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5)
- 2023(2089)
- 2022(1946)
- 2021(1742)
- 2020(1670)
- 2019(3638)
- 2018(3657)
- 2017(6688)
- 2016(3987)
- 2015(4439)
- 2014(4534)
- 2013(4530)
- 2012(4162)
- 2011(3837)
- 2010(3713)
- 2009(3595)
- 2008(3446)
- 2007(2876)
- 2006(2481)
- 2005(2123)
- 学科
- 济(16037)
- 经济(16020)
- 管理(10355)
- 业(10252)
- 方法(9790)
- 企(9231)
- 企业(9231)
- 数学(8759)
- 数学方法(8694)
- 学(5539)
- 财(3901)
- 中国(3502)
- 农(2779)
- 贸(2755)
- 贸易(2755)
- 易(2646)
- 地方(2579)
- 理论(2533)
- 业经(2488)
- 务(2463)
- 财务(2461)
- 财务管理(2457)
- 制(2389)
- 企业财务(2372)
- 害(2250)
- 和(2189)
- 融(2171)
- 金融(2171)
- 虫(2143)
- 技术(2135)
- 机构
- 大学(59944)
- 学院(58902)
- 研究(23852)
- 济(20427)
- 经济(19920)
- 管理(19448)
- 农(18926)
- 科学(18387)
- 理学(17480)
- 理学院(17217)
- 管理学(16708)
- 管理学院(16640)
- 农业(15612)
- 中国(15503)
- 所(14637)
- 业大(14303)
- 研究所(13811)
- 京(12394)
- 农业大学(10266)
- 省(9854)
- 中心(9808)
- 室(9108)
- 财(8841)
- 江(8733)
- 业(8679)
- 实验(8668)
- 科学院(8394)
- 实验室(8328)
- 院(8232)
- 重点(7930)
- 基金
- 项目(44796)
- 科学(33245)
- 基金(32176)
- 家(31518)
- 国家(31289)
- 科学基金(24917)
- 研究(24705)
- 自然(19011)
- 自然科(18646)
- 自然科学(18635)
- 自然科学基金(18294)
- 省(18146)
- 基金项目(17085)
- 划(15731)
- 社会(15116)
- 社会科(14265)
- 社会科学(14261)
- 资助(14229)
- 教育(11436)
- 计划(11306)
- 科技(11100)
- 重点(10553)
- 科研(9269)
- 部(9238)
- 创(8994)
- 发(8913)
- 业(8819)
- 专项(8592)
- 创新(8493)
- 农(7929)
共检索到81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正跃 张青文
本实验研究田间烟盲蝽的种群数量动态。表明:田间烟盲蝽数量存在年度间差异,单株虫口密度与烟草丛枝症病发生率呈正相关。不同龄期烟盲蝽传毒测定结果表明,在1~12h内,烟盲蝽取食时间增加其传毒率增强,在相同时间内若虫的传毒率高于成虫,4龄若虫传毒能力最强,获毒6h就可使80 %的烟株发病;3龄若虫传毒能力强于2龄和5龄,1龄若虫传毒能力最弱。烟盲蝽为非持久性传毒,其带毒时间为5~8d ,3龄若虫带毒持续时间最长。以上结果说明,虽然烟盲蝽在田间发生的数量比较低,但它的传毒能力强,因此对于烟盲蝽的防治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烟盲蝽 烟草丛枝病 传毒 田间种群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明 徐云 刘启富 杨大权 潘绍辉 李国永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8类不同有效成分农药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类参试药剂中除18%抑毒星和0.5%抗毒丰在烤烟生长前期对病毒病的预防有微弱效果外,其他参试药剂对烟草病毒病均未表现出预防效果,烤烟在有病原存在的情况下,施药预防与不施药预防几乎没有区别.
