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67)
- 2023(10647)
- 2022(9550)
- 2021(9054)
- 2020(7536)
- 2019(17234)
- 2018(17349)
- 2017(33279)
- 2016(18176)
- 2015(20289)
- 2014(19825)
- 2013(19432)
- 2012(17324)
- 2011(15488)
- 2010(15227)
- 2009(14069)
- 2008(13079)
- 2007(11031)
- 2006(9411)
- 2005(7862)
- 学科
- 济(65288)
- 经济(65214)
- 管理(50533)
- 业(46914)
- 企(39785)
- 企业(39785)
- 方法(31817)
- 数学(27354)
- 数学方法(27021)
- 农(17696)
- 中国(16508)
- 财(16094)
- 学(15406)
- 业经(15166)
- 地方(13576)
- 贸(12309)
- 贸易(12303)
- 理论(12219)
- 易(11935)
- 农业(11765)
- 和(11496)
- 环境(10946)
- 制(10774)
- 技术(10760)
- 务(10716)
- 财务(10652)
- 财务管理(10636)
- 企业财务(10010)
- 教育(9959)
- 划(9540)
- 机构
- 学院(245005)
- 大学(244597)
- 管理(99512)
- 济(89460)
- 经济(87330)
- 理学(87219)
- 理学院(86291)
- 管理学(84676)
- 管理学院(84266)
- 研究(77964)
- 中国(55567)
- 京(51506)
- 科学(51451)
- 财(39558)
- 农(39455)
- 业大(39187)
- 所(38753)
- 研究所(35773)
- 中心(35196)
- 江(33936)
- 范(32649)
- 财经(32588)
- 师范(32345)
- 北京(32064)
- 农业(31124)
- 经(29611)
- 院(28726)
- 州(28337)
- 技术(27426)
- 师范大学(26007)
- 基金
- 项目(176392)
- 科学(137360)
- 研究(129013)
- 基金(126028)
- 家(109899)
- 国家(108975)
- 科学基金(93481)
- 社会(78377)
- 社会科(74088)
- 社会科学(74068)
- 省(70263)
- 基金项目(67910)
- 自然(62262)
- 自然科(60783)
- 自然科学(60769)
- 自然科学基金(59627)
- 教育(59331)
- 划(58955)
- 编号(54224)
- 资助(51588)
- 成果(43029)
- 重点(39198)
- 部(37719)
- 发(37320)
- 创(37015)
- 课题(36652)
- 创新(34382)
- 科研(34030)
- 项目编号(33768)
- 大学(32816)
共检索到338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言然 孔纲强 沈扬 孙智文 王新越 肖涵宇
能量桩的换热效率及其热致应力与变形问题,是影响其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针对在相互热干扰情况下能量桩群桩的换热效率及其热力响应特性的实测数据仍相对较少.该文依托1×3能量桩排桩基础,开展3.0k W加热工况下热响应特性现场试验,实测中间桩和边桩的温度、应变与应力等变化规律,着重分析中间桩与边桩热力响应特性的异同点,并与能量桩单桩试验响应特性进行对比,分析1×3排桩中能量桩换热效率、热致位移、热致侧摩阻力以及中性点位置等热力响应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下,1×3能量桩排桩的换热效率约为93%;热致侧摩阻力的中性点出现在桩体约0.4倍桩长位置;中间桩和边桩最终分别产生0.5‰倍桩径(0.28mm)和0.3‰倍桩径(0.18mm)的桩顶位移.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言然 孔纲强 沈扬 孙智文 王新越 肖涵宇
能量桩的换热效率及其热致应力与变形问题,是影响其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针对在相互热干扰情况下能量桩群桩的换热效率及其热力响应特性的实测数据仍相对较少.该文依托1×3能量桩排桩基础,开展3.0k W加热工况下热响应特性现场试验,实测中间桩和边桩的温度、应变与应力等变化规律,着重分析中间桩与边桩热力响应特性的异同点,并与能量桩单桩试验响应特性进行对比,分析1×3排桩中能量桩换热效率、热致位移、热致侧摩阻力以及中性点位置等热力响应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下,1×3能量桩排桩的换热效率约为93%;热致侧摩阻力的中性点出现在桩体约0.4倍桩长位置;中间桩和边桩最终分别产生0.5‰倍桩径(0.28mm)和0.3‰倍桩径(0.18mm)的桩顶位移.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连伟 韩岩 孔纲强 邓岳保
