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8)
2023(1417)
2022(1171)
2021(1154)
2020(1053)
2019(2287)
2018(2096)
2017(3527)
2016(2341)
2015(2548)
2014(2501)
2013(2533)
2012(2464)
2011(2342)
2010(2299)
2009(2109)
2008(2219)
2007(2193)
2006(1887)
2005(1700)
作者
(10476)
(8855)
(8839)
(8409)
(5750)
(4452)
(3815)
(3375)
(3355)
(3311)
(3229)
(3209)
(3147)
(3081)
(3045)
(2806)
(2760)
(2757)
(2752)
(2707)
(2525)
(2492)
(2292)
(2131)
(2074)
(2060)
(2024)
(2000)
(1987)
(1929)
学科
(5864)
(4676)
经济(4673)
(3353)
森林(3353)
(3327)
(3152)
管理(3040)
(2273)
生态(1919)
水产(1860)
(1758)
动物(1715)
生态学(1474)
方法(1453)
(1452)
企业(1452)
业经(1337)
动物学(1293)
农业(1286)
(1220)
(1219)
金融(1219)
及其(1205)
(1176)
中国(1174)
法令(1172)
数学(1143)
理法(1122)
管理法(1122)
机构
大学(35162)
学院(33967)
研究(18480)
科学(16641)
(14981)
中国(12562)
(12556)
业大(12015)
研究所(11885)
农业(11410)
林业(10156)
(9425)
(9367)
(8742)
(8632)
实验(8509)
实验室(8061)
重点(7651)
研究院(7509)
农业大学(7319)
(7154)
中心(6928)
管理(6907)
科学研究(6884)
(6726)
(6656)
北京(6654)
经济(6420)
(6040)
技术(5776)
基金
项目(27171)
(18991)
国家(18868)
科学(17445)
基金(16722)
研究(13396)
科学基金(12509)
(11582)
自然(10586)
(10381)
自然科(10230)
自然科学(10222)
自然科学基金(10038)
科技(9741)
基金项目(8453)
计划(8438)
资助(8036)
重点(7112)
专项(7083)
科研(6420)
(6029)
(5700)
技术(5396)
社会(5309)
教育(5289)
社会科(4880)
社会科学(4878)
(4867)
(4690)
创新(4543)
期刊
学报(17406)
科学(12751)
(12545)
大学(11966)
学学(11774)
林业(10616)
(9370)
经济(9370)
农业(7954)
研究(7912)
中国(7056)
业大(5660)
(4397)
科技(3891)
(3508)
农业大学(3470)
科技大(3391)
科技大学(3391)
教育(3170)
(2954)
自然(2936)
农林(2747)
(2747)
业经(2669)
自然科(2570)
自然科学(2570)
北京(2287)
科学研究(2204)
林业大学(2190)
水产(2188)
共检索到54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文福  
对山白兰幼林生长规律研究的结果为;(1)季节性生长节律,一年分为3个生长期,即滞生期(1~3月和11、12月),生长量较小或停缓;生长期(4~10月),生长迅速;高峰期出现在速生期中的6~8月,树高生长出现两次高峰(多为6月和8月),高峰期月生长量平均达20cm,胸径生长出现一次高峰,一般在5~8月,峰期生长量达0.11cm。(2)水热条件对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相关关系均达显著程度;月平均温度对树高和胸径生长的影响较月降水量为大。(3)幼林的生长过程规律为;树高、胸径连年生长量高峰多在5a以前出现,高峰期树高连年生长量达2.61m,胸径达 4.2cm;7a后分别为1.0m和1.0cm左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兴民  赖永祺  张燕平  赵保荣  赵培仙  
印楝幼树生长 1a抽 3次梢 ,即春梢 (2  4月 )、夏梢 (6  8月 )和秋梢 (10月 )。幼林树高、地径的连年生长量在栽后第 1a最大 ,第 2a最小 ,以后各年较一致。 1a中印楝季节性生长分为 3个时期 ,即滞生期 (1  3月和 11  12月 ) ,生长量较小或生长停缓 ;生长期 (4  10月 ) ,生长量明显 ;快速生长期 (5  8月 ) ,树高的生长高峰出现在 7、8两月 ,占全年生长量的 6 2 1% ,地径的生长高峰开始比树高生长高峰早 ,结束得晚。月平均温度对当月树高、地径生长量的相关关系均达显著程度 ;月平均降水对当月树高生长量的影响也达显著程度 ,但对当...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继新  麻静  贾宏炎  曾冀  雷渊才  蔡道雄  郝建  
应用30年生格木人工林树干解析资料,对珍稀濒危树种格木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中等木胸径生长量的速生期在7~25年,连年生长量最高峰值在第15年,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20~26年相交;林分优势木径向生长的速生期在5~28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11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18~19年。(2)林分中等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第4~21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7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8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曲线在8~21年多次相交;林分优势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4~20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4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9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9~16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胜  吴龙敦  赵志刚  林天龙  郭俊杰  沙二  曾杰  
以5年生西南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系列高度处理开展修枝试验,调查不同修枝处理当年及3年生西南桦的生长表现,从而探讨西南桦人工幼林的最佳修枝高度。研究结果显示:各修枝处理间西南桦树高及材积增长量在修枝后3年内均无显著差异,而修枝对西南桦当年的胸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着修枝高度的增加而胸径增长量逐渐降低,而修枝后第3年各处理间胸径增长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西南桦生长规律及修枝操作上的可行性,确定5年生时树高大于9.5 m的西南桦林木,其合适的修枝高度为6 m;而树高大于8 m则适宜修枝高度为5 m;整体上其修枝强度约为30%~40%,这既不显著影响西南桦的生长,又能提高优质木材的出材率。本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路  蔡道雄  卢立华  明安刚  于浩龙  李忠国  