关键词:
烟草 病毒病 自然传播能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朴君 靳道然 朴敬爱 季英华 孙枫 李硕
为探究蚜虫体内携带的病毒种类,采集江苏地区豆蚜田间种群,鉴定种类后,提取豆蚜总RNA,以片段化的mRNA为模板构建测序文库,利用宏病毒组测序技术检测分析豆蚜体内的病毒种类,并对获得的2个新病毒进行检测鉴定。结果显示,测序数据经拼接、比对和分类注释,最终共得到病毒序列177条,与24种病毒序列一致或同源性较高,包括5种植物病毒(属于5个病毒科)和19种昆虫病毒(涉及9个科和6种暂未分类病毒);对植物病毒中测序丰度最高的种类进行基因检测,获得序列经Blast比对,与其同源性较高的病毒均来自细胞质弹状病毒属,并且它们具有相同的保守区,确定该病毒为一种新的细胞质弹状病毒,暂命名为Aphis craccivoraassociated rhabdovirus(AcARV);基于病毒L蛋白系统进化分析显示,AcARV与水稻条纹花叶病毒(RSMV)构成最小分支,说明这2种病毒在进化上最为近缘;鉴定的多数昆虫病毒种类在蚜虫中鲜有报道;通过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在豆蚜体内均检测出昆虫病毒(HiPV)衣壳蛋白VP1,证实了HiPV对豆蚜的感染,这是首次在蚜虫体内发现HiPV,HiPV豆蚜分离物VP1基因与日本、江苏灰飞虱分离物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5%,99.0%。研究结果表明,豆蚜体内携带多种植物病毒,并含有一种新的弹状病毒AcARV,同时,豆蚜体内昆虫病毒种类非常丰富,HiPV可感染蚜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波微 谢章英 彭化贤 席亚东 高波
通过对7个脱毒马铃薯脱毒品种和当地生产品种(CK)进行田间病毒病抗性鉴定和产量测定发现:脱毒马铃薯间对不同病毒种类的抗病性能差异显著,大西洋、坝薯9号、坝薯10号和HP4对皱缩型和卷叶型病毒病具有较高抗性,中薯3号较易感染皱缩型病毒病,中薯2号和favorita易感卷叶型病毒病;采用DAS-ELISA(美国adgia公司生产)试剂盒对彭州市的PVX、PVY、PVM、PVS、PVA和PLRV 6种病毒病种类进行测定:彭州市主要病毒种类是PVS、PVM和PLRV,分别占47.62%、23.81%和11.90%;马铃薯品种在生长早期受皱缩型和卷叶型病毒病侵染,其产量和大薯率有明显降低,大西洋、坝薯9...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病毒病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世良 肖圣燕 杨荣贵 高建华 高翔 朱峰 张永红 廖鹏飞
为分析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不同龄期的感染力差异,利用在云南省蒙自市收集的菜粉蝶,对其体内的微孢子虫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通过叶面添食的方法,先后将菜粉蝶微孢子虫(约1.21×108粒)分别添给2、3、4、5龄起蚕各160头食用,随后正常饲养至上蔟结茧、化蛹、羽化。检验死蚕、不结茧蚕、死笼茧及蛾子中菜粉蝶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综合统计分析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各龄期家蚕的危害性和感染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不同龄期的感染力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家蚕龄期的增加,菜粉蝶微孢子虫的感染力逐渐降低。
关键词:
家蚕 菜粉蝶微孢子虫 感染 研究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邓灯 刘萍 孔杰
20 0 3年 8月对卤虫进行投喂 (浸泡 )感染 ,并进行中国明对虾投喂实验。各组对虾阳性感染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卤虫可以携带有活性的WSSV病毒粒子 ,并可通过摄食导致对虾间接地携带病毒 ,但病毒感染能力有限。卤虫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 ,攻毒后卤虫细胞核没有显著深染及核肿大现象 ,但无论是横切还是纵切均显示有上皮脱落、部分组织结构松散、细胞结构不完整现象。本试验确定卤虫成体可以携带WSSV并通过投喂感染对虾 ,使其潜在携带病毒 ,仔虾阶段投喂成体卤虫应经过严格检疫 ,制作含有经过检疫卤虫的微囊饵料作为卤虫及其他鲜活饵料的替代品或许是有效的防病措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苗洪芹 杨彦杰 李双月 邸垫平 路银贵
