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5)
2023(6503)
2022(5604)
2021(5041)
2020(4154)
2019(8871)
2018(8554)
2017(16210)
2016(8583)
2015(9254)
2014(8457)
2013(7882)
2012(6906)
2011(6333)
2010(6388)
2009(5808)
2008(5244)
2007(4456)
2006(3791)
2005(3226)
作者
(21961)
(18136)
(17982)
(17325)
(11457)
(8743)
(8048)
(7041)
(6777)
(6380)
(6091)
(6018)
(5675)
(5647)
(5593)
(5540)
(5368)
(5320)
(5222)
(5219)
(4443)
(4305)
(4195)
(4165)
(4129)
(3992)
(3856)
(3794)
(3608)
(3558)
学科
(29864)
经济(29830)
管理(24929)
(19192)
(15325)
企业(15325)
方法(11175)
(10920)
数学(9637)
数学方法(9535)
(9163)
地方(9069)
中国(8801)
业经(6972)
(6894)
贸易(6888)
(6837)
(6655)
国家(6599)
农业(6147)
(6034)
财政(5996)
(5878)
环境(5841)
(5161)
(4892)
金融(4891)
(4742)
(4638)
银行(4632)
机构
学院(110689)
大学(107181)
(44420)
经济(43565)
管理(41014)
研究(36256)
理学(35759)
理学院(35343)
管理学(34690)
管理学院(34461)
中国(26308)
(23207)
科学(22111)
(20939)
财经(17938)
(17415)
中心(16838)
(16355)
(16355)
(15874)
研究所(15732)
业大(15086)
(14620)
师范(14495)
经济学(14371)
(13571)
财经大学(13394)
经济学院(13198)
(12964)
农业(12655)
基金
项目(78912)
科学(62726)
研究(58808)
基金(57587)
(50282)
国家(49905)
科学基金(43072)
社会(38738)
社会科(36865)
社会科学(36856)
(31163)
基金项目(30280)
自然(26857)
教育(26624)
(26187)
自然科(26185)
自然科学(26175)
自然科学基金(25673)
编号(23853)
资助(22534)
成果(18634)
重点(17964)
(17630)
(16898)
(16876)
国家社会(16625)
课题(16473)
创新(15827)
(15417)
(15058)
期刊
(48978)
经济(48978)
研究(32736)
中国(20281)
(18394)
学报(16347)
(15408)
科学(15333)
管理(14195)
大学(12268)
学学(11759)
教育(11646)
农业(10578)
经济研究(9227)
业经(9198)
(9183)
金融(9183)
财经(8555)
技术(7661)
(7411)
问题(6115)
(5620)
(5558)
商业(5457)
现代(5094)
(5056)
科技(5045)
资源(4992)
国际(4572)
(4365)
共检索到158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蓓蓓  李华燊  
5.12地震灾区重建的一个显著伴生现象是地方政府的重塑。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几个重灾县政府不约而同地开始了一系列行政改革。考察灾区地方政府的重塑机制和重塑实践,可发现与常态下地方政府改革的逻辑演化不同,灾区地方政府的重塑有独特的发生机理,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种特殊外力推动下的重塑。灾后重建的"焦点"位置——舆论关注的焦点、国家审计工作的重点以及支援城市的援建和交流是推动灾区地方政府重塑的最大外力。灾区地方政府借助"焦点"效应提升本地形象和知名度是推动政府重塑的内力。由于"焦点化"效应的短暂性,灾区地方政府重塑的可持续性值得进一步关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怀宇  
随着地震灾区救援工作的结束,灾区(尤其是受损严重的农村)重建已成为抗震救灾的中心工作。系统地研究、科学地预测灾后重建中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案是当前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认为:于2007年开始的成都市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在地震灾害发生后仍然需要进一步推进,且城乡统筹已显现出解决灾区农村重建中一系列问题的一种全新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升  毛咪  刘泽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已基本完成,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投资1万亿元,灾后重建绩效即各项重建目标完成的究竟如何?哪些政府能力制约重建绩效的提高?研究以上问题,有利于科学评估地震灾后重建绩效,并为之后的灾后重建提供重要借鉴。本文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建立政府重建能力及重建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在六个重灾县市收集的近1 000个受灾家庭样本的问卷数据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就业外,各项重建目标完成情况较好;相对其他能力来说,重建资源运用能力对重建绩效影响最大,其次是重建资源配置能力,重建资源获取能力和重建资源整合能力对重建绩效无显著影响。因此,灾后重建过程中,政府要高度重视重建资源配置能力建设和资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凤京  郗蒙浩  范嘉毅  
为了灾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后重建时期灾区应采取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融资模式。PPP融资模式正是很好地体现政府资金引导作用的市场融资模式。文章基于后重建时期的融资特点,提出PPP融资模式是后重建时期灾区主要融资模式之一,并针对后重建时期融资环境、融资特点,对PPP模式的应用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特殊设计——风险合理分担设计、制度和技术应用创新设计、补偿设计、应对次生灾害设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松林  燕学敏  
