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8)
- 2023(7584)
- 2022(6267)
- 2021(5660)
- 2020(4754)
- 2019(10318)
- 2018(9893)
- 2017(18920)
- 2016(10425)
- 2015(10918)
- 2014(10657)
- 2013(10348)
- 2012(9532)
- 2011(8474)
- 2010(8207)
- 2009(7354)
- 2008(7306)
- 2007(6425)
- 2006(5355)
- 2005(4542)
- 学科
- 济(37426)
- 经济(37284)
- 业(30243)
- 管理(30193)
- 企(24128)
- 企业(24128)
- 方法(18926)
- 数学(17057)
- 数学方法(16914)
- 财(11877)
- 农(11134)
- 学(10155)
- 中国(9637)
- 贸(8524)
- 贸易(8523)
- 易(8340)
- 业经(8230)
- 务(7681)
- 财务(7639)
- 财务管理(7624)
- 制(7615)
- 技术(7452)
- 企业财务(7383)
- 农业(7301)
- 银(6413)
- 银行(6364)
- 融(6082)
- 金融(6081)
- 行(6004)
- 环境(5913)
- 机构
- 大学(148888)
- 学院(147309)
- 济(58298)
- 经济(57264)
- 管理(54797)
- 研究(51624)
- 理学(49083)
- 理学院(48478)
- 管理学(47549)
- 管理学院(47298)
- 农(36870)
- 中国(36382)
- 科学(36093)
- 业大(30050)
- 京(29951)
- 农业(29771)
- 所(27529)
- 财(26223)
- 研究所(25833)
- 中心(23129)
- 财经(21862)
- 江(20354)
- 农业大学(20214)
- 经(20196)
- 经济学(18445)
- 院(18381)
- 北京(17699)
- 范(17224)
- 经济学院(16958)
- 师范(16837)
- 基金
- 项目(110887)
- 科学(86887)
- 基金(83507)
- 家(77475)
- 国家(76864)
- 研究(69994)
- 科学基金(64514)
- 社会(46769)
- 自然(45332)
- 基金项目(44811)
- 社会科(44403)
- 社会科学(44386)
- 自然科(44384)
- 自然科学(44365)
- 自然科学基金(43637)
- 省(42903)
- 划(37176)
- 资助(33219)
- 教育(31684)
- 重点(25391)
- 编号(24449)
- 部(24008)
- 计划(23805)
- 创(23505)
- 发(22618)
- 科研(22524)
- 创新(22111)
- 业(21243)
- 科技(20967)
- 国家社会(20428)
共检索到197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燕芬 陈琦 杜瑞平 高民
【目的】研究热应激对奶山羊瘤胃上皮细胞屏障通透性的影响,为动物在炎热环境中能够维持正常生理机能以及探索促进动物抗热应激的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方法】选用泌乳中后期奶山羊,采用逐渐加热的方式建立奶山羊热应激模型,研究热应激对奶山羊血浆中D-乳酸、DAO、内毒素及炎性细胞因子等异常代谢产物的浓度,瘤胃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变化及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影响。【结果】①热应激显著提高了血浆中D-乳酸和DAO浓度;②热应激显著提高了血浆中内毒素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α、IL-6、IL-1β、干扰素-γ的浓度;③热应激破坏了瘤胃上皮间紧密连接的结构,并显著降低了紧密连接蛋白O...
