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2)
2023(1029)
2022(853)
2021(865)
2020(763)
2019(1641)
2018(1756)
2017(2822)
2016(1795)
2015(1905)
2014(1978)
2013(1729)
2012(1661)
2011(1434)
2010(1532)
2009(1358)
2008(1551)
2007(1583)
2006(1228)
2005(1156)
作者
(6580)
(5361)
(5317)
(5060)
(3422)
(2680)
(2411)
(2275)
(2078)
(1982)
(1843)
(1840)
(1805)
(1795)
(1778)
(1708)
(1611)
(1590)
(1535)
(1505)
(1407)
(1347)
(1340)
(1319)
(1233)
(1185)
(1169)
(1150)
(1140)
(1138)
学科
(4575)
经济(4575)
管理(3816)
(3203)
方法(2742)
(2631)
企业(2631)
数学(2360)
数学方法(2217)
(1952)
(1895)
(1895)
玉米(1878)
教学(1789)
(1724)
玉蜀黍(1719)
(1719)
蜀黍(1719)
理论(1576)
(1479)
(1129)
业经(995)
学法(968)
教学法(968)
(966)
农业(957)
银行(955)
(927)
财务(919)
财务管理(916)
机构
学院(23939)
大学(22403)
研究(9377)
(8386)
科学(8236)
中国(7406)
农业(6979)
管理(6843)
(6099)
业大(5956)
(5852)
研究所(5667)
理学(5602)
理学院(5470)
(5408)
经济(5142)
管理学(5108)
管理学院(5073)
(4663)
技术(4415)
中心(4335)
农业大学(4237)
(4132)
北京(3972)
科学院(3906)
(3862)
(3690)
工程(3545)
(3517)
实验(3493)
基金
项目(15801)
科学(10703)
(9971)
国家(9891)
基金(9724)
研究(9203)
科学基金(7313)
(7227)
(6091)
自然(6005)
自然科(5860)
自然科学(5858)
自然科学基金(5720)
基金项目(4875)
科技(4659)
资助(4626)
计划(4467)
教育(4353)
重点(3957)
编号(3834)
社会(3714)
社会科(3503)
社会科学(3500)
(3347)
专项(3225)
科研(3211)
(3196)
(3162)
成果(3159)
课题(3140)
期刊
(7908)
学报(7502)
(6586)
经济(6586)
中国(6577)
农业(5533)
科学(5301)
研究(4712)
大学(4710)
学学(4538)
(3555)
教育(3461)
技术(3314)
管理(2871)
(2788)
业大(2530)
农业大学(2037)
中国农业(1945)
林业(1853)
统计(1825)
(1821)
图书(1770)
(1680)
金融(1680)
科技(1477)
自然(1442)
(1439)
资源(1408)
决策(1387)
职业(1363)
共检索到37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志国  
综述了热带玉米种质在山区的改良与应用情况,并分析了热带玉米种质在山区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及创新中的作用.认为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可以拓宽山区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有利于形成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提高玉米育种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文华  黄云霄  蒋辅燕  陈秀华  汪燕芬  罗黎明  张培高  尹兴福  何羊涛  
【目的】研究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杂种优势关系并划分杂种优势群。【方法】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23个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和3个测验种配制69杂交组合,在云南省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对这些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配合力分析,评价群体的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再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自交系L1、L5、L6、L7、L8、L11、L16、L20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10个强优势杂交组合T3×L20、T1×L8、T3×L21、T2×L20、T3×L1、T3×L11、T3×L5、T2×L6、T3×L12、T1×L4的SCA分别是13.69、28.14、24.08、9.02、9.97、6.09、9.02、17.75、14.40、16.94,除了T3×L11(6.09)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结论】温热玉米种质改良系L8、L11、L16、L20在育种中利用潜力较大,尤其是L11和L20是不可多得的温热玉米改良系。本研究将供试改良系划分为3大类群:L3、L5、L6、L11、L17、L19、L20、L21、L23与掖107划分为Reid群;L1、L2、L12、L13、L16、L18、L22和YML1671划分为非Reid群;L4、L7、L8、L9、L10、L14、L15和YML146划分为Suwan1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春梅  任洪  赵晓燕  沈建华  王竹  曹绍书  
