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43)
2023(2497)
2022(2170)
2021(2048)
2020(1779)
2019(4167)
2018(4060)
2017(7537)
2016(4259)
2015(4495)
2014(4500)
2013(4632)
2012(4380)
2011(3984)
2010(3904)
2009(3474)
2008(3275)
2007(2921)
2006(2552)
2005(2289)
作者
(15178)
(12834)
(12645)
(12233)
(8324)
(6584)
(5706)
(5099)
(5045)
(4606)
(4540)
(4460)
(4451)
(4300)
(4218)
(4157)
(3960)
(3950)
(3859)
(3807)
(3454)
(3346)
(3286)
(2938)
(2916)
(2812)
(2746)
(2734)
(2732)
(2721)
学科
(16024)
经济(16021)
管理(8408)
(8375)
(7230)
(6926)
企业(6926)
方法(6668)
数学(6000)
数学方法(5933)
结构(4872)
产业(4519)
地方(4166)
(4130)
中国(4030)
(3596)
(3565)
(3482)
贸易(3480)
(3342)
业经(3322)
(2971)
产业结构(2903)
(2723)
财务(2717)
财务管理(2711)
企业财务(2617)
体制(2583)
地方经济(2474)
资源(2378)
机构
大学(60535)
学院(60236)
研究(27695)
科学(21549)
(21138)
经济(20719)
中国(19483)
(17878)
管理(17760)
(16448)
研究所(15609)
理学(15395)
理学院(15088)
农业(14665)
管理学(14607)
管理学院(14491)
(13512)
业大(13416)
中心(11679)
(10712)
(10670)
(10491)
实验(10125)
实验室(9648)
(9457)
农业大学(9119)
科学院(9101)
(9080)
重点(9059)
研究院(8761)
基金
项目(46213)
科学(33857)
基金(32333)
(31838)
国家(31676)
研究(26760)
科学基金(24713)
自然(18848)
(18419)
自然科(18346)
自然科学(18336)
自然科学基金(17997)
基金项目(17114)
(16476)
社会(14920)
社会科(14134)
社会科学(14130)
资助(14002)
重点(11933)
科技(11637)
计划(11631)
教育(11447)
(10500)
科研(9637)
(9263)
专项(9215)
(9134)
编号(8901)
创新(8775)
(8070)
期刊
(22538)
经济(22538)
学报(19049)
(15475)
科学(14980)
研究(14805)
大学(12677)
学学(12434)
中国(11345)
农业(10647)
管理(7231)
(6880)
(6113)
业大(5659)
林业(5062)
农业大学(4538)
技术(4462)
资源(4429)
(4386)
金融(4386)
(4247)
经济研究(4133)
自然(3924)
科技(3877)
财经(3631)
业经(3348)
(3226)
教育(3154)
中国农业(3062)
自然科(2934)
共检索到88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志芳  张全胜  潘金华  
2005年2月至2006年1月对烟台芦洋湾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生态学调查。实验设立固定样方观测了鼠尾藻种群结构的季节变化,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了生境因子对鼠尾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鼠尾藻分布在低潮线以上50~125cm的中潮带和低潮带之间;(2)生物量消长和平均藻体长度消长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呈双峰曲线(7月份和12月份达到峰值,9月份达到最低值);(3)生活周期可以划分为4个时期:休止期、生长期、繁殖期和衰退期,6月中旬到7月下旬为有性生殖期;(4)营养生殖贯穿全年,并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5)快速生长期内(5-7月),其大小级层次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恩义  贾柽  陈秀丽  杨彬  
广东特产的硇洲马尾藻是一种具有食用、药用价值的大型褐藻,有望开发成人工育苗栽培的新种类。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原生态定点观察周年各月其体长和生物量等季节变动情况,结果发现,藻体假多年生,异株、异托。8—10月为体止期,11月至翌年4月中旬为生长期,4月中旬至6月初是繁殖期,6月初至7月底为衰老期。自然种群的繁衍和维持以假根再生为主,有性繁殖为辅。假根周年各月均可再生小苗,拔除假根,严重破坏种群繁衍,保留假根的剪收可以使第二年相同面积、同一时间的同种藻体的现存生物量明显增加。分布在水深2 m以内,宽5~10 m的潮间带岩礁上,11月开始加速生长,到5月上旬藻体长度生长达到最大值,原生态...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亚平  方建光  张继红  李峰  毛玉泽  杜美荣  
2008年9月~2009年8月,对桑沟湾楮岛海域大叶藻叶片上的附着生物进行了周年调查,以期为我国浅海生态系中大叶藻等海草生态功能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调查共记录大叶藻附着生物29种。附着的主要种类有盾卵形藻Cocconeis scutellum及其小型变种C.scutel lumvar.pava,褐毛藻Halothrixlumbricalis、点叶藻Punctaria latifolia、锈凹螺Chlorostoma rustica、Australaba sp.、脆螺Stenotis sp.。在春季,大叶藻上的附着硅藻类有9种,大型海藻类7种,动物类8种。其中,褐藻类为主要附着生物,附着高峰出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云  周义贵  李贤伟  苗宇  范川  陈栎霖  