关键词:
热应激 奶山羊 瘤胃上皮细胞 屏障通透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燕芬 杜瑞平 高民
【目的】研究热应激对奶山羊生产性能及瘤胃上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为动物在炎热环境中能够维持正常生理机能以及探索促进动物抗热应激的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方法】本项目以泌乳中后期奶山羊为动物模型,采用逐渐加热的方式使奶山羊产生热应激,用温湿指数计算当连续1周早、中、晚THI>72时,动物模型建立;采用动物营养学方法,研究热应激对瘤胃内发酵指标、营养物质消化率、生产性能、瘤胃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①试验期间试验羊THI主要在72和87之间,处于轻度和高度热应激;②热应激极显著地提高了奶山羊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P<0.01),显著地降低了DM、CP、OM、NDF和ADF消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占今舜 霍俊宏 詹康 赵国琦 武艳平 马月辉
为研究槲皮素对脂多糖(LPS)刺激下山羊瘤胃上皮细胞抗氧化和抗炎的影响,先将山羊瘤胃上皮细胞在添加0、5、10、20、40、60、80、120、160和320μg·mL~(-1)槲皮素的基础培养基中培养6 h后,通过检测细胞活性,确定80μg·mL~(-1)为槲皮素后续试验浓度。然后分成4组,山羊瘤胃上皮细胞在基础培养基(对照组,Con)和基础培养基[分别加入1μg·mL~(-1)的LPS (L)、80μg·mL~(-1)槲皮素(Q)以及1μg·mL~(-1) LPS和80μg·mL~(-1)槲皮素(L+Q)]中培养6 h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1)与Con组相比,L组瘤胃上皮细胞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 <0.05)。综上所述,槲皮素能够提高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的抗氧化和抗炎症性能,促进细胞增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劲晔 卢炜 刘静 陆江 翟晓虎 沈赞明
通过体外试验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山羊瘤胃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IGF-1R)以及受体后信号转导途径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试验采用IGF-1、IGF-1R抑制剂分别处理体外培养的瘤胃上皮细胞,研究IGF-1对瘤胃上皮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及增殖相关信号转导途径中关键蛋白的活化水平;并用添加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抑制剂、蛋白激酶-B(AKT)抑制剂处理,研究增殖相关信号转导途径在IGF-1诱导瘤胃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IGF-1显著提高体外培养瘤胃上皮细胞3H-TdR掺入率(P<0.05...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茂成 詹康 严康 赵倩明 赵国琦
在体外分离培养奶牛瘤胃上皮细胞,可为奶牛瘤胃生理功能和吸收机制研究和永生化奶牛瘤胃上皮细胞奠定基础。通过胰蛋白酶消化法从奶牛瘤胃组织中分离出瘤胃上皮细胞,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CK-8检测细胞生长曲线,β-半乳糖苷酶染色鉴定细胞的衰老以及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来鉴定瘤胃上皮细胞。结果表明:1)利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可以稳定的培养出瘤胃上皮细胞并且能够在体外传代大约5代;2)通过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形态的观察呈单层"岛屿状";3)在荧光显微镜下细胞角蛋白抗原能够发出绿色荧光;4)奶牛瘤胃上皮细胞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鑫 张曼 王云鹤 魏方 温婧怡 杨银凤
本研究旨在建立绵羊瘤胃上皮细胞(Ovine rumen epithelial cells,ORECs)的分离培养、冻存和复苏方法,为反刍动物瘤胃功能的研究和相关瘤胃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功能性的细胞模型。以绵羊瘤胃为研究对象,采用胰蛋白酶连续消化法对瘤胃组织进行不同时间(40、30、20、10、10、8和5 min)的消化,并对每次消化后的瘤胃组织和消化液分别进行H.E染色分析和显微镜观察,以确定细胞开始收集及终止消化的时间,最后将收集的瘤胃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在传代培养时,运用差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对ORECs进行纯化,并从细胞形态学、细胞生长曲线、角蛋白18(CK-18)免疫荧光染色和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和碱性磷酸酶基因表达等方面对ORECs进行鉴定。然后设置不同体积配方的冻存液,将传代细胞进行冻存,通过检测复苏后的细胞活力和24 h贴壁率确定最佳冻存液配方。结果表明:第4次消化后就基本消化到瘤胃组织的棘层,此时即可开始收集细胞;第7次消化完后瘤胃上皮的基底层细胞基本被消化掉,此时即可终止消化细胞。经纯化后传代的细胞呈现均一的"铺路石"形态,生长曲线明显呈"S"形,且经CK-18免疫荧光染色后鉴定为阳性,同时PCR检测到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和碱性磷酸酶均有表达。此外,ORECs经不同体积配方冻存液冻存复苏后发现,冻存液配方为V_(FBS)∶V_(DMEM)∶V_(DMSO)=9∶0∶1时ORECs的细胞活力及贴壁率最高,且传代后的细胞生长状况良好。因此本试验成功建立了ORECs的体外分离培养、冻存和复苏方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赞明 陈杰 陈伟华
