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0)
2023(10783)
2022(9562)
2021(9011)
2020(7653)
2019(17909)
2018(18036)
2017(34117)
2016(18647)
2015(21070)
2014(21066)
2013(20737)
2012(18869)
2011(16876)
2010(16850)
2009(15012)
2008(14505)
2007(12472)
2006(10821)
2005(9382)
作者
(53493)
(44216)
(44046)
(41805)
(28388)
(21338)
(19950)
(17533)
(16877)
(15908)
(15118)
(14809)
(14048)
(13992)
(13706)
(13425)
(13422)
(13210)
(12650)
(12634)
(11071)
(10943)
(10836)
(10108)
(9947)
(9898)
(9828)
(9699)
(8961)
(8743)
学科
(71457)
经济(71388)
管理(53232)
(51391)
(43421)
企业(43421)
方法(33872)
数学(29090)
数学方法(28714)
(18686)
中国(18147)
技术(17121)
(16326)
(16021)
业经(15539)
理论(14720)
地方(14147)
(12992)
贸易(12986)
(12610)
农业(12577)
教育(11707)
(11626)
(10905)
环境(10871)
(10327)
财务(10254)
财务管理(10238)
(10087)
企业财务(9697)
机构
大学(258094)
学院(256608)
管理(103771)
(96518)
经济(94246)
理学(90472)
理学院(89490)
管理学(87845)
管理学院(87389)
研究(85267)
中国(60049)
(55555)
科学(54874)
(42846)
(42382)
(41645)
业大(40831)
研究所(39307)
中心(37961)
(36702)
北京(35295)
(35023)
师范(34708)
财经(33908)
农业(33361)
(31221)
技术(30951)
(30918)
(30555)
师范大学(27988)
基金
项目(181660)
科学(141131)
研究(133743)
基金(128881)
(112534)
国家(111610)
科学基金(95322)
社会(80692)
社会科(76398)
社会科学(76375)
(72508)
基金项目(69196)
自然(62951)
教育(62564)
自然科(61482)
自然科学(61469)
(60506)
自然科学基金(60319)
编号(55548)
资助(53152)
成果(44685)
重点(40587)
(39382)
课题(38630)
(38535)
(38161)
创新(35793)
科研(34373)
项目编号(34281)
大学(33867)
期刊
(102668)
经济(102668)
研究(74397)
中国(51082)
学报(42983)
科学(39066)
(38295)
管理(38240)
教育(37179)
大学(31962)
(30245)
学学(29683)
农业(27602)
技术(26738)
(16970)
金融(16970)
业经(16609)
经济研究(16172)
财经(15687)
图书(15596)
(14897)
科技(14651)
技术经济(13881)
(13265)
理论(12917)
问题(12882)
实践(12118)
(12118)
(11960)
情报(11454)
共检索到370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文宇  李爱华  
对自选烤烟新品系HQ一号在衡阳地区的移栽期、移栽密度、留叶数和施肥量等主要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月5—15日移栽和120 cm×50~60 cm的移栽株行距,烟株农艺性状和烟叶经济性状虽有一定差异,但未达显著水平。株高有随留叶数和施肥量增加而增高的趋势;烟叶产量和产值呈现出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的变化规律,均以施纯氮195 kg/hm2的处理最高,与施135 kg/hm2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留叶数对烟株农艺性状和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较小。综合试验结果,HQ一号在衡阳地区栽培,于3月10—15日移栽,种植密度为15 000~16 500株/hm2,留叶数22~24片/株,施纯氮量为15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玉萍  房军  
为了研究不同栽培保水措施对烤烟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程度,根据烤烟生育期内烟地畦面进行施用保水剂、施用秸秆、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对照等保水处理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保水抗旱栽培措施对土壤含水率、农艺性状和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秸秆能很好地保水抗旱,对提高烟叶的总产量,提升中上等烟比例,增加产值等大有好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成贵  资月娥  陈路华  梅贵华  杨光利  叶琳华  郭肖艳  赵国珍  
