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99)
2023(10593)
2022(8954)
2021(8379)
2020(6957)
2019(15412)
2018(15394)
2017(28807)
2016(15998)
2015(17523)
2014(17209)
2013(16519)
2012(15025)
2011(13547)
2010(13303)
2009(11721)
2008(11379)
2007(9640)
2006(8381)
2005(7159)
作者
(46167)
(38326)
(38292)
(36032)
(24183)
(18805)
(17147)
(15018)
(14728)
(13383)
(13133)
(13032)
(12622)
(11937)
(11892)
(11846)
(11654)
(11447)
(11165)
(11055)
(9723)
(9338)
(9237)
(8887)
(8752)
(8491)
(8452)
(8409)
(7897)
(7764)
学科
(55570)
经济(55493)
管理(41601)
(38170)
(29426)
企业(29426)
方法(23758)
数学(19960)
数学方法(19772)
(18089)
中国(15402)
(15249)
地方(13550)
(13340)
业经(13093)
农业(12507)
(12084)
(11688)
贸易(11681)
(11307)
理论(9782)
(9455)
环境(9264)
(9093)
银行(9047)
(8996)
财务(8965)
财务管理(8949)
(8826)
金融(8818)
机构
学院(212814)
大学(211278)
(79321)
管理(78986)
经济(77589)
研究(74062)
理学(68596)
理学院(67651)
管理学(66334)
管理学院(65919)
中国(55441)
科学(49497)
(45180)
(45109)
(37847)
业大(37358)
(36158)
农业(35883)
研究所(34986)
中心(34426)
(32218)
(30082)
师范(29606)
财经(28818)
北京(27790)
(27413)
(26221)
(25496)
(24209)
农业大学(24040)
基金
项目(152238)
科学(118357)
基金(109770)
研究(105313)
(99178)
国家(98325)
科学基金(82662)
社会(66715)
社会科(63148)
社会科学(63132)
(61027)
基金项目(59767)
自然(55843)
自然科(54510)
自然科学(54490)
自然科学基金(53528)
(51670)
教育(47830)
资助(43572)
编号(41561)
重点(34257)
(33094)
(32093)
成果(31987)
(31619)
计划(29988)
科研(29857)
创新(29583)
课题(29138)
国家社会(27648)
期刊
(86321)
经济(86321)
研究(55711)
中国(43467)
学报(42181)
(40419)
科学(36482)
大学(30855)
学学(29310)
(28001)
农业(27131)
管理(26552)
教育(22259)
(17089)
金融(17089)
业经(16063)
技术(15809)
(14829)
经济研究(13766)
财经(13331)
(12455)
问题(11908)
业大(11645)
(11534)
资源(11438)
科技(10832)
(10363)
农业大学(9910)
图书(9812)
商业(9660)
共检索到310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艾凌  吕兴洋  谭慧敏  
自然灾害作为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不仅本身有着极大的破坏力,且事后自媒体发布带有负面偏差的报道还会造成深刻、持续的人为二次伤害。针对此,该研究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为例,通过质性分析解析自媒体负面报道偏差的特征,再采用实验法探讨自媒体负面报道偏差对潜在旅游者到访意愿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1)自媒体负面报道偏差对潜在旅游者到访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2)目的地感知质量和预期作为后悔在此过程中起中介作用;(3)情绪易感性在此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潜在旅游者情绪易感性越高,对目的地的感知质量越低,预期作为后悔程度加剧,最终导致到访意愿越低。据此,研究提出自然灾害后目的地恢复性营销工作的策略与建议,完善了灾后信息传播应急管理机制,丰富了信息传播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孙上茜  李倩  
为探讨地方感、价格感知对支付意愿的影响,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5个假设,构建地方认同、地方依恋、价格感知对支付意愿(WTP)的作用模型,经过模型检验,得出地方认同对游客的价格感知和支付意愿(WTP)有积极影响,而价格感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支付意愿(WTP),这一研究结论对旅游景区活动的管理及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勇  苟婷  秦宏瑶  何莉  