为挖掘和拓宽贵州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利用5个贵州玉米地方品种为父本,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的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为母本,按NCⅡ设计组配,对其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玉米地方品种中册亨SuwaN黄包谷和地33综合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中中群11、中群24和中群27综合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40个杂交组合中中群27×册亨SuwaN黄包谷、中群26×地33,中群23×地33,中群11×平塘黄包谷,中群22×马场小黄包谷,中群28×吊南早,中群25×平塘黄包谷,中群22×地33,中群23×平塘黄包谷,中群11×吊南早等组合具有较强的特殊配合力,可进一步组建新的群体和选择优良自交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蒙成  梁庆平  蒋益敏  吴地  吴烈  
【目的】对70份外引改良玉米种质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筛选出抗病材料,为抗病玉米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同时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和自然发病两种方法,对70份外引改良玉米种质材料进行南方锈病、纹枯病、大斑病和小斑病抗性鉴定。【结果】通过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筛选出高抗南方玉米锈病材料5份、纹枯病材料11份、大斑病材料4份和小斑病材料6份,中抗4种病害材料1份,高抗大、小斑病和纹枯病材料2份以及兼抗3种病害材料22份。【结论】参试的种质材料对广西玉米主要病害的抗性较丰富,其中一些材料具有多抗性。这些多抗性种质材料的筛选对广西玉米抗病育种具有重要利用价值,可拓宽抗性基因遗传基础,是今后开展抗病育种的重要基础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玉玲  路凤银  杜振伟  吴锁伟  韩臣鹏  
对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与4个爆裂玉米自交系组配的20个普×爆组合F3、BC11F2、BC12F2的膨爆特性及其与两类亲本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玉米种质对普×爆后代的膨爆特性影响显著,选择适宜的普通玉米种质、恰当组配普×爆组合,对于普通玉米种质在爆裂玉米育种中的有效利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普×爆组合F3的膨爆特性均较差,一代回交可使其显著提高,最高分别为F3的750,2200,1100,基本达到对爆裂玉米膨爆特性的要求指标;双回交世代间差异不显著。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世煌  赵琦  
CIMMYT玉米项目的种质改良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张世煌,赵琦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玉米项目总部设在墨西哥,包括驻在各洲的6个地区分部共有研究人员36名。玉米项目的宗旨是:通过提高玉米的生产力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中心通过4条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海合  李凤华  才卓  杨兆顺  楼辰军  钱芳  张旭  
以热带玉米和温带玉米为亲本,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种质玉米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苗期全株干物质积累量温×温>热×热>热×温,地上部干物质量热×热>热×温>温×温,地下部分表现趋势与地上相反;生长初期株高温×温>热×温>热×热,随着生长进程的推移,组合间株高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不同种质间杂交后代苗期叶片数和出叶速率没有明显差异;杂交组合中含热带种质的比例越高,最大面积叶片出现的高度越高,面积较大的叶片数相对较多;热带种质所含比例越大,后代雄穗分支数越多。热带种质带来的株高增加,主要源于植株中下部节间的伸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彦惠  王利明  戴景瑞  
在春、夏播 2个环境下鉴定评价了代表中国温带玉米主要杂优群的 5个自交系、3个改良群体与 10个热带亚热带自交系间杂交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结果表明 :基因型、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基因型×环境互作的方差达到显著 ;在春、夏播环境下均可选出产量高于对照掖单 13的杂交组合 ,说明温热杂交种具有较高的利用潜力 ;散粉吐丝延迟 ,株高和穗位高增加 ,果穗变细、穗行数减少 ,是利用温热杂交种的突出问题 ;果穗长度、千粒重、行粒数是温热杂交种的优点。代表我国主要杂优群的种质对温热杂交种的选择和热带亚热带种质的改良具有不同的利用价值 :自交系 4 78对于降低温热杂交种的株高、穗位高 ,旅 9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懿波  王振华  王永普  张新  陆利行  
根据配合力、杂种优势、系谱关系、生理和遗传特点及形态特征等,结合育种实践,将我国玉米种质分为改良Reid、Lancaster(Mo17和自330两个亚群)、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它(外杂选、综合品种选、Suwan和低纬度种质4个亚群)5个杂种优势群9个亚群,提出了若干改良利用意见。并对种质基础狭窄、杂优群划分与利用、种质改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茗起   王蕊   张春宵   孙擘   任洁   李淑芳   王璐   朱少喜   张江斌   施昕晨   王海杰   张云龙   田红丽   赵怡锟   匡猛   王元东   易红梅   李晓辉   王凤格  