【目的】探索陆育4号低耗高效栽培的科学肥水运筹方案,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6Y-27/银光为母本,陆育1号为父本通过常规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育成了常规粳稻新品种陆育4号。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以氮肥施用量为主区因素A,水浆管理为副区因素B,研究不同肥水管理对陆育4号机插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不同肥水处理,陆育4号的全生育期、最高分蘖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穗实粒数差异不显著。相同氮肥处理,水浆管控由B_1→B_2→B_3变化,全生育期延长,产量显著降低,最高分蘖数、有效穗、结实率、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变化不显著。产量为8 733~12 717 kg/hm~2,最高的是A_2B_1处理,最低的是A_5B_3处理。产值最高的也是A_2B_1处理,为33 271元/hm~2,分别比常规栽培(A_1B_3)增产24.7%和增收25.6%。氮肥利用率最高的是A_5B_1处理,比常规栽培高18.5%。综合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最好的肥水管理方案是A_2B_1,其次是A_3B_1。【结论】水稻新品种陆育4号低耗高效栽培的肥水处理方案为施氮量(尿素)312~351 kg/hm~2,采用干湿交替进行水浆管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关罗浩  叶为民  刘丽  戴秀梅  张建奎  
通过分期移栽法研究了移栽期对烤烟新品种金海一号烟株生长、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四个移栽期中,中间的两个移栽期T2和T3的产量、产值、均价和上中等烟率都是最高的,而最早的移栽期T1和最晚的移栽期T4的产量、产值、均价和上中等烟率都较低。T1、T2移栽期的烟叶烟碱、总氮、还原糖含量适中,钾含量较高,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都在合适范围,化学成分协调性分值都在90分以上,都为协调;T3移栽期的还原糖含量偏高,化学成分协调性分值也在90分以上;T4移栽期的烟碱含量偏低,还原糖含量偏高,化学成分协调性分值只有77.71分,表现为基本协调。为实现既提高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等经济效益,又提高烟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俭  S.H Lee  C.W Choi  李海粟  吴明根  
以亚麻荠新品种延世一号为试材,通过调查其不同温度(5、10、15、20、25℃)下的发芽率,不同播种期(春播、秋播)下的生育期,测定不同株行距(30 cm×10 cm、30 cm×20 cm、45 cm×10 cm、45 cm×20 cm、60 cm×10cm、60 cm×20 cm)和不同穴密度(2、4、6株/穴)下的产量,不同施肥水平(不施肥、低肥(50 kg/hm2尿素+30 kg/hm2磷酸二铵)、高肥(80 kg/hm2尿素+50 kg/hm2磷酸二铵))下的产量以及品质(出油率、粗蛋白、粗脂肪、脂肪酸含量)等,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延世一号种子在5~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杰  张建奎  戴秀梅  胡小东  
以云烟97为对照,研究了烤烟新品种金海一号在重庆烟区两个不同海拔区域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及田间发病情况等指标。结果表明:与云烟97相比,金海一号在重庆烟区长势强、抗病力强、产量和产值高、烟叶外观质量好,内在成分协调,在重庆烟区较低海拔区域(800 m以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继凤  冯霞  王悦  屠乃美  赵激  
为提高特早熟春大豆湘春豆25号的秋播增产潜力,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苗前期施复合肥、苗后期施尿素等3个主要栽培因子对湘春豆25号秋播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x1)、苗前期施复合肥(x2)两因子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苗后期施尿素(x3)主效不显著,与x1,x2互作显著;湘春豆25号翻秋种植适合高密度、高肥力水平下栽培;中等肥力土壤上栽培,产量2400kg/hm2以上的优化农艺模式有39个,其主要决策因素取值范围:种植密度57.58~61.51万株/hm2,苗前期施复合肥316.8~427.65kg/hm2,苗后期施尿素202.44~284.34kg/hm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桂枝  马泽启  滕玉芬  范光华  张桂芬  赵国珍  
云粳26号是以云粳优5号为母本,云粳12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粳稻新品种,选育过程中采取高产、优质、耐寒、抗病4个特性同步鉴定作为选种的科学依据,具有丰产性和稻m品质好,抗稻瘟病和耐寒性强等综合优良性状。通过研究秧龄(40、50、60d)、栽插密度(30、40、50万丛/hm2)和氮肥用量(240、270、300 kg/hm2)对云粳26号产量构成要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秧龄对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而对有效穗和穗实粒数的影响较大,随着秧龄的增加有效穗和穗实粒数显著减少。②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显著增加,穗粒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不同程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柳新红  刘跃钧  
