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29)
2023(3891)
2022(3222)
2021(2904)
2020(2395)
2019(5322)
2018(5111)
2017(9799)
2016(5496)
2015(5762)
2014(5856)
2013(5974)
2012(5639)
2011(5281)
2010(5241)
2009(4796)
2008(4741)
2007(4152)
2006(3805)
2005(3444)
作者
(17745)
(14916)
(14905)
(14157)
(9448)
(7334)
(6760)
(5899)
(5704)
(5237)
(5161)
(5125)
(5021)
(4948)
(4757)
(4739)
(4527)
(4434)
(4332)
(4140)
(3906)
(3644)
(3643)
(3325)
(3305)
(3283)
(3214)
(3143)
(3054)
(2931)
学科
(28666)
经济(28656)
管理(15072)
地方(11364)
(11142)
方法(9672)
(8707)
企业(8707)
数学(8689)
数学方法(8620)
地方经济(7819)
(7675)
中国(6987)
资源(6264)
(5762)
环境(5432)
(5296)
结构(5072)
产业(4944)
业经(4906)
(4591)
(4567)
(4177)
农业(4136)
(3592)
金融(3591)
(3571)
生态(3452)
(3251)
产业结构(3013)
机构
大学(81782)
学院(81573)
(32744)
研究(32573)
经济(32033)
管理(29205)
理学(25308)
理学院(24906)
管理学(24408)
管理学院(24244)
中国(23402)
科学(23020)
(17860)
(17721)
研究所(16599)
(15107)
中心(13912)
(13197)
业大(12736)
(12654)
(12554)
师范(12487)
(12362)
农业(12058)
北京(11139)
财经(10885)
科学院(10719)
(10552)
经济学(10475)
(10439)
基金
项目(60579)
科学(47440)
基金(43440)
研究(41278)
(39557)
国家(39304)
科学基金(32851)
社会(26549)
社会科(25298)
社会科学(25291)
(24153)
基金项目(23133)
自然(21699)
自然科(20981)
自然科学(20973)
自然科学基金(20587)
(20429)
教育(17935)
资助(17647)
编号(15963)
(14930)
重点(14751)
(12870)
成果(12383)
(11848)
计划(11758)
国家社会(11527)
科研(11482)
发展(11456)
(11304)
期刊
(36113)
经济(36113)
研究(20972)
学报(16670)
中国(16011)
科学(14995)
(12550)
大学(10816)
学学(10155)
管理(9983)
农业(8878)
(8772)
资源(8498)
教育(6620)
技术(6112)
经济研究(5761)
业经(5709)
图书(5514)
财经(5278)
(5235)
金融(5235)
(5024)
问题(4901)
(4661)
科技(4240)
(4233)
(3955)
书馆(3908)
图书馆(3908)
技术经济(3859)
共检索到118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雨轩  卞晓东  单秀娟  金显仕  王惠宾  
烟威近岸海域是历史上已知的重要的鲐(Scomber japonicus)产卵场之一,或囿于对其“过路渔场”的认知,近年来对该海域鱼类产卵场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解烟威近岸海域鱼类产卵场现状,于2020年4—9月对该海域开展逐月产卵场调查,基于鱼卵、仔稚鱼及环境数据,运用空间插值、聚类分析、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相似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早期资源时空分布、群落结构月度更替及主要种类适宜产卵生境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4—9月于烟威近岸海域采集到鱼类早期资源种类52种,包括33种鱼类的337 038粒鱼卵和28种鱼类的2122尾仔稚鱼;5—6月为主要产卵期,共有21种鱼卵出现,鱼卵数量占全年鱼卵总数的98.32%,主要产卵场位于烟台套子湾至威海鸡鸣岛北部海域,主要产卵种类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鲐、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黄条(鱼師) (Seriola lalandi)、绯(鱼銜) (Callionymus beniteguri)、少鳞(鱼喜)(Sillago japonica)、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等;烟威近岸海域鱼卵与仔稚鱼群落结构年内变化明显,除产卵末期8—9月外,各月间种类更替率不低于50%,鱼卵与仔稚鱼群落月间平均相异性不低于73%;海表温度(SST)、海底温度(SBT)、海表盐度(SSS)和深度(DEP)是显著影响4—9月主要鱼种产卵选择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烟威近岸海域为黄渤海规模较大的鱼类产卵场之一,需在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产卵场养护策略制定时得到足够重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雨轩  卞晓东  单秀娟  王惠宾  
