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01)
2023(2900)
2022(2387)
2021(2216)
2020(1796)
2019(3661)
2018(3613)
2017(6345)
2016(3481)
2015(3689)
2014(3016)
2013(2929)
2012(2591)
2011(2274)
2010(2404)
2009(2372)
2008(2361)
2007(2223)
2006(1854)
2005(1526)
作者
(10263)
(8848)
(8715)
(7938)
(5609)
(4359)
(3590)
(3373)
(3325)
(3258)
(3099)
(2904)
(2830)
(2804)
(2754)
(2664)
(2605)
(2551)
(2543)
(2526)
(2132)
(2110)
(2069)
(2027)
(2016)
(2014)
(1913)
(1886)
(1875)
(1849)
学科
(14311)
管理(14188)
(13297)
企业(13297)
(10183)
经济(10178)
技术(9874)
技术管理(8365)
中国(3668)
业经(3476)
方法(3168)
(2892)
(2790)
银行(2772)
(2754)
(2703)
(2691)
(2386)
金融(2385)
数学(2341)
理论(2322)
数学方法(2297)
(2131)
地方(2124)
产业(2105)
(2082)
(2047)
农业(1865)
(1771)
环境(1768)
机构
学院(45231)
大学(43853)
(17658)
研究(17416)
经济(17360)
管理(17028)
理学(14634)
理学院(14480)
管理学(14254)
管理学院(14160)
(12371)
中国(11596)
科学(11573)
农业(10298)
(9715)
业大(9133)
(9077)
研究所(8975)
(7579)
(7527)
中心(7515)
(7264)
(6652)
科学院(6649)
农业大学(6381)
(6028)
技术(5947)
财经(5818)
(5706)
经济学(5320)
基金
项目(32888)
科学(25657)
基金(22968)
研究(22065)
(21944)
国家(21772)
科学基金(17801)
(14929)
社会(14441)
社会科(13761)
社会科学(13753)
基金项目(12126)
(12047)
自然(11626)
自然科(11420)
自然科学(11414)
自然科学基金(11205)
(10749)
创新(10332)
教育(9426)
(8344)
(8092)
资助(8014)
重点(7886)
(7802)
编号(7679)
计划(7655)
科技(7465)
(6480)
国家社会(6350)
期刊
(18909)
经济(18909)
研究(12683)
(12509)
中国(11268)
学报(10792)
农业(9088)
管理(8367)
科学(8345)
大学(7156)
学学(6887)
(5921)
(5803)
教育(4814)
科技(4630)
技术(4465)
(4090)
金融(4090)
业大(3666)
农业大学(3394)
业经(3392)
经济研究(3285)
技术经济(3169)
财经(2861)
(2731)
(2537)
(2365)
(2346)
论坛(2346)
中国农业(2320)
共检索到68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德峰  
阐述了国际水稻所水稻新株型提出的背景、新株型的模式及其高产的农艺学基础,评价了新株型存在的一些问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锦文  梁义元  梁康迳  林文雄  
以穗型较大的3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组合)新株型稻IR65600-85、二系杂交稻培矮64S/E32和三系杂交稻 优86为材料,研究其结实期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比较特性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培矮64S/E32和 优86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它们极显著地高于IR65600-85.就单茎物质生产力而言,IR65600-85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归因于其株型紧凑、少蘖大穗、分蘖成穗率高、单茎茎鞘重、光合速率高,但由于抽穗后叶、茎、鞘物质输出受阻,导致功能叶碳氮代谢紊乱,比例失调,使籽粒结实率低、充实差,产量潜力无法发挥.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玉春  林文雄  梁义元  陈芳育  梁康迳  
分析探讨了新株型(NPT)水稻的源库特征和生育后期生理生化特性,并对引起该类型水稻结实率低、充实度差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PT水稻具有库大源足、净光合速率高、后期叶片保护酶活性高、膜质过氧化低、不早衰等特点,因而认为导致NPT水稻结实率低、充实度差的原因并不是库大源不足,而主要与其流不畅有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小红  陈温福  宋玉婷  全革  
以穗型直立的紧凑型水稻品种沈农07425和穗型弯曲的松散型水稻品种秋光为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研究两种株型品种的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强度。结果表明,施氮条件下不同株型品种的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存在差异,紧凑型沈农07425施氮处理的硝化作用强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强,最大值为齐穗期高氮处理,分别较低氮、中氮处理及PK和CK处理高18.87%、16.53%、60.29%和56.60%;而松散型秋光施氮处理以分蘖期低氮的硝化作用强度最大,较中氮、高氮处理高13.32%和3.05%,但比PK和CK处理小21.27%和27.37%。施氮条件下紧凑型沈农07425与松散型秋光的反硝化作用强度表现一致,施氮水平越...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小红  陈温福  宋玉婷  
以穗型直立的紧凑型水稻品种沈农07425和穗型弯曲的松散型水稻品种秋光为试材,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研究粳稻品种地上部对氮肥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对两水稻品种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单株叶面积均起促进作用。沈农07425和秋光株高的施氮增加率为10.81%~25.72%和0.63%~15.69%,分蘖的施氮增加率为46.27%~79.92%和17.39%~54.17%,单株叶面积的施氮增加率为12.71%~278.41%和22.34%~259.82%。除分蘖期CK处理的SPAD值较大外,其他时期沈农07425的SPAD值的施氮增加率为13.29%~101.86%,秋光SPAD...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士强  陈书强  赵海红  萧长亮  顾春梅  那永光  解保胜  曹立勇  程式华  
