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67)
2023(6222)
2022(5223)
2021(4714)
2020(3866)
2019(8307)
2018(7988)
2017(14711)
2016(8060)
2015(8436)
2014(8139)
2013(7837)
2012(6822)
2011(6201)
2010(6035)
2009(5546)
2008(5233)
2007(4433)
2006(3864)
2005(3223)
作者
(26153)
(21926)
(21768)
(20435)
(13586)
(10718)
(9555)
(8580)
(8230)
(7484)
(7439)
(7192)
(7110)
(6817)
(6778)
(6715)
(6639)
(6511)
(6250)
(6066)
(5786)
(5258)
(5043)
(5008)
(4875)
(4778)
(4731)
(4719)
(4512)
(4340)
学科
(29091)
经济(29062)
管理(25686)
(21787)
(16849)
企业(16849)
方法(13811)
数学(12250)
数学方法(12145)
环境(10791)
(9439)
(8740)
(7725)
中国(7220)
业经(7009)
(6796)
贸易(6794)
(6639)
农业(6623)
(6355)
生态(5986)
技术(5541)
地方(5523)
(4950)
财务(4940)
财务管理(4935)
(4804)
资源(4728)
企业财务(4683)
(4643)
机构
学院(114655)
大学(114394)
(44298)
管理(44168)
经济(43520)
研究(40196)
理学(39465)
理学院(38990)
管理学(38175)
管理学院(38013)
科学(29435)
中国(29146)
(28934)
业大(24807)
(24014)
农业(23251)
(21235)
研究所(20172)
中心(18470)
(17651)
农业大学(16178)
(15707)
财经(15060)
(14767)
北京(14571)
(13857)
科学院(13450)
(13371)
经济学(13263)
(13131)
基金
项目(89818)
科学(70005)
基金(66765)
(62465)
国家(61985)
研究(56119)
科学基金(52028)
社会(37272)
自然(36907)
基金项目(36658)
自然科(35977)
自然科学(35963)
社会科(35475)
社会科学(35462)
(35391)
自然科学基金(35331)
(30549)
资助(25732)
教育(24282)
重点(20801)
计划(19847)
编号(19546)
(19057)
(19006)
(18394)
科研(18119)
科技(18074)
创新(17861)
(16385)
国家社会(16238)
期刊
(42498)
经济(42498)
学报(27906)
研究(24973)
(24470)
科学(22864)
大学(19760)
学学(19289)
中国(18380)
农业(16852)
管理(13818)
(12389)
(9262)
业大(8532)
业经(8200)
资源(7875)
技术(7702)
(7456)
金融(7456)
(7384)
科技(7301)
经济研究(7211)
农业大学(7026)
财经(6722)
林业(6659)
问题(5779)
(5698)
商业(5500)
自然(5380)
技术经济(5076)
共检索到150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步峰  林明献  邱坚锐  吴仲民  周铁峰  
3a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集水区岩石、土壤及水化学质流含量的检测 ,雨林集水区降雨、总径流水体 COD、NH+4 - N、酚、Zn、Cu、Pb、Cd、Ni的加权浓度含量远低于地面水质 类标准 ;岩石组成属钾长石类 ,其 8项测定的重金属中 Zn、Mn、Pb含量相对较高 ,水质迁移中以溶解、水解及氧化为特征 ;在降雨—径流水循环中 ,山地雨林冠层减少降雨中 COD、NH+4 - N、酚、Zn、Cd、As、Ni、Fe浓度含量范围在 32 %~ 82 % ;土壤层对进入林内的雨水中的 COD、Cu、Zn、Mn、Fe产生吸附效应 ,雨林系统对降雨中 COD、NH+4 - N、酚、Cu、Zn、Cd...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步峰  周光益  曾庆波  李意德  吴仲民  
根据5a定位观测,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更新林生态系统的水文化学循环规律的数据分析表明,年均降雨量为2668.3mm,其中总径流量占46.7%,蒸散量53.3%,冠层截留量14.0%。N、P、K、Ca、Mg的年均降雨输入量为78.4kg/(hm2·a),总径流输出56.7kg/(hm2·a),净积累21.6kg/(hm2·a);Si、有机C、Al、Mn的年均降雨输入量为25.0kg/(hm2·a),总径流输出为112.3kg/(hm2·a),净损失87.3kg/(hm2·a),更新林系统仅处于更新进展过程中,同时证实了冠层对降水化学的淋溶效应,净淋溶系数达4.11;提出了降雨、林内净降雨、总径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步峰  周光益  曾庆波  李意德  吴仲民  
在小集区技术和定位观测综合实验测定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更新林生态系统3年间的水文学过程、水质的动态变化、营养元素积累。结果表明:水量及营养元素的输入、再分配和输出量主要集中在雨季的5~10月份,两者月动态变化特征密切相关,年降水输入营养元素的78%被森林生态系统积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步峰  周光益  曾庆波  吴仲民  李意德  杜志鹄  