【目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库主要存储具有北方春玉米区特色的种质资源。鉴于在传统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过程中难以获取真实身份信息的现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构建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可以有效鉴定种质资源真实身份,强化种质资源的分类管理。通过深度发掘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库的优异资源,推动共享利用。【方法】以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库中的2 918份玉米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玉米品种鉴定检测标准中推荐的40对SSR标记,以及61 214个SNP标记来构建其分子身份证。根据获得的分子身份证信息将种质资源划分为核心、同近源、异质和群体等类进行管理,并进一步针对核心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为2 918份种质资源构建了SSR分子身份证,为除异质性种质外的2 502份种质资源构建了SNP分子身份证。分别制定了玉米种质资源SSR和SNP分子身份证的建设规范。其中,SSR分子身份证由40个SSR位点指纹转化为三位数字和一位字母的编码组合构成,并以二维码形式存储;SNP分子身份证由61 214个SNP位点指纹转化为可视化的条形码。根据样品纯合度和指纹特异性等特征,将样品划分为1 561份核心类、705份同近源类、416份异质类及236份群体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以旅大红骨群、黄改群为代表的国内种质资源是该库的主要种质资源,占全部核心种质资源的64.38%。【结论】提出了玉米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构建流程,为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库2 918份种质资源构建了全部的SSR分子身份证和2 502份SNP分子身份证;建立了核心、同近源、异质、群体四类种质资源筛选方案,实现了种质资源的分类管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宗华  陈伟程  常思敏  
对三个材料各一个基本株自交产生的姊妹系及其姊妹种,以及由此配成的普通单交和改良单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早代姊妹种(S_2、S_3)进行制种,产量可以提高40%左右,S_2的制种产量甚至成倍增加,不同材料同世代的姊妹种间增产幅度不一。改良单交种的产量和整齐度与普通单交种相近,与不育胞质相结合将会进一步拓宽改良单交的利用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积德  崔绍平  李洪杰  
对黄早4及其9个改良系进行了配合力测验,并对改良单交种和改良系自身产量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冀35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最高,显著高于黄早4;特殊配合力方差部分以黄早4-15、D黄212较高,冀35居中,改良单交种只有冀35×掖107比原单交种增产显著.改良系自身产量以冀45、冀35、D黄212较高,比黄早4显著增产.所有改良系在抗病性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必须通过试验才能确定某一特定改良单交组合推广利用的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焦付超  李永祥  陈林  刘志斋  石云素  宋燕春  张登峰  黎裕  王天宇  
【目的】玉米穗行数与产量密切相关,剖析其遗传基础对指导玉米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只有4行籽粒的中国特异地方品种四路糯选系和多穗行数的自交系农531为亲本,采取单粒传法(single seed descend method,SSD)构建正反交F_(2:3)分离群体。在北京昌平和河南新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分离群体家系的穗行数表型鉴定。与此同时,根据玉米基因组数据库上公布的标记信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筛选获得173个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用于群体基因型鉴定及遗传图谱构建。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和复合区间作图法(CIM)进行玉米穗行数QTL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利用SAS软件GL...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永普  王懿波  王振华  张新  郭金生  
采用 18个高配玉米自交系 ,按Griffing方法Ⅳ组配 153个杂交组合进行 1年多点试验 ,对子粒产量进行一般配合力 (GCA)和特殊配合力 (SCA)分析 ,直接以特殊配合力作为配合距离 ,按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 ,其结果将 18个自交系分为 10类 :Ⅰ (Lancaster类 ) :Mo17、齐 30 2 ;Ⅱ (唐四平头类 ) :黄早 4、京 7黄、掖 515;Ⅲ (改良Reid类 ) :掖 8112、郑 32、铁 792 2 ;沈 50 0 3、掖 4 78;Ⅳ(旅大红骨类 ) :丹 340、E2 8;Ⅴ :综 31;Ⅵ :自 330 ;Ⅶ :掖 10 7;Ⅷ :获白 ;Ⅸ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柳艳  李明顺  鲁晓民  杨硕  孔晓民  石洁  
我国抗粗缩病的玉米种质遗传基础较狭窄,为拓宽我国玉米种质,从国外引进并选育抗粗缩病的材料对玉米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对从阿根廷引进的12份玉米自交系及群体于2013,2014年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并且采用NCⅡ试验设计与4个国内骨干自交系组配48个杂交组合,对其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以及抗性配合力分析,试验分2期播种。结果表明:播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病影响较大;自交系CA1106、CA1108、CA1107,群体CA1104、CA1103对粗缩病抗性较好,48个组合中昌7-2×CA1107抗性较好;12份新引材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