利用2020年4-9月在该海域开展逐月调查获取的鲐(Scomber japonicus)卵、0龄幼鱼及环境数据,建立基于Tweedie类分布的广义加性模型(Tweedie-GAM,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分析鲐卵丰度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采用克里金插值绘制的鲐卵与主要生境因子时空分布图,阐释该海域鲐产卵适宜生境;同时分析了该海域鲐0龄幼鱼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获取了该海域鲐早期生活史参数。结果显示,烟威近岸鲐产卵期为4-7月,主要产卵期为5月下旬-6月下旬;主要产卵场分布在121°30′~122°15′E、37°30′~38°00′N的烟台牟平–威海刘公岛北部海域;产卵场海表水温、鳀(Engraulis japonicus)卵丰度、海水流速和海表层盐度对鲐卵丰度有显著影响,其偏差解释率分别为54.6%、17.8%、4.0%和1.7%;烟威近岸鲐更适宜在海表水温16.3~21.8℃、海表盐度32.1~32.9、低海水流速和高鳀卵丰度的海水中产卵。当前烟威近岸海域仍然是我国黄、东海鲐种群重要的产卵场之一,其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同晋   沈长春   钟俊生   蔡建堤   余伟   马超   徐春燕   庄之栋   谢少卿   刘勇  
为探明福建近岸海域鱼类群落,本研究于2022年5月(春季)、11月(秋季)和2023年2月(冬季)、7月(夏季)在福建近岸海域开展了4个季度的底拖网采样调查,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优势种、多样性以及群落受干扰程度等,并阐述了鱼类群落的群聚结构。本研究共采集鱼类200种,隶属于22目80科149属。适温类型以暖水性为主(占比75.00%),区系类型以底层鱼类为主(占比47.50%)。鱼类平均质量密度为687.16 kg/km~2,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平均丰度为42 909.10 ind./km~2,秋季最高,冬季最低。各季度优势种共计14种,其中日本带鱼为全年优势种。秋季鱼类Margalef丰富度指数(D)最高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J')全年变化幅度不大,峰值出现在冬季。聚类分析显示,福建近岸海域鱼类群落可明显分为北部近岸和南部近岸2种类型鱼类群落,且群落种类组成在各季节不同区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数量生物量曲线显示,鱼类群落在春季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扰,在夏季、秋季和冬季均受到严重干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尊雷  程家骅  李圣法  汤建华  刘培廷  仲霞铭  
根据1988年6月-2006年6月江苏近岸禁渔线以内的定置张网长期监测资料,采用评价群落矩阵的长度谱和非目标种类比例两个指标,分别从整个群落长度谱、目标种类和非目标种类长度谱、不同体质量长度谱分析了小尺度范围的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整个群落长度谱随时间增加,斜率下降显著(P0.05);1988-1990年和2004-2006年两个阶段的目标种类长度谱斜率线性拟合极为显著(P0.05);非目标种类生物量比例变化相对稳定(P>0.05),数量比例明显上升(P<0.01);体质量在0.8~...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牟秀霞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张崇良  
黄海南部海域具有复杂的水团结构和海流环境,使该海域鱼类群落产生较为复杂的空间结构。为研究黄海南部近岸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实验根据2014—2015年对该海域进行4个季度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的分布格局并比较了各群落的相对生物量、生物多样性、优势种等结构特征。应用聚类分析(cluster)和多维标度排序(MDS)分析将黄海南部近岸海域划分为海州湾群落与江苏近岸群落;海州湾群落的平均相对资源量和生物多样性均高于江苏近岸群落,而暖温性与暖水性鱼类所占比重相对较低;海州湾群落的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坤  麦广铭  王力飞  王学锋  
群落稳定性是研究群落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研究内容,而生态网络稳健性是群落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依据2015—2018年珠江口海域底拖网调查的鱼类群落数据,利用鱼类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分别构建了4个年份的生态网络,以“快照”形式反映调查时段的群落特征,并分析了网络的拓补性质。结果表明:①点度分布[P(k)]均服从幂律分布,各网络均属于复杂网络, 表明网络应对随机扰动(如捕捞、环境突变)的能力较强,符合河口生境多变特征;②种类数量年际波动较大,而网络密度(D)介于0.03~0.10且逐年降低,表明网络稳健性呈逐年弱化之趋势,且该趋势基本未受到种类数量变化的影响;③网络具随机网络的低平均路径长度(APL)、低聚类系数(C)之特征(APL均为1,C介于0.01~0.06),能流效率较高,种间关系分布较均匀。本文为量化研究近岸关键水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提供了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蕾  章守宇  汪振华  王凯  林军  
