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34)
2023(6182)
2022(5481)
2021(5061)
2020(4582)
2019(10898)
2018(10847)
2017(21620)
2016(12136)
2015(13651)
2014(13938)
2013(14225)
2012(13472)
2011(12161)
2010(12151)
2009(11406)
2008(11571)
2007(10684)
2006(9095)
2005(8192)
作者
(37412)
(31404)
(31309)
(29980)
(19933)
(15148)
(14387)
(12373)
(11759)
(11156)
(10644)
(10525)
(10049)
(10049)
(10013)
(9942)
(9939)
(9397)
(9219)
(8991)
(8019)
(7925)
(7797)
(7278)
(7154)
(7061)
(6994)
(6904)
(6402)
(6339)
学科
(52729)
经济(52685)
(32256)
管理(32049)
方法(27488)
(25562)
企业(25562)
数学(24847)
数学方法(24635)
(15058)
(14404)
(12873)
中国(12216)
(10635)
(10547)
贸易(10542)
(10231)
地方(10196)
业经(9654)
农业(9341)
(9316)
财务(9299)
财务管理(9274)
企业财务(8811)
(7947)
(7674)
银行(7640)
(7344)
(7213)
(7178)
机构
大学(180324)
学院(178612)
(74224)
经济(72687)
管理(66657)
研究(62572)
理学(57708)
理学院(57024)
管理学(55930)
管理学院(55594)
中国(47349)
科学(41020)
(38218)
(37901)
(33427)
(33148)
业大(30718)
研究所(30686)
农业(30163)
中心(29559)
(27671)
财经(26796)
(24314)
北京(24021)
经济学(23258)
(22599)
师范(22306)
(22105)
经济学院(21256)
(21211)
基金
项目(119390)
科学(92333)
基金(86169)
研究(82802)
(76634)
国家(76048)
科学基金(63409)
社会(51195)
社会科(48493)
社会科学(48471)
(46725)
基金项目(45940)
自然(42549)
自然科(41479)
自然科学(41463)
自然科学基金(40744)
(39919)
教育(38183)
资助(36278)
编号(33248)
重点(27784)
(26942)
成果(26868)
(25999)
(24073)
科研(23894)
计划(23478)
课题(22796)
创新(22686)
教育部(22327)
期刊
(78481)
经济(78481)
研究(48508)
学报(33852)
(33555)
中国(31219)
科学(28972)
(26748)
大学(24807)
学学(23709)
农业(22450)
管理(21639)
(15218)
金融(15218)
技术(15010)
教育(14544)
财经(13580)
业经(12973)
经济研究(12693)
(12571)
(11650)
问题(11288)
(9955)
统计(9701)
技术经济(9594)
理论(9163)
(8651)
商业(8631)
(8493)
业大(8455)
共检索到258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崔钰莹  林琴琴  朱江峰  陈作志  
根据2017年6月—2019年2月在热带太平洋东部海域(14°03′N~30°22′S, 179°36′E~114°29′W)开展的6个航次金枪鱼延绳钓渔获采样资料及胃含物组成数据,运用12个食物网网络分析指数,研究热带东太平洋中上层食物网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本食物网物种(类群)数为83,连接数为542,食物网的平均营养级为2.4,顶级物种、中间物种、基础物种的比例分别为10.85%、83.13%、6.02%。食物网不同营养级物种的比例、杂食性指数(omnivorous, O=92.77%)、连接复杂性指数(connection complexity index, C_(SC)=13.22)和特征路径长度(characteristic path length, P=1.85)的分析表明,该食物网结构处于较稳定状态;聚类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 Cc=0.242)表明食物网物种间可形成几个连接性较密切的子网络结构;由连接密度(linkage density, D=6.53)和连通度指标(connectance, C_(l)=0.08)可知食物网的复杂性处于正常水平,对人为扰动以及环境变化存在一定的抵御性。研究可以为今后热带太平洋食物网功能的深入研究及基于生态系统的大洋渔业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罗玉双   林东明  
为探究西北太平洋生物种类的能量存储能力,以“淞航”号远洋渔业调查船采集的鱼类和鱿鱼为样本,利用组织能量密度测定技术分析其肌肉组织能量密度,并采用混合模型分析组织能量密度与海洋环境因子的效应关系。结果显示,鱼类比鱿鱼的肌肉组织能量密度大,前者为(23.50±2.80) kJ/g,后者为(19.67±1.16) kJ/g。鱼类中以汤氏角灯鱼的肌肉组织能量密度最大,为(28.75±0.96) kJ/g;日本栉鲳的组织能量密度最小,为(20.37±1.04) kJ/g。鱿鱼中以发光柔鱼的肌肉组织能量密度最大,为(20.07±0.39) kJ/g;日本爪乌贼的组织能量密度最小,为(18.42±0.22) kJ/g。在纬度较高的海域,鱼类和鱿鱼具有较大的肌肉组织能量密度,而且与经度×纬度显著相关。鱼类和鱿鱼在海平面高度0 m时具有较大的肌肉组织能量密度,且在净初级生产力>12 mg/(m3·d)时呈增大变化趋势;然而,两者的肌肉组织能量密度随海表温升高而降低。研究表明,西北太平洋鱼类和鱿鱼的肌肉组织能量密度存在纬向变化趋势,海域的海平面高度、海表温和净初级生产力对其单位质量组织的能量存储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可为认知西北太平洋生物种类的环境适应特性,以及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袁启荣  
