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8)
2023(10924)
2022(9277)
2021(8534)
2020(7075)
2019(15796)
2018(15556)
2017(29497)
2016(15805)
2015(17374)
2014(16514)
2013(16241)
2012(15057)
2011(13419)
2010(13521)
2009(13006)
2008(11717)
2007(9713)
2006(8397)
2005(7386)
作者
(43640)
(36040)
(35977)
(34067)
(23243)
(17545)
(16468)
(14017)
(13946)
(12770)
(12368)
(12215)
(11530)
(11421)
(11197)
(11003)
(10880)
(10849)
(10584)
(10453)
(8732)
(8697)
(8578)
(8445)
(8139)
(7947)
(7925)
(7874)
(7230)
(7093)
学科
(56959)
经济(56885)
管理(40810)
(38744)
(29624)
企业(29624)
方法(22323)
中国(21300)
数学(19398)
数学方法(19167)
(16375)
贸易(16368)
(15944)
(15757)
(15021)
地方(15020)
业经(12373)
(12281)
(12020)
(11329)
银行(11305)
(11097)
金融(11095)
(11012)
保险(10920)
(10752)
农业(10371)
理论(9885)
(9642)
(9548)
机构
学院(209020)
大学(207972)
(82099)
经济(80148)
管理(76677)
研究(72427)
理学(65260)
理学院(64382)
管理学(63069)
管理学院(62663)
中国(58333)
科学(45487)
(44368)
(39863)
(35825)
(34885)
中心(34067)
研究所(32636)
(31770)
财经(31479)
业大(30768)
(28728)
(28361)
师范(28016)
农业(27821)
(27478)
北京(27279)
经济学(25945)
(25821)
财经大学(23728)
基金
项目(145844)
科学(114949)
基金(105993)
研究(104835)
(93559)
国家(92809)
科学基金(79684)
社会(67066)
社会科(63437)
社会科学(63418)
(56766)
基金项目(56208)
自然(52782)
自然科(51566)
自然科学(51550)
自然科学基金(50589)
(48737)
教育(47524)
资助(42969)
编号(42108)
重点(33158)
成果(33011)
(31627)
(31430)
(30267)
课题(29522)
科研(28331)
创新(28316)
国家社会(27783)
教育部(26879)
期刊
(90473)
经济(90473)
研究(64726)
中国(41155)
学报(33029)
(31242)
科学(30902)
(30085)
管理(27026)
大学(24902)
(24232)
金融(24232)
学学(23551)
农业(21323)
教育(20748)
技术(16020)
业经(15085)
经济研究(14934)
财经(14594)
问题(13400)
(12623)
(11633)
(11497)
(10491)
国际(10349)
资源(10078)
现代(9893)
(9818)
理论(8923)
图书(8895)
共检索到314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威涛  运迎霞  
多灾害影响的复杂性在于灾害危险的叠加和危险程度的分异同时存在,这种状况在我国沿海港口城市尤为典型。目前,我国大部分港口城市的避难场所规划对多灾害危险分布复杂性的应对不足。基于多灾害危险性的评价与分区,提出分区内组合配置多种类型避难场所、分区间差异化安排避难场所等级的建议,并据此分解和细化了避难场所布局准则,包括容量有效、分布充分、防灾专用交通可达、防灾服务就近支援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灾害避难场所布局评价方法和指标,采用GIS软件工具对天津市滨海新区核心区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地震、风暴潮、火灾三类避难场所在不同危险性分区中的配置及布局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易志云  
我国沿海港口城市结构的客观实际出发 ,借鉴有关沿海港口城市形成演化理论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根据扬长避短、功能互补、合理组合、协调发展的原则 ,努力构造我国三大沿海港口城市 :即以香港、广州为中心的南部沿海港口城市带 ;以上海为中心的中部沿海港口城市带 ;以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沿岸港口城市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翠霞  
文章通过对一个沿海港口城市的生态旅游系统能值指标体系构建和统计分析发现:2012—2014年该城市的生态旅游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值依次为3.324、3.493、4.237。即该城市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并且其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与当地的旅游经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其指标值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表明该城市对旅游系统内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由此得出的启示是:今后我国沿海港口城市的政府部门在提高当地旅游经济收入的同时,应进一步降低旅游者对当地旅游产品和资源的损耗和破坏,并提高对旅游系统内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洪清  
以中国沿海五大港口群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沿海五大港口群1994—2012年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和1994—2012年的上市港口企业交易效率数据,比较不同港口管控模式对港口空间结构和交易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港口管控模式从中央主导改为地方主导,港口群集装箱集中度普遍下降,港口空间结构趋于分散。港口管控模式为市场主导时,港口空间结构趋于稳定。不同港口群集装箱集中度下降幅度不一样,其中环渤海港口群、西南沿海港口群、东南沿海港口群集装箱集中度下降较小,珠三角港口群集装箱集中度下降居中,长三角港口群集装箱集中度下降较大。港口交易效率具有规模经济,且呈阶梯式特征。沿海港口在不同体制下的交易效率呈现"市场主导模式>中央政府主导模式>当地政府主导模式"。由此进一步得出结论:近几年沿海省市开展的省内港口整合运动,实质是实施省级政府主导管控模式,将可以实现省内港口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竞争有序,沿海相邻省份之间的港口竞争更加激烈和无序,不能使"港口群内部和港口群之间港口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竞争有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航  王跃伟  黄杰  
