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59)
2023(9835)
2022(8741)
2021(8302)
2020(6907)
2019(15871)
2018(15864)
2017(30425)
2016(16743)
2015(18883)
2014(18861)
2013(18589)
2012(16882)
2011(15084)
2010(14891)
2009(13388)
2008(12835)
2007(10788)
2006(9264)
2005(7812)
作者
(49463)
(41097)
(40604)
(38697)
(26071)
(19854)
(18570)
(16302)
(15695)
(14646)
(14174)
(13570)
(12863)
(12845)
(12627)
(12617)
(12463)
(12268)
(11704)
(11543)
(10351)
(9906)
(9842)
(9257)
(9226)
(9117)
(9110)
(8949)
(8371)
(8351)
学科
(61809)
经济(61739)
管理(47141)
(44476)
(37979)
企业(37979)
方法(30862)
数学(26543)
数学方法(26222)
中国(15948)
(15907)
(15627)
(14770)
业经(14553)
地方(12650)
理论(11910)
(11220)
技术(10992)
农业(10807)
(10574)
贸易(10570)
环境(10399)
(10253)
(9887)
财务(9824)
财务管理(9810)
(9638)
教育(9322)
企业财务(9295)
(9183)
机构
大学(234288)
学院(232427)
管理(94689)
(84267)
理学(83164)
理学院(82241)
经济(82223)
管理学(80668)
管理学院(80290)
研究(76571)
中国(53317)
科学(51669)
(50103)
(41229)
业大(39693)
(39064)
(36777)
研究所(36242)
中心(34133)
农业(32623)
(32119)
北京(31503)
(30771)
财经(30546)
师范(30460)
(28094)
(27851)
(26950)
技术(26309)
师范大学(24638)
基金
项目(170045)
科学(131773)
基金(121528)
研究(121467)
(107071)
国家(106176)
科学基金(90602)
社会(73340)
社会科(69336)
社会科学(69317)
(67804)
基金项目(65644)
自然(61566)
自然科(59956)
自然科学(59937)
自然科学基金(58836)
(56819)
教育(55471)
资助(50064)
编号(49702)
成果(39770)
重点(37646)
(36136)
(35526)
(35499)
课题(34197)
创新(33031)
科研(32897)
计划(31932)
大学(31298)
期刊
(87259)
经济(87259)
研究(64061)
学报(43034)
中国(40446)
科学(37680)
(37146)
管理(33254)
大学(31256)
学学(29476)
教育(27482)
农业(26327)
(26063)
技术(19853)
(15149)
金融(15149)
业经(14838)
图书(13778)
财经(13757)
经济研究(13338)
(13292)
科技(13143)
理论(12042)
业大(11793)
(11645)
(11514)
实践(11388)
(11388)
问题(11228)
林业(11183)
共检索到320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明  徐云  刘启富  杨大权  潘绍辉  李国永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8类不同有效成分农药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类参试药剂中除18%抑毒星和0.5%抗毒丰在烤烟生长前期对病毒病的预防有微弱效果外,其他参试药剂对烟草病毒病均未表现出预防效果,烤烟在有病原存在的情况下,施药预防与不施药预防几乎没有区别.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拯研  晋艳  黄成江  段玉琪  杨宇虹  杨虹琦  
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通过测定烤烟中某些与抗逆性相关的酶和代谢物的变化,研究不同磷、锌施用量对烤烟花叶病毒病(TMV)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磷肥用量或增施ZnSO4可增强烟株抗TMV能力,表现为PAL和PPO酶活性增加,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升高,MDA含量和POD活性降低.增施ZnSO4可激活烟株的应激反应系统,提高烟株抗TMV的能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华山  韩锦峰  张玉丰  孟凡庭  王方  郭传滨  
研究了落葵提取液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TMV)的防效,结果表明,不论在烟株接种毒液前或后,用落葵提取液处理烟株的叶片与只接种毒液的相比,叶片MDA含量、O2-.产生速率及膜透性明显降低;抗氧化物酶SOD,CAT和POD前6 d活性增强后下降;Lox和PPO活性始终高于健康或接毒液的烟株(CK);PAL活性是先升高后短时间下降,随后又升高。先用落葵提取液再接种毒液处理的烟株对TMV的抑制作用优于先接种毒液再用落葵提取液处理,落葵对TMV的预防具有积极效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雪平  濮祖芹  方中达  
对黄瓜花叶病毒(CMV)土壤非介体传播的试验结果表明,土壤非介体传播是CMV传播的新途径,不同作物间的传播效率有差异,一般CMV传入根部后多数地上部不表现症状,但根系生长明显受到影响。文章还分析了CMV能够以土壤非介体方式传播的原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沈良  崔瑾  夏妍  崔晓艳  陈新  
