中硅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1)粒径小的硅溶胶在浸渍初期更易于在木材中渗透,随着浸渍时间的延长,粒径的影响变小,甚至可能出现相反的趋势;浓度对吸液率影响显著,一般浓度越高,吸液率越小。浓度高的改性剂处理木材时,粒径的影响更为显著。2)树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敏洋  曹金珍  
为了考察微纳米液体改性剂在木材中的渗透规律,采用2种粒径(30和150 nm)和3种浓度(质量分数5%,15%、30%)的SiO2溶胶真空30 min-常压浸渍24 h欧洲赤松和火炬松边材,比较其24 h内吸液率的经时变化规律和24 h增重率,通过质量法分析30nm、15%的硅溶胶处理材轴向SiO2的浓度梯度,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分析各轴向深度木材细胞壁中硅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1)粒径小的硅溶胶在浸渍初期更易于在木材中渗透,随着浸渍时间的延长,粒径的影响变小,甚至可能出现相反的趋势;浓度对吸液率影响显著,一般浓度越高,吸液率越小。浓度高的改性剂处理木材时,粒径的影响更为显著。2)树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改云  任海青  秦特夫  江泽慧  
用褐腐真菌茯苓按常规栽培方法对木材进行降解,对比研究了正常材和不同腐朽程度木材化学组成之间的差异,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发现,腐朽初期,综纤维素和戊聚糖的含量及纤维素结晶度随腐朽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木质素和1%NaOH抽出物的相对含量却逐渐升高。当腐朽进行到15周时,综纤维素含量、戊聚糖含量和纤维素结晶度分别由正常材的72.80%、14.95%和40.3%下降到18.57%、8.58%和16.1%,木质素含量和1%NaOH抽出物含量分别从27.30%和12.89%增加到43.88%和70.07%。之后,随着腐朽时间的延长,木材的组成几乎保持不变。FTIR结果证实了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燕  杨茂发  杨再华  黄吉勇  王超英  余金勇  
The volatile from pine needles of Pinus yunnanensis was extrac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volatile were analyzed by GC-MS and their rative contents was determined by area normalization. 53 compounds were separated,50 of them were identified.These 50 compounds amounte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莉  王家金  徐蕾  张庭  吴丽华  王翰墨  李智敏  査应洪  林良斌  
对云南省收集到的36个铁皮石斛居群栽培植株进行多糖和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并对不同居群的铁皮石斛的多糖和生物碱含量以及其农艺性状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各居群间的株高、叶长、叶宽、丛数、茎粗、石斛碱、多糖等差异极显著。株高最高的是广西石斛2号为19.36 cm,最矮的是文山石斛4号为3.04 cm。茎粗最粗的是增靓石斛为0.74 cm,最细的是文山石斛2号为0.28cm。多糖含量最多的是浙江石斛4号为0.095 mg,与浙江石斛5号和浙江石斛3号差异不显著,与大金石斛等32个居群差异极其显著;多糖含量最少是文山石斛2号为0.085 mg,与英茂石斛差异不显著,与瑞丽石斛2号等33个居群差异极其显著。生物...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静  王淑培  王昕岑  李栋  
以辣木籽为原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其中辣木籽油,研究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石油醚(60~90℃)添加量和蒸馏水添加量等因素对辣木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了辣木籽油的提取工艺,得到如下优化工艺:萃取温度90℃,萃取时间3.2 h,石油醚(60~90℃)添加量15 m L.在此工艺条件下辣木籽油的提取率为25.12%.采用GC-MS对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的辣木籽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成分为油酸、十六烷酸、辛烷和反-2-癸烯醛,其含量分别为61.53%、7.61%、7.87%和7.91%.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文会  顾小平  马灵飞  吴晓丽  岳晋军  郑仁红  
对浙江南部产的大木竹Bambusawenchouensis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造纸性能良好的青皮竹Bambusatextilis和当地分布较广的水竹Bambusatextilisvar.fasca,绿竹Dendrocalamopsisoldhami等3个参试竹种及木本和草本制浆原料作了比较。结果表明,3年生大木竹竹材综纤维素质量分数为721.9g.kg-1,木素226.4g.kg-1,氢氧化钠抽出物251.3g.kg-1,苯-醇抽出物46.3g.kg-1。从造纸原料要求的标准讲,该竹综纤维素质量分数较高,木素与溶液抽出物较低或中等,属较好的造纸竹种。从年龄上看,1年生大木竹的综纤维素和多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平平  周玉成  虞宇翔  杨科研  常建民  