港口城市的发展过程在宏观意义上是一种Logistic过程,可以采用S形曲线描述。利用1990—2016年辽宁省沿海6个港口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于Logistic曲线,对辽宁沿海港口城市的转型阶段进行判定。结果表明:辽宁6个港口城市已进入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成熟阶段,港口在促进城市发展方面的能力开始减弱,港口继续大规模建设将可能会影响港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各港口吞吐量预计在2030-2040年达到最大极限值,港口吞吐量在辽宁省工业化进程结束后存在过剩的隐忧,合理控制港口扩张规模,走内涵建设为关键;辽宁沿海港口城市未来应该多元化发展,逐渐形成一种自增长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文静  
本文从沿海港口城市物流竞争实力和物流竞争潜力两个维度构建沿海港口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一带一路"规划中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城市物流竞争力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的物流竞争力最强,广州、深圳市的物流竞争力较强,天津、宁波、大连、青岛市的物流竞争力一般,厦门、福州、烟台、泉州、舟山、湛江、汕头市的物流竞争力较弱。最后,对处于不同物流竞争力水平下的沿海港口城市如何根据自身情况提升物流竞争力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支平  
以往学界的一些论著往往把历史上的"港口"与近现代的"港口"及"口岸"一词混同起来。从泉州沿海港口的变迁发展史来考察,港口的形成应当是立足于乡族社会基础上,为了便利乡人、族人出海商渔贸易而自发产生的。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港口贸易的发展,在一些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商贸往来比较密集的地方,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性质的中大型港口。与之相适应,政府出于社会控制与财政征税的需要,在一些比较重要的港口设立了管理衙门和征税机构。虽然说,政府对于港口的管理和征税是被动于民间港口的变迁发展的,但是政府管理机构的设立,促使原先较为无序的乡族私属港口向较为有序的社会公共港口转化,近现代的"港口"及"口岸"便是在这...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魏东  唐楠  徐姗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保障城市安全的一项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其空间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为市民提供应急避难服务的效果。本文以均匀度指标为基础,构建了服务重叠率等评价指标,并以西安为例,运用GIS网络分析技术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较为集中,服务重叠率高,应急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相关结论可为调整与优化西安市现有应急避难场所、合理选择新建应急避难场位址提供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施益军  王培茗  刀认  
为研究山地小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优化问题,以出行成本和建设成本最小化以及覆盖范围最大化为目标,对不同等级的应急避难场所构建不同的选址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托GIS技术和数学模型划分各应急避难场所的服务范围,并结合实际的城市用地和建设情况对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将模型应用于剑川县应急避难场所的实际研究中,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和模型为其他山地小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优化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模型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堃晖  苏晓倩  
避难场所空间供需匹配是城市应急避难管理的至高准则,但人口异动使得避难场所空间供需时常出现实时性错位,构成城市应急的一大挑战。借助人口热力数据、避难场所POI数据,构建避难需求与避难服务的空间分布度量方法,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求解山地城市避难场所供需关系。研究表明:避难需求具有动态聚集效应;避难场所空间分布呈现非均质性;供需错位体现在避难服务的区域性供给真空、供给重叠与高聚集区供给缺口。对此,有必要建立避难场所供需协同机制,通过智慧应急为山地城市防灾避难科学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少丽  陆玉麒  顾小平  裴友法  刘涛  
应急避难场所是保障城市安全的一项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其空间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为市民提供服务的效果。以徐州市为例,基于GIS的网络分析法,构建了五个指标分析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徐州市应急避难场所总体布局相对合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服务重叠率偏高;各组团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服务范围大致相当,服务人口的数量有较大差异;分区尺度上,居民接近应急避难场所的机会相对均等,需要调整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的分区较少。相关结论可为徐州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调整与优化及新建设施提供可靠的布局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敏  田贵良  
通过将世代交叠模型应用于沿海港口岸线资源代际配置管理,认为政府在对岸线资源代际配置管理中的决策选择主要有3个方面:①当一届政府乐于在任期内两个时段进行开发替代以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时,政府将倾向于储备沿海港口岸线资源留待以后开发。②当一届政府对两个时期内的相似的沿海港口岸线资源的开发有强有力的偏好时,政府倾向于任期前半阶段就盲目过度开发沿海港口岸线资源,致使大量沿海港口岸线资源在落后的技术水平下低效开发,造成岸线资源的严重浪费。③在相对风险厌恶系数为1或无限接近于1的特殊情形中,技术进步因素对政府开发沿海港口岸线资源的决策影响不显著,其开发偏好主要受其它随机因素影响。最后从政府的角度提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以往在人们的概念中 ,往往把山海关视作一个陆路税关。本文利用该关税收档案资料 ,对清代前期山海关的税收来源、税收数量、税口分布及其各自的发展变化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税收资料显示山海关所征关税中 70— 80 % ,甚至90 %来自东北沿海各州县的海口 ,东北与南方各省的海船贸易税收是该关税收的主要的来源 ,故清代前期的山海关应属沿海税关。对开埠之前牛庄和营口在东北沿海贸易中的地位 ,本文亦有涉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