研究结果表明,马兰种子采收后在常温下贮藏的时间不宜超过7个月,利用常温贮藏的马兰种子进行播种繁殖的最佳季节是种子采收后的第5~7个月即次年春季,平均出苗株数可达到364株.m-2。设施栽培全年可采收11次,平均每隔33 d采收1次,而露地栽培全年采收9~10次,平均每隔36~40 d采收1次,全年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多采收1~2次、平均每次采收时间缩短2~7 d。设施栽培年均产量达9.12 kg.m-2,平均比露地栽培的年均产量5.09 kg.m-2高出79%,且设施栽培的马兰茎叶嫩、鲜、绿、涩味轻、可食率高,露地栽培的马兰茎叶较老、较粗、涩味重、可食率低。设施栽培年均净收入15.03元.m-2...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自1997年,课题组针对花生生产现状,瞄准花生产业的比较优势及自然条件,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花生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与筛选、花生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以及提升花生产量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为:(1)针对辽宁省花生品种严重退化、老化、单产水平较低等现状,从国内外引进花生品种330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雷晓兵  赵保献  梁晓伟  宋汉强  李林  陈润玲  卫勇强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对洛玉4号玉米新品种进行密度和N、P、K不同配比的优化施肥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洛玉4号高产种植最适宜密度为6~7万株/hm2左右,高产栽培应在稳定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穗数。洛玉4号最高种植效益时的N、P、K最佳使用比例为N∶P2O5∶K2O=1.82∶1∶1.19,具体使用量为N 270.4 kg/hm2,P2O5148.3 kg/hm2,K2O 177.2 kg/hm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屈会娟  沈学善  黄钢  阎文昭  王大一  谭文芳  李明  吴洁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栽插密度、栽插期、氮素水平、磷素水平和钾素水平对川中丘陵区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川薯217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栽培因素对川薯217鲜薯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素水平>钾素水平>磷素水平>密度>栽插期,在较大栽插密度,适宜栽插期,充足氮肥的前提下,增施磷钾肥可获得高产。川薯217的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措施:密度57 750~60 255株/hm2,6月3日~6月5日栽插,施纯N 56.44~61.56 kg/hm2,P2O5 36.8~43.2 kg/hm2,K2O 53.79~66.21 kg/hm2,可获得37 500 kg/hm2以上的鲜薯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素兰  李育明  杨洪康  黄迎冬  
试验以"西成薯007"原种为材料,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栽培密度和施用氮、磷、钾肥料对"西成薯007"鲜薯和淀粉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鲜薯和淀粉产量的作用顺序为:密度>磷肥用量>氮肥用量>钾肥用量;在较大密度,较多氮、磷肥的前提下,增施钾肥可获得鲜薯和淀粉的高产;"西成薯007"的鲜薯、淀粉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措施: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插密度为3500~4000株/667 m2,667 m2施尿素9~11 kg、过磷酸钙10~14 kg、硫酸钾11~14 kg,立冬前后收获,在中等肥力田块种植即可获得鲜薯2000 kg/667 m2、淀粉500 kg/667 m2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君灵   华小平   许丽川   王雨欣   张冰晓   翟朗朗   吴泽   滕年军  
[目的]功能性百合是一种兼有观赏、食用、药用等多用途的百合种类。本文旨在研究功能性百合新品种温室栽培技术,为新品种在温室中大面积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2个功能性百合新品种‘飞翔韶华’和‘飞翔天橙’为试验材料,在温室无土栽培槽中进行百合种植,种植深度分别为10和14 cm。在百合花蕾期,对百合植株进行抹蕾或者采收切花处理,研究种球种植深度、抹蕾、采收切花对百合观赏性状和鳞茎生产的影响。[结果]在温室栽培‘飞翔韶华’时,抹蕾处理下,种植深度14 cm适用于鳞茎生产;切花处理下,种植深度10和14 cm均适用于‘飞翔韶华’的切花和鳞茎生产。在温室栽培‘飞翔天橙’时,抹蕾处理下,种植深度10 cm适用于鳞茎生产;切花处理下,种植深度10和14 cm均适用于‘飞翔天橙’的切花和鳞茎生产。[结论]本试验分别获得了‘飞翔韶华’和‘飞翔天橙’在温室种植时切花和鳞茎生产的适宜栽植方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包灵丰  林纲  赵德明  李云武  贺兵  
以优质香型杂交水稻宜香2292为材料,在四川南部主要针对基本苗、施肥水平对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本研究设置了9.0、18.0和36.0万株/hm23种水平的基本苗;3个施肥水平,水平1为纯N 75 kg/hm2、P2O537.5 kg/hm2、K2O 60kg/hm2,水平2为纯N 112.5 kg/hm2、P2O556.25 kg/hm2、K2O 90 kg/hm2,水平3为纯N 150 kg/hm2、P2O575 kg/hm2、K2O 120 kg/hm2。结果表明宜香2292随着肥力水平的提高,要求基本苗随之提高;在相同基本苗水平和相同肥力水平下,适度密植有助于提高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