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32)
- 2023(5349)
- 2022(4426)
- 2021(3946)
- 2020(3258)
- 2019(6962)
- 2018(6618)
- 2017(12227)
- 2016(6815)
- 2015(7123)
- 2014(6679)
- 2013(6468)
- 2012(5816)
- 2011(5147)
- 2010(4883)
- 2009(4502)
- 2008(4262)
- 2007(3544)
- 2006(2873)
- 2005(2300)
- 学科
- 济(24240)
- 经济(24209)
- 管理(18771)
- 业(18744)
- 企(14102)
- 企业(14102)
- 方法(11809)
- 数学(10815)
- 数学方法(10748)
- 农(7995)
- 财(6811)
- 贸(6631)
- 贸易(6631)
- 易(6482)
- 学(6068)
- 中国(5992)
- 业经(5792)
- 农业(5619)
- 技术(4721)
- 环境(4689)
- 务(4285)
- 财务(4284)
- 财务管理(4279)
- 企业财务(4061)
- 制(4032)
- 地方(4000)
- 产业(3824)
- 划(3707)
- 银(3555)
- 银行(3522)
- 机构
- 大学(96110)
- 学院(95555)
- 济(37631)
- 经济(37080)
- 管理(36017)
- 研究(34372)
- 理学(32684)
- 理学院(32265)
- 管理学(31658)
- 管理学院(31520)
- 农(29054)
- 科学(24963)
- 农业(23984)
- 中国(23497)
- 业大(22888)
- 京(19470)
- 所(18824)
- 研究所(17865)
- 农业大学(16535)
- 中心(15351)
- 财(14896)
- 江(13088)
- 财经(12785)
- 业(12470)
- 省(12426)
- 室(12074)
- 科学院(11959)
- 经(11847)
- 院(11836)
- 经济学(11558)
- 基金
- 项目(75581)
- 科学(58426)
- 基金(56345)
- 家(53508)
- 国家(53098)
- 研究(45533)
- 科学基金(44043)
- 自然(31551)
- 自然科(30871)
- 自然科学(30857)
- 基金项目(30813)
- 社会(30636)
- 自然科学基金(30348)
- 省(29901)
- 社会科(29158)
- 社会科学(29149)
- 划(25769)
- 资助(21556)
- 教育(19988)
- 重点(17429)
- 计划(17248)
- 创(16298)
- 部(15816)
- 发(15800)
- 编号(15705)
- 科技(15689)
- 科研(15516)
- 业(15369)
- 创新(15308)
- 农(13953)
共检索到123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琼梅 林胜 尤民生 郑云开 姚凤銮
采用吸虫器和陷阱法,以单作稻田为对照,调查研究了烟稻邻作系统对稻田蜘蛛功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田生境的变化,烟田蜘蛛大量向稻田迁进,这对稻田蜘蛛功能团的重建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邻作稻田蜘蛛功能团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性指数(E)较单作稻田高,而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C)则较低,表明烟稻邻作系统较单作稻田具有相对稳定的蜘蛛功能团结构.
关键词:
生境调控 捕食性天敌 迁移 生物多样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胜 陈李林 尤民生 杨广 刘丰静
为探明蜘蛛功能团结构及多样性对多作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响应,于2006年早稻期,在福建省武夷山试验基地,采用吸虫器法,系统调查了多作和单作稻田蜘蛛功能团的结构与组成;通过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了2类稻田蜘蛛功能团的结构特征及多样性动态;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相似性分析检验(ANOSIM)和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分析了2类稻田蜘蛛功能团的相似性及主要特征物种.结果表明:2类稻田蜘蛛功能团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基本一致,球蛛科(Theridiidae)待定种和肖蛸科(Tetragnathidae)待定种是2类稻田的主要优势种类;个体丰盛度(N)、物种丰富度(S)、Sha...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玺 贾京京 张一帆 周钦 高聪芬
为明确吡蚜酮等水稻田常用杀虫剂对水稻田天敌蜘蛛的安全性,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其对水稻田优势蜘蛛草间钻头蛛和八斑鞘腹蛛的毒性,并以安全系数(RQ)为标准进行室内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异丙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对2种蜘蛛的RQ大于5.00,为低风险性农药;甲维盐对草间钻头蛛和八斑鞘腹蛛的RQ分别为0.14和0.08,为高风险性农药;毒死蜱对草间钻头蛛和八斑鞘腹蛛的RQ分别为0.07和0.88,为中等到高风险性农药;阿维菌素对草间钻头蛛和八斑鞘腹蛛的RQ分别为0.19和0.01,为高到极高风险性农药。此外,还对稻田用药策略进行了讨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成芳 曹凑贵 汪金平 展茗 蔡明历
以稻鸭和稻鱼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稻田P的动态变化及转化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P后土壤和田面水P含量立即达到最大值,一周后迅速降低。相对于空白(CK),养鸭处理(RD)和养鱼处理(RF)田面水总P浓度、溶解P浓度、土壤速效P含量和水稻吸P量显著增加,而土壤全P含量有所增加。研究还表明,水稻吸P量与田面水溶解P、土壤速效P显著相关。对田面水P素径流流失的潜在环境效应分析表明,施P后的一周左右是控制P素流失的关键时期;由于养鸭养鱼能提高稻田P含量,在稻鸭、稻鱼共作期间,要注意避免农田排水和防止因降雨引起的田面水外溢。同时,由于鸭子和鱼能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降低化肥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栋 李辉信 李小红 王静 胡锋