采用3 H -TdR掺入法 ,分 3个系列分别研究了不同剂量五肽胃泌素 ( pentagastrin)对体外原代培养的牛瘤胃上皮细胞DNA合成的影响 ,五肽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对五肽胃泌素营养作用的影响 ,以及五肽胃泌素对新生奶公牛瘤胃上皮细胞DNA合成的影响。结果如下 :1)用终浓度 10 -11,10 -10 和 10 -9mol·L-1的五肽胃泌素分别处理成年奶牛瘤胃上皮细胞 ,使3 H -TdR掺入量增加 30 4 2 % ,2 4 2 6 %和 4 7 16 % (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斯琴 周宇桥 李虹佳 龚新宇 雍丛燕 屈金涛 简耀威 杨玲媛
选择120只(2.5±0.2)胎次、体质量(54.84±4.21) kg、泌乳日龄(72.0±3.5) d的健康西农萨能奶山羊,饲养42 d后,收集奶样,测定羊奶中体细胞数(SCC),按照SCC将奶山羊分为3组,即L–SCC组(SCC<50万个/mL);M–SCC组(50万≤SCC<100万个/mL);H–SCC组(SCC≥100万个/mL),从每组随机选取15只奶山羊,收集瘤胃液,测定其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羊奶体细胞数与瘤胃微生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 不同SCC水平奶山羊瘤胃微生物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优势菌群的差异不显著。在门水平上,L–SCC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显著高于M–SCC组和H–SCC组的,浮游菌门(Planctomycetota)显著高于M–SCC组的。在属水平上,主要的差异菌有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普氏菌UCG–003属(Prevotellaceae_UCG–003)、厌氧弧菌属(Anaerovibrio)、Gastranaerophilales_unclassified、双岐杆菌属(Bifidobacterium)、p–251–o5_unclassified、大肠杆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夏普氏菌属(Sharpe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2)羊奶SCC与解琥珀酸菌属呈显著正相关,与普氏菌UCG–003属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不同SCC奶山羊的瘤胃微生物区系有差异,其主要差异菌属为解琥珀酸菌属和普氏菌UCG–003属,羊奶体细胞数与瘤胃微生物菌属呈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斯琴 周宇桥 李虹佳 龚新宇 雍丛燕 屈金涛 简耀威 杨玲媛
选择120只(2.5±0.2)胎次、体质量(54.84±4.21) kg、泌乳日龄(72.0±3.5) d的健康西农萨能奶山羊,饲养42 d后,收集奶样,测定羊奶中体细胞数(SCC),按照SCC将奶山羊分为3组,即L–SCC组(SCC<50万个/mL);M–SCC组(50万≤SCC<100万个/mL);H–SCC组(SCC≥100万个/mL),从每组随机选取15只奶山羊,收集瘤胃液,测定其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羊奶体细胞数与瘤胃微生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 不同SCC水平奶山羊瘤胃微生物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优势菌群的差异不显著。在门水平上,L–SCC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显著高于M–SCC组和H–SCC组的,浮游菌门(Planctomycetota)显著高于M–SCC组的。在属水平上,主要的差异菌有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普氏菌UCG–003属(Prevotellaceae_UCG–003)、厌氧弧菌属(Anaerovibrio)、Gastranaerophilales_unclassified、双岐杆菌属(Bifidobacterium)、p–251–o5_unclassified、大肠杆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夏普氏菌属(Sharpe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2)羊奶SCC与解琥珀酸菌属呈显著正相关,与普氏菌UCG–003属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不同SCC奶山羊的瘤胃微生物区系有差异,其主要差异菌属为解琥珀酸菌属和普氏菌UCG–003属,羊奶体细胞数与瘤胃微生物菌属呈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鑫 张曼 范燕茹 王佩 杨银凤
【目的】探索益生性酿酒酵母菌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heep beta-defensin-1,SBD-1)表达的调节作用,为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益生菌对防御素的调控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依据。【方法】首先将新鲜的绵羊瘤胃组织用PBS和抗生素处理后进行瘤胃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当原代细胞数量长到细胞培养瓶的85%以上时,将细胞传于12孔板用于细胞刺激试验。同时将活化并纯化后的酿酒酵母菌25℃、180 r/min有氧培养48 h后,进行5次平行平板计数试验,根据平板计数的数据处理方法,得到浓度为5.2×108 CFU·m L-1的酿酒酵母菌液,再通过倍比稀释把所得菌液依次稀释成浓度为5.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茂成 詹康 贡笑笑 赵国琦
为研究不同pH和短链脂肪酸(SCFAs)对奶牛瘤胃上皮细胞SCFAs转运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41(GPR41)表达影响,设计6组试验,每组3个重复,培养24h之后,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RNA。结果表明:在添加SCFAs条件下,pH 6.2、6.8和7.4之间的MCT1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pH 6.8且添加SCFAs条件下,MCT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缺乏SCFAs pH 6.8和7.4试验组(P<0.01),MCT4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缺乏SCFAs(P<0.01),NHE1、NHE2和NHE3表达量显著高于缺乏SCFAs时的表达量(P<0.01);随着pH的降低,NHE1、NHE2和NHE3的表达量逐渐上调,而在缺乏SCFAs条件下,GPR41不表达;在添加SCFAs之后,显著激活了GPR41的表达。研究发现SCFAs能够显著加强奶牛瘤胃上皮细胞SCFAs转运蛋白和GPR41的表达量,从而证明细胞对SCFAs的吸收主要依赖于SCFAs转运蛋白和GPR4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菊花 张粟子 刘丹丹 王佳明 刘琦 董静 周杰 薛秀恒