为确定从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温室大棚所采集到的表现花叶、皱缩、明脉症状的绿豆植株是由何种病毒引起的,采取了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RT-PCR、序列测序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风轮状、束状病毒内含体,与Potyvirus属病毒粒子形态一致;对所提取的病样总RNA使用Potyvirus通用引物进行RT-PCR扩增,得到由1 082个核苷酸组成的序列,包含编码228个氨基酸的完整cp基因,产物通过NCBI比对,发现和已报道的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ean common mosaic virus,BCMV)HB分离物同源性高达95%,初步判定该病原为菜豆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兆丰  刘伟成  罗晨  于嘉林  
采用北京地区发生的5种主要蚜虫桃蚜、棉蚜、萝卜蚜、豆蚜、修尾蚜,对黄瓜花叶病毒亚组Ⅰ、Ⅱ的两个分离物YQ和ZL进行了室内蚜虫传毒效率比较研究。同时,在田间露地栽培条件下,混合投放了5种蚜虫,研究了它们对亚组Ⅰ、Ⅱ病毒传播效率的差别。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蚜虫对亚组Ⅰ、Ⅱ病毒YQ和ZL的室内传毒效率有不同的偏向,而多种蚜虫混合投放于田间时,这些蚜虫对CMV亚组Ⅱ病毒ZL的田间综合传播效率显著高于对亚组Ⅰ病毒YQ的传播效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应娥  梁巧兰  魏列新  王冬  田龙  同发宇  张国印  程守丰  
为明确苜蓿花叶病毒(AMV)和白三叶草花叶病毒(WCMV)在室内条件下复合侵染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的发病流行因素,以接种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的本氏烟为对照,通过对AMV和WCMV单独接种侵染、复合侵染的不同接种浓度、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RH)对本氏烟发病的影响及本氏烟中两种病毒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本氏烟发病的AMV和WCMV单独接种浓度分别为20%(AMV:PBS=1:4)和50%(WCMV:PBS=1:1),两种病毒复合侵染接种的浓度为75%和25%(AMV:WCMV=3:1);最适宜发病的温度为25℃、RH为60%,在此条件下,AMV和WCMV复合接种侵染本氏烟的平均病情指数为80.12,比单独接种AMV、WCMV的病情指数分别提高了22.36%、45.28%,其病毒含量是两种病毒单独接种本氏烟中的2.11和1.60倍。综上可见,当温度为25℃、RH为60%以及AMV和WCMV复合侵染接种浓度为75%和25%时,本氏烟发病最严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小英  牛小义  段军娜  刘伟  宋双  安德荣  
【目的】筛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有良好抑制作用的多糖。【方法】采用半叶法,测定了云芝、金针菇、姬松、杏鲍菇、双孢蘑菇、灵芝、猪苓菌、蜜环菌、黑木耳、虫草、白桦茸和平菇等12种真菌多糖在枯斑三生烟(Nitcotiana tabacumvar.Samsun NN)上对TMV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其对烟草(普通烟NC-89)生长的影响。【结果】云芝多糖、猪苓菌多糖、虫草多糖和蜜环菌多糖对TMV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1g/L云芝多糖对TMV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提前48h多糖处理的预防效果高达92.12%。云芝多糖对烟草具有促生作用,1g/L云芝多糖处理烟苗的地上部鲜质量和最大叶面积增效最为显著,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广君  刁卫平  刘金兵  潘宝贵  戈伟  王述彬  
黄瓜花叶病毒(CMV)病是影响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是辣椒抗病育种的主攻目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可有效地克服传统育种的缺陷,加速育种进程。分子标记的开发依赖于基础研究,辣椒基因组数据的公布为辣椒抗CMV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所以本研究就黄瓜花叶病毒的危害、辣椒抗源材料的筛选和抗性鉴定、抗性遗传规律分析及抗性基因定位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为进一步辣椒抗CMV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大刚  李凯  智海剑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严重危害世界大豆(Glycine max(L.)Merr.)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大豆对SMV抗病基因的遗传标记定位、候选抗病基因的分析及大豆抗SMV的调控网络等研究取得许多新进展。大豆对SMV的抗性遗传主要分为数量抗性和质量抗性,其中数量抗性的遗传主要由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对不同SMV株系的质量抗性遗传分别由1对不同的显性基因控制。标记定位研究发现,大豆对SMV数量抗性位点主要分布在大豆的第6、10和13等染色体上。22个对SMV具有单显性质量抗性的基因位点已被标记定位在大豆的第2、6、13和14染色体上,且定位的多数抗病基因位点两侧标记间的物理距离都在1 Mb以内。其中第13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数最多,有Rsv1、Rsv5、RSC3Q、RSC11和RSC12等10个,定位在第2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有8个,如Rsv4、RSC5、RSC6、RSC7和RSC8等,第6和14染色体上各有2个基因位点,分别为RSC15、RSC18和Rsv3、RSC4。参考大豆全基因组序列(http://www.phytozome.net/soybean),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表达谱分析及克隆测序技术等进一步缩小了大豆抗SMV候选基因的筛选范围。