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4)
2023(777)
2022(792)
2021(783)
2020(659)
2019(1445)
2018(1444)
2017(2748)
2016(1662)
2015(1855)
2014(1966)
2013(1993)
2012(1939)
2011(1893)
2010(2125)
2009(1753)
2008(1897)
2007(1389)
2006(1379)
2005(1276)
作者
(5155)
(4180)
(4144)
(3998)
(2758)
(2108)
(1916)
(1625)
(1614)
(1551)
(1493)
(1477)
(1453)
(1406)
(1392)
(1376)
(1302)
(1235)
(1221)
(1219)
(1100)
(1037)
(1032)
(987)
(960)
(932)
(922)
(895)
(873)
(845)
学科
管理(6179)
(5689)
经济(5684)
(4841)
(4351)
企业(4351)
(2298)
(2291)
技术(1828)
方法(1820)
中国(1686)
(1675)
财务(1664)
财务管理(1664)
企业财务(1606)
(1587)
数学(1551)
(1544)
技术管理(1494)
数学方法(1491)
(1458)
体制(1350)
科学(1274)
地方(1202)
土地(1174)
科学技术(1123)
业经(1120)
及其(1091)
(1052)
(1041)
机构
大学(24609)
学院(23700)
研究(9870)
(8870)
经济(8539)
管理(8389)
中国(7255)
理学(6859)
理学院(6709)
管理学(6574)
管理学院(6509)
(5971)
科学(5729)
(5150)
(4615)
研究所(4494)
(4324)
中心(4279)
(4180)
(4017)
北京(3846)
业大(3677)
财经(3483)
(3378)
农业(3313)
(3311)
师范(3288)
(3233)
(3139)
研究院(2917)
基金
项目(14320)
科学(11101)
基金(10381)
研究(10085)
(9268)
国家(9204)
科学基金(7606)
社会(5964)
社会科(5649)
社会科学(5646)
基金项目(5292)
自然(5268)
(5232)
(5162)
自然科(5085)
自然科学(5083)
自然科学基金(4985)
教育(4487)
资助(4466)
编号(3888)
成果(3615)
(3267)
重点(3224)
课题(2942)
计划(2928)
(2860)
科研(2753)
(2701)
教育部(2672)
(2647)
期刊
(11136)
经济(11136)
研究(8899)
中国(6762)
(4354)
科学(3983)
(3939)
学报(3863)
管理(3542)
大学(2938)
教育(2860)
学学(2677)
农业(2515)
(2159)
金融(2159)
城市(1922)
财经(1861)
(1746)
问题(1726)
现代(1661)
技术(1654)
(1611)
资源(1533)
(1505)
经济研究(1418)
财会(1400)
业经(1384)
科技(1308)
(1288)
国际(1272)
共检索到40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燕菁  
城市规划在灾后重建中对于工程技术的关注,很容易掩盖城市灾后重建中看不见的制度因素——产权。城市最基本的制度"原型",就是公共产品交易的存在。城市"发达"与否,取决于公共产品提供的范围和水平。现代城市和传统城市的最大差别,就是可以以信用的方式,抵押未来的收益,获得公共产品建设所需要的原始资本。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最大的差别,就在于高度复杂的产权制度。因此,未来灾区规划中,产权的恢复和重建,应当作为一个核心的目标:(1)政府兑现所有震前的公共产品及服务的基础设施,恢复所有人的产权;(2)私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和社会帮助,恢复损失的个人财产;(3)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重建政府与私人,私人与私人之间的交易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援建什邡规划工作组  郭沁  
以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援建什邡灾后重建规划的实践为例,总结了对口支援什邡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在政策、技术、组织等方面的许多特点和创新,希望能为以后的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经验和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为邦  
这次灾害受灾面积大,损失大,仅倒塌的房屋就490万间,不少城乡有关设施也受到破坏,现在灾后重建,包括水利建设,城乡居民点建设等等方面,建设量是很大的。根据国家“以工代赈,移民建镇”的原则,灾区城乡居民点、尤其是小城镇建设的任务是很繁重的。据悉,湖北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9月2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全文,指出中国将用3年左右时间,耗资1万亿元,完成四川、甘肃、陕西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任务,使广大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规划》全文约25000字,15章,涉及重建基础、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城乡住房、城镇建设、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重建、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精神家园、政策措施、重建资金、规划实施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亮  何凡能  
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自然灾害日益频发,灾后恢复重建得到广泛重视。恢复重建规划作为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公共政策,对其开展实施评估将有利于保障恢复重建的高效实施与灾区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实施评估相关进展了解研究现状,为后期构建综合性的评估技术提供基础。结合对国内外恢复重建规划实施评估理论、内容与方法的整理分析,对比归纳各类规划实施评估的经验与不足,结果表明:目前规划实施评估主要以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传统规划为主,由于灾区具有自然灾害频发、社会经济脆弱等特征导致恢复重建规划实施评估面临更多挑战;现有评估多以传统规划评估理论为基础,需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灾害经济学理论等完善自身理论体系;评估内容较多关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要素,还需对社会公平、文化保护等予以关注;评估阶段多关注规划实施结果,较少关注规划实施过程与实施影响;评估方法在各个阶段存在差异,定性与定量方法有待综合运用。未来需要通过设计全阶段的评估流程,构建综合性评估体系与开展灾后可持续性评估以提升评估的科学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果  王沛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诞生于灾后重建这一特殊背景之下,与常规规划相比存在多方面的差异。本文以汶川县12个乡镇的灾后重建规划为研究对象,引入系统分析中的KJ法,逐步解析KJ法应用步骤,得到灾后重建规划的整体结构图。通过将其与常规规划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灾后重建规划在规划内容和应对上位规划方式两方面的特征,并对未来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提出借鉴性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郑伟元  