闽东、台北渔场是中上层鱼越冬、产卵、索饵的重要场所。该渔场中上层鱼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是日本、中国台湾以及福建沿海拖、围网生产的主要渔场。随着马面鲀资源的急剧衰退,开发利用该渔场春汛中上层鱼资源,已被各国有海洋渔业企业所重视。1995年春汛,我公司首次组织拖网作业赴该渔场捕捞中上层鱼,获得成功。1997年4月下旬我公司又先后组织了4组围网船投入该渔场生产,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拖、围网生产中上层鱼的成功,标志着该渔场已成为我公司春汛生产的重要渔场之一。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戴小杰  许柳雄  宋利明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冷甜甜   王欣   刘必林   谢婧倩  
中上层游泳动物具有较强的微量元素富集能力,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其体内富集的微量元素会传递到高营养级生物体内。为了解西北太平洋中上层游泳动物肌肉微量元素赋存特征,采集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三棘若蛇鲭(Nealotus tripes)、鳀(Engraulis japonicus)、北方拟黵乌贼(Gonatopsis borealis)、发光柔鱼(Eucleoteuthis luminosa)和日本爪乌贼(Onychoteuthis borealijaponica)等6种中上层游泳动物样品,测定其肌肉中必需微量元素B、Cr、Mn、Fe、Co、Cu、Zn、Se的含量以及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采用聚类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营养放大系数(trophic magnification factor,TMF)等方法揭示微量元素赋存的物种差异、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和来源以及微量元素与营养级相关性与传递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6种游泳动物体内必需微量元素含量都遵循Fe>Zn>Cu>Mn>Se>Cr>B>Co的规律,鱼类体内Cr、Mn、Fe、Co和Zn含量明显高于头足类;微量元素在中上层游泳动物物种之间的赋存差异明显(P<0.05),Zn和Mn两个微量元素在3种鱼类(远东拟沙丁鱼、三棘若蛇鲭和鳀)中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鱼类和头足类体内的Zn、Co、B、Cu和Fe主要是摄食获取,而Mn、Cr和Fe主要来源于栖息水体中;西北太平洋6种游泳动物的食物来源存在差异性(δ13C:-26.9‰~-17.8‰),营养级跨度大(1.7~3.7);Cr在西北太食物链存在生物放大效应(TMF>1),B、Co、Fe、Zn和Se在中上层游泳动物食物链存在显著生物减小效应(TMF<1),其浓度随着营养级的升高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研究结果可为该海域环境治理以及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绍祥  高春霞  田思泉  戴小杰  
为了解青草沙水库正式供水后的鱼类群落组成、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于2011年5月、7月、10月和12月,将水库分成3个区域(西区、对照区和放养区)进行本底调查。调查期间共捕获鱼类22种,隶属于5目7科,以鲤科鱼类为主;鱼类群落分为3个生态类型,淡水鱼类17种、河口性鱼类3种和洄游性鱼类2种。群落优势种为刀鲚(Coilia ectene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水库的西区水域宽阔,水草丰富,鱼类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各季节的多样性中以春季为最高,冬季最低。聚类分析显示水库的鱼类群落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戴小杰  许柳雄  
据1994-2001年4个航次在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对热带大洋性中上层鲨鱼资源进行调查,并分析国际大西洋金枪鱼资源保护委员会提供的关于中上层鲨鱼的渔业数据。结果表明:延绳钓渔业共兼捕13种鲨鱼,其中,尖吻鲭鲨和大青鲨是优势种类。尖吻鲭鲨在第1、第2和第4航次的CPUE分别为每千钩0.3502、0.1754和0.0642尾,呈下降趋势。大青鲨在第1~3航次的的CPUE达到每千钩5~7尾,而在第4航次下降为每千钩0.8尾。研究报告了中国金枪鱼船队自1993年开始在大西洋兼捕尖吻鲭鲨和大青鲨的渔获量,并根据捕捞死亡系数和大西洋总渔获量数据,初步探讨了尖吻鲭鲨和大青鲨年平均资源量,影响CPUE的因素和大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元甲  李建生  张其永  洪万树  
中国海洋中上层鱼类的种类繁多,近几年来,其总产量占全国海洋捕捞总产量的40%左右。日本鲭、蓝圆鲹和鳀等中上层鱼类生活史大多为r选择型,资源更新速度一般比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较快,因此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景更为广阔。本文综述了中国重要海洋中上层鱼类渔业的发展概况,主要介绍了年产量位于前列的日本鲭、蓝圆鲹、蓝点马鲛、银鲳和鳀等5种鱼类生物学的研究进展,阐明了这些种类的种群鉴别和划分、洄游分布、越冬场、产卵场和产卵期、年龄和生长、摄食习性、生殖力和群体结构变化等资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以及其资源量和可捕量的评估结果,并展望了其资源生物学研究的前景。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任中华  陈新军  方学燕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东太平洋海域重要的金枪鱼种类之一,也是我国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本文根据2009~2011年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IATTC)在东太平洋海域(20°N~30°S、85°W~150°W)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表温(SST)和海面高度(SSH)的数据,运用一元非线性回归方法,以渔获产量、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为适应性指数,按季度分别建立了基于SST和SSH的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适应性指数,采用算术平均法获得基于SST和SSH环境因子的栖息地指数综合模型,并用2012年各月实际作业渔场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在东太平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志强  丘书院  杨圣云  