采用了小集水区技术和定位观测方法,研究分析了降雨、穿透水、树干流及径流的各化学物质含量和迁移变化特征。指出:降雨和穿透水是热带山地次生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化学物质输入源;次生雨林不仅具有较强的养分截获和生态调节功能,而且具有较强的化学过滤、吸贮功能;且建立了穿透水、干流和总径流的各化学元素含量与降雨特征因子的多元线性关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杰  郭景唐  
1992~1993年生长季节在山西省太岳山林区观测研究了不同郁闭度油松人工林对降雨的第一次分配.结果表明:林冠对降雨的第一次分配与降雨量级密切相关,降雨量级越大,截留率越小,而茎流率和穿透水比率越大.郁闭度亦影响林冠对降雨的第一次分配,郁闭度越大,截留率和茎流率越大,穿透水比率越小,而且随着降雨量级的增大,郁闭度的影响减弱.降雨的第一次分配主要取决于各月降雨的时间格局.干旱季节林冠对降雨的截留率较大,穿透水比率和茎流率较小,郁闭度对降雨第一次分配的影响较大;而在雨季则相反.整个生长季节,3号实验地(郁闭度为09)的林冠截留、茎流及穿透水分别占降雨量的159%,21%和820%,0号实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光益  
该文分析了9612号台风在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天然更新林集水区产生的暴雨径流过程及其水化学动态.结果得出:①总径流系数为32.42%,水文响应值为23.16%,瞬时最大洪峰流量为0.1135m3·s-1·hm-2;②因受海洋气团的影响,台风过程中该地降水的pH值、K和Ca含量很高;③径流水中的pH及各养分动态变化趋势有两种相反的变化类型,一种是N,P,Ca,Mg,Al元素,在降雨强度较大的暴雨期间,养分浓度大,且基本上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另一种是pH值、K和Si元素,在暴雨期间,浓度随降雨强度的增强而减小,并在最大降雨强度时达到最低值;④台风暴雨能加速森林生态系统养分的丧失;⑤暴雨是热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瑞  赵峰侠  
【目的】优势种功能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即"质量比例假说"。【方法】本文基于"质量比例假说",通过线性拟合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历山山地草甸优势种的5种功能性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结果】除了优势种株高与土壤有机碳关系不显著外(P>0.050),优势种叶面积、比叶面积和株高与群落生产力和土壤养分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0);通过5种优势种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优势种株高是影响群落生产力的主要功能性状,优势种叶面积是影响土壤养分的主要功能性状。【结论】"质量比例假说"在山地草甸具有一定适用性,但受功能性状类型的影响。因此,在群落管理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过程中,建议可以注重优势种的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鹤健  
在探析以长汀为代表的我国亚热带山地生态系统脆弱区生态恢复过程内在关联性的基础上,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的生态恢复策略。该策略以人地关系和谐论为指导,其含义为:顺乎天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界的再生能力;调控坡面径流,化地害为地利;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构建物质与经济良性循环的土地和谐利用模式。在实践这个策略过程中,必须实现在观念、策略、技术上的转变以及技术瓶颈、空间局限和体制障碍的突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煊章  田大伦  周志华  
对杉木林生态系统净化水质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气降水而进入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物质中,有二氯丁烷、苯等有机污染物,还有Ph、Ca等重金属元素。经过林冠层、地被物和土壤层的截留作用,这些污染物质不仅种类减少,而且浓度大为降低。进一步阐述了森林净化水质的机理和效益。为森林净化水质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陶晶  臧润国  李意德  毛培利  林明献  
在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野外测定获得3个与植物-大气相互作用直接相关的生理生态特性指标(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气孔导度和比叶面积),应用等级聚类分析和NMS排序方法对热带山地雨林的主要植物进行功能群划分,分析热带山地雨林4个演替阶段(初期、早期、中期和后期)生理生态功能群组成及其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的87个主要植物种类可划分为8个功能群,检验结果显示功能群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功能群内同质性较高;功能群的丰富度及相对多度在不同演替阶段差异显著;功能群的丰富度在演替初期最低,演替早、中期最高,演替后期略有降低;演替初期的优势功能群光合能力强,水分利用效率低,演替早、中期的优势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尚二萍  许尔琪  