能源管廊是基于土壤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和地下综合管廊提出的一种新型能源地下结构。该文依托焦作市龙源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在管廊底板中铺设换热管形成能源管廊底板,实测进/出口水温及管廊底板温度、应变等变化规律,探讨不同运行模式条件下能源管廊底板换热性能与热力响应特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换热过程中管廊底板不同位置的温度基本一致,但是温度应力存在差异;横向温度应力大于纵向温度应力,且横向温度应力由北至南逐渐变小;纵向温度应力中部位置大,两侧小;夏季散热工况受到最大热致压应力为1.35 MPa,冬季取热工况受到最大热致拉应力为0.84 MPa,均未超过管廊底板混凝土的强度值,换热过程不会影响管廊底板的结构安全;能源管廊底板的单位管长换热功率随进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00 L/h流量条件下换热功率最高,间歇运行相比连续运行可以提升换热功率;不同的初始温度将导致换热功率出现巨大差异,冬季取热工况换热功率低于夏季排热工况换热功率。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卫波 严超逸 张来军 汪峰
为了探寻实际工程中能源桩桩周土壤地下水渗流对能源桩传热性能和热-力耦合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地下水渗流的能源桩热-力耦合数值模型,探讨了夏季工况下地下水渗流对能源桩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工况下能源桩在60 m/a水平渗流场作用下的换热量相对于无渗流情况可增加1.34倍,桩体温升可降低9.12%,地下水的流动降低了桩体位移、桩体轴力、侧摩阻力的变化幅度,还使得能源桩可以更快地达到稳定运行工况;在地下水渗流的影响下,渗流上游的土壤热影响范围明显缩小,但渗流下游的热影响范围显著扩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成立芹 徐德良
研究了锥形桩在竖向桩顶加荷方式下竖向极限承载力、桩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展 ,并与同条件下等截面桩进行对比 ,结果发现前者承载力是后者的 1.83倍
关键词:
锥形桩 桩侧摩阻 桩端阻力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友佳 蒋顺利 周慧辉 袁德文 吴张华 徐建军 闫晓 苏东川 田文喜
高可靠性与高能量密度的动力推进电源是空间与海洋探索载体的核心关键部件。该文针对高温热管耦合动态热电转换装置开展了高温钠热管集成热声发电机运行特性的试验研究,实现了热电能量的传递与转换,掌握了高温热管与热声发电机耦合启动的关键技术,在稳态运行工况下获得了不同输入功率的热管-热声发电机系统耦合运行特性。随着输入功率的提升,热声发电机的输出电参数变大,热电转化效率从16.60%提升至19.00%。在长期运行测试中,在输入功率为1 900 W条件下,输出功率约360 W,热电转换效率约19.00%,热管与热声发电机耦合系统性能稳定。在极限运行测试中,输入功率为2 300 W时,输出功率为463 W,热电转换效率为20.13%。该研究验证了热管反应堆与热声发电机耦合集成能量转换原理的可行性,可为后续开展基于热管堆的空间和海洋载体核动力原型设计提供试验数据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飞 王立 岳献芳
针对目前我国粮食收获现场没有配套的干燥设备进行跨区域移动作业,导致收获的粮食不能及时干燥而霉烂的问题开发一种车载式热泵干燥装置。该装置采用蒸汽压缩式热泵(热泵工质为R134a)提供热量,卧式多室流化床为干燥室,热泵蒸发器回收流化床前段排气中水蒸气潜热,鼓入环境状态的新风用以回收干燥后物料的显热。整个装置结构紧凑(3.5 m×2.1 m×1.7 m),可固定安装在5 t货车(7.2 m×2.2 m×2.2 m)车斗底盘上,便于拖运以进行跨区域移动作业,同时该装置管道之间增加了柔性连接,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基于样机试验数据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样机稳定运行时,平均热泵性能系数为3.3,除湿能耗...