检测了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六种主要中上层鱼类 (蓝圆、金色小沙丁鱼、鲐鱼、颌圆、竹鱼、羽鳃鲐 )鱼肌的生化组成 ,蛋白质含量为 16 .94%~ 18.77% ,脂肪含量为 2 0 .12 %~ 2 5 .15 %。随鱼体体长的增加 ,脂肪含量增长。鱼肌脂肪含量与繁殖活动存在密切相关的季节变动。鱼肌中均含 17种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 45 .2 5 %~ 49.39% ,极性氨基酸占 42 .82 %~ 45 .16 % ,非极性氨基酸占 39.2 4%~ 41.5 9% ,鲜味氨基酸占 42 .5 6 %~ 46 .0 2 %。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欢  刘荣高  
利用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数据资料,建立了以每次热带气旋6h间隔中心位置为基础的西北太平洋地区1°×1°经纬度格网,统计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地区1990年-2009年热带气旋的路径变化、发生频数、频率的年际分布和季节分布等。结果表明:①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影响的区域大概为100°-180°E,3.5°-51°N,主要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有:菲律宾群岛,中南半岛,中国东部沿海各省、海南省、台湾省,朝鲜半岛及日本三岛;②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发生次数有减少趋势,2000年-2009年年均发生次数比1990年-1999年年均少3次;③7月-10月热带气旋发生频繁,其中8月...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吉昌  李显森  赵宪勇  应一平  
利用2014年11月17日12月2日我国拖网渔船在中东大西洋部分区域(塞内加尔共和国专属经济区)作业时获取的FURUNO FCV-292型船载探鱼仪声学映像资料,结合渔业声学原理与水文环境数据,分析了该海域小型中上层鱼类的集群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期间该海域底拖网渔船捕获主要小型中上层渔业资源为北梭鱼(Albula vulpes)、斑鳍圆鰺(Decapterus rhonchus)与黑斑十指马鲅(Galeoides decadactylus)等鱼类,分别占总渔获量的11.23%、11.34%,5.78%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生  张其永  郑元甲  洪万树  
中国海洋一般中上层经济鱼类种类繁多,大多为r选择型或由K选择型演变为r选择型,资源更新速度较快、可持续利用的前景较为广阔,在中国海洋捕捞业产量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本文综述了中国海洋一般中上层经济鱼类的渔业发展概况,着重介绍了鳓(Ilisha elongata)、灰鲳(Pampus cinereus)、竹鱼(Trachurus japonicus)、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黄海鲱(Clupea harengus pallasi)和黄鲫(Setipinna taty)等6种主要种类资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概述了这些种类的种群鉴别和划分、洄游分布、越冬场、产卵场及其产卵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易倩  陈新军  贾涛  刘必林  李刚  
茎柔鱼是大洋性重要经济头足类,其耳石包含着重要的生态信息。根据2008年5月—2009年10月智利、哥斯达黎加、秘鲁外海采集的茎柔鱼耳石样本,分析三海区间耳石外部形态特征及生长模式差异。研究认为,不同海区间耳石形态特征差异显著(P<0.05),耳石长度指标均出现显著性差异,角度指标中仅背侧区夹角出现显著性差异。主成份分析认为,耳石总长(TSL)是表征耳石形态特征的最显著指标,吻区夹角是表征智利、秘鲁外海耳石的显著性角度指标,吻侧区夹角是表征哥斯达黎加外海耳石的显著性角度指标。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三海区耳石各部分均异速生长,其形态变化趋势为整体变得狭长、背区逐渐宽大,耳石重心不断向背区转移,符合中上...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会洁  秦传新  黎小国  陈丕茂  莫宝霖  马欢  郑忠明  
海洋牧场是由多个功能区组成的生态系统工程,不同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和食物网结构各不相同,通过研究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有助于了解功能区之间生态系统差异。实验通过对南澳柘林湾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环境调查,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进行比较,并借助SIBER对稳定同位素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洋牧场调查共采获生物种类78种,其中,消费者的δ~(13)C比值介于–19.94‰~–13.62‰,δ~(15)N比值介于8.78‰~15.29‰,营养级范围介于1.73~3.64。不同功能区同位素数据对比表明,人工鱼礁区生物资源相对丰富,食物网结构较为复杂;海藻增殖区中生物生态位分布最广,营养冗余程度较高;贝类增殖区生物生态位较窄,营养级分布较为集中。在不同功能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对比中,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最佳,海藻增殖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