在四川省丹棱县退耕还林地,设置台湾桤木+多花黑麦草(AL)与台湾桤木+扁穗牛鞭草(AH)2种林草模式,以台湾桤木自然模式(AN)为对照,研究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增加,2种林草模式与对照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在下降幅度上均表现为台湾桤木+扁穗牛鞭草模式较缓慢,对照模式下降最快;3种模式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从春季到冬季随季节变化均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夏季含量最高,秋季最低,但这种变化趋势在台湾桤木+扁穗牛鞭草模式下0~10和10~20cm土层表现得并不明显;而3种模式各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则表现出与土壤有机碳...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单秀娟  李忠炉  戴芳群  金显仕  
根据2000~2010年"北斗"号调查船在黄海中南部水域8个航次的渔业生物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1985~1986年的历史资料,对该水域小黄鱼种群的生长、摄食、繁殖及资源量变动等生物学特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春季平均体长和优势体长范围要高于其他季节,从2000~2010年在同一季节小黄鱼的平均体长和优势体长降低,并且优势体长更为集中。小黄鱼食物组成从1985~1986年到2000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00~2010年小黄鱼食物组成变化不大。1985~1986年小黄鱼食物主要是以鳀Engraulis japonicus(重量百分比为45.18%)为主,其次是小型底栖虾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凡  吕振波  魏振华  王田田  徐炳庆  王忠全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在莱州湾进行的19站位弓子网调查数据,对弓子网渔获物组成、底层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年弓子网调查共捕获渔业生物78种,春季种类最少,而其他季节种类数接近。弓子网渔获物质量组成由高到低依次为甲壳类、鱼类、头足类、贝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生物量各季节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主要由少数优势种类的季节分布差异引起。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全年优势种为玉蟹科、寄居蟹、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和扁玉螺(Neverita didyma)。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文渊  黄宝龙  谢泽轩  谢周华  刘厚源  
依据Harper的构件结构理论 ,从群落和个体两个水平上研究了筇竹无性系种群的生物量结构与动态。结果表明 :(1)筇竹无性系种群分株的生物量优化模型为 :W =344 .0 96 3D - 2 2 .6 0 12。(2 )筇竹无性系种群中各分株生物量在 1  5年生的分配为 31.94 %、37.0 1%、13.30 %、16 .2 4 %、1.5 1% ;生物量在各构件单位的分配为秆 4 2 .72 % ,枝 5 .82 % ,叶 6 .5 2 % ,根 6 .70 % ,鞭 2 7.13% ,篼11.11%。(3)筇竹无性系分株生物量在笋 -幼竹生长时期符合Logistic增长 ;叶生物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凯  刘佳  陈晓芬  李委涛  江春玉  吴萌  樊剑波  李忠佩  刘明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动态变化与差异,揭示其变化特征与土壤磷素供应的关系。【方法】以长期试验小区为平台,设置对照(CK)、氮钾肥(NK)、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等4个不同施肥处理,在水稻的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完熟期分别采集0—20 cm土层土壤,测定土壤全磷、有效磷、微生物量磷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不施磷肥处理(CK、NK)相比,施磷肥处理(NP、NPK)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增幅分别达88%—118%和337%—903%。不同施肥处理对微生物量磷具有显著影响,除分蘖期外,施磷肥处理(NP、NPK)微生物量磷含量显著高于不施磷肥处理(CK、NK),提高了103%—250%;微生物量磷的季节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灌浆期达到最高。酸性磷酸酶活性以NK处理灌浆期最高,比CK高38%;同时,该处理微生物量磷的周转率最大,每个生育期内可循环1.31次。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与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显著正相关。【结论】微生物量磷随不同施肥处理和水稻生育时期变化规律明显,与土壤磷有效性密切相关。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于莹  周锋  房恩军  郭彪  张博伦  张武昌  
