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40)
2023(6604)
2022(5612)
2021(5093)
2020(4064)
2019(9277)
2018(9104)
2017(16595)
2016(8297)
2015(8952)
2014(8736)
2013(8553)
2012(7677)
2011(6723)
2010(6860)
2009(6458)
2008(6083)
2007(5532)
2006(4891)
2005(4308)
作者
(23283)
(19504)
(19089)
(18024)
(12558)
(9159)
(8592)
(7385)
(7313)
(6734)
(6497)
(6451)
(6199)
(6139)
(5944)
(5822)
(5786)
(5663)
(5525)
(5485)
(4647)
(4562)
(4470)
(4449)
(4290)
(4208)
(4157)
(4142)
(3826)
(3783)
学科
管理(34466)
(33644)
(33535)
经济(33503)
(30629)
企业(30629)
技术(14456)
中国(13267)
方法(11836)
技术管理(11515)
数学(9564)
数学方法(9418)
地方(9403)
业经(9317)
(7681)
(6692)
供销(6691)
理论(6680)
(6608)
(6546)
城市(6100)
(5983)
(5881)
产业(5645)
(5483)
银行(5480)
(5474)
贸易(5466)
环境(5293)
(5286)
机构
学院(117395)
大学(116371)
管理(51607)
(47183)
经济(45998)
理学(44719)
理学院(44221)
管理学(43608)
管理学院(43346)
研究(36741)
中国(27502)
(24491)
科学(22332)
(19614)
(18583)
中心(17731)
(16389)
财经(15654)
(15547)
师范(15426)
业大(14942)
研究所(14932)
(14931)
北京(14819)
(14140)
(14052)
经济学(13576)
商学(13526)
商学院(13383)
(13354)
基金
项目(84028)
科学(69687)
基金(62609)
研究(61479)
(54100)
国家(53679)
科学基金(49033)
社会(41740)
社会科(39715)
社会科学(39705)
(34134)
基金项目(33747)
自然(32139)
自然科(31597)
自然科学(31592)
自然科学基金(31049)
(28376)
教育(27867)
(24183)
编号(23346)
资助(23034)
创新(21522)
重点(18410)
(18141)
(17472)
国家社会(17389)
成果(17340)
课题(16523)
(15975)
(15758)
期刊
(51504)
经济(51504)
研究(34898)
中国(25859)
管理(22171)
科学(15639)
(14430)
教育(14094)
学报(13452)
技术(12670)
(11212)
大学(10741)
学学(9932)
(9622)
金融(9622)
业经(9342)
科技(8848)
经济研究(8091)
问题(7689)
农业(7374)
财经(7165)
技术经济(6988)
城市(6803)
(6461)
现代(6442)
(6378)
(6342)
商业(6249)
图书(6176)
(5804)
共检索到174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毛荐其  俞国方  
企业、产业链与产业集群是建设创新城市的关键,构建以此为核心的点、链、群相结合的有机、立体、交叉的创新网络,不断提升点、链、群的创新能力,才能提升城市创新网络的创新能力,促进城市资源有效配置,实现城市生态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翘楚  王佳希  
在全球创新活动网络化特征凸显的背景下,本文以全球十大创新城市集群在美国专利商标局中的专利文本为数据源,建立城市、细分技术领域和典型企业的多属性节点创新网络,划分时间段对上海网络地位的演化进行测度和分析。本研究有助于清晰掌握上海创新发展的态势,为上海进一步的创新突破提供方向。研究发现,上海嵌入全球创新网络后,整体上地位稳步提升。细分技术领域来看,上海在集成电路等重要领域的网络地位提升趋势也十分显著。同时,出现了一些具有网络优势的典型企业。上海在创新网络中的地位沿着“边缘者”到“跟随者”再到“领跑者”的路径不断攀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庞瑞芝  李鹏  李爽  张守庆  
金融危机后随着新技术经济范式的兴起,区域创新更多呈现出网络化的特征。区域创新网络的运行绩效直接影响着区域创新资源能否有效整合并对产业发展形成支撑。本文从子体系、区域创新行为主体以及区域网络的创新能力三个层次入手,通过建立不同层面的创新能力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来深入剖析区域创新网络的绩效,并对环渤海与长三角区域技术创新网络进行对比,由此揭示我国区域创新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花  孙芹  杜梅  李玉  
基于依存型多层网络视角,利用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包括合作网络、知识网络和城市-知识元素隶属网络在内的多层网络,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征演化,构建ERGM模型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形成机制的内在、外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但仍处于弱联结状态;协同创新网络空间由"三足鼎立"格局向"多中心、多层次、趋平衡"格局转变;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领域出现空间聚集,各城市在不同领域各有侧重发展;协同创新网络形成受地理同配性、知识独特性和结构嵌入的影响,合作关系更倾向于中介2-路径结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创新城市评价课题组  何平  
本报告根据城市创新的特殊性,参考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OECD科学技术和工业计分牌》,欧盟的《欧洲创新计分牌》,国家统计局的《创新型国家进程统计监测研究报告》,建立了由六个模块和30个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并对我国主要创新城市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全国整体的创新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5左右,参评城市总体创新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左右,北京相当于发达国家50%,是我国创新水平最高的城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朱瑞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为我国城市社会治理指明了新的方向。通过梳理北京、上海、深圳城市社会治理实践,可以得出结论,在"十三五"时期,应运用"大数据"助政,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统筹协调职能,构建一体化治理格局;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构建精细化运行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滕堂伟   史磊   鲍涵   曹贤忠   王胜鹏   吕磊  
