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73)
- 2023(5421)
- 2022(4991)
- 2021(4487)
- 2020(4213)
- 2019(9845)
- 2018(9813)
- 2017(18785)
- 2016(10997)
- 2015(12688)
- 2014(13111)
- 2013(13157)
- 2012(12672)
- 2011(11633)
- 2010(11714)
- 2009(11116)
- 2008(11381)
- 2007(10652)
- 2006(8970)
- 2005(8105)
- 学科
- 济(44435)
- 经济(44397)
- 业(27001)
- 管理(26824)
- 方法(23407)
- 数学(20969)
- 数学方法(20757)
- 企(20461)
- 企业(20461)
- 农(13311)
- 学(12274)
- 财(11033)
- 中国(10817)
- 贸(9574)
- 贸易(9574)
- 易(9288)
- 地方(8873)
- 农业(8728)
- 业经(8233)
- 制(7897)
- 和(7224)
- 务(6739)
- 财务(6724)
- 理论(6701)
- 财务管理(6701)
- 银(6489)
- 银行(6438)
- 企业财务(6279)
- 行(6093)
- 融(6082)
- 机构
- 大学(168044)
- 学院(166534)
- 济(63467)
- 经济(61927)
- 研究(60888)
- 管理(58152)
- 理学(49798)
- 理学院(49151)
- 管理学(48016)
- 管理学院(47723)
- 中国(43831)
- 科学(42509)
- 农(41235)
- 京(36685)
- 所(34564)
- 农业(33257)
- 业大(32258)
- 研究所(31882)
- 财(28247)
- 中心(27894)
- 江(26630)
- 北京(23117)
- 财经(22602)
- 范(22106)
- 师范(21778)
- 农业大学(21626)
- 院(21192)
- 州(21156)
- 省(21086)
- 经(20382)
- 基金
- 项目(111141)
- 科学(83044)
- 基金(76891)
- 研究(75002)
- 家(70060)
- 国家(69481)
- 科学基金(55996)
- 省(45422)
- 社会(43798)
- 社会科(41301)
- 社会科学(41283)
- 基金项目(40694)
- 划(38381)
- 自然(38279)
- 自然科(37353)
- 自然科学(37333)
- 自然科学基金(36655)
- 教育(35072)
- 资助(33210)
- 编号(30750)
- 重点(25791)
- 成果(25755)
- 发(24182)
- 部(24042)
- 计划(23490)
- 创(22152)
- 科研(22128)
- 科技(22083)
- 课题(22019)
- 创新(20835)
共检索到243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日生 詹莜国 朱列书 赵松义 郭清泉
以3个烤烟胞质雄性不育系(MsYZ206-9、MsYZ203-6和MsYZ216-1)和4个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云烟87、G80和G28)为材料,配成12个杂种,利用简单加性-显性遗传模型研究总糖、烟碱、总氮、氧化钾、氯、总糖/烟碱、总氮/烟碱和氧化钾/氯等8个烟叶化学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和群体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控制烟叶总糖的主要遗传效应是加性效应,显性效应较低,其杂种优势利用潜力可能较低;控制烟碱、总氮、氧化钾、氯、总糖/烟碱、总氮/烟碱和氧化钾/氯的显性效应较高,这7个化学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利用潜力可能较大;2)所有杂种总糖存在负向群体平均优势和负向群体超亲优势,其他7个化学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书芬 傅廷栋 宋文光
对9个甘蓝型单、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种的产量及有关性状的分析表明,杂种的产量优势明显,组合间差异较大。全株总有效角果数不仅优势明显,而且与单株产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单株产量的贡献最大。大多数性状存在程度不同的杂种优势,全株总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幼苗鲜重,幼苗干重的优势较强,可以作为杂种优势鉴定和杂交组合选择的主要性状。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祝丽英 陈景堂 黄亚群 赵永锋 宋占权
【目的】阐明新育成的雄性不育系农系928cms-Q1261的胞质类型、败育时期和遗传机制,为其育种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不育系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种植,鉴定育性表现,通过测交、姊妹交、反交对不育性的遗传进行分析,利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鉴定胞质类型,通过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孢子发育过程。【结果】农系928cms-Q1261雄穗无花药外露,花粉败育彻底,不育性表现稳定;质不育基因来自自交系Q1261,为S型;核不育基因来自农系928,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小孢子从单核晚期开始自溶,成熟期完全降解;自交系郑58能保持其不育性。【结论】农系928cms-Q1261属于S型不育胞质,是一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小全 王学德 蒋培东 朱伟
【目的】在陆地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海岛棉种质材料进行测恢筛选时,选得一个对不育有恢复力的海岛棉材料"海R",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其育性恢复的遗传方式。【方法】构建23种不同的F2群体和回交群体,分析和明确恢复基因的遗传。【结果】"海R"恢复基因属孢子体遗传,由一个主效显性基因(RfB)控制。在恢复基因呈隐性时不育胞质不但对雄配子的传递有影响,而且对雌配子的传递也有影响。【结论】推测此海岛棉恢复系的育性恢复基因来源于哈克尼西棉基因组,在陆地棉与海岛棉的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海岛棉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文广 张恒 白永富 李永平 陈静
为提供烟草雄性不育系的推广种植技术,对目前中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3个烤烟雄性不育系(MSK326,MS云烟85,MS云烟87)及其常规品种(K326,云烟85,云烟87)的综合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栽培、调制技术相同的条件下,二者在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逆性、外观质量、内在品质、感官评吸质量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经过5年的生产实践证实,大面积推广种植烤烟不育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烤烟 不育系 特性 品质 综合性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牛娜 张改生 梅拥军 马守才 李红霞
采用MINQUE统计方法、加性-显性(AD)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F1小穗两边结实数、中间结实数等结实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是显性效应,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例变幅为38%~48%;不育系(V)-90-110、(Ven)-90-110、(K)-224、(V)-224所配制的组合,在2个结实性状上,包括国内法、国际法,平均结实率均具有正向显著或极显著的加性效应,亲本5253、02-7-215、00-6-247、M8003具有使不育系恢复度提高的加性效应;双亲加性效应高的组合多数表现出其显性效应比较差;国...