针对2017年8月8日发生的四川九寨沟地震,以国内受访者为调研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灾后目的地形象感知、灾害风险感知和灾害敏感度特征及其内在逻辑关系。结果表明:暴雨、滑坡和泥石流的预期发生率高于地震和山洪,灾害风险高于遭遇各种不便、身体受伤、财务损失等安全风险;风险感知对风险敏感度的直接效应大于其对于灾后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灾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负面化过程导致避险行为,但强烈的风险感知对风险敏感度提升更大;风险感知与灾害目的地负面形象叠加对风险敏感度的总体增强效应显著,既大于风险感知对风险敏感度的直接影响,又强于经由灾后目的地形象产生的间接效应。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敏  张捷  罗浩  董雪旺  上官筱燕  蔡永寿  
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是灾区经济社会恢复重建的重要"突破口",尤其在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地区;而理解灾区游客旅游动机有利于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管理战略的制定。该研究以遭受"5.12"汶川地震影响的九寨沟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引入"灾害事件引发的旅游动机",对灾区国内游客的多种旅游动机交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证实了灾区旅游业恢复重建管理中:①恢复重建的关键内容是"核心旅游吸引物与安全";②恢复重建的重点区域是灾区内已有高知名度的旅游地或在灾害事件中成为全球关注焦点的地区;③对目的地优质旅游接待服务意象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文跃  
地方感是国外游憩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旅游者地方感对其资源保护态度与行为的影响是地方感应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以九寨沟为例,设计量表测量了旅游者的地方感及其资源保护态度,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旅游者地方感与其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九寨沟的自然风景、社会人文对旅游功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然风景、旅游功能对旅游者的情感依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旅游者的资源保护态度直接受其对九寨沟的情感依恋的影响,九寨沟的自然风景、社会人文和旅游功能主要通过旅游者的情感依恋影响资源保护态度,情感依恋在其中起着媒介作用;(3)对自然风景的感知评价是影响旅游者的资源保护态度的主要因素;(4)...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阮文奇  李勇泉  
探讨自然灾害型危机事件对客源市场需求的影响,可为危机事件后市场潜力分析、灾后重建及旅游竞争力恢复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文章以"8·8九寨沟地震"为例,运用客源吸引半径、距离累计曲线、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自然灾害型危机事件对客源地旅游需求的影响强度及空间差异。研究发现:(1)地震对九寨沟客源市场需求影响极大,但随着时间推移,影响作用呈现弱化趋势。(2)地震之后,客源地旅游需求急剧下降,客源吸引半径扩大,邻近客源地旅游需求下降明显,需求累计曲线放缓。(3)旅游需求短期内呈现空间集聚趋势,热点和次热点区域整体东移,"高—高"和"低—高"集聚态势区域增多,且集中于东部地区,即旅游需求重心向东部地区转移,空间结构受到严重冲击。(4)地震对各个客源地旅游需求都存在一定影响,且影响强度存在空间差异性,其中邻近客源地受到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远距离客源地。(5)空间距离与自然灾害型危机事件的影响强度呈现U型非线性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弘久  张捷  
以九寨沟为案例地,利用CFA结构方程验证集体记忆信息建构特征。研究表明:(1)九寨沟居民关于"5·12"大地震集体记忆的信息建构特征可以从社会交流、媒体宣传、生活场景、事件记载等4个维度进行测量;(2)"广播电视节目"的路径系数最大(1.31),说明居民主要通过广播电视节目获取自然灾害认识,它是当地居民集体记忆的信息建构主要来源;(3)潜变量中"事件记载"和"生活场景"的相关系数最大(0.93),"媒体宣传"和"社会交往"的相关系数最低(0.29),这与当地恶劣的自然生活环境和同质化社会背景下社会管理者意愿有关系;(4)"广播电视节目"的残差(e4)方差较大,说明其信息来源多样且内容丰富,它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晏杰  
近年来 ,借着国内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年轻的九寨沟在旅游市场中越来越具有影响力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旅游者。笔者认为 ,旅游者的结构与行为特征极大地影响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所以进行相关的旅游者分析显得十分必要。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本文浅析了九寨沟旅游者的结构、行为特征 ,并以此为基础来认识九寨沟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 ,从而促使其良性发展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姚延波  贾广美  