为探明在低温胁迫下寒地粳稻群体的株型特征,选用黑龙江省稻区30份主栽品种和苗头品系,利用冷水灌溉在孕穗期进行低温胁迫处理,研究冷水胁迫下株型特征及其与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导致所有试材每穴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下降,根据相对结实率分为1,3,5,7,9级,其中以5级和7级最多(占总材料的30%),1级最少(占总材料的10%)。冷水胁迫处理后,7级和9级材料颈穗弯曲度、每穗干重、着粒密度、杆长、节间长、倒一和倒二叶披垂度的冷水反应指数(CRI)小于1,且比1级和3级材料更容易受到冷水胁迫的负面影响,1,2次枝梗数的CRI值<1,但比1级和3级材料的冷水胁迫反应迟钝。相关分析表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传光  张桂权  周汉钦  冯道基  郑海波  
【目的】研究矮化育种以来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性状的改良及其关系,为进一步提高品种产量潜力探索新的突破方向。【方法】以华南地区自矮化育种以来育成推广的65个主要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在相同生态和栽培条件下的栽培试验,研究不同年份育成品种产量和株型性状的演变,将植株形态性状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将几个主要产量性状与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从矮化育种开始,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水平不断提高,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最高水平,随后产量水平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00年又开始形成上升趋势。品种株高随育成年份缓慢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在叶形性状中,上三叶长和上三叶宽未有明显变化,但上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洁  陈功磊  王绍华  丁艳锋  
以江苏省近50年来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10个代表性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年代水稻产量形成、干物质生产、源库关系和株型的差异。结果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水稻单产显著提高,之后提高的幅度趋于平缓。在品种演进过程中,结实率、千粒重的遗传改良效果不显著,但每穗粒数显著增加,这是产量提高的关键。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水稻的干物质量和收获指数同时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后收获指数略有下降,但干物质生产能力继续增加。品种演进使株型得到改良,顶3叶的叶长、叶角明显减小,穗部着粒密度、二次枝梗数增加,粒叶比也得到提高。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的品种株高明显增加,基部节间长度逐渐减小,直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姜心禄  吴茂力  池忠志  李旭毅  郑家国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在10.5~11.25 t.hm-2的目标产量下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在四川应用较多的超级稻品种和非超级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连续3年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表现,进而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超级稻的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同时,与穗粒数成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成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非超级稻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呈负相关,且与穗粒数、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明确不同类型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可以制订合理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充分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实现水稻大面积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建昌  张文虎  王志琴  刘立军  朱庆森  
水稻新株型 ( NPT)和粳 /籼亚种间杂交稻 ( J/ IH)库容量 (总颖花量 )大 ,但籽粒充实不良限制了其产量潜力。与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 63 ( CK )相比 ,NPT和 J/ IH结实期 (抽穗~成熟 )的光合势较大 ,干物质积累量和干重颖花比 (总干重 /总颖花数 )高。但抽穗期 NPT和 J/ IH茎鞘中储存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 NSC)、干重颖花比和糖花比( NSC重 /总颖花数 )较 CK低。抽穗至成熟茎鞘中的 NSC表观输出率、同化物运转率、标记剑叶的 1 4C分配到籽粒的比例、收获指数、以及灌浆初期 (花后 3~ 12 d)籽粒的生理活性 (籽粒中 IAA含量、AT...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均  马文波  明东风  杨世民  朱庆森  