研究目的:分析汶川县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特点、基本做法,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实地调研法。研究结论: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规划有以人为本、应急性、科学性、超前性、协调性等特点,在做法上突出前期调查分析和土地利用安全性评价,提出重建用地安排和布局意见、落实有关用地政策,规划要科学理性等思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侃  樊杰  徐勇  
从国家重建规划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应急评价的应用需求出发,解析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后承载能力应急评价难点,初步构建在灾后资源赋存、环境容量、生态安全以及灾害风险多重约束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应急评价的基本范式与技术流程,并提出未来灾后承载能力评价及研究重点。研究表明:针对评价周期短、涉及内容广、决策风险高、不确定性强、数据基础不足等特点与难点,需从地域功能预估与指标体系、单项要素评价与技术准则、综合集成评价与重建分区、人口容量测算与重建模式4个方面实施灾后应急评价。未来,建议从灾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关键阈值与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迅  卢华翔  黄继军  殷会良  贺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里氏8级特大地震举世震惊,全国哀悼。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城乡建设遭受严重破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十分艰巨和复杂。地震灾后城乡恢复重建规划选址既是重建工作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更是影响重建工作成败的关键。本文是对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几点浅思,在对国内外地震灾害(包括汶川"5.12"特大地震)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对于灾后重建规划选址的技术原则与相关政策建议,对未来地震灾后城乡重建规划选址等提供有益经验和技术指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林  赵兰  李晓凤  
目前,城市与城镇排泄物被大量浪费,未被合理利用,阻断了生态循环,导致化肥大量增加,污水处理工作量大增,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日益严重。文章认为应抓住汶川大地震重建带来的契机,将排泄物的沼气池综合利用纳入城乡重建规划,进行试点,逐步推广,促进城乡统筹、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侃  樊杰  徐勇  
从国家重建规划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应急评价的应用需求出发,解析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后承载能力应急评价难点,初步构建在灾后资源赋存、环境容量、生态安全以及灾害风险多重约束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应急评价的基本范式与技术流程,并提出未来灾后承载能力评价及研究重点。研究表明:针对评价周期短、涉及内容广、决策风险高、不确定性强、数据基础不足等特点与难点,需从地域功能预估与指标体系、单项要素评价与技术准则、综合集成评价与重建分区、人口容量测算与重建模式4个方面实施灾后应急评价。未来,建议从灾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关键阈值与参数研究,应急评价辅助支撑体系与规划衔接技术研究,灾后承载能力演化特征与弹性机理研究,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及近邻山区等灾害高风险区的重点研究与超前应对,以及灾后应急评价及重建规划的工作协调与应用推广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灾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提升未来应急评价快速化、规范化、精准化水平,为增强国家和地方政府灾后系统应对能力提供借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田玉福  冯玲正  
依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指示精神,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编制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土地整治规划,为灾后土地整治活动提供规划依据,为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土地整治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奠定基础。本研究对灾区土地受损情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土地整治目标,对因地震灾害损毁的耕地、废弃建制镇和村庄用地、抢险救灾应急用地、过渡性安置用地等统筹做出了整理复垦安排,估算了土地整治投资,明确了土地整治重点,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志强  
"地震发生后,我们就在思考,能为灾区做点什么?抗震救灾不是我们的长项,但灾后重建我们肯定会有所作为。如果说抗震救灾更多地是带着感情色彩,那么灾后规划则更强调理性和科学。"在《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完成后,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朱留华对记者说,这是一个超常规的规划,它既要解决好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问题,又要考虑灾区的长远发展;它不仅是灾区群众重建家园的依据,更要让灾后的重建比以前提高一个档次,要让灾区群众看到美好的未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振之  马琳  胡海霞  
现有国家规划体系在定位、内容和行政监管等方面制约旅游资源优势区域发展统筹和产业竞争优势培育。以汶川5.12灾后重建为例,探讨了建设旅游功能区以引导旅游资源密集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空间形态升级的可能性。通过战略层面的旅游功能区规划,协助统筹区域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协调城乡发展的空间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城乡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方式,达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目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宾  陈兴鹏  庹梅  
基于略阳县灾后恢复重建与振兴全县经济的需要和国家、陕西省有关节能减排战略部署的实情,对略阳经济发展现状和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后,认为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可实现协调灾后恢复重建地区经济与完成地区节能减排的目标。研究首先构建适合略阳县的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调控模型,通过选取产业结构调节系数和环保投资比重的不同组合,设定4种情景方案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目标优化,比选出较为适合的节能减排调控策略。研究认为,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方程和关键参数的确定对于系统动力学建模的质量至关重要,设定不同情景对模型进行仿真和目标优化可为定量决策和科学调控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在近期(2010~2012年),采取激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