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04)
2023(12547)
2022(11079)
2021(10419)
2020(8759)
2019(20237)
2018(20287)
2017(38891)
2016(21540)
2015(24328)
2014(24286)
2013(23977)
2012(21996)
2011(19884)
2010(19874)
2009(18439)
2008(18111)
2007(15829)
2006(14013)
2005(12422)
作者
(63812)
(52990)
(52659)
(50076)
(33882)
(25480)
(23828)
(20854)
(20212)
(19035)
(18118)
(18035)
(16969)
(16784)
(16544)
(16237)
(15985)
(15702)
(15254)
(15037)
(13244)
(13218)
(12881)
(12140)
(11944)
(11837)
(11812)
(11651)
(10762)
(10506)
学科
(79928)
经济(79802)
管理(65179)
(59617)
(50918)
企业(50918)
方法(36848)
数学(31403)
数学方法(30989)
(23348)
(21579)
中国(20192)
(19736)
(19091)
业经(18803)
地方(15158)
(14831)
财务(14748)
财务管理(14717)
理论(14542)
(14050)
贸易(14044)
农业(14008)
企业财务(13972)
(13810)
(13631)
环境(13591)
(13207)
技术(13136)
(12969)
机构
大学(310986)
学院(306967)
管理(120582)
(116308)
经济(113605)
理学(104664)
研究(104031)
理学院(103425)
管理学(101540)
管理学院(100993)
中国(75747)
科学(67001)
(66812)
(56252)
(53360)
(52701)
研究所(48799)
业大(48735)
中心(46043)
(45024)
财经(44690)
北京(42112)
农业(41604)
(41040)
师范(40576)
(40509)
(37684)
(36303)
经济学(34327)
财经大学(33294)
基金
项目(212703)
科学(166163)
基金(153872)
研究(153803)
(135467)
国家(134376)
科学基金(114064)
社会(94913)
社会科(89777)
社会科学(89752)
(82916)
基金项目(82161)
自然(75664)
自然科(73834)
自然科学(73813)
自然科学基金(72471)
(70787)
教育(70421)
资助(63131)
编号(62516)
成果(51880)
重点(47891)
(46817)
(44596)
(44336)
课题(43365)
创新(41455)
科研(40930)
(40717)
教育部(39746)
期刊
(128602)
经济(128602)
研究(90098)
中国(58100)
学报(53491)
(48080)
科学(48057)
管理(44267)
(43218)
大学(39783)
学学(37472)
教育(34789)
农业(33137)
技术(25494)
(24611)
金融(24611)
财经(21690)
业经(20364)
经济研究(19181)
(18321)
(16735)
问题(16686)
图书(16118)
理论(15675)
科技(15580)
(15485)
实践(14462)
(14462)
业大(14088)
技术经济(14012)
共检索到445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孙佩佩  
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循环稳定性好,对环境无污染,且安全系数较高,故在众多的储能装置中出类拔萃,得到广泛关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类电子设备、电动仪器、军事装备等对电极材料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只有开发出高容量、高稳定性的大功率锂离子电池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负极材料至关重要,硅作为能量密度高的新型负极材料,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但硅在电池循环过程中体积会发生严重的膨胀,导致电池容量锐减,阻碍了硅负极的商业化,但炭材料的存在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炭材料嵌锂电位较低,在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容量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超  袁光明  
先对纳米SiO2进行改性分散,得到稳定的悬浮液,利用双真空法,直接浸渍杉木,先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来筛选较为优化的实验参数,再通过正交法进一步确定优化实验参数。实验表明:当真空度为0.095MPa,保真空时间为100 min,杉木含水率10%,浸渍次数为2次时,杉木增重率最大,达5.1%,耐磨性能提高20.63%。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夏燎原  胡云楚  吴义强  
碳化钨作为一种潜在的催化剂可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催化和有机合成反应.本文通过一种简单可行的"软模板"法制备了介孔碳化钨/炭纳米复合材料,主要包括"油包水"微乳液形成、模板诱导自组装、高温碳化还原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蠕虫状的介孔结构、高的比表面积、碳化钨粒子(约40 nm)均匀的分布在炭载体上.介孔碳化钨/炭纳米复合材料可用于燃料电池、化学传感器和电催化有机合成反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光明  刘元  胡云楚  吴志平  