【目的】采用硼酸和热解油对酚醛(PF)树脂进行共改性,研发一种地采暖地板用耐热增韧型改性酚醛(BBPF)树脂,以满足地采暖地板长期处于相对高温和潮湿的环境对胶黏剂的特殊要求。【方法】以树脂固体含量、残碳率、拉伸强度和胶合强度为考察指标,以热解油替代苯酚比例、硼酸添加量(占苯酚质量百分比)和氢氧化钠/苯酚(NaOH/P)摩尔比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BBPF树脂合成工艺。【结果】1)正交试验极差分析表明,BBPF树脂固体含量、拉伸强度和胶合强度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均为热解油替代苯酚比例、硼酸添加量、NaOH/P摩尔比; BBPF树脂残碳率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热解油替代苯酚比例、NaOH/P摩尔比、硼酸添加量。2)随热解油替代苯酚比例提高,BBPF树脂固体含量、残碳率和胶合强度均呈下降趋势,拉伸强度呈上升趋势;随硼酸添加量增大,BBPF树脂固体含量、残碳率、拉伸强度和胶合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随NaOH/P摩尔比增大,BBPF树脂固体含量、残碳率和胶合强度均先升高后降低,拉伸强度升高。3) BBPF树脂的优化合成工艺为热解油替代苯酚比例20%、硼酸添加量4%、NaOH/P摩尔比0.5,此工艺下合成的BBPF树脂残碳率在800℃下高达58.10%,其胶膜拉伸强度为3.15 MPa,断裂伸长率为15.7%,胶合强度为1.12 MPa。4)热重分析表明,在0~800℃范围内,树脂质量损失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为30~350℃,树脂中残余水分蒸发,同时伴有树脂后固化,未参与固化的羟甲基被氧化脱除,醚键裂解转化为亚甲基键,甲醛释放,BBPF树脂失重速率极值向高温区移动;第2阶段为350~450℃,树脂中亚甲基键断裂分解,质量损失量较少;第3阶段为450~600℃,酚羟基脱水环化,树脂明显分解,BBPF树脂最大失重速率的温度高于PF树脂和热解油酚醛(BOPF)树脂,低于硼酚醛(BPF)树脂;第4阶段为600~800℃, BBPF树脂在800℃的残碳率高于PF树脂与BOPF树脂,低于BPF树脂。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BBPF树脂与BOPF树脂的红外光谱在3 420 cm~(-1)处的羟基O—H峰强度略低于PF树脂,且峰变窄;在1 384 cm~(-1)存在B—O键吸收峰,2 924 cm~(-1)处的CH_2特征峰、1 047 cm~(-1)处的醚键吸收峰和876 cm~(-1)处的苯环取代基位置峰强度均增强。【结论】采用硼酸和热解油共改性酚醛树脂,硼酸与酚羟基反应可引入高键能的B—O键,热解油的添加可引入柔性分子链段,同时可提高树脂体系交联度、耐热性和韧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英姿  王平  袁园  韦熹苑  裴刚  何桂霞  
Effects of bacteriostasis of the Neutral Lipophilic Components in Zanthoxylum dissitum were studied. The neutral lipophilic extract was fractionated through SiO_2 column and the 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by ~1H-NMR,~ 13 C-NMR and 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action exhibited strong bacteriostasi...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一琼  李悦  崔廷  白银帅  刘向真  赵森森  牛洋洋  刘超  贾国涛  程良琨  
以已醇化3年的福建南平C3F、云南曲靖C3F、贵州黔西南C3F和贵州黔西南C4F片烟为试验材料,连续5年取样,测定片烟在滞库期间常规化学成分(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总氮)、高级脂肪酸(亚油酸、油酸、亚麻酸、十六酸、十八酸)和多酚化合物(绿原酸、隐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含量,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表明:片烟的总糖、还原糖、亚麻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随着滞库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片烟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在滞库期间逐年下降,且在滞库2~3年后片烟会出现明显的品质下降;比较黔西南C3F和C4F片烟,C3F片烟在滞库4年后的综合得分开始低于滞库前的C4F片烟综合得分,说明滞库时间过长会使得片烟发生品质降级现象;比较南平、曲靖、黔西南的C3F片烟,曲靖片烟较耐贮藏,南平片烟不耐贮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