通过收获法和建立的单木相对生长方程研究了南亚热带5种树种人工林乔、灌、草不同组分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相似,林龄和经营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有较大差异,表现为米老排林(404.95 t·hm-2)>火力楠林(376.61 t·hm-2)>马尾松林(239.94 t·hm-2)>红椎林(231.01 t·hm-2)>铁力木林(181.06 t·hm-2)。林分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以乔木层为主,占总生物量的87.71%97.86%;其次为地表凋落物层,占1.96%10.90%;灌木层和草本层最低,仅占0.02%1.09%。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格局总体呈树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耆  赵厚本  周光益  隆卫革  甘谷列  吴尚勇  蒙敏燕  陈金兰  
[目的]对比南亚热带4个树种间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差异,为评估人工林生产能力和碳汇潜力提供基础数据,为区域人工林提质增效改造和建设高效碳汇林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西柳州市在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期营造的33年生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结果]在立地条件、经营措施和林龄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树种人工林乔木层和林分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林分生物量排序为木荷林(376.37 t·hm~(-2))>米老排林(284.51 t·hm~(-2))>杉木林(200.02 t·hm~(-2))>蓝果树林(175.56 t·hm~(-2))。乔木层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93.0%~98.3%,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占比较低(平均0.9%)且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枯落物层生物量占比(平均2.3%)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木荷林枯落物现存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格局均为树干所占比例最大,根或枝次之,叶最低,灌木和草本层生物量分配格局在不同林分间差异较大。[结论]在南亚热带人工林经营和林分改造中,选择速生阔叶树种造林可获得比针叶林更高的林分生产力和碳汇效益,在人工林经营中建议采取适当调控措施增加林下植被以增加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建雄  殷亚方  赵有科  姜笑梅  
该研究选择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尾巨桉、尾叶桉、大花序桉、粗皮桉和园角桉等5种桉树人工林树种,对不同树种活立木和伐倒木的生长应变水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间,由圆周4个方向测量的活立木生长应变平均值差异显著;而活立木同一高度的不同方向,生长应变差异不显著.②大花序桉在5种树种中具有最低的生长应变水平;而尾叶桉生长应变水平最高.③各树种活立木和伐倒木之间生长应变水平差异不显著.④各树种不同高度间生长应变无显著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思祖  林开敏  吴擢溪  
根据5a长期定位观察结果,本文应用两模型参数t检验、弹性分析及边际分析法,探讨年时间序列对炼山与对照的杉木人工幼林养分流失的效应。t检验表明,不同处理在年时间序列上的铵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磷酸盐、钾、有机质流失模型的B、A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弹性分析和边际分析表明,年时间对不同处理的上述养分效应呈负效应,在炼山条件下,上述养分流失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215%、-1.214%、-1.215%、-1.215%、-1.241%、-1.214%,上述养分流失的边际量分别为-0.394kg、-0.033kg、-0.365kg、-0.023kg、-30.010kg、-59.421kg。在不炼山处理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荣  潘磊  庞宏东  郑京津  王瑞文  
设置模拟氮沉降的控制试验,以NH4NO3作为外加氮源,模拟氮沉降变化,设置CK、N5、N15和N30(分别相当于氮沉降0、5、15和30 g·m-2a-1)4个处理,历时2 a,研究氮沉降对小叶栎、麻栎、栓皮栎、白栎和短柄枹栎幼苗生长、光合特性以及生物量累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氮沉降浓度的逐渐增加,麻栎、栓皮栎和短柄枹栎的株高显著增高,中高浓度氮显著促进了栓皮栎和麻栎地径的增加。(2)栎类不同树种利用光能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除麻栎外,小叶栎、栓皮栎、白栎和短柄枹栎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速率和光饱和点随氮处理水平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15水平达到最高。小叶栎和麻栎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立彬  李铁华  文仕知  杨柳  
以金洞林场14年生闽楠木荷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和分层收获法对闽楠与木荷的生长规律以及生物量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闽楠与木荷胸径的速生期均为8~12 a,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分别在10 a和12 a时达到最大值;2)闽楠与木荷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分别在第12 a与第10 a时达到最大值,随后急速下降,闽楠树高连年、平均生长量在13 a左右相交;3)0~8 a时,闽楠与木荷的材积生长速度缓慢,8 a以后生长速度上升,14 a时仍处于材积增长的速生期;4)闽楠与木荷单株材积生物量分别为61.43 kg和83.29 kg,各个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树皮;5)林分总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36.29 t·hm~(-2),其中乔木层所占比值高达93.09%,各层次单位面积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乔木层>半分解枯落物层>未分解枯落物层>草本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翀  张晨晨  刘庆生  李贺  杨晓梅  刘高焕  