关键词:
粘类小麦不育系 结实性状 遗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妍 沈向群 关柏丽 郭春 李青
【目的】初步探索矮牵牛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规律,选育雄性不育两用系。【方法】从矮牵牛328自然群体后代中发现并选择不育株,以不育株(08A328)为母本,以7份不同来源的材料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F1)自交获得F2,选择F2分离出的不育株与F1回交,同时对F2不育株进行人工自交结实率试验和花粉生活力测定。在F2中优选不育株与经济性状优良的父本进行回交转育,转育后代自交,子代兄妹交,筛选可育株与不育株数量按1∶1分离的株系。【结果】F1后代全可育,F2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数量按15∶1分离,回交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数量按3∶1分离。不育株花药干瘪微黄,花粉无活力,自交不结实。回交转育后代均可育,自...
关键词:
矮牵牛 雄性不育 遗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荷亭 侯丽娟 仪治本 侯旭东 袁爱萍
研究了A1至A7胞质不育与 10 0 0余种品种资源的育性反应 ,从而建立了A1至A77种胞质不育恢保体系的创新体系。研究了A1,A2 ,A3,A5,A6胞质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机制 ,找到了A1,A2 ,A5,A6胞质不育的育性恢复基因的差异和有许多共同恢复系和保持系的原因。研究了A3胞质不育杂交种F2 分离比率 ,分析了A3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方式
关键词:
高粱 胞质不育 创新体系 遗传机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昌华 吴天华 张燕之 徐正进 郑文静 赵家铭 王辉
以4个粳型不育系和4个优良恢复系为亲本,采用NCⅡ设计,配置16个杂交组合,对其主要品质指标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品质性状指标多数介于双亲之间,杂交粳稻品质多数指标总体上与常规水稻接近,但品质性状可以通过组合选配得到改善。恢复系C852、C224,不育系60A、14A是品质指标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大的亲本,因此这些亲本在育种实践上有较大的利用价值。杂交粳稻品质性状均受亲本的影响,从影响程度看,多数品质指标受恢复系的影响大于不育系。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品质性状 杂种优势 配合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宝玺 王立浩 黄三文 郭家珍 杨桂梅 堵玫珍
以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Yolowonder、恢复系Perennial及其F1构建的DH群体与不育系 770 13A测交的群体为供试材料 ,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包括 43个标记 8个连锁群的辣椒分子遗传图谱。在对测交群体育性调查的基础上 ,把控制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QTL初步定位到第 1、3、6、8个连锁群上。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泽荣 曹诗琴 李思锦 岳宁燕 洪波 谢毅雪 陈雨蝶 邬贤梦
以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Y09AB和PolCMS保持系11217及恢复系11354为试验材料,分析Y09AB的遗传特性。选Y09AB中的不育株与保持系11217和恢复系11354杂交,两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F2代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符合15∶1,表明Y09AB的育性由2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而不受细胞质的影响。将Y09AB与另2个隐性核不育二型系104AB和湘油402AB进行正反交,各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说明Y09AB的不育基因与104AB和湘油402AB的不育基因均为非等位关系。利用20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与Y09AB广泛测交,调查杂交F1代的育性情况,分析各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各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恢复株率达100%,说明Y09AB的不育性稳定,且恢复源广泛。组合鉴定试验结果显示:20个测交组合中有18个组合比对照品种(沣油520)增产,其中增产15%以上的有7个;10个组合超中亲优势在25%以上;2个组合超高亲优势在30%以上。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参试组合中有7个比对照品种增产,其中增产5%以上的有3个,最高增幅达8.62%。从组合鉴定试验和组合比较试验的结果来看,Y09AB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力和较强的杂种优势潜力,是1个具有开发潜力的隐性核不育二型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泽荣 曹诗琴 李思锦 岳宁燕 洪波 谢毅雪 陈雨蝶 邬贤梦