【目的】比较不同消化酶对鸡胚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的分离和培养效果及细胞的热应激能力,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15日龄鸡胚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0.5 g/L胰蛋白酶、胶原酶Ⅰ与透明质酸酶联合及中性蛋白酶Ⅱ消化分离其小肠上皮细胞。培养不同时间后,观察IECs的生长状态,测定细胞生长活性;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组化对所得IECs进行鉴定,确定最佳的消化酶。对优化所得鸡胚IECs于42℃分别进行2,3,4 h热应激处理,以37℃处理的IECs为对照,MTT法和流式细胞测定IECs的相对活力和凋亡率。【结果】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用胶原酶Ⅰ与透明质酸酶联合消化分离得到了大量小肠绒毛隐窝团块,易贴壁,细胞生长快;用0.5 g/L胰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Ⅱ消化分离得到的细胞数量少,贴壁慢。用3种酶消化方法分离的细胞生长曲线均呈"S"形,但用胶原酶Ⅰ与透明质酸酶联合消化分离的细胞生长曲线峰值较高,细胞活性强;联合消化所得IECs特异性标记抗原均为阳性,免疫荧光阳性率达(92.7±7.9)%,细胞膜质呈棕黄色,而对照组细胞膜质无着色。42℃下热应激3 h后细胞活力极显著下降,凋亡率为(35.96±1.57)%,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7±0.02)%,可进行后续试验。【结论】采用胶原酶Ⅰ与透明质酸酶联合消化可得到IECs;42℃下处理3 h是构建IECs热应激模型的条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敏 杨彩霞 李亚南 雷智琦 王根林 李莲
[目的]本试验旨在揭示胆碱对热应激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MAC-T细胞)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将细胞分为对照组、胆碱组(100μmol·L~(-1))、热应激组(42℃,2 h)、热应激+胆碱组。采用CCK-8法分析添加胆碱对MAC-T细胞的药物毒性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分析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水平及激活转录因子4(ATF-4)、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关联X(Bax)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GRP78、CHOP、ATF-4、Bax、Bcl-2、Caspase-3(胱氨酸蛋白3基因)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MAC-T细胞的相对存活率极显著降低(P<0.01),p-PERK、ATF-4、CHOP、GRP78和Bax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Bcl-2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5),p-PERK、ATF-4、CHOP、GRP78和Bax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Bcl-2蛋白表达量升高(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雪峰 姜金庆 孙红武 欧阳五庆
【目的】建立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对原代和传代细胞进行形态观察。【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奶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然后通过胰酶消化法结合反复贴壁法纯化细胞,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并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组织块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均能培养奶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纯化获得的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角形,形成典型的鹅卵石或铺路石样,且细胞角蛋白检测呈阳性;多次传代后乳腺上皮细胞出现分化现象,形态多样,增殖仍然旺盛。【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易行、经济而实用的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关键词:
奶山羊 乳腺上皮细胞 细胞培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栾兆进 范晓梅 宋慧子 栗瑞兰 张通 张家新
为研究雄激素和氢化可的松对山羊附睾上皮细胞生长的作用模式,本研究利用酶标仪检测附睾头部上皮细胞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检测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检测睾酮与氢化可的松对山羊附睾上皮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以及对AR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00nmol/L睾酮对附睾头上皮细胞增殖的促进效应最高且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本研究表明睾酮和氢化可的松对附睾头上皮细胞体外增殖均有促进作用,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且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附睾上皮细胞增殖及功能的调节机理提供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