【目的】结合Sentinel-2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Sentinel-1雷达后向散射特征,开展光学与雷达影像协同人工林树种分类研究,评价不同数据源和不同特征在树种分类中的作用,获取最优分类策略,为热带典型人工林树种精细识别提供新的技术途径。【方法】获取Sentinel-2光学影像43个光谱特征,将优选的Sentinel-2光谱特征与Sentinel-2纹理特征、Sentinel-1雷达后向散射特征组合,采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对研究区橡胶林、油棕林和桉树林进行精细提取,并评价不同特征对人工林树种识别的贡献。【结果】1)选择重要性排名前17的Sentinel-2光谱特征参与分类时,OOB score达最高值0.947 2,其中Sentinel-2的蓝波段、红边和近红外波段及其相应的植被指数在树种识别中重要性较高; 2) Sentinel-2纹理特征和Sentinel-1雷达后向散射特征对于不同树种均具有一定差异性,可作为树种分类的有效特征; 3)仅利用Sentinel-2光谱特征对橡胶林、油棕林和桉树林的区分度有限,生产者精度和用户精度的调和平均值(F1)分别为0.70、0.74和0.61;结合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后向散射特征,3种人工林的分类精度达到最高,F1均大于0.80,同时其他地物的分类精度也有较大提高,总体分类精度为0.85,Kappa系数为0.83。【结论】Sentinel-2光学影像的光谱特征是树种识别的重要基础,Sentinel-2光学影像派生的纹理特征及由Sentinel-1雷达影像提取的后向散射特征可为不同人工林树种识别提供有益补充。考虑到Sentinel-2和Sentinel-1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同时结合其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后向散射特征对热带典型人工林树种进行精细识别具有极大潜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蔡道雄  贾宏炎  卢立华  郭文福  张万幸  
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培育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可以兼顾珍贵用材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效益最大化追求、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近20余年的研究和实践增进了人们对珍优乡土阔叶树种的了解,必须重新评价其林学特性和重要性。经营珍优乡土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的关键技术环节在于:依据生境异质性和树种特性细致规划林地,使用良种壮苗,适时调控林分密度,运用多树种混交,通过抹芽修枝培育无节良材,实施择伐和林隙更新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本文以红椎为例,对经营珍优乡土阔叶树种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概算,并提出了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培育的未来优先研究方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路  蔡道雄  卢立华  明安刚  李朝英  
研究比较了我国南亚热带5个树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在相似的生境条件下、林龄和经营管理措施相同,不同树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以火力楠林具有最大的储碳能力,其碳储量为359.43 t/hm2,其次是米老排林,为319.80 t/hm2,红椎林、马尾松林和铁力木林碳储量差异不大,分别为225.87 t/hm2、222.43 t/hm2和207.81 t/hm2。乔木层与土壤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体,占生态系统碳储量总量的95%以上。不同树种林分乔木层碳储量以米老排林最高,为188.09 t/hm2,其次是火力楠林,为176.44 t/hm2,再其次是红...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宗铸  陈小花  陈毅青  杨琦  雷金睿  
探讨海南岛主要树种(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方法,以期为海南岛林木生物量建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以海南岛主要树种(组)为研究对象,利用全树生物量和各分项生物量实测数据,通过独立模型和非线性度量误差模型方法,构建各树种(组)全树和各分项生物量的一元、二元独立模型及相容性模型。不管是独立模型还是相容性模型,在引入树高因子后,其模型的精度和平均相对误差都得到一定的改善;所建立的各树种(组)一元相容性模型,其全树和各分项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67~0.99),平均相对误差E1为(-0.07%~89.57%),相比较于一元独立模型的R~2(0.66~0.99)和E1(0.11%~70.06%),两者相差不大;所建立的各树种(组)二元相容性模型,其全树和各分项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88~0.99),平均相对误差E1为(0.06%~36.00%),相比较于一元独立模型的R~2(0.87~0.99)和E1(0.24%~43.23%),模型效果相当。所建立的各树种(组)模型可以用于海南岛主要树种(组)生物量的估计。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覃鑫浩  梁艳  陈超凡  覃林  
[目的 ]探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该地区实施人工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经营策略的树种选择提供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方面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PCR-DGGE技术,比较分析位于广西凭祥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4个乡土树种(马尾松、红锥、米老排和火力楠)人工林和外来树种尾巨桉人工林土壤(0~20 cm)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并探讨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5种不同树种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其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全氮和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