纳米CaCO3经表面改性及分散后,形成其水基悬浮液,用直接浸渍法,能实现与杉木木材的良好复合.按照正交法确定影响其复合效果的主要因素为:纳米CaCO3固含量、其分散剂种类、复合的温度、复合反应时间、复合过程中的压力.分析表明:纳米CaCO3用量为杉木木材重量的2%~3%,复合温度为60~70℃,压力为0.6~1.0 MPa,时间为12~24 h为宜.所获杉木/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磨耗量平均减少12.09%,弦面平均硬度增加34.15%,而其径面硬度增加30.41%.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光明  张威  赵可欣  肖罗喜  谭林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文华  赵广杰  
基于聚合物 蒙脱土纳米插层复合材料的研究成果 ,综述了插层复合方法的原理、工艺过程和产品性能 ,分析比较了单体插层原位聚合和聚合物直接插层等方法。从木材与蒙脱土的结构和组成特性出发 ,分析比较了木材与聚合物溶解、熔融性的不同 ,讨论了利用插层复合原理制备木材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基本构想 ,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概念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圣尧  陈海波  戴珂  石炜  
以水热法制备8种MWCNTsGTi O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RD、SEM、Raman、BET、FTIR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为降解目标物,考察MWCNTsGTi O2纳米复合材料在不同光源辐照下的光催化活性以及MWCNTs的管径和管长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WCNTs与Ti O2结合紧密,Ti O2微粒均匀分散在MWCNTs上,引入MWCNTs能提高Ti O2的比表面积,且不会改变Ti O2的锐钛矿晶相.光催化过程中,MWCNTs的引入抑制复合材料中光生载流子复合,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效率.紫外光辐照下,MWCNTs的引入对Ti O2光催化活性有显著提高;而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圣尧  陈海波  戴珂  石炜  
以水热法制备8种MWCNTs-TiO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RD、SEM、Raman、BET、FTIR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为降解目标物,考察MWCNTs-TiO2纳米复合材料在不同光源辐照下的光催化活性以及MWCNTs的管径和管长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WCNTs与TiO2结合紧密,TiO2微粒均匀分散在MWCNTs上,引入MWCNTs能提高TiO2的比表面积,且不会改变TiO2的锐钛矿晶相。光催化过程中,MWCNTs的引入抑制复合材料中光生载流子复合,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效率。紫外光辐照下,MWCNTs的引入对TiO2光催化活性有显著提高;而在可见光辐照下,...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前程  邱收  周建清  
可充电的水系电池由于价格低廉、电极材料来源丰富和使用安全等优势而得到研究者们广泛关注.但是其在实用中还存在着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不足的问题.该研究以针状NiCo2O4纳米棒为水系电池正极材料,以Fe3O4纳米棒为负极材料组装成了一种NiCo/Fe电池储能器件.该储能器件表现出了优异的可充放电性能,在1.2kW/kg功率密度下(1 A/g),其最高容量可达207.7 Wh/kg(173mAh/g),在24kW/kg(20A/g)的高速率充放电速率下,其容量仍能保持70.8Wh/kg(59mAh/g).此外,得益于正负电极材料均为阵列结构并与基底结合牢固,该储能器件表现出优良的循环性能,即在电流密度为5A/g下经过2 00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近8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鹏  聂天明  邓黎丹  陈嵘  
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沉淀-水热法制备了CuO/CeO_2复合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X)、N2吸附-脱附测试(BET)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沉淀-水热法制备的CuO/CeO_2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结晶性,而浸渍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上CuO主要以无定形态存在.两种复合材料中CuO颗粒的尺寸较复合前明显减小且分散均匀.沉淀-水热法制备的复合材料颗粒间结合紧密,形成连通的孔结构,而浸渍法制备的复合物孔径分布较窄.测定了不同的反应温度下复合材料催化丙烯还原NO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蒋玉湘  李再峰  
将材料化学的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设计了碳纳米管/聚氨酯复合弹性体的制备及其热致衰减研究的综合性研究实验。通过FTIR、SEM对碳纳米管(CNTs)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借助适量1.4二氧六环溶剂得到CNTs分散体系,经原位聚合法制备了CNTs/聚氨酯复合弹性体。利用TEM、SEM分析了CNTs对聚氨酯脲弹性体的复合效果,结合“原位”变温红外分析技术和变温力学性能测试技术对聚氨酯弹性体进行了热致衰减分析研究。该实验内容涵盖了原料分析、配方设计、制备方案设计和实施,以及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等诸多环节和诸多操作,可增加实验内容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晓霞   梁建功  
