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2)
2023(2049)
2022(1810)
2021(1668)
2020(1428)
2019(3033)
2018(3136)
2017(5372)
2016(3028)
2015(3351)
2014(3432)
2013(3303)
2012(2865)
2011(2755)
2010(2799)
2009(2751)
2008(2533)
2007(2173)
2006(2048)
2005(1871)
作者
(10562)
(8898)
(8842)
(8425)
(5428)
(4282)
(3894)
(3478)
(3332)
(3131)
(3085)
(3001)
(2984)
(2944)
(2830)
(2803)
(2614)
(2502)
(2465)
(2445)
(2314)
(2169)
(2133)
(2037)
(1950)
(1939)
(1918)
(1895)
(1815)
(1772)
学科
(11108)
经济(11105)
管理(10513)
环境(7417)
(6549)
(5545)
企业(5545)
生态(5473)
方法(5285)
(5214)
数学(4367)
数学方法(4286)
(3784)
资源(3537)
(3382)
(3051)
地方(3037)
规划(2751)
环境规划(2688)
中国(2564)
(2516)
业经(2484)
农业(2264)
理论(2179)
(2154)
区域(2151)
区域环境(1972)
(1964)
金融(1964)
技术(1886)
机构
学院(45783)
大学(45317)
研究(16992)
管理(16838)
(14962)
经济(14540)
理学(14500)
理学院(14307)
管理学(13895)
管理学院(13841)
科学(13514)
中国(12589)
(10594)
(9958)
业大(9577)
(9271)
研究所(8791)
中心(7843)
农业(7823)
(6898)
北京(6860)
(6609)
(6235)
师范(6108)
(6083)
科学院(5939)
(5877)
(5825)
工程(5712)
(5698)
基金
项目(35414)
科学(27478)
基金(25692)
(24148)
国家(24004)
研究(22290)
科学基金(20006)
自然(14651)
(14270)
自然科(14187)
自然科学(14184)
基金项目(14004)
自然科学基金(13883)
社会(13444)
社会科(12795)
社会科学(12792)
(12381)
资助(10600)
教育(9553)
重点(8487)
计划(8000)
编号(7714)
科技(7613)
(7595)
(7046)
科研(6941)
(6768)
创新(6652)
大学(5735)
国家社会(5724)
期刊
(16902)
经济(16902)
学报(11029)
研究(9664)
科学(9523)
(8487)
中国(8315)
大学(7751)
学学(7429)
农业(6147)
管理(6099)
资源(4716)
林业(4401)
技术(4241)
(4077)
(3576)
生态(3426)
科技(3358)
业大(3251)
业经(3028)
(2936)
教育(2882)
(2682)
金融(2682)
自然(2375)
图书(2263)
(2251)
统计(2221)
农业大学(2217)
财经(2060)
共检索到64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步峰  周光益  曾庆波  李意德  吴仲民  
在小集区技术和定位观测综合实验测定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更新林生态系统3年间的水文学过程、水质的动态变化、营养元素积累。结果表明:水量及营养元素的输入、再分配和输出量主要集中在雨季的5~10月份,两者月动态变化特征密切相关,年降水输入营养元素的78%被森林生态系统积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步峰  周光益  曾庆波  李意德  吴仲民  
根据5a定位观测,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更新林生态系统的水文化学循环规律的数据分析表明,年均降雨量为2668.3mm,其中总径流量占46.7%,蒸散量53.3%,冠层截留量14.0%。N、P、K、Ca、Mg的年均降雨输入量为78.4kg/(hm2·a),总径流输出56.7kg/(hm2·a),净积累21.6kg/(hm2·a);Si、有机C、Al、Mn的年均降雨输入量为25.0kg/(hm2·a),总径流输出为112.3kg/(hm2·a),净损失87.3kg/(hm2·a),更新林系统仅处于更新进展过程中,同时证实了冠层对降水化学的淋溶效应,净淋溶系数达4.11;提出了降雨、林内净降雨、总径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大伦  项文化  康文星  
采用小集水区技术和定位研究方法 ,根据连续 3a观测所取得的数据 ,对湖南会同第 2代杉木幼林的水量平衡和养分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森林生态系统年降雨输入为 1170 6mm ,其中 3 5 3mm以树干茎流形式进入林地 ,占降雨量的 0 3% ,林内穿透水为 10 17 3mm ,占 86 9% ,另外林冠年截留量为 149 77mm ,占年降雨量的 12 8%。以径流形式流出该系统的水量为 42 8 0 5mm ,占年降雨量的 36 5 7% ,其中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分别占总径流的 4 31%和 95 6 9%。系统另一输出形式蒸散量为 86 2 6 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步峰  林明献  邱坚锐  吴仲民  周铁峰  
