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82)
2023(2921)
2022(2388)
2021(2256)
2020(1902)
2019(4147)
2018(3912)
2017(7389)
2016(3696)
2015(4079)
2014(3891)
2013(3875)
2012(3396)
2011(2924)
2010(2712)
2009(2406)
2008(2291)
2007(2178)
2006(1864)
2005(1666)
作者
(10753)
(9218)
(9155)
(8576)
(5717)
(4249)
(4095)
(3446)
(3389)
(3208)
(3151)
(3037)
(2989)
(2836)
(2829)
(2818)
(2748)
(2746)
(2733)
(2697)
(2259)
(2223)
(2046)
(2022)
(2015)
(1999)
(1971)
(1919)
(1835)
(1796)
学科
(13814)
(12875)
经济(12847)
(11769)
企业(11769)
管理(11612)
方法(6232)
(5373)
(5341)
数学(5283)
数学方法(5236)
(4296)
(3977)
业经(3969)
体制(3935)
(3543)
贸易(3542)
(3464)
(3319)
中国(3066)
人民(2983)
收入(2944)
农业(2910)
技术(2720)
(2601)
财务(2586)
财务管理(2583)
企业财务(2485)
信息(2401)
产业(2346)
机构
大学(53712)
学院(53418)
管理(22226)
(20675)
经济(20269)
理学(19629)
理学院(19407)
管理学(19079)
管理学院(18967)
研究(15591)
中国(11608)
(11010)
科学(10279)
(10241)
财经(8494)
(8462)
业大(8140)
(7961)
中心(7702)
(7554)
(7327)
北京(6950)
研究所(6767)
(6654)
财经大学(6616)
师范(6581)
农业(6553)
经济学(6448)
商学(6324)
商学院(6267)
基金
项目(39593)
科学(32219)
基金(30615)
(27159)
国家(26979)
研究(26785)
科学基金(24145)
社会(18384)
社会科(17401)
社会科学(17399)
自然(16584)
基金项目(16285)
自然科(16271)
自然科学(16267)
自然科学基金(16026)
(14608)
(12460)
资助(12308)
教育(12220)
编号(10117)
重点(8681)
(8609)
(8290)
国家社会(8171)
科研(7777)
创新(7741)
教育部(7563)
(7517)
大学(7473)
人文(7412)
期刊
(20503)
经济(20503)
研究(12737)
学报(10087)
中国(9714)
科学(8186)
(8003)
大学(7964)
管理(7961)
学学(7605)
(6919)
农业(4583)
教育(4578)
财经(4294)
经济研究(4091)
业经(3902)
技术(3868)
图书(3814)
(3717)
(3388)
金融(3388)
商业(3165)
(2745)
科技(2738)
(2724)
书馆(2647)
图书馆(2647)
情报(2610)
业大(2517)
问题(2406)
共检索到73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文锋  郭锦墉  
幸福是共同富裕背景下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最终追求,其影响因素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拓展。探寻居民幸福感提升路径始终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网络购物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络购物显著提升居民幸福感,且各维度的幸福感效应具有差异性;相对于城镇居民和高消费水平居民,网络购物对农村居民和低消费水平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更显著,说明网络购物不仅能够提升整体居民幸福感,而且能够缩小居民间幸福感差距,共享幸福。因此,政府应重视网络购物对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提升居民互联网使用技能,以提升居民互联网使用意愿和使用能力,从促进居民网络购物视角发挥互联网使用的幸福感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倪志良  李琦  
养老保障公共转移支付和家庭内部代际支持具有系统互补性,提高民生福祉和个体幸福是宏观调控和微观主体的共同目标。从养老保障政策的外溢性切入,将研究视角推进到养老保障对家庭内部代际支持的作用,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面板数据,从参与式养老保障和领取式养老保障类型探究养老保障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养老保障的参与和领取显著提升了个体主观幸福感,且因个体异质性该政策效果在城乡、隔代照料方面呈现差异。影响机制检验显示,家庭代际经济支持和时间代际支持在养老保障幸福效应中存在中介调节机制,代际经济支持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加显著。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应加强对居民生活水平的感知并兼顾个体异质性,提高制度"人文性",关注社会保障对家庭代际支持的促进作用,推进"民生倾斜"与"幸福倾斜"的一致性,从"共治老龄化"理念出发,构建养老多元共治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静  崔光灿  
在梳理房屋租赁权和所有权的相应福利和权益差异的基础上,对"租购同权"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租购同权"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理,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年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匹配法,通过比较分析"租房"、"拥有单套房"和"拥有多套房"群体之间的幸福感差异,实证检验了"租购同权"是否能提升居民福祉的问题。结果显示:"租购同权"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租购同权"能缩小租房群体与购房群体的幸福感差距,提升居民福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屈沙   刘孝斌  
基于CGSS2018及2021年数据,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了户籍转换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户籍转换有助于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且自致型农转非的幸福感提升效应高于外致型农转非。户籍转换对低收入层次或低教育层次自致型农转非群体和高收入层次或低教育层次的外致型农转非群体的幸福感起到显著提升作用。户籍转换可通过社会资本间接影响居民幸福感,且较外致型农转非而言,社会资本对自致型农转非幸福感提升的中介作用更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倪志良  张开志  
面向家庭和个人的公共转移支付是凸显性较高的公共支出类型,具有改善居民福祉的内在属性。以往文献对公共转移支付的"幸福效应"关注较少,可能低估政策效果。文章基于参与行为与受益程度双重视角,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代表性公共转移支付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转移支付整体提升了幸福感,"是否参加公共转移支付项目"的参与行为比"获得公共转移支付数量"的受益程度对幸福感影响更为显著。不同类型公共转移支付的影响异质性明显,该异质性还表现为城乡、地区等层面的局部政策效果差异。影响机制检验显示,综合社会信任感存在中介调节作用。进一步拓展性分析发现,家庭部门的私人转移支付对公共政策存在正向协同联动效应。公共转移支付制度须兼顾参与行为和受益程度两个维度的幸福感提升,综合考量微观层面的差异化需求、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以及家庭部门行为反应所引致的政策溢出效应和系统效应。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崔景怡  李锡元  薛莹  