2005年—2006年及2010年5—6月对枸杞岛近岸岩礁生境分布的底栖海藻进行观测和潜水采样,发现岩礁生境潮下带底栖海藻组成模式分以大型底栖海藻铜藻为优势种和以孔石莼等小型藻类为优势种两类。2009年2月—2010年1月利用组合刺网对枸杞岛海域岩礁、沙地和贻贝筏式养殖区3种生境的鱼类进行了逐月采样,通过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等统计分析手段发现:(1)岩礁生境鱼类以底栖趋礁杂食性为主,沙地生境鱼类以中下层洄游肉食性为主,贻贝筏式养殖区生境鱼类大型个体占优;(2)岩礁生境鱼类多样性较高,大型底栖海藻生长的岩礁生境中鱼类群落组成较小型底栖海藻生长的岩礁生境稳定。前者为枸杞岛近岸优势种群...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高雪  李凡  吕振波  徐炳庆  张良成  
根据2016—2017年4个季度烟威海域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烟威海域4个季节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121种,其中鱼类79种,甲壳类36种(虾类20种,蟹类16种),头足类6种。优势种为鳀(Engraulis japonicas)、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黄鮟鱇(Lophius litulon)、日本褐虾(Crangon hakodatei)。游泳动物种类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的变化范围为2.50~2.9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62~1.79,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55~0.59。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烟威海域游泳动物群落可以划分为3组:组1(深水组)、组2(浅水组)、组3(低生物量组)。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组间季节差异明显(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崔培东  卞晓东  张雨轩  单秀娟  金显仕  王惠宾  
为掌握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Engraulis japonicus)产卵场的分布特征及其关键环境因子,基于2021年4—12月开展的产卵场综合调查获取的鳀样品及其鱼卵密度数据,运用Garrison重心分布法阐释鳀产卵洄游分布特征及其主产卵期;通过基于Tweedie分布的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的构建,分析主产卵期内鳀卵密度与同步获取的海水表层温度(SST)、海水表层盐度(SSS)、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Chla)、浮游动物丰度(F_(d))、浮游植物丰度(F_(z))和深度(Depth)等6个环境因子,以及时间(月份,Month)和空间(经纬度、Lon和Lat)因子之间关系,并识别主控因子。结果显示,海域内鳀产卵期较长,由4月持续至11月,5—8月为主产卵期,其中,5—6月为产卵盛期。鳀产卵场规模和位置时空变化明显,时空因子与鳀卵密度分布呈密切非线性相关(累积偏差解释率为48.1%),(SST, SSS) (18.7%)和Depth (5%)次之。鳀产卵期适温范围较广,产卵场分布表现出高温高盐(低温低盐)增效作用和高温低盐限制作用。产卵初期(4月),鳀产卵场规模和鱼卵密度均较低,产卵重心位于海洋岛东南侧深水区;盛期(5月底—6月初)在SST主导下,鳀产卵场规模和鱼卵密度均至年内最高值,核心产卵场位于石城岛–庄河河口一带海域;此后,随着辽南沿岸水系盐度的下降,高温低盐的抑制作用使SSS因素主导产卵鱼群避开沿岸海域,鳀产卵场迁移至外海深水区,7月后位于30~50 m等深线之间;9—10月鳀繁殖活动基本结束,10月鳀卵仅零星分布于调查海域,直至12月未有鳀卵采获。研究可为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产卵场研究及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崔培东  卞晓东  张雨轩  单秀娟  金显仕  赵永松  王惠宾  
为摸清黄海北部近岸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现状,并揭示其时空变化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于2021年4至11月期间在该海域开展了6航次底拖网及环境调查。运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等方法分析了海域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及优势度、群落多样性及年内演替;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了群落结构时空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采集到的种类共有89种,包括鱼类50种和无脊椎动物39种。鳀(Engraulis japonicus)已成为海域主要中上层优势鱼种,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和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等冷温性种类成为季节性主要渔业生物,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和鲐(Scomber japonicus)等传统资源仍在衰退过程中,海域渔业资源低质化现象仍较显著。调查发现部分真鲷((Pagrus major)幼体及集群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幼体,海域或有其育幼场存在。调查期间内群落大部分时间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中4月群落显示中等干扰,5至11月群落均显示严重干扰。在所选环境因子中,海表温(SST)、海底温(SBT)、海底盐(SBS)和叶绿素(Chla)是导致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SST和SBT的影响尤为显著。本研究系统阐明了黄海北部近岸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季节性演替,为进一步了解该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现状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提供了参考及数据支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刚  李凡  王秀霞  袁小楠  吕振波  宋明毅  