目前,在大豆第2染色体上确定的抗SMV候选基因主要有8个:Glyma.02G121400、Glyma.02G121500、Glyma.02G121600、Glyma.02G121800、Glyma.02G121900、Glyma.02G122000、Glyma.02G122100和Glyma.02G122200,在第6染色体上的是Glyma.06G182600,在第13和14染色体上的抗SMV候选基因分别有9个和6个:Glyma.13G184800、Glyma.13G184900、Glyma.13G187900、Glyma.13G190000、Glyma.13G190300、Glyma.13G190400、Glyma.13G190800、Glyma.13G194700、Glyma.13G195100和Glyma.14G204500、Glyma.14G204600、Glyma.14G204700、Glyma.14G205000、Glyma.14G205200、Glyma.14G205300。基于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和转基因操作等技术,研究发现抗SMV相关基因Gm HSP40、Gm PP2C3a、Gm AKT2、Gm Cnx1、Gm SN1、Glyma.14G204500、Glyma.14G204600、Glyma.14G204700等参与大豆对SMV的抗性,属于正调控因子;而Gm EF1A和Gme IF5A等则增加大豆对SMV的易感性,为负调控因子。在综合SMV抗病基因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基于Rsv1和Rsv3介导对SMV极端抗性的调控网络模型。Rsv1介导的大豆对SMV极端抗性调控模型的建立为大豆抗SMV信号网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Rsv3介导的大豆对SMV极端抗性的主要机制是通过ABA信号的传导,从而使胞间连丝处的胼胝质沉积以抑制病毒从最初侵染的细胞向健康细胞的转移。本文系统综述了SMV抗病基因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大豆抗SMV分子设计育种和抗病基因的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李祥  侯明生  
研究了小麦抗病品种SK-4、SN7859和感病品种8201-69、81-5对梭条斑花叶病毒病的抗病性与其抗病毒(WSSMV)和抗传毒介体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ed.)的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与它们抗病毒的能力一致;与它们抗传毒介体的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尽一致。具体表现为抗病品种SK-4抗病毒和抗介体能力均强,SN7859抗病毒能力强,但抗介体能力较弱;感病品种81-5抗病毒能力弱,但抗介体能力较强,而8201-69则抗病毒和抗介体的能力均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新海  韩晓清  张锦芬  张世煌  
利用人工接毒方法对 70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两年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的抗性鉴定。依据病情指数 ( % )将抗病程度分为高抗、抗、中抗及感病 4个等级。试验筛选出高抗自交系 4份、高抗单交种 3个、抗病毒自交系 10份、抗病单交种 3个 ;中抗自交系 6份、中抗群体 3个。讨论了这些种质资源在我国抗玉米矮花叶病遗传及育种研究上的应用价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慧  王艳辉  王进忠  王升启  董金皋  
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是世界性分布的重要植物病毒,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农作物感病多为复合侵染,症状表现较为复杂,急需建立快速、准确、能够一次检测多种病毒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3种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制备基因芯片;用Cy3标记下游引物,RT-PCR扩增产物与芯片杂交,荧光扫描仪检测并分析信号。结果表明,该芯片可以从病毒侵染样本中检测到特异性识别信号,检测灵敏度比RT-PCR高10~100倍,该技术能对植物病毒做出快速、准确的检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广敏  郭秀林  商振清  李兴红  
试验结果表明,番茄的抗病品种中游离态Put(腐胺)和Spd(亚精胺)的含量较高,且游离态Spd/Spm(精胺)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番茄植株中结合态Put和Spd的含量低于游离态且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TMV(烟草花叶病病毒)侵染使得番茄抗、感品种植株体内游离态和结合态多胺的水平不同程度地提高。一般地说,Put的含量在接种后48h之前大量合成,而Spm的含量在接种48h之后上升幅度较大。总之,较高含量的游离态Put和Spd及较大的游离态Spd/Spm值有利于植株抗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红艳  戎谞  陈丕庭  马志卿  张兴  
【目的】测定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活性,并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为发现新的植物源抗病毒物质提供依据。【方法】以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和普通烟(N.tabacum)为材料,结合活性追踪法,对木瓜中抗TMV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并采用半叶枯斑法和室内盆栽试验对粗提物及单体化合物抗TMV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木瓜乙醇提取物对TMV表现出较强的钝化作用(10 mg干样/mL的抑制率达97.76%),对TMV系统侵染具有预防作用(10 mg干样/mL的防效为49.98%);乙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