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28)
- 2023(14071)
- 2022(11375)
- 2021(10221)
- 2020(8498)
- 2019(19446)
- 2018(19221)
- 2017(36889)
- 2016(20469)
- 2015(22896)
- 2014(23471)
- 2013(23266)
- 2012(21991)
- 2011(20036)
- 2010(20330)
- 2009(18852)
- 2008(18953)
- 2007(17397)
- 2006(15344)
- 2005(14360)
- 学科
- 济(92226)
- 经济(92140)
- 业(53923)
- 管理(53028)
- 企(40714)
- 企业(40714)
- 方法(35160)
- 数学(30621)
- 数学方法(30271)
- 中国(28607)
- 农(27865)
- 地方(25044)
- 业经(21343)
- 财(20534)
- 学(20108)
- 农业(18809)
- 制(17297)
- 贸(16391)
- 贸易(16380)
- 银(16080)
- 银行(16038)
- 易(15788)
- 融(15620)
- 金融(15618)
- 行(15440)
- 发(14515)
- 地方经济(13418)
- 和(13363)
- 环境(13249)
- 技术(13062)
- 机构
- 学院(301671)
- 大学(300047)
- 济(122320)
- 经济(119600)
- 研究(111442)
- 管理(106745)
- 理学(90387)
- 理学院(89238)
- 管理学(87451)
- 管理学院(86901)
- 中国(83521)
- 科学(71425)
- 京(65390)
- 农(62283)
- 所(59505)
- 财(56582)
- 研究所(53989)
- 中心(50379)
- 农业(49192)
- 业大(49107)
- 江(48071)
- 财经(44048)
- 北京(41614)
- 范(41320)
- 师范(40801)
- 经(39810)
- 院(39446)
- 州(39030)
- 经济学(37747)
- 省(36519)
- 基金
- 项目(195372)
- 科学(150895)
- 研究(139059)
- 基金(138083)
- 家(122636)
- 国家(121584)
- 科学基金(101342)
- 社会(86506)
- 社会科(81912)
- 社会科学(81888)
- 省(78622)
- 基金项目(72319)
- 划(65947)
- 自然(65431)
- 自然科(63843)
- 自然科学(63821)
- 教育(63364)
- 自然科学基金(62656)
- 资助(56934)
- 编号(56357)
- 发(47717)
- 成果(46723)
- 重点(45207)
- 部(41911)
- 课题(40462)
- 创(39777)
- 发展(37564)
- 科研(37443)
- 创新(37365)
- 计划(37027)
- 期刊
- 济(142996)
- 经济(142996)
- 研究(89898)
- 中国(65156)
- 农(58868)
- 学报(54845)
- 科学(47938)
- 财(43755)
- 大学(40081)
- 农业(39735)
- 管理(39645)
- 学学(37867)
- 教育(34093)
- 融(31165)
- 金融(31165)
- 技术(26468)
- 业经(24751)
- 经济研究(23092)
- 财经(21988)
- 业(21828)
- 问题(19454)
- 经(18903)
- 版(16217)
- 技术经济(15123)
- 贸(14932)
- 商业(14303)
- 科技(14270)
- 图书(14250)
- 业大(14019)
- 世界(13496)
共检索到465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迎春 蔡冰 郭国宁 李丹 王承明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15个不同产区的烟丝中苹果酸、富马酸、油酸等8种非挥发性有机酸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甲酯化时间和甲酯化试剂的用量进行优化。试验表明,烟丝中非挥发性有机酸甲酯化的最佳条件为:酯化时间50 min,温度70℃,酯化试剂为V三氟化硼∶V甲醇=3∶7,在此条件下非挥发性有机酸的回收率为79.50%~101.35%,相对标准偏差为3.34%~7.32%。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袁宁 特日格乐 孙林 贾玉山 格根图 王志军 卢强 李宇宇 李俊峰 孙鹏波
挥发性成分是判断苜蓿干草品质优劣的基本感官指标,苜蓿干草在贮藏过程中受环境变化和微生物的作用,挥发性成分发生明显改变,直接影响苜蓿干草的适口性。目前我国牧草行业内缺乏针对苜蓿干草挥发性成分的分析鉴定方法,为此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挥发性成分,结合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萃取温度90℃、萃取时间80 min、解析温度250℃、解析时间3 min为最佳萃取条件。该萃取条件下紫花苜蓿中共检测出52种化合物,包括酮类化合物9种,占总挥发物的37.55%;醇类化合物12种,占总挥发物的21.74%;醛类化合物15种,占总挥发物的19.31%;酯类化合物6种,占总挥发物的9.41%。其中β-紫罗兰酮含量可达到总挥发物的20%左右,苯乙醇、反式-2-己烯醛、2-苯基乙醛、壬醛、癸醛、6-甲基-5-庚烯-2-酮、3, 5, 5-三甲基环己-2-烯酮、胡薄荷酮等对紫花苜蓿挥发性成分贡献较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发华 朱凯 荆永锋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苹果酸对烟叶中非挥发性有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20 d施用苹果酸增加了上、中部叶中非挥发性有机酸的含量,降低了下部叶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40 d施用增加了中部叶非挥发性有机酸的含量,降低了上、下部叶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60 d施用对上、下部叶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影响不大,但降低了中部叶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不同时期的苹果酸处理提高了二元或三元羧酸的含量和比例,降低了高级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这种作用随苹果酸施用时期的推迟有降低的趋势。本试验说明早施苹果酸有利于增加叶片中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而且对提高二元或三元羧酸和降低高级脂肪酸含量和比例的作用越显著。
关键词:
苹果酸 烤烟 非挥发性有机酸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佳 徐世杰 徐丽芬 周瑞生 王慧方 时向东