黔桂喀斯特山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功能区划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本文在降水贮存量法、修正土壤流失方程RUSLE、植被固碳释氧等方法基础上,基于实际径流小区实验数据,修正或引入径流系数、降雨侵蚀力、石漠化因子、岩石风化固碳等参数模型,定量评估1990-2015年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固碳释氧等3项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固碳量和释氧量的总量为630.15亿m~3/a、189.02亿t/a、6187.49万t/a和16 002.18万t/a;单位量分别为2943.43 m~3/(hm~2·a)、885.18t/(hm~2·a)、2.89t/(hm~2·a)和7.47t/(hm~2·a);(2)水源涵养功能以低、较低等级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33.72%和20.55%;土壤保持能力以低、较低和极高等级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24.90%、20.90%和21.44%;固碳释氧功能等级以较低、中等和较高等级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35.47%、29.83%和21.49%;(3)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最大,其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固碳释氧生态系统服务分别是耕地和草地的1.85与2.55倍,1.70与1.03倍,1.16与1.09倍;(4)1990-2015年,黔桂喀斯特山地水源涵养量、土壤保持量和固碳释氧均呈现增加趋势:对比1990-2000年和2000-2015年两个时段,前一时段水源涵养量和土壤保持量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6.25%和3.45%;后一时段水源涵养量、土壤保持量、固碳量和释氧量均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在2.65%~7.49%之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尚二萍  许尔琪  
黔桂喀斯特山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功能区划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本文在降水贮存量法、修正土壤流失方程RUSLE、植被固碳释氧等方法基础上,基于实际径流小区实验数据,修正或引入径流系数、降雨侵蚀力、石漠化因子、岩石风化固碳等参数模型,定量评估1990-2015年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固碳释氧等3项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固碳量和释氧量的总量为630.15亿m3/a、189.02亿t/a、6187.49万t/a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劲松  
荒漠化已成为全球性社会环境问题,它与脆弱的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山地系统在景观上为农林交错带,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具有内生型脆弱性、对植被的依附性、景观过渡性以及落后的生产力等方面,荒漠化较严重。作者通过对坡面级联系统以及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分析,讨论了山地荒漠化的运行机制,并进一步就荒漠化的防治提出几点想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卜文圣  许涵  臧润国  丁易  张俊艳  林明献  
以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老龄林及经过择伐和皆伐后自然恢复约40年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群落学调查和样地环境因子测定,分析不同干扰方式对群落组成及谱系结构的影响,探讨不同干扰方式下环境因素对群落谱系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历经40年的恢复,2种方式干扰后自然恢复次生林不同径级(1≤DBH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丁易  臧润国  
比较3种采伐方式(重复采伐、径级择伐和采育择伐)对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恢复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采伐后(20~25年)的山地雨林恢复群落物种丰富度呈增加趋势,主要表现为小径级(胸径<10cm)的长寿命先锋种增加;与老龄林相比,径级采伐和采育择伐没有增加伐后林中成年树的物种丰富度;3种采伐恢复林中幼树和小树的物种累积速度低于老龄林;森林采伐后恢复群落中的个体密度显著高于老龄林,但胸高截面积显著低于老龄林;伐后林群落中胸高截面积减少最多的为采育择伐,其次为径级择伐和重复采伐;森林采伐恢复群落内长寿命先锋种的物种丰富度、个体密度和胸高截面积均增加,而后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