关键词:
热泵 谷物 干燥 热力学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翔晟 李小青 邓海英 周永军 韩志刚
通过系统设计和分析,建立了汽车变速器能量回收试验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构建了该试验系统的仿真模型,并采用阶跃信号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分析探讨了系统主要参数容积弹性模量、阻尼和转动惯量对试验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出了系统的变化特性曲线及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汽车 变速器 试验 能量回收 仿真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宫恩宇 陈松贵 陈鑫 张凯豪 管大为 郑金海
发展海上风电技术在国家“双碳”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单桩冲刷深度的预测是海上风电单桩冲刷研究的热点。受比尺效应的影响,传统的小比尺物理模型通常会导致冲刷深度预测公式的适用性受到限制。为此,该文在1∶13的大比尺物理模型中开展了局部冲刷试验,研究了不规则波条件下, KC (Keulegan-Carpenter)为4~9时,单桩周围的平衡冲刷深度和冲刷坑体积。研究发现,通过改进KC的计算方法,能够提高现有公式在不规则波条件下预测平衡冲刷深度的准确度。此外,提出了单桩周围局部平衡冲刷深度和冲刷坑体积的公式,为单桩防护施工时的抛石冗余量估算提供了简便的预测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成立芹
测试了相同规格刚芯水泥土搅拌桩和混凝土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 ,并研究了芯桩长度对刚芯水泥土搅拌桩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刚芯水泥土搅拌桩的承载力是钻孔灌注桩的 1.36~ 1.5 4倍 ,而价格仅为钻孔灌注桩的 2 6 %~ 31% ;提高芯桩长度比可提高单桩承载力 ,但长度比超过 0 .6后 ,承载力增长缓慢 ;相同长度的刚芯水泥土搅拌桩 ,芯桩越长 ,单桩承载力越高。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尹浩 刘桂建 钮志远 冯艾荣
采用真空热解炉—质谱联用仪研究了不同电子轰击能量下,来自淮南煤田的烟煤、无烟煤和天然焦的热解产物的分子组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烟煤热解产物的离子种类数量(TNI)、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与无烟煤热解产物相似,与天然焦热解产物有很大不同,但是烟煤热解产物的总离子量(TII)多于无烟煤热解产物,这表明烟煤热解产物的分子组成分布与无烟煤热解产物是相似的,与天然焦热解产物有很大不同;在三种煤热解产物中,通过对代表烷基苯的特征碎片离子C_7H_7~+的量与代表苯的分子离子C_6H_6~(·+)的量的比值C_7H_7~+/C_6H_6~(·+),以及代表脂肪烃的特征碎片离子C_4H_9~+的量与C_6H_6~(·+)的量的比值C_4H_9~+/C_6H_6~(·+)进行分析,得到三种煤热解产物中的C_7H_7~+/C_6H_6~(·+)的值比较接近,但是天然焦的C_4H_9~+/C_6H_6~(·+)值却大于无烟煤和天然焦,这表明三种煤热解产物中的烷基苯相对于苯的含量相似,但是天然焦热解产物中脂肪烃相对于苯的含量却比烟煤和无烟煤的相应含量高.通过对不同电子电离能量下获得的三种煤热解产物质谱数据进行分析,得到适宜的电子电离能量范围是65~75 eV.研究显示,利用真空热解炉—质谱联用仪可以快速获得煤热解产物的分子组成分布信息,为煤的非燃料用途提供指导.
关键词:
在线真空热解 分子特征 煤热解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侯秀梅 许林云 戴彬虎 林欢 韩江 黄雅杰
热烟雾载药防治技术具有防效高、用药省、无需用水等显著优点,但关于药液完全热力烟化后的雾滴沉积分布状态及悬浮停留时间却没有进行过系统研究。鉴于柴油在油敏纸上无法显示的现状,理论分析热雾剂的组成及特性,综合考虑溶解性、闪点、黏度、比热容、表面张力等因素,选取6种不同溶剂进行油敏纸显性和热力烟化特性试验研究,并以雾滴粒径和发烟量作为评价溶剂综合性能的指标。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在油敏纸上显性较好、热力烟化效果较佳、在喷管内的热分解损失可忽略,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可供试验研究应用的热雾剂溶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长彬 桑洪超 刘美玉 毕玉革 尤泳
为研究深松铲类耕作部件作用下天然草地扰动失效过程,采用草地耕作试验台搭载不同类型和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深松铲,在不同作业深度下,进行草地扰动失效试验,对草地土层失效过程、扰动情况、翻垡率、扰动系数、蓬松度,以及耕作部件的作业阻力和沟形面积比阻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深松铲可以打破天然草地形成的“地表干草+植物根茎+土壤”的“夹层式”复合土层结构,对草地土层造成扰动,但其作业效果受作业深度、结构参数以及“夹层式”复合土层结构的影响。深松铲作业后产生的地表翻垡率为5.67%~12.25%,扰动系数为63%~74%,蓬松度为38%~49%。综合所有的扰动失效特性参数,在所试验的深松铲耕作部件中,双翼倾角为150°的双翼形深松铲在草地深松作业时对草地地表扰动和土壤翻垡情况影响较小,对土壤的扰动系数较高,作业效果最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天华 潘昀 冯德军 孟昂 桂福坤
采用集中质量点法和网目群化法,结合数值模拟技术探讨了桩柱式围网网片单元在水流作用下的力学特性,着重分析了不同网片宽度和固定方式下网片单元的网线张力分布、节点偏移和网片系缚点受力特性。结果显示,水流作用下,桩柱式围网网片的最大张力主要分布于网片顶部和底部力纲的两侧,最大张力值与网片宽度成正比;网片的最大偏移部位主要分布于网片的上下端,最大偏移量与网片宽度成正比;系缚点最大受力出现在网片的顶端和底部,且其受力在数值上均远远大于中间系缚点;研究发现,随着系缚点数的增加,各系缚点的受力不断下降,网线张力和偏移量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