2015年春季(5月)、夏季(7月)和秋季(9月)在渤海湾近岸海域进行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调查。浮游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及种类组成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和秋季纤毛虫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016±868)、(2011±1327)和(2456±1776)ind./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91±2.53)、(5.78±4.45)和(3.11±2.40)μg?C/L。3个季节砂壳纤毛虫占纤毛虫丰度的比例平均为(26.7±23.3)%,夏季最高,为(43.4±25.1)%,秋季最低,为(12.3±8.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琴  尧波  朱丽丽  幸瑞新  胡启武  
为进一步评估鄱阳湖湿地碳平衡,量化湿地固碳功能,于2009年9月~2011年5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以灰化苔草为建群种的洲滩湿地,采取收获法测定了灰化苔草4个生长季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模式,变化范围分别为146.08~1 770.67、1 806.27~4 032.56g/m2;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例变化范围为2.08~17.44,平均值为5.19。2)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NPP均表现为春季高于秋季。3)受洲滩淹水时间影响,苔草生物量、NPP具有显著的年际差异,2010~2011年度苔草N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齐占会  方建光  张继红  毛玉泽  蒋增杰  刘红梅  李斌  
从2007年5月~2008年4月,采用悬挂试网和直接从海区采集栉孔扇贝养殖笼样品两种方法,对桑沟湾贝藻养殖区的附着生物群落结构和季节演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桑沟湾附着生物群落结构复杂,本实验鉴定的大型附着生物23种,玻璃海鞘、柄海鞘和紫贻贝是群落中的优势种。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试网上附着生物湿重与温度变化相关,生物量为0.003~1.21kg/m2,其中2月和8月分别具有最小和最大值。栉孔扇贝养殖笼的附着生物生物量9月为1.94kg/笼,之后随温度下降而减少,10月为0.99kg/笼,之后又有所上升,11月份为1.03kg/笼。生物量变化主要是由于优势种的演替引起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春生  刘镇盛  何德华  
浮游动物是水域主要的次级生产者,也是养殖经济动物的重要饵料,其数量分布和变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渔业资源的变动。象山港是多种海洋生物繁殖、索饵和肥育的优良场所,也是浙江省发展海水养殖业的重要基地之一。自1980年全国海岸带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以来,陆续有一些象山港浮游动物的报导,但缺少针对整个港区浮游动物数量分布的专门调查和研究。为此,在2000年春、夏、秋、冬季分别进行了4个航次的全港区浮游动物调查。本文使用这些调查资料对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分布、季节变动及其与养殖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为象山港养殖容量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顾永超  李多才  侯扶江  
在祁连山高寒草原甘肃马鹿冬季牧场和春秋季牧场,分别设置6个牧压梯度样地,研究土壤水分和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牧场和春秋季牧场土壤水分与放牧率均显著负相关(P <0.05)。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冬季牧场土壤水分对地上生物量作用最大,通过地上生物量对根冠比产生极显著间接作用;春秋季牧场地下生物量与根冠比显著相关,土壤水分通过地下生物量对根冠比产生间接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清  苏光荣  段柱标  何开红  郭永杰  王正良  孙启祥  彭镇华  
【目的】为版纳甜龙竹的合理经营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位于云南省勐仑镇人工栽培的版纳甜龙竹(Dendrocalamus hamiltoniiNees et Arn.ex Munro)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版纳甜龙竹单株各器官含水率和生物量、种群生物量结构,并对胸径与各器官生物量的相关性进行了拟合。【结果】版纳甜龙竹秆、枝、叶3种器官含水率随龄级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秆的含水率下降幅度最大,竹叶的含水率变化较小。人工林的总生物量为141 598 kg/hm2,其秆、枝、叶、地下部的生物量分别为74674,23381,8071,35472 kg/hm2,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依次为52.7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生  李圣法  任一平  程家骅  
利用2000~2002年在长江口渔场的底拖网调查资料,运用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对该水域的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域的渔业生物群落以鱼类为主要生物类群,占有绝对优势;甲壳类和头足类为其次要组成部分,处于生态劣势。群落生物量以秋季最大,春季最小。渔业生物群落的丰度、多样性以及均匀度以春冬季较高,夏秋季较低,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可能是与带鱼(Trichiurus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的洄游有关。渔获物组成春冬季之间、夏秋季之间的相似性指数较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