以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Y09AB和PolCMS保持系11217及恢复系11354为试验材料,分析Y09AB的遗传特性。选Y09AB中的不育株与保持系11217和恢复系11354杂交,两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F2代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符合15∶1,表明Y09AB的育性由2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而不受细胞质的影响。将Y09AB与另2个隐性核不育二型系104AB和湘油402AB进行正反交,各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说明Y09AB的不育基因与104AB和湘油402AB的不育基因均为非等位关系。利用20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与Y09AB广泛测交,调查杂交F1代的育性情况,分析各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各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恢复株率达100%,说明Y09AB的不育性稳定,且恢复源广泛。组合鉴定试验结果显示:20个测交组合中有18个组合比对照品种(沣油520)增产,其中增产15%以上的有7个;10个组合超中亲优势在25%以上;2个组合超高亲优势在30%以上。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参试组合中有7个比对照品种增产,其中增产5%以上的有3个,最高增幅达8.62%。从组合鉴定试验和组合比较试验的结果来看,Y09AB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力和较强的杂种优势潜力,是1个具有开发潜力的隐性核不育二型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建华 李向阳 逄涛 方敦煌 李军营 徐刚
为了全面掌握云南烤烟化学品质与烤烟大田生育期间主要气象条件的关系,明确云南烤烟品质形成的气候生态基础,本研究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云南省2005年至2007年气象数据和烤烟化学品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协调性指标和大田期主要气象指标在12个植烟州(市)之间有明显差异。云南烤烟化学成分及协调性指标与大田主要气象指标关系较为密切。其中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糖碱比与4~9月总降雨量、4~9月总日照时数、7~8月总日照时数关系密切;总氮含量与4~9月总降雨量关系密切;烟碱含量与4~9月总日照时数、7~8月总日照时数、4~9月总降雨量、4~9月平均气温关系...
关键词:
云南烤烟 化学品质 气候生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发松 刘为兵 朱旭彤
用生态核不育大麦选系9201与可育大麦品系1154杂交,以自然结实率、目测花药等指标分析了F1、F2及F3代群体在武汉正常播种期(10月20日)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F1代完全可育,结实率达98%;F2代的育性表现出明显的可育株:不育株为3:1的分离比例,F2单株结实率频率分布曲线至连续双峰分布。F3代不育株行:分离株行:可育株行为1:2:1。表明生态核不育大麦的雄性不育性由核内1对隐性生效基因控制,且受微效多基因的修饰。
关键词:
生态核不育大麦 雄性不育 遗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娜 唐颖 徐正进 孙健 徐铨
【目的】籼粳亚种间杂交F_1的育性问题严重阻碍了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探究籼粳杂种不育的遗传机理,挖掘新的籼粳杂种不育调控基因,为促进籼粳杂种结实率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粳稻品种Sasanishiki和籼稻品种Habataki杂交后,采用单粒传法自交10代,获得包含95个株系的稳定遗传重组自交系(RIL),基于Illumina平台,对双亲和RIL进行高通量测序,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RIL中Habataki血缘的分布与比例,进而鉴定偏分离区域作为潜在的籼粳杂种不育位点。同时,剖析“全球3000份水稻核心种质资源重测序计划”中典型籼粳稻基因组变异数据,对群体水平进一步验证并趋近目标育性基因区域。最终通过序列比对锁定籼粳杂种不育候选基因。应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定点基因敲除,对目标基因进行功能验证。【结果】Habataki和Sasanishiki的杂交F_1在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上体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但其结实率显著降低,I_2-KI镜检发现F_1花粉育性显著降低。RIL的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在第1、3、5、6、7和12染色体上检测到明显的偏分离,即该区域的基因型趋向于籼稻Habataki。通过序列比对,进一步确定已知育性基因Sc、S5和HSA1为第3、6和12染色体上偏分离区域的目标基因。应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敲除Habataki中Sc-Haba-3的多拷贝,成功改善了其与Sasanishiki杂交F_1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说明该基因可独立行使功能。同时,在第1染色体的偏分离区域发现Habataki和Sasanishiki之间存在复杂的结构性变异,Sasanishiki基因组中一段24.7 kb包含4个预测基因的片段在Habataki中被一段64.8 kb包含10个预测基因的片段取代,此结构性变异可能参与籼粳杂种育性的调控。【结论】检测到多个籼粳杂种不育相关位点,应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敲除Habataki中Sc的多拷贝成功改善其杂种F_1育性,确定其为水稻亚种间育性改良的目标基因。同时锁定了第1染色体Sd区域的目标基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