手性纳米材料是一类新兴的具有纳米尺度手性和生物学稳定性的材料,在药理学、生物学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手性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手性配体介导、自组装及外场感应法。与天然手性材料相比,手性纳米材料通常表现出独特的光学性质,如等离子体圆二色性、光子圆二色性和圆偏振发光效应,其主要利用圆二色光谱和圆偏振发光光谱进行表征。基于手性纳米材料独特的光学性质,研究者考察了手性纳米材料对细胞的影响,先后发展了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选择性抗菌的手性纳米材料,以及对乙肝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具有选择性抗病毒作用的手性纳米材料。本文在简要介绍手性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光学性质及其表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手性纳米材料对细胞的影响以及其在抗菌及抗病毒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及展望。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翟雪  乔金硕  樊铖  孙旺  毛竹  
针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实际应用问题,设计了MnO_2/碳纳米管/石墨烯/泡沫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评价综合实验。实验先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基底,再经水热反应沉积二氧化锰制备自组装电极;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氮吸脱附法等技术和电化学手段对其结构、微观形貌、储锂性能进行表征和评价。该实验涉及纳米材料制备、微观结构表征、电池装配工艺、储能性能评价等多个环节,涵盖了电化学、固态物理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以热点应用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实际科研成果,能够多维度地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建  张嘉文  郝飒  何玉琴  马先成  丁定成  吴庆定  
【目的】为高值清洁利用狼尾草资源。【方法】以狼尾草粉末为基材、纳米氧化铜为增强因子,通过高纯酒精分散与三维高效无偏析混合方法获得狼尾草粉末与纳米氧化铜的均匀混合物,采用温压成形工艺对均匀混合物实施双向成形制备狼尾草粉末/纳米CuO复合材料。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基础,采用BBD响应面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CuO含量、成形温度、成形压力与复合材料静曲强度、吸水率的数学模型,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静曲强度和吸水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得到了最优制备工艺参数,评估其电磁屏蔽效能。【结果】狼尾草/纳米CuO复合材料的最优温压成形工艺参数与最佳成分配比为:成形温度185℃,成形压力70 MPa,保温保压时间30 min,CuO含量44 wt%。据此制备的狼尾草/纳米CuO复合材料的静曲强度为77.64 MPa,吸水率为2.3%,电磁屏蔽效能为60 dB。【结论】狼尾草/纳米CuO复合材料的吸水率不足高密度水泥纤维板吸水率(≤25%)的10%,仅为超薄高密度人造板吸水率(≤60%)的3.8%,优于人造板相关技术标准;其电磁屏蔽效能已达到工业应用标准(30~60 dB),可望达到军用标准(60~120 dB)。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景奎  王亚男  牟洪波  戚大伟  
【目的】为了改善木材表面物理性能,探索制备纳米氧化锌/木材复合材料的方法。【方法】以31年树龄的樟子松木单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纳米氧化锌/木材复合材料,对木材进行功能性改良,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纳米压痕仪、接触角测量仪和扫描电镜(SEM)对样品结构、弹性模量、硬度、表面润湿性和微观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纳米氧化锌/木材复合材料XRD谱图显示:在2θ等于17. 0°、22. 5°、35. 0°附近仍具有木材纤维素3个结晶面(101、002和040)的特征峰;在2θ等于31. 8°、36. 3°附近出现了ZnO(100)、ZnO(101)的特征衍射峰。在基底温度为200℃溅射条件下,木材纤维素结晶度下降23. 1%。纳米压痕载荷-压入深度曲线形状变化较大,弹性模量增大了6. 6倍,硬度增大了23%;纳米氧化锌/木材复合材料表面水接触角为140. 2°;表面的纳米氧化锌粒径较小,分散性较好,在木材单板表面分布平整均匀。【结论】磁控溅射法制备纳米氧化锌/木材复合材料对木材结晶区没有形成影响,依然存在木材纤维素特征衍射峰,纤维素的结晶结构没有遭到破坏,但衍射峰强度有所降低;在木材单板表面生长氧化锌薄膜增大了木材表面的弹性模量和硬度,使木材表面润湿性能从亲水性变为疏水性,接近氧化锌材料的超疏水性能;木材表面生长的氧化锌薄膜均匀,排列致密,表面平整,无裂痕。可见,利用磁控溅射法在木材单板表面生长氧化锌薄膜,能够制备理想的纳米氧化锌/木材复合材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