【目的】研究海南茄衣人工发酵过程中非挥发性有机酸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海南茄衣品种JH-2为材料,采用GC/MS-QP-5000和SHIMAD2U,研究了雪茄茄衣在人工发酵过程中非挥发性有机酸的变化规律。【结果】在发酵过程中茄衣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呈单峰变化,在发酵18d时出现256.40mg/g的最大值,在36d时出现204.01mg/g的最小值;半挥发性有机酸与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同样在18d时达到最大值;高级饱和脂肪酸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呈现下降趋势;高级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在发酵的前6
关键词:
海南雪茄 茄衣 人工发酵 非挥发性有机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辉秀 胡增辉 冷平生 王文和 徐芳 赵静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百合(Lilium spp.)花挥发物的组成成分与释放量,寻找百合关键致香成分。【方法】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ATD-GC/MS(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4个杂种系7个品种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试验共检测出64种化合物,属淡香型的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的3个品种含有39种,属浓香型的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杂种系的4个品种含有54种。不同香型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烷烃类化合物释放量较高,主要成分为2-乙基-1-己醇、乙苯、邻二甲苯、2,2,4,6,6-五甲基庚烷、5-乙基-2,2,3-三甲基庚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虹琦 周冀衡 杨述元 彭艳 张永安 罗泽民
为了探明不同纬度烟区烤烟中的多元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的差异及其对烤烟香气风格的影响,以中国不同纬度烟区C3F烤烟叶为材料,进行了多元有机酸、高级脂肪酸及糖酸比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低纬度产区烤烟中的苹果酸、柠檬酸和总有机酸显著低于中纬度产区和高纬度产区;低纬度产区和高纬度产区烤烟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及还原糖含量均显著高于中纬度产区.烤烟中还原糖与多元有机酸总量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生态环境对烤烟中的还原糖及其转化产物多元有机酸的影响以及不同烟区烤烟的香气风格.
关键词:
烤烟 多元有机酸 高级脂肪酸 香气风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莉丽 赵百东 杨虹琦 柳立 陈丽娟 费明亮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建立了一种同时快速测定烟叶中草酸、苹果酸、乳酸、柠檬酸、琥珀酸等非挥发性有机酸的方法。采用磷酸溶液,80℃水浴30 min,提取烟叶样品中的非挥发性有机酸,回收率可达到85.37%以上;采用Ultimate,AQ–C18反相色谱柱,在215 nm波长下,以0.02 mol/L KH2PO4溶液(pH3.0)和甲醇作为流动相,可较好地分离和测定初烤烟叶中的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为0.58%~1.99%,最低检出限为0.03~0.80μg/mL。
关键词:
烤烟 高效液相色谱法 非挥发性有机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牛童非 薛娴 郭丽丽 郁敏 张晨洁 徐鑫傲 李瑞雅 侯小改
【目的】探讨外源茉莉酸甲酯对温室牡丹‘洛阳红’挥发性成分及含量的影响,获得改善温室牡丹花朵香气成分的方法,为提高牡丹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株喷施法,以5种不同浓度(50、100、200、300、400μmol·L~(-1))的茉莉酸甲酯溶液喷施温室牡丹‘洛阳红’植株,利用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其不同开花时期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结果】1)不同开花时期的温室牡丹‘洛阳红’共检测出25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未喷施和喷施茉莉酸甲酯溶液的植株分别检测到23种和24种化合物。可将这些挥发性化合物分为醇类、酯类、醛类、萜烯类、苯环类和烃类6大类,其中烃类和苯环类化合物的总释放量相对较高;喷施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溶液后,六类化合物含量在不同开花时期呈现不同变化趋势。2)对香气化合物的分析发现,对二甲氧基苯、2,4-二叔丁基苯酚、茉莉酸甲酯这3种化合物在大多数样品中含量较高,可视为温室牡丹‘洛阳红’的主要香气成分。3)喷施茉莉酸甲酯溶液后,对二甲氧基苯含量下降,2,4-二叔丁基苯酚和茉莉酸甲酯含量升高,浓度以100μmol·L-1为最佳。【结论】喷施浓度为100μmol·L-1的茉莉酸甲酯溶液能较好地改变温室牡丹‘洛阳红’香气成分及含量,从而改善‘洛阳红’置于室内时因香气过于浓郁而令人感到不适的问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紫明 李艳春 蒋腊梅 董道竹 樊华 刘斌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固相微萃取进样技术,系统分析了烟用包装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75μmCarboxen/聚二甲基硅氧烷纤维头对VOCs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灵敏度,在80℃下顶空萃取可以兼顾低沸点和高沸点物质的吸附效果,顶空萃取30min后,吸附过程趋于平衡.采用40mL顶空瓶,商标纸整张取样,可以消除由于样品的不均一性引起的误差.分析34种卷烟印刷包装材料,共检出4类26种挥发性有机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金顺
The volatile and semi-volatile components in flower of Elaeagnus angustifolia were extracted by using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 and extraction respectively from steam and water residue,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GC-M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nents from ...
