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85)
2023(9256)
2022(8361)
2021(7937)
2020(6803)
2019(15597)
2018(15655)
2017(29933)
2016(16557)
2015(18534)
2014(18553)
2013(18401)
2012(16809)
2011(14919)
2010(14696)
2009(13330)
2008(12711)
2007(10765)
2006(9187)
2005(7823)
作者
(49715)
(41137)
(40978)
(38894)
(26183)
(20000)
(18505)
(16565)
(15696)
(14659)
(14109)
(13733)
(13017)
(13003)
(12759)
(12690)
(12645)
(12290)
(11721)
(11479)
(10528)
(9943)
(9909)
(9247)
(9216)
(9185)
(9163)
(8968)
(8400)
(8282)
学科
(59622)
经济(59558)
管理(45172)
(42502)
(35882)
企业(35882)
方法(30136)
数学(26045)
数学方法(25749)
(15952)
(15839)
(14612)
中国(14539)
业经(13286)
地方(12326)
理论(10698)
(10579)
(10495)
农业(10494)
贸易(10489)
(10177)
环境(9940)
(9921)
技术(9904)
(9683)
财务(9625)
财务管理(9606)
企业财务(9084)
教育(8748)
(8695)
机构
大学(230546)
学院(228897)
管理(92097)
(81989)
理学(80823)
经济(79992)
理学院(79879)
管理学(78328)
管理学院(77952)
研究(76789)
中国(54174)
科学(52934)
(49360)
(44359)
业大(41014)
(39913)
研究所(37015)
(35864)
农业(35420)
中心(34318)
(31740)
北京(31038)
(29697)
财经(29588)
师范(29358)
(27766)
(26973)
(26785)
技术(26052)
(23821)
基金
项目(167360)
科学(128728)
基金(119452)
研究(117499)
(106125)
国家(105275)
科学基金(88976)
社会(70198)
(66654)
社会科(66338)
社会科学(66318)
基金项目(64656)
自然(61151)
自然科(59649)
自然科学(59633)
自然科学基金(58520)
(56204)
教育(53155)
资助(49366)
编号(47946)
成果(38199)
重点(37375)
(35425)
(35019)
(34738)
课题(32837)
科研(32669)
计划(32526)
创新(32394)
大学(30565)
期刊
(85765)
经济(85765)
研究(62153)
学报(44737)
(40046)
中国(39452)
科学(38980)
管理(32187)
大学(32092)
学学(30459)
农业(28341)
(25511)
教育(24253)
技术(18822)
(15689)
金融(15689)
(15124)
业经(14471)
图书(13276)
财经(13263)
科技(12922)
经济研究(12912)
业大(12631)
理论(12117)
(12078)
实践(11478)
(11478)
林业(11293)
问题(11082)
(11062)
共检索到316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琼  吴云锋  杨艳  王秀敏  郝兴安  
为了研究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etch virus,TEV)对玉米矮花叶病(病原为甘蔗花叶病毒(SCMV))的预防效果,在防虫网室内,采用人工摩擦接种病毒的方法进行生物学试验,并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预防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经过TEV保护接种后再接种SCMV的植株长势明显优于只接种SCMV的植株,其叶长、叶宽和株高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邸垫平  苗洪芹  吴和平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含高效杀虫剂吡虫啉的种衣剂Ⅰ号、Ⅱ号对玉米矮花叶病传毒介体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种衣剂包衣处理均对传毒介体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具有较高防效,残效期可达40d 以上;蚜虫高峰期对无翅蚜和蚜虫总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种衣剂处理较对照蚜虫总量可减少23.12%~68.1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遵锡  陈文久  程隆藻  张祖渊  张翼翔  何兴普  
利用百合科和忍冬科的一些植物配制的“植毒灵”对防治TMV引起的烟草花叶病有明显的效果,用1/15的“植毒灵”喷施后,小区试验相对防效达82.5%~95.1%。超微病理学实验结果表明“植毒灵”防治烟草花叶病是由于喷施“植毒灵”后的叶片内病毒数量减少,细胞结构特别是叶绿体结构破坏减轻所致。生化测定结果表明喷施“植毒灵”后叶片无机氮的同化能力加强,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合成能力得以恢复。酶学实验结果表明“植毒灵”防治花叶病机理可能与“植毒灵”增强与植物抗性有关的酶活性有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新海  韩晓清  张锦芬  张世煌  
利用人工接毒方法对 70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两年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的抗性鉴定。依据病情指数 ( % )将抗病程度分为高抗、抗、中抗及感病 4个等级。试验筛选出高抗自交系 4份、高抗单交种 3个、抗病毒自交系 10份、抗病单交种 3个 ;中抗自交系 6份、中抗群体 3个。讨论了这些种质资源在我国抗玉米矮花叶病遗传及育种研究上的应用价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建宇  盖钧镒  