地震后灾区学校重建不是简单的修补与复原,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优化与升级,在反思基础上的破旧与创新。灾区学校重建需要针对现实的困难与挑战,在深刻反思学校与社区、学校与政府和市场、多元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等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灾区学校重建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允许市场有限介入;重构学校与社区关系,统筹学校重建与社区重建;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各种社会力量;融合现代教育理念,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先金  夏泽明  杨璠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群众民生状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09年7月,四川省统计局围绕就业、收入消费、住房等几方面对4个极重灾县(市)绵竹、江油、青川、汶川的692位灾区群众开展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自地震以来,在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灾区干部群众振奋精神、积极自救,基本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灾区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钰  
汶川大地震对中国人民是一场沉重的灾难,对中国房地产业是一次严峻的检验。本文从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着眼,探讨了大地震暴露出的房地产企业问题,论述了在灾后重建进程中房地产业重塑优秀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有效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祀人  
在遭遇了地震和海啸袭击后,东南亚和南亚的许多灾区开始逐渐恢复生气。掩埋了亲人的尸体,擦干了脸上的泪水,灾区的民众又开始面对新的生活。尽管伤痛仍然萦绕心头,一切还都那么艰难,但是生活毕竟还要继续下去。恢复生机位于苏门答腊岛北部的班达亚齐是印尼此次遭遇地震和海啸袭击的重灾区,至少有3万居民在灾难中丧生,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国平  彭思奇  杨凌  
借鉴区域经济政策中期与事后评价采用的问卷调查分析方法,从四川省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视角,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对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效果的整体评价倾向于满意。但是,对产业发展、就业及创业等民生工作仍有更高的期望。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一  
农村公共产品生产供给的市场失灵和政府缺陷是民间组织发挥作用的经济学基础,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是民间组织参与其中的必然要求。社会的发展进步更多的需要社会自身力量来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和自然灾害问题。本文通过成都市灾区重建实地调查,从民间组织在灾后农村社区恢复重建中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入手,探讨政府与民间组织的相互关系,分折民间组织在灾后重建中的困境及原因,提出建立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此有效地推动灾后重建工作。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斌志  
通过阅读来实现地震灾后青少年的心理重建,不仅具有治疗理念、介入方式、服务内容以及工作方法上的优势,在服务的对象、时间、场地和人员方面也具有可行性。因此,需要充分发挥阅读疗法的涉入、认同、投射、净化、洞察和运用等心理机制,通过准备、预估、计划、实施、评估和追踪六个阶段的工作,协助灾后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完善自己,最终实现心理重建的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铁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对对口支援行为模式的演变进行了跟踪,并对这种行为模式转变的理论基础从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的角度予以了分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冬冬  陈更  沈慧雯  
街区色彩,作为视觉体验的首要因子,饱含着城市文化情怀的必需元素,理应在规划设计中予以重视。根据色彩地理学、色彩景观理论,以四川绵竹富新镇区灾后重建的色彩规划作为实践案例,探索了以细致的现状调研、色彩基调的准确把握、针对不同街区给出不同的色彩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色彩设计、景观色彩设计的街区色彩设计手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道日娜  
受灾是导致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广大西部地区因灾致贫和返贫已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问题。本文根据内蒙古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构建以最大限度减轻农民生命财产损失,尽快恢复农民生产生活为目标的农村灾害应急援助机制的新思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腊梅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地方金融市场与地方金融机构也不断发展壮大,民间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产生了地方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的必要。中央垂直金融监管强调金融安全的价值理念,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因此,地方政府金融监管不能沿袭中央垂直金融监管的价值理念,需要确立金融安全、金融效率与金融公平的价值理念,并构筑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