关键词:
沙枣花 GC-MS 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圳 韩东 张春晖 李海 李侠 刘志斌 徐世明
【目的】研究鸡腿原料肉、定量卤制过程和传统卤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分及含量,并详细阐明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呈香特征,为定量卤制风味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羽肉鸡鸡腿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定性定量测定鸡腿原料肉、定量卤制过程中4个阶段(滚揉、烤制1、蒸制、烤制2)与传统卤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及含量,通过挥发性风味物质在水中的气味阈值计算其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定量卤制过程中的特征风味物质、主体风味物质和修饰风味物质,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敬 李聪 王玉峰 王赟 张万刚 徐宝才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德州扒鸡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方法]以德州扒鸡为试验材料,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结合GC-MS分析德州扒鸡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对萃取头、样品量、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并分别用非极性柱TR-5MS和极性柱DB-WAX进行双柱定性分析,确定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类。加0.01 M L 2-辛醇(质量浓度为82.5μG·M L-1)作为内标,准确定量其风味成分。根据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通过风味强度计算,确定其对德州扒鸡整体风味的贡献大小。[结果]SPME法分析德州扒鸡风味成分的最佳条件为75μM CAR/PDMS萃取头、样品量3 G、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45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磊 汪浩 张名位 张雁 张瑞芬 唐小俊 邓媛元
【目的】建立龙眼乳酸菌发酵的优化工艺条件,明确乳酸菌发酵前后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为龙眼功能性饮料的开发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梯度浓度驯化法将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1﹕1)依次接入到含60%、70%、80%、90%(质量分数)龙眼果浆和10%脱脂乳的混合物中进行驯化,分析驯化过程中龙眼果浆酸度和p H的变化;以总酸为指标,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优化乳酸菌发酵龙眼果浆的工艺条件,建立包括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脱脂奶粉添加量和接种量的4因素回归模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龙眼果浆发酵前后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结果】(1)经过梯度浓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铭钦 陈秋会 陈红华
以河南、湖南、云南、贵州、吉林与津巴布韦烤烟烟叶为材料,采用美国HP5890Ⅱ-5972气质联用仪定性、内标定量法对国内不同香气风格烤烟与津巴布韦烤烟烟叶中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出的29种中性挥发性致香物质中,津巴布韦烤烟烟叶中12种香气物质含量最高,其中11种明显高于国内烟叶,如3,4-二甲基-2,5-呋喃二酮、2-乙酰基吡咯、巨豆三烯酮(A、B、C、D)、2-壬烯醛、螺岩兰草酮等,其烤烟烟叶质量和风格表现出显著的焦甜香气息,香气浓郁。国内河南、湖南等浓香风格烤烟内茄酮、糠醛、糠醇、乙酰基呋喃、2-乙酰基吡咯等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和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较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凤莲 夏延斌 欧阳建勋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对自然发酵剁辣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剁辣椒(食盐添加比率为10%的朝天椒、食盐添加比率为8%的朝天椒、食盐添加比率为10%的线椒,分别记为剁椒A、剁椒B、剁椒C)中共检测出了93种成分,其中24种为3种剁辣椒共有;剁椒A、剁椒B、剁椒C中的挥发性物质分别为74、53、36种;剁椒A中的主要香气成分是烯烃类、酯类、醛类,剁椒C中的主要香气成分是醇类、烯烃类、酮类、酯类;剁辣椒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合物数量、相对含量与辣椒品种有关;同一原料不同食盐添加比率制作的剁辣椒,其挥发性成分的化合物数量与相对含量也不尽相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