1996~ 1999年连续 4年 ,在玉米粗缩病的常发重病区河北省辛集市夏玉米区 ,对灰飞虱虫口数量、不同播期和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在灰飞虱大发生年和常发生年 ,6月 15日以后为河北省夏玉米区的安全播期 ;在灰飞虱的极轻发生年 ,不同播期对病情无明显影响。因此 ,播期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灰飞虱虫量是玉米粗缩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预测灰飞虱的发生情况 ,适期播种 ,可有效地防治玉米粗缩病 ,达到高产稳产。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灰飞虱 不同播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耀辉 王凯璇 孙鹏
本文以流感为例考察了高铁对病毒传播的影响。流感每年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作为一种新型出行方式,高铁可能会对既有的流感传播模式带来两方面的冲击:一方面,高铁缩短了旅行时间,减少了人们暴露在人员密集的车厢的时间,这会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另一方面,高铁会刺激出行量的增加,从而增加人们的接触率,这会提高感染病毒的风险。本文利用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数据库中的省级月度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流感发病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每增加一个高铁站点,流感发病率会增加0.032个单位。机制分析表明,高铁推动了全社会人员流动的增加,从而加快了病毒传播速度。同时,高铁对流感的影响还因为人口年龄结构、医疗资源和路网密度的差异而产生异质性。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流感高峰月份关闭高铁系统是不经济的,本文的结论为在重大疫情防控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公共政策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秋剑 吴敌 林凤敏 李长友 张永军 吴孔明 郭予元
【目的】观察并解析绿盲蝽在不同棉花品种(系)植株上的取食选择行为,阐明绿盲蝽取食危害机制,为发掘抗盲蝽棉花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直流昆虫刺探电位仪Giga-8 DC-EPG,结合体视显微镜装置观察绿盲蝽对14个不同品种(系)棉花植株的取食行为,同时田间调查不同棉花品种(系)上绿盲蝽种群发生危害动态并确定相应的绿盲蝽危害级别。【结果】绿盲蝽的刺探波型主要包括5种波型,即A波、H波、M波、B波,以及非刺探波型NP波。A波为刺探波,H波为口针在韧皮部刺探波,M波为口针进入韧皮部中破碎细胞并分泌唾液波,B波为对搅碎细胞后混合物的吸取以及口针停留后拔出波,NP波为喙和口针停留在叶片表面并未刺入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淑勤 李新辉 石存斌 赖子尼 潘厚军 李凯彬
采用PCR方法,追踪养殖鳜的亲鱼、子代、饵料鱼及与鳜养殖环境相关的水体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中鳜鱼病毒的存在状况,并探讨鳜鱼病毒的传播途径。本研究中,鳜鱼塘水体中采集的除鳜以外的其他生物、底泥及水样的核酸抽提样本PCR扩增病毒结果呈阴性;感染病毒的亲鱼,其性腺中可检测出病毒,其子代组织病毒检测亦呈阳性。研究获得病毒可以在鳜体内呈潜伏状态存在和病毒可以垂直传播的一些证据。
关键词:
鳜鱼病毒 聚合酶链式反应 传播途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淑文 蒲鑫 吴益东
害虫解毒代谢增强是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为此,本研究建立了Bt棉田重要害虫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成虫多功能氧化酶、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3种解毒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以DCNB(1,2二氯4硝基苯)为底物,不能检测到棉盲蝽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棉盲蝽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也不宜选用动力学法进行测定。同时2种棉盲蝽成虫的日龄对解毒酶活性影响不明显。因此,对由不同日龄成虫组成的棉盲蝽田间种群可以直接进行解毒酶活性的检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忠全 陈德西 毛建辉 尹勇 罗林明 沈丽 封传红 罗怀海 王红 刘欢 黄腾飞 胡容平