根据使用单船底拖网进行2014年8月和10月、2015年2月和5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蟹类种类组成、时空分布、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次调查共捕获蟹类15种,隶属于7科12属,其中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是主要经济种类,其余多为小型饵料型蟹类;双斑蟳(C.bimaculata)在4个季节中皆为优势种,三疣梭子蟹在8月和10月航次为优势种,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生物量季节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修泽  董婧  于旭光  孙明  王彬  王小林  
根据2006年夏季(7~8月)、冬季(11~12月)和2007年春季(4月)、秋季(10月)共4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辽宁省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辽宁省近岸海域共出现渔业生物101种,其中底层鱼类52种,中上层鱼类8种,甲壳类33种,头足类8种。辽东湾近岸海域和黄海北部近岸海域渔业种类组成相似性较高,总体上JACCARD相似性系数超过50%。优势种分析表明,辽宁省近岸海域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口虾蛄(Oratosguilla oratoria)为辽东湾近岸海域四季共有种,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为黄海北部近岸海域四季共有种。除夏季外,渔获...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雯   苏程程   滕广亮   田洪林   赵永松   单秀娟  
为掌握青岛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结构变化特征,本研究基于青岛近岸海域2022年7―8月和11―12月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该海域渔业资源密度及群落结构动态特征。结果显示,夏季捕获渔业生物92种,冬季捕获86种,总更替率为42.5%。夏季优势种为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冬季优势种为戴氏赤虾、枪乌贼(Loligo spp.)、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和尖海龙(Syngnathus acus)。夏季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高于冬季,而丰富度指数(D)低于冬季。青岛近岸海域渔业生物群落多样性处于正常水平,季节间水平结构和群落组成相对稳定。通过食物网拓扑结构分析发现,该海域渔业生物关键种为黄????(Lophius litulon)和戴氏赤虾,食物网结构相对稳定。夏、冬两季青岛近岸海域渔业生物群落表现出较强的抗扰动能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洪亮  张龙  陈峰  周永东  
根据2011年春季(4月、5月和6月)对浙江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共3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蟹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和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共捕获蟹类13种,隶属于1目4科7属;上述所有种类中,除3种不确定外,其余分别为广温广盐种4种、高温广盐种4种与高温高盐种2种;4月与6月蟹类的质量密度与尾数密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4月与5月、6月间的多样性指数(H′)差异均显著(P<0.05);丰富度指数(D)与底盐、水深两者均呈线性正相关(P<0.05),而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与质量密度均呈线性负相关(P<0.05)。浙江南部近海春季蟹类群落以中...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芮银  蒋日进  王好学  栾会妮  印瑞  朱玉丹  张琳琳  
为了解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的保护效果,基于2018年4月(春季)和11月(秋季)在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共捕获鱼类83种,隶属于9目51科,其中优势种鱼类2种,重要种18种,隶属于5目11科,优势种为六丝钝尾虾虎鱼和龙头鱼。等级聚类(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测度(NMDS)分析表明,春、秋季鱼类群落在空间上均可分为3组且群落组间显著差异(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