玉米矮花叶病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病毒病,也是国内目前玉米产区发展迅速、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之一。Mackenzie等[1]根据对约翰逊草(SorghumhalepenseL.)的侵染性把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划分为两个株系,侵染的为A株系,不侵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满库  陈雨天  朱福成  
经几年来对240个玉米品种(系),62841株的调查,从中发现54个品种(系)出现种子带毒苗,平均带毒苗率为0.56%,最高的6174×墨黄二为27.03%。后经过对25个品种(系)进行田间种子带毒苗率的测定,有16个品种(系)出现种子带毒苗,带毒苗率为1.23%~6.90%。经过种子存放时间、种衣剂包衣和不同温度处理种子带毒测定结果表明,玉米种子存放31个月后,所携带的矮花叶病毒仍具有侵染活性,种衣剂包衣和不同温度处理也不能使病毒失去活性。通过不同种植方式带毒测定结果证明,地膜覆盖种植可大幅度降低种子带毒苗率。因此,地膜覆盖种植对降低初侵染源具有明显的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占鸿  周广和  
植物种传病毒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病毒经种子传播不仅起到初侵染源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是植物病毒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首次采用 RT-PCR 法对感染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的玉米自交系 Mo17和掖107种子的种皮、胚乳和胚等不同部位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供试两个自交系种子的种皮和胚乳中均检测到了 MDMV,而在胚里没有检测到病毒,说明玉米矮花叶病毒在由玉米种子传播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受侵染的种皮和胚乳来完成的。本文对胚不受病毒侵染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玉米花粉不带毒以及胚作为一种特殊的分生组织不受病毒侵染所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海英  孙毅  王志军  杜建中  
本研究将病毒复制酶基因(NIa、NIb)通过花粉介导法,转入玉米优良自交系中。对所转化的玉米后代进行了PCR检测,并对检测呈阳性的植株于次年播种于试验田,对转化的植株连续2代(T1和T2代)利用人工摩擦接种矮花叶病毒的方法进行田间抗病试验。将连续2代抗病的植株通过PCR以及PCR-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证明:病毒复制酶基因已成功导入玉米自交系中,结合田间抗性鉴定,获得了对玉米矮花叶病抗病性增强且农艺性状良好的玉米株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解昆仑  刘莉铭  刘美  彭斌  吴会杰  古勤生  
【目的】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是危害西瓜最为普遍的病毒,在西瓜上利用外源喷施病毒基因dsRNA的方法实现对ZYMV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首先以实验室已有的ZYMV病毒序列为依据,针对其不同的基因片段,利用NCBI数据库找出与其相似的序列。随后利用软件DNAMAN8对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分析,找出其保守区域,根据分析结果选择长度介于200—350 bp的ZYMV 3′UTR、6K2、HC-Pro、P3、NIb 5个基因片段,同时选择长度为190 bp的GUS基因片段作为对照。PCR扩增得到这6个片段后,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它们插入到含有双T7启动子的L4440载体中,并利用RNAⅢ酶缺陷型大肠杆菌HT115建立原核表达系统生产dsRNA,采用超声波破碎的方法释放dsRNA,利用TE(10 mmol·L~(-1) Tris-HCl和1 mmol·L~(-1) EDTA)缓冲液溶解dsRNA,最后比较和分析IPTG使用浓度、诱导时间以及超声波破碎时间对dsRNA表达和释放的影响。在西瓜植株上采用喷施的方法施用dsRNA,设计先喷施dsRNA后接种病毒的预防试验和先接种病毒后喷施dsRNA的治疗试验,通过统计分析接种病毒后21 d发病率的方法评价dsRNA预防和治疗ZYMV的效果。【结果】针对ZYMV的3′UTR、6K2、HC-Pro、P3、NIb 5个基因片段以及GUS基因片段建立了能够高效稳定表达和释放dsRNA的生产体系。在IPTG诱导浓度为8 mmol·L~(-1),诱导时间为7 h,在宁波新芝牌超声波细胞破碎仪3?的档位和60%的输出功率条件下破碎15 min,细胞可以有效产生和释放dsRNA。在对ZYMV的预防试验中发现,喷施GUS基因片段的dsRNA以及TE缓冲液的西瓜植株发病率均为100%的情况下,对ZYMV防治效果最好的是HC-Pro基因片段,接种ZYMV 21 d后防治效果可达到95%,防治效果相对较差的是NIb基因片段,但也可达到80%。在此基础上对HC-Pro片段预防和治疗ZYMV的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在喷施HC-Pro片段的dsRNA后第3、5、7天接种ZYMV,植株发病率分别为16%、63%、63%,在接种ZYMV后第1、3、5、7天分别喷施HC-Pro片段的dsRNA,无明显的治疗效果,仅起到延迟植株发病的效果。【结论】建立了针对ZYMV不同基因片段的dsRNA原核表达体系,并发现基于HC-Pro基因片段产生的dsRNA对ZYMV防治效果最好,可显著降低植株的发病率、延迟植株发病时间,具有应用潜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学端  朱宏志  何昆  肖启明  
为探寻防治烟草花叶病的理想药剂 ,经大量试验筛选 ,利用商陆、甘草、连翘等几种植物抽提物配制而成的复配剂 MH1 1 - 4,对由 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 Cucumber masaic virus(CMV)引起的烟草花叶病进行了室内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 .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MH 1 1 - 42 0 0倍液对 TMV和 CMV的病株抑制率分别为 6 1 .9%和5 6 .9% ,体外钝化效果分别为 86 .0 2 %和 98.80 % ,防治效果分别为 74.7%和 70 .3%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 ,MH1 1 - 42 0 0 ,30 0倍液的平均防效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广敏  郭秀林  商振清  李兴红  