2008-2014年,通过对四川主要不同生态区茶树病害、昆虫、螨类、蜘蛛种类和4种重大害虫(螨)种群数量动态进行比较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从调查采集的5000余份茶树病害、昆虫、螨类、蜘蛛标本中,鉴定出真菌病害20种,其中,叶部病害12种,枝干病害6种,根部病害2种;鉴定出昆虫纲种类9目,39科34种,其中,害虫25科29种,天敌15科7种;鉴定出蛛形纲种类2目,9科10种,其中害螨4科4种,蜘蛛5科6种。2根据病虫害发生范围、出现频率和危害程度,明确了四川茶园主要病害包括:茶饼病、茶网饼病、云纹叶枯病、轮斑病、炭疽病、赤星病、白星病8种;主要害虫包括:茶蚜、假眼小绿叶蝉、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广敏 郭秀林 商振清 李兴红
试验结果表明,番茄的抗病品种中游离态Put(腐胺)和Spd(亚精胺)的含量较高,且游离态Spd/Spm(精胺)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番茄植株中结合态Put和Spd的含量低于游离态且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TMV(烟草花叶病病毒)侵染使得番茄抗、感品种植株体内游离态和结合态多胺的水平不同程度地提高。一般地说,Put的含量在接种后48h之前大量合成,而Spm的含量在接种48h之后上升幅度较大。总之,较高含量的游离态Put和Spd及较大的游离态Spd/Spm值有利于植株抗病。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洪磊 佟琪 余海莉 韩琪祺 李涵 常昊宇 屈亚锦 徐杰 刘思当 刘金华
新型禽流感病毒对家禽养殖业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及时发现和阻断其传播具有重要意义。2022—2023年,本实验室在我国发病鸡群中监测到新型H3N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出现和传播。本研究对发病鸡群开展了临床发病情况调查,对分离病毒进行了全基因组演化分析,并对分离的代表性病毒进行了鸡致病性以及空气传播性试验。结果表明:1)H3N3最早于2022年12月在华东地区发生产蛋下降的蛋鸡群出现,随后陆续在华东、华北、东北等多个地区的鸡群中监测到,发病群体主要为产蛋鸡,鸡群发病率高,死亡率低(1%~5%),主要引起产蛋率急性下降(10%~40%)。2)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H3N3病毒为新型重排病毒,由鸡群中流行的H3N8病毒与H10N3病毒重排产生,6个内部基因来源于H9N2病毒。3)与H3N8病毒类似,新型H3N3病毒对鸡群高度易感,可在鸡鼻甲、气管、肺等呼吸器官中高效复制并排毒,引起呼吸系统严重病理损伤。4)空气传播性结果表明,新型H3N3病毒可在鸡群之间空气传播,而H3N8病毒不能在鸡群间空气传播。综上,新型H3N3禽流感病毒对鸡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传播性,有可能成为新的优势流行病毒,对我国家禽养殖业威胁较大,需要开展进一步的防控研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祥东 赵铭钦 李元实 孙国伟 韩富根
以烤烟品种JY-02为供试材料,2007年在吉林延边烟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抗病毒病药剂对烤烟抗病性及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稀释1500倍的欧麦思能增强烟株的抗病能力,对CMV的防治最佳,其防效达82.14%;在大田PVY发生各时期,以抑传灵稀释100倍处理对烤烟PVY的预防效果较好,平均防效为59.24%,田间自然发病最轻.不同抗病毒病药剂对提高烟叶品质有一定作用,欧麦思稀释1500倍处理能协调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比例,使烟叶的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叶片厚度、填充值、抗张强度、含梗率及叶质重达到最优值,同时促进了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香气物质、苯丙氨酸类香气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