3a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集水区岩石、土壤及水化学质流含量的检测 ,雨林集水区降雨、总径流水体 COD、NH+4 - N、酚、Zn、Cu、Pb、Cd、Ni的加权浓度含量远低于地面水质 类标准 ;岩石组成属钾长石类 ,其 8项测定的重金属中 Zn、Mn、Pb含量相对较高 ,水质迁移中以溶解、水解及氧化为特征 ;在降雨—径流水循环中 ,山地雨林冠层减少降雨中 COD、NH+4 - N、酚、Zn、Cd、As、Ni、Fe浓度含量范围在 32 %~ 82 % ;土壤层对进入林内的雨水中的 COD、Cu、Zn、Mn、Fe产生吸附效应 ,雨林系统对降雨中 COD、NH+4 - N、酚、Cu、Zn、Cd...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江平  项文化  刘韶辉  
2006-10—2007-09,对采自西藏南伊沟原始林芝云杉林的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茎流、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水样进行养分含量测定,与该森林所在流域的溪流江河水样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降水的pH值为7.61,颗粒物含量较低(5.56mg·L-1),SO42-含量最高7.201mg·L-1,N的含量较低0.505mg·L-1,其他各种离子或元素的含量相对较低;穿透水中SO42-和Zn含量有所下降,但其他元素含量均有所增加;树干茎流中各元素的含量均高于穿透水,除SO42-外,其他各元素为正淋溶;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SO42-,Zn和Fe含量低于大气降水的浓度,其他元素的含量高于大气降水;溪流H...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步峰  周光益  曾庆波  吴仲民  李意德  杜志鹄  
采用了小集水区技术和定位观测方法,研究分析了降雨、穿透水、树干流及径流的各化学物质含量和迁移变化特征。指出:降雨和穿透水是热带山地次生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化学物质输入源;次生雨林不仅具有较强的养分截获和生态调节功能,而且具有较强的化学过滤、吸贮功能;且建立了穿透水、干流和总径流的各化学元素含量与降雨特征因子的多元线性关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田富强  程涛  芦由  徐宗学  
进入人类纪尤其是近数十年来,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愈来愈突出,愈来愈强烈,许多新的问题用传统水文学理论难以给出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因此,作为两个关注人类活动影响的水文学分支学科,社会水文学和城市水文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人水互动关系的增强,水文系统和人类系统逐渐演变为一个耦合系统,为研究其互馈关系和协同演化过程,社会水文学应运而生。城市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系统相互影响最剧烈的部分之一,城市区域水循环问题日趋复杂,由此诞生了城市水文学。这两个学科的研究,对水资源和与其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管理,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红兵  王庆礼  
以三峡库区小集水区复合生态系统为对象 ,定量研究了其中不同子系统的水分和养分动态过程。结果表明 :(1)平均径流系数是裸地 >草地 >菜地 >柏木林 >桔园 ;(2 )年养分流失量是裸地>桔园 >菜地 >草地 >柏木林 ,桔园和菜地的径流系数较小 ,但其径流中养分含量较高 ,导致其输出养分总量较大 ;(3)菜地和桔园由于输出果菜 ,导致系统N、P循环效率的降低 ;(4)各子系统中P的流失较厉害 ,而柏木林在防止该地区养分流失特别是P的流失上是要优于草地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世能  王伯荪  李意德  
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采伐迹地次生林及周围的保留林进行了群落调查,组建了一个基于分割线段模型的边缘效应测度公式:Y=a+e0[1-(D Dmax)](式中Y为与边缘垂直距离D处的测定指标值,e0为边缘效应强度的最大值,Dmax为边缘效应作用的最大距离,a为常数),研究了热带山地雨林群落的边缘效应,结果表明:(1)用组建的测度公式来分析热带山地雨林采伐迹地边缘的次生林及保留林的边缘效应强度及其作用距离,结果是有效和可靠的;(2)热带山地雨林采伐后形成的边缘,其效应的作用距离一般都不超过15m;(3)边缘对保留林和次生林的效应没有显著差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超  胡海波  