试验结果表明,番茄的抗病品种中游离态Put(腐胺)和Spd(亚精胺)的含量较高,且游离态Spd/Spm(精胺)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番茄植株中结合态Put和Spd的含量低于游离态且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TMV(烟草花叶病病毒)侵染使得番茄抗、感品种植株体内游离态和结合态多胺的水平不同程度地提高。一般地说,Put的含量在接种后48h之前大量合成,而Spm的含量在接种48h之后上升幅度较大。总之,较高含量的游离态Put和Spd及较大的游离态Spd/Spm值有利于植株抗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小英  牛小义  段军娜  刘伟  宋双  安德荣  
【目的】筛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有良好抑制作用的多糖。【方法】采用半叶法,测定了云芝、金针菇、姬松、杏鲍菇、双孢蘑菇、灵芝、猪苓菌、蜜环菌、黑木耳、虫草、白桦茸和平菇等12种真菌多糖在枯斑三生烟(Nitcotiana tabacumvar.Samsun NN)上对TMV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其对烟草(普通烟NC-89)生长的影响。【结果】云芝多糖、猪苓菌多糖、虫草多糖和蜜环菌多糖对TMV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1g/L云芝多糖对TMV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提前48h多糖处理的预防效果高达92.12%。云芝多糖对烟草具有促生作用,1g/L云芝多糖处理烟苗的地上部鲜质量和最大叶面积增效最为显著,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行善   王娜娜   崔传斌   王平平   杨明明   颜霞   黄丽丽  
【目的】从赤星病发病烟田的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其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效,以及其施后对烤烟品质的影响,为烟草赤星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赤星病发病烟田的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稀释分离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拮抗细菌对赤星病菌菌丝生长和形态的影响;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拮抗细菌进行鉴定;通过温室和田间试验评价其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效,以及其施用后对烤烟品质的影响。【结果】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的128株细菌中筛选获得1株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菌株Xh629A,通过16S r RNA-gyr 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发酵滤液在体积分数1%,2%,10%比例混合下,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抑制率分别可达72.98%,77.75%和92.30%。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拮抗细菌Xh629A能够引起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畸形,结节增多、断裂,原生质外渗。温室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h629A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离体防效可达83.32%,田间防效为57.62%,明显优于化学药剂菌核净(43.79%)和多抗霉素(45.08%),同时显著提升烤烟品质。【结论】筛选获得1株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h629A,其在烟草赤星病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勇  
为了培育无病毒壮苗,研究了烟草漂浮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带毒率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三抗体夹心法(TAS-ELISA)和试纸条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TMV病叶汁液10-6和10-4;苗期常用农药和消毒剂的药害不会引起TAS-ELISA和试纸条检测假阳性;TAS-ELISA和试纸条可检出烟苗无症带毒,在发现烟苗现症时,同盘烟苗带毒率高于发病率;在允许存在低漏检率的情况下,采用2株或3株苗样本混合检测可扩大检测覆盖面;烟苗带毒是大田普通花叶病毒病的一个主要但非惟一初侵染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红艳  戎谞  陈丕庭  马志卿  张兴  
【目的】测定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活性,并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为发现新的植物源抗病毒物质提供依据。【方法】以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和普通烟(N.tabacum)为材料,结合活性追踪法,对木瓜中抗TMV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并采用半叶枯斑法和室内盆栽试验对粗提物及单体化合物抗TMV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木瓜乙醇提取物对TMV表现出较强的钝化作用(10 mg干样/mL的抑制率达97.76%),对TMV系统侵染具有预防作用(10 mg干样/mL的防效为49.98%);乙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