目的对重穗型杂交籼稻的一些主要的株型因子及其与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以15个不同穗重型籼稻品种为材料,随机区组设计。结果重穗型品种的LAI比中、轻穗型品种有适当降低,但齐穗后其LAI和高效叶面积的衰减较慢,高效叶面积率、比叶重、粒叶比有显著提高。重穗型品种上部3叶的长度、宽度、厚度和面积均显著大于中、轻穗型品种,且它们均与每穗粒数、实粒数、单穗重、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重穗型品种剑叶叶角小而挺直,倒2、3叶叶角顺次适当增大;重穗型品种的株高有所增加,上部3叶叶位均有所提高,尤其是剑叶。结论这种较优的叶层结构利于形成较为理想的受光姿态,提高光能利用率,是重穗型品种的特性及其理想株型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志兵  洪德林  程海涛  郭玉华2  
选用日本、韩国、中国的粳稻品种 30个, 将 1990年及以前育成的品种称为老品种, 1991年及以后的品种称为新品种。比较新老品种株型性状的变化及其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 (1) 新品种比老品种株高低, 穗角小, 单株有效穗数少, 每穗总粒数多, 着粒密度大; 新品种比老品种倒 2叶基角大, 倒 3叶基角和张角小, 倒 3叶叶长短。 (2) 新老品种的 10穴产量, 穗总粒数, 穗角及着粒密度差异极显著, 新老品种剑叶、倒 2叶和倒 3叶的叶宽差异极显著。 (3) 根据通径系数, 老品种中穗总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 新品种中经济系数、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苏素苗   康天恺   邹家龙   汪本福   张洋洋   廖世鹏   李小坤  
【目的】明确不同水稻品种对锌肥的响应效果以及锌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籽粒锌有效性的影响差异。【方法】分别于2019和2020年进行田间试验。具体如下:2019年开展第1个田间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稻品种对施用锌肥的响应效果。选取了虾稻一号、虾稻二号、润香玉和隆两优3463等4个水稻品种,设置不施锌(CK)和施锌(+Zn)两个处理,以探究不同水稻品种对施用锌肥响应效果的差异。2020年开展第2个田间试验,旨在探究锌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籽粒锌有效性的影响。在2019年试验基础上,选择虾稻一号和隆两优3463两个产量较高的水稻品种继续开展后续研究,设置不施锌(S0F0)、土壤施锌15 kg·hm-2(S1F0)、土壤施锌30 kg·hm-2(S2F0)、开花期叶面喷施0.5%ZnSO4(S0F1)、土壤施锌15 kg·hm-2+开花期喷施0.5%ZnSO4(S1F1)、土壤施锌30 kg·hm-2+开花期喷施0.5%ZnSO4(S2F1)6个处理,以探究不同施锌方式对两种水稻产量及籽粒锌有效性的影响差异。【结果】试验1中,不同品种水稻对施用锌肥的响应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施锌后,虾稻一号、虾稻二号、润香玉和隆两优3463等4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分别增加4.4%、11.6%、7.9%和4.8%,其增产效果主要表现为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的提高。与CK相比,4个水稻品种施锌处理的有效穗数分别平均增加了19.8%、3.9%、9.9%和24.0%,结实率分别平均增加了5.4%、9.7%、6.7%和4.0%。此外,4个水稻品种施锌处理的糙米植酸与锌摩尔比分别平均降低了24.3%、30.9%、21.3%和37.2%,精米植酸与锌摩尔比分别平均降低了29.5%、32.4%、33.9%和35.3%。试验2中,不同施锌方式对虾稻一号和隆两优3463产量和籽粒锌有效性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施锌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叶面喷锌,且在土壤施锌的基础上配合叶面喷锌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与S0F0相比,S0F1、S1F0、S1F1、S2F0和S2F1处理的虾稻一号产量分别提高了12.1%、14.1%、17.2%、22.2%和29.3%,隆两优3463的产量分别提高了2.0%、10.1%、15.2%、28.3%和31.3%。不同施锌方式对籽粒锌有效性的影响效果有所不同,且两个水稻品种的籽粒锌有效性存在显著差异。叶面喷施对籽粒的锌强化效果明显优于土壤施用,隆两优3463籽粒锌的生物有效性高于虾稻一号。【结论】筛选高产富锌的水稻品种(隆两优3463),并采用合理的锌肥施用方式(土施30 kg·hm-2+开花期叶面喷施0.5%ZnSO4),可实现水稻增产和稻米锌营养强化的目的,助力水稻增收提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亮  郑家奎  蒋强  
以9个在上江上游地区产量表现良好的高产水稻品种以及汕优63为对象,通过研究它们上部3个叶片的角度和形态特征得出,剑叶角度与产量显著相关,高产品种的株型上部叶片挺立,角度小,更趋向于"上部紧凑型"的叶片配置。紧凑高产的株型叶片更显宽大,叶绿素和比叶重等叶片生理特征在生育期更为稳定,叶片后期活力更强。这些结论对长江上游地区的高产株型后续研究和育种选择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景蕻  李刚华  张应贵  罗启荣  杨从党  王绍华  刘正辉  王强盛  丁艳锋  
【目的】研究高寒水稻产量构成和株型特征的关系,明确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水稻增产的机理。【方法】以当地品种传统粳稻品种大白谷和新品种丽粳10号为试验材料,对抽穗期不同株型特征指标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分析,研究高海拔地区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生理生态特点,探讨高寒生态区水稻增产的主攻目标,以精确定量栽培和常规栽培相比较,分析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生态区水稻株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产量群体之间株型方面以及有效穗、颖花量等产量构成因子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高产群体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上部三叶叶长较长;上部三叶叶角较小;抽穗期叶片的比叶重大,且与叶片、茎秆及穗部性状关系密切;茎秆各节间配置合理,基部节间短,穗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