【目的】研究覆草旱作和免耕覆草旱作稻田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特征。【方法】在江西省余江县水稻原种场的双季稻田,设置常规水作、裸地旱作、覆草旱作、免耕裸地旱作和免耕覆草旱作5个处理。于第5年晚稻收获期,采集以上处理的耕层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与常规水作相比,覆草旱作和免耕覆草旱作显著提高稻田土壤总有机碳、颗粒有机碳、热水提取有机碳和易氧化态有机碳含量,以及各组分活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且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显著提高。而裸地旱作较常规水作上述指标显著降低。【结论】在中国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双季稻轮作系统上,覆草旱作和免耕覆草旱作较常规水作明显提高稻田土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瑶 肖求清 曹凑贵 江洋 袁鹏丽 孙自川 刘卿君 汪金平
为探究稻虾共作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运用植物群落生态学的方法,通过调查区域在1a(RC1)、2a(RC2)、4a(RC4)和9a(RC9)等4个不同稻虾共作年限稻田和1a小区控制试验稻田(CK)田面和田埂杂草物种数变化、杂草数量变化以及杂草盖度变化,研究不同稻虾共作年限稻田杂草的群落变化特点及控草效果。结果显示:稻虾共作稻田的杂草生物多样性指标随年限增长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CK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杂草优势度显著高于稻虾处理,RC4处理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RC9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年限稻虾田,但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随稻虾共作年限的增加,稻田杂草总数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均显著低于CK处理。不同种杂草的重要值(importance value,I值)随稻虾共作年限增长呈现不同的规律,千金子、稗草、双穗雀稗和飘拂草的I值随年限增加先降低后增加,通泉草、空心莲子草、鳢肠、鸭舌草等的I值在稻虾共作稻田中表现出小于水稻单作稻田并逐年降低的规律。在大田控制试验中,经过1a稻虾共作模式后,稻田田内和田埂的杂草物种数、杂草个体数和盖度均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短期稻虾共作对稻田杂草的抑制作用明显,长期的稻虾共作会逐步形成新的杂草群落结构,需要采取对应的杂草防控措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玲 万韦韬 刘兵 徐文静 顾泽茂
为探究稻虾共作对稻田水体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基于16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分析,比较稻虾共作模式(RC)和水稻单作模式(RM)中水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RC中水体微生物的多样性极显著高于RM。水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在2种模式中差异显著,且水体理化性质,如总氮、亚硝酸盐氮等的含量与2种模式中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显著关联。相比于RM,RC水体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更高,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更低。放线菌目(Actinomycetales)、根瘤菌目(Rhizobiales)、聚球藻目(Synechococcales)等为RC主要的水体微生物标志物,而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β-变形菌目(Betaproteobacteriales)、红环菌目(Rhodocyclales)等则为CM主要的水体微生物标志物。在稻田水体微生物群落中鉴定出6个基石种,主要属于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腐螺旋菌科(Saprospiraceae)和多囊菌科(Polyangiaceae)等。通过功能预测及其相对丰度比较,发现RC中水体微生物的代谢通路的相对丰度高于RM,尤其是能量代谢通路的相对丰度极显著地高于RM。以上研究表明,相比于水稻单作,稻虾共作显著提高了稻田水体微生物的多样性,塑造了组成更健康、功能更强大的水体微生物群落,提高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力和能量利用效率,有利于稻田水体净化,并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稳定。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武海燕 甘利人
The search mechanism and the search process of the intelligent search spiders developed by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which includ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I)Spider,Meta Spider and Cancer Spider,are introduc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spiders are summarized.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玉红 蔡青年 林超文 赵欣 程序
【目的】研究植物篱对于农田地面蜘蛛种群的影响。【方法】于2005-2007年两个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季节在四川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资阳试验站的1号试验地(坡度20°)和2号试验地(坡度12°)利用陷阱法对香根草(1号地)、紫穗槐(1号地)、蓑草(2号地)和苜蓿(2号地)4种植物篱类型对农田地面蜘蛛活动密度(种群密度和活动性的参数)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植物篱处理植物篱带地面蜘蛛的活动密度在冬小麦生长季节均显著高于对照裸地,植物篱处理植物篱带地面蜘蛛的活动密度在夏玉米生长季节也高于对照裸地,但是只有蓑草和苜蓿植物篱带与对照裸地差异显著。植物篱处理农田地面蜘蛛的活动密度在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季节与对照...