为了研究栎林生态系统碳通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响应机制,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趋势,运用涡度相关法技术,对江苏省下蜀镇栎林进行为期1年的碳通量及气象因子观测。结果表明:碳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呈现出显著的负对数相关关系,对称时间段的拟合度在各季节均优于非对称时间段;碳通量与气温呈显著的负对数相关关系,对称时间段拟合效果优于非对称时间段;碳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正对数相关关系,非对称时间段碳通量与土温的拟合效果在各季节均均优于对称时间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洪波  辛琛  王义民  黄强  
【目的】研究水文变化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响应关系,通过对生态系统进行诊断,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新途径。【方法】对渭河44年(1960-2005年)的水文资料和宝鸡峡灌区32年(1972-2005年)的引水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探讨引水对渭河水文规律的影响,并采用变化范围法(RVA)对32个水文改变指标(IHA)进行统计,研究引水对渭河水文情势及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引水导致渭河年平均流量较天然径流明显减少,且枯水年份尤为突出,32年中有8年年平均流量低于生态基流量;输沙量较引水前减少了80%强;且对河流的枯季月流量、年最小流量平均值、年最小1日流量发生时间、年低流量发生次数及平均延时、流量平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鹤健  
在探析以长汀为代表的我国亚热带山地生态系统脆弱区生态恢复过程内在关联性的基础上,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的生态恢复策略。该策略以人地关系和谐论为指导,其含义为:顺乎天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界的再生能力;调控坡面径流,化地害为地利;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构建物质与经济良性循环的土地和谐利用模式。在实践这个策略过程中,必须实现在观念、策略、技术上的转变以及技术瓶颈、空间局限和体制障碍的突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韩进  王彦敏  涂艳红  
生态系统构建与管理是企业保持持续行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现有研究对生态系统概念定义与特征阐释存在巨大争议:部分学者强调战略管理情境下的商业生态系统与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相互独立;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两者不存在明显差异,并在研究中交替使用两个概念。基于关键文献评论方法,这一争议得到了调和。从静态角度看,商业生态系统区别于创新生态系统,前者强调系统成员价值共创过程,后者强调系统成员价值共取过程。但两者具有概念互补性:无论商业生态系统还是创新生态系统都可统一于系统生命周期和价值过程中。因此,从动态过程视角分析,战略管理情境下的生态系统着力于价值主张、价值共创、价值共享、价值分配以及价值共取;生态系统的价值过程在系统初创期、扩张期、成熟期以及衰落/复苏期具有不同的演化特征。未来相关研究可从历史演变角度,结合多学科视角,深化对生态系统概念演变规律的认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陶晶  臧润国  李意德  毛培利  林明献  
在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野外测定获得3个与植物-大气相互作用直接相关的生理生态特性指标(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气孔导度和比叶面积),应用等级聚类分析和NMS排序方法对热带山地雨林的主要植物进行功能群划分,分析热带山地雨林4个演替阶段(初期、早期、中期和后期)生理生态功能群组成及其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的87个主要植物种类可划分为8个功能群,检验结果显示功能群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功能群内同质性较高;功能群的丰富度及相对多度在不同演替阶段差异显著;功能群的丰富度在演替初期最低,演替早、中期最高,演替后期略有降低;演替初期的优势功能群光合能力强,水分利用效率低,演替早、中期的优势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大文  徐宗学  李哲  袁星  王磊  缪驰远  田富强  田立德  龙笛  汤秋鸿  刘星才  张学君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水文学研究经历了由经验到理论、由简单过程到复杂系统、由定性描述到定量模拟的发展历程,其学科体系演进与科学技术进步及社会发展需求紧密联系,并由此衍生出诸如生态水文学、气象水文学、冰冻圈水文学、遥感水文学、同位素水文学、城市水文学、社会水文学等多种交叉研究领域与分支学科。当今水文学研究在水文多尺度观测、陆面—水文—社会耦合模拟及多源观测—模型同化技术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水文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未来水文学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