文章基于2010—2020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数字技术专利数据,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等方法,比较分析了三大城市群数字技术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三大城市群数字技术创新网络在主体和城市层面上均呈现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结构趋于松散的共性特征,而在主体关联方面则呈现内向化特征,依赖组织间的“隶属关系”。(2)三大城市群数字技术创新网络具有区域分异性,主要体现在城市网络的合作尺度和主体合作模式等方面。其中,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以全国范围的合作为主,珠三角城市群以本地合作为主;主体合作模式方面,京津冀城市群的国有企业在塑造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三角城市群中民营企业的创新关联作用更强,而珠三角城市群则以本地民营企业合作为主,同时外部高校与本地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在早期阶段也发挥了关键作用。(3)数字技术可以有效突破地理距离的限制,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是数字技术合作网络的重要推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夏辉  夏光  
"三区联动"是大学校区、科技园区与公共社区三者紧密结合、互动发展的区域创新网络。文中首先介绍了"三区联动"创新网络的内涵,然后对城市创新系统相关理论进行综述;接着通过模型分析"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在城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分析如何将之与城市创新系统进行高效对接,以提高"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以及城市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并提出了汲取、辐射和结网是二者高效对接的重要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范伯元  
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城市的关键。地方高校要培养创新城市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用正确的思想和观念指导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其次要加强实践教育,将实践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谢伟伟  邓宏兵  刘欢  
以长三角城市群41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单元,研究了绿色发展视角下的城市创新网络问题。通过引力模型得出各城市创新联系强度,进而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绿色发展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密度较低,阻碍了创新要素的传递,网络中心势不高,集中程度低,网络凝聚力不强;根据网络节点中心度数发现,以发达城市为核心的半轮轴型集聚格局基本形成;网络中结构洞数目不断增加,网络结构不断优化;网络核心-边缘结构呈现,核心区域空间集聚效应明显;由块模型得出8大子群,子群特征呈现多样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唐建荣  李晨瑞  倪攀  
基于创新网络视角,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对2007—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的空间结构演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创新网络处于动态演化中,逐渐形成"核心-次核心-边缘"的稳定态势;网络整体联系愈加紧密,但子群间的关联强度存在显著差异;产业结构、高校人数、科技支出、地理邻近性是城市创新网络的重要驱动因素。最后,从资源整合、横向协同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城市创新网络良性发展的若干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宜青  曾刚  王秋玉  
协同创新是加快城市群一体化进程,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动力。文章利用2001—2015年合作专利数据,通过块模型分析、凝聚子群分析、知识复杂度测算等方法,论述了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不同区域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技术知识差异。研究发现:(1)2001—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创新模式实现了由外部型向综合型的转变,"Z"字形交通主轴沿线城市协同创新能力提升最快。(2)上海、南京创新带头作用显著,多层级创新板块组合模式是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3)长三角内部城市技术知识生产水平与其技术知识复杂度相关性较低,有必要构建分工协作的区域创新共同体,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服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灿  曾刚  宓泽锋  鲜果  
网络范式的兴起赋予城市创新模式新的内涵,引起了经济地理学者对不同空间尺度知识流动和创新联系的关注。基于网络视角,以中国知识产权局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合作发明专利信息为原始数据,借助Ucinet、Arc GIS等分析工具,从本地和跨界多维空间尺度,刻画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测度城市创新网络地位,评价城市创新能力,进而对城市创新模式进行划分。研究表明:(1)研发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知名的理工科院校具有较高的知识生产能力,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合作优先链接主体;(2)长三角城市群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灿  曾刚  宓泽锋  鲜果  
网络范式的兴起赋予城市创新模式新的内涵,引起了经济地理学者对不同空间尺度知识流动和创新联系的关注。基于网络视角,以中国知识产权局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合作发明专利信息为原始数据,借助Ucinet、Arc GIS等分析工具,从本地和跨界多维空间尺度,刻画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测度城市创新网络地位,评价城市创新能力,进而对城市创新模式进行划分。研究表明:(1)研发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知名的理工科院校具有较高的知识生产能力,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合作优先链接主体;(2)长三角城市群重视外部知识获取,跨界网络成为重要的创新合作途径,地理距离对创新合作空间载体选择的制约减弱;(3)创新网络位置影响知识获取和城市创新,网络视角下的长三角城市群呈现四类创新模式,密集的"本地—跨界"创新网络有助于城市创新。研究结论对长三角城市群不同类型创新模式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夏辉  夏光  
文中首先阐释"三区联动"创新网络的内涵,然后对城市创新系统相关理论进行综述;接着通过模型分析"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在城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更好地提高"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以及城市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