从"主动/被动"和"愿意/不愿意"两个维度对加班行为进行分类,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构建加班动机的自我决定模型,探索员工的加班行为通过感知任务完成度的中介效应和加班动机的调节作用影响工作幸福感的机制。结果表明:加班动机的自我决定水平越高,由加班造成的工作幸福感损失越少;当自我决定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加班行为反而会增加工作幸福感。研究成果丰富了自我决定视角下的加班研究,为组织的管理实践提供了一定启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圣翔  刘传江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互联网使用以及社会网络的拓展均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相较于未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而言,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更高;社会网络通过社会信任、社会互动、互惠共范影响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互联网使用强化了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异质性以及收入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及互联网使用在其中的调节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圣翔  刘传江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互联网使用以及社会网络的拓展均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相较于未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而言,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更高;社会网络通过社会信任、社会互动、互惠共范影响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互联网使用强化了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异质性以及收入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及互联网使用在其中的调节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梅霞  杨柠泽  
公民对主观幸福感的追求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政府治理的主要价值追求。从财政支出效率视角对中国的伊斯特林悖论进行解释。基于CGSS数据和省级宏观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实证探究政府财政支出效率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有助于增进居民主观幸福感;财政支出效率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受到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性别影响;与其他群体相比,低收入、东部地区和女性群体在财政支出效率提升的过程中拥有更高的幸福感。机制分析发现,财政支出效率还会缓解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相对剥夺感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而增进居民主观幸福感。据此,提出加强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进而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抗私  刘翠花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考察工会对国有企业员工幸福感的影响,以企业长期雇用占比作为工会的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处理,并按照性别和地区分样本进行双变量有序Probit回归,以进一步检验工会对国有企业员工幸福感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参加工会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员工的幸福感;以企业长期雇用占比作为工会的工具变量缓解了内生性问题,国有企业雇用结构越稳定,员工参加工会可能性越高,且加入工会提高了员工工资水平、医疗保险覆盖率和身心健康,进而提升了其幸福感;分样本估计显示,参加工会对提升女性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娟娟  
依据2013-2017年CHFS三期面板数据,利用面板Probit、倾向得分匹配等模型,考量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缴存公积金对居民幸福感正向影响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存在住房产权与住房贷款、收入水平以及工作单位属性的差异,对有房有贷和无房群体、中等收入以及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工作群体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住房公积金制度通过提高居民自有产权住房拥有率和未来购房可能性影响幸福感。鉴于此,应扩大公积金覆盖范围,降低制度对于首套住房的贷款利率,切实保障住有所居。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平  朱国军  
在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进程中,中国居民的主要社会网络也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网络开始变迁到以工作社会网络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网络。根据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项目数据,本文研究了这两种不同社会网络对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以此作为认识当代中国社会资本的一个依据。研究发现:在当前中国,社会资本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相对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传统社会资本而言,工作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中国居民现代社会资本的重要方面。并且现代社会资本对中国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存在显著的身份差异,即现代社会资本给予城镇移民、城镇外来居民和独生子女更高幸福感,而给予本地居民和非独生子女的幸福感较弱。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毛德松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的数据,在对比城镇和农村居民幸福感差异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社会关系网络在形成城乡居民幸福感差距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城镇居民的幸福感明显高于农村,收入的提高对城镇居民的幸福感提升并没有显著影响,而社会关系网络在居民的幸福感决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关系网络加重了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差距,这不仅在于城镇居民拥有更丰富的社会网络,而且更在于其能够感知和利用社会关系网络带来的幸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潘文宇  许晟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尹志超  王丽娜  张诚  
稳步提升居民幸福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数字金融发展或是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指数提升的重要因素。运用2013—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升居民幸福感,上述效应是通过网络购物、保险参与度和金融知识水平等渠道实现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老年群体、风险厌恶群体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居民群体的幸福感无显著性影响,反映出数字金融发展可能存在数字鸿沟问题。因此,为进一步增强居民幸福感,相关部门应继续推动数字金融发展,提高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和教育水平,积极促进弱势群体享受数字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