关键词:
植物篱 地面蜘蛛 活动密度 陷阱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乐晔 张珂 付昊昊 祝绍文 李志斌 胡美英 赵海明 翁群芳
【目的】研究辐照结合不同温度处理对柑橘红蜘蛛(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成螨的影响,以寻求提高辐照处理柑橘红蜘蛛成螨效果的方法。【方法】以0,100,200,300和400Gy的剂量辐照处理柑橘红蜘蛛成螨后,分别置于5,10,15,20和25℃条件下饲养,观察成螨死亡率及其后代繁殖情况。【结果】同一剂量下,柑橘红蜘蛛成螨死亡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辐照后置于低温条件下可抑制成螨的死亡;用400Gy剂量辐照处理柑橘红蜘蛛成螨后置于25℃条件下15d,可使成螨死亡率达到100.00%。低温对柑橘红蜘蛛成螨产卵量及卵的孵化率有显著抑制作用,成螨经100和200Gy辐照处理后置于...
关键词:
柑橘红蜘蛛 辐照 温度 死亡率 不育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冉隆贵 谢震宇 肖斌 秦道正
在茶园树冠上方悬挂不同高度诱虫黄板,研究其对陕西茶区主要害虫小贯小绿叶蝉的诱杀作用,以及对天敌蜘蛛的影响,为陕西茶区主要害虫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茶叶树冠上方30 cm处黄板诱捕的小贯小绿叶蝉成虫显著多于其他高度处黄板诱捕的成虫数量(P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茶园 诱虫黄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艳芹 黄国勤
紫云英是南方稻田重要的绿肥作物,翻压还田后可替代部分氮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基于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与方法,选取农产品供给、气体调节、土壤养分累积和水分涵养4类服务功能,对紫云英翻压配施不等量氮肥各处理下的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紫云英还田后配施氮肥提高了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与冬闲处理相比,冬种紫云英处理下的农产品总产出增幅达7.56%~20.83%,气体调节功能价值增幅为21.64%~37.61%,水分涵养功能价值增幅为8.74%~26.26%,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增幅15.15%~41.39%,尤其以紫云英与氮肥配施效果较好,其中紫云英+优化施氮处理在农产品供给总价值、产投比、气体调节功能价值、涵养水分价值等方面最高。该研究初步核算了紫云英配施不等量氮肥条件下的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有利于全面认识冬种紫云英的综合效益,为种植绿肥的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紫云英 氮肥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忍 伍佳 吕广动 隆斌庆 杨飞翔 周晶 陈慧娜 黄璜
【目的】为探明不同稻草还田方式与稻田养鸭耦合对水稻生物量、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设置5种处理方式:"稻草炭化还田+养鸭"(CD),"稻草直接还田+养鸭"(ZD),"稻草粉碎还田+养鸭"(FD),"稻草不还田+养鸭"(BD)和"稻草不还田不养鸭"(BR)。通过测定水稻生物量、产量,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及土壤pH值,研究稻草还田+稻田养鸭对土壤养分及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稻草炭化还田+稻田养鸭(CD)能显著降低水稻株高、提高水稻生物量,稻草还田+稻田养鸭主要通过增加水稻有效穗来提高水稻产量,短期内(1年)能使水稻增产10%以上。稻草还田+稻田养鸭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增幅分别为33.73%~41.28%和15.06%~21.47%。CD能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幅分别为20.15%、13.73%、10.25%,CD还能有效缓解土壤pH值降低。【结论】稻草炭化还田+稻田养鸭处理(CD)为最佳组合处理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