基于临场感在社交媒体使用中的普遍存在及社交媒体营销渠道在旅游领域的盛行,本研究引入临场感概念,试图从临场感视角揭示社交媒体旅游分享对潜在旅游者冲动性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共进行两次组间实验,实验一检验社交媒体旅游分享形式对临场感的影响差异,实验二在验证实验一所得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临场感对冲动性旅游意愿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在社交媒体情境中,旅游分享的呈现形式越具有生动性,对临场感的影响效应就越明显,但临场感没能对冲动性旅游意愿发挥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心流体验的单中介及唤起和心流体验的链式中介路径,对冲动性旅游意愿产生间接影响。此外,唤起情感也没有直接作用于冲动性旅游意愿,而是通过心流体验对其产生间接影响。心流体验成为冲动性旅游意愿的重要前置要素,体现出冲动性旅游消费相比于一般商品消费的特殊性,为目的地社交媒体营销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乌铁红  张捷  张宏磊  曹靖  蔡永寿  杨青霞  
识别旅游地的属性对于旅游地形象、满意度以及旅游者的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的效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九寨沟风景区为案例,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①九寨沟风景区地方属性可以分为资源价值和人文环境氛围、接待服务、自然旅游资源和环境3个维度。②不是九寨沟所有的地方属性都对其形象的形成、满意度、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有显著作用,在18个属性中只有11个属性与旅游者的感知态度和购后行为有关。可以构建旅游地属性与旅游者的感知和态度关系的结构模型。③九寨沟风景区地方属性的效用和感知质量的高低是不完全耦合关系。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晓莉  张捷  吴必虎  蒋志杰  乌铁红  董雪旺  
旅游目的地意象一经形成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5.12地震这一重大突发事件对四川九寨沟风景区旅游者感知意象的影响如何?对比分析2008年5月(汶川地震前)和2009年5月的旅游者感知意象,发现认知意象虽略有下降,但由于地震对九寨沟风景区没有造成实质破坏,而且已经经过了一年的恢复,变化不是很明显;但受情感意象的影响,旅游者的忠诚度有明显提升;另外,旅游者对九寨沟风景区旅游安全、社会治安的认知有明显下降。结构方程均值模型的运用解决了传统研究方法不能直接进行潜在结构变量之间比较的问题,开拓了旅游目的地意象感知研究方法的新视角,同时也深化了结构方程模型在旅游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万基财  张捷  卢韶婧  李莉  
引入地方特质作为外生变量,构建旅游者地方依恋与环保行为倾向的结构模型,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以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为对象,探讨了自然观光地地方特质与旅游者地方依恋和环保行为倾向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①地方依恋的不同维度对不同类型的环保行为倾向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②地方特质对旅游者地方依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九寨沟地方特质是旅游者地方依恋构建的重要因素;③地方特质通过地方依恋对旅游者环保行为倾向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是解释九寨沟旅游者环保行为倾向的有效因子,也是旅游者地方依恋与环境行为倾向关系中重要的影响因素;④九寨沟地方特质不同维度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显著的地方特质(自然环境属性)具有更明显的影响效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聂献忠  张捷  吕菽菲  汤家法  
九寨沟国内旅游流表现为九寨沟与几个地域结点间的线状季节性流动。旅游者的行为属性特征(如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和偏好等)对其所获取的感知映象、行为动机与决策、实际行为在目的地的时空分布格局有决定性意义,而旅游地高质量的风景资源、文化特征、设施水平及居民态度会促使潜在旅游者产生由感知—动机—决策—旅游的良性循环,并影响旅游流的发展(壮大或分散)。本文通过实际问卷调查分析,揭示了九寨沟旅游流的结点特征与现状以及国内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提出开拓客流市场的建议性措施,并强调了形象与定位对山区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唐弘久  张捷  
基于汶川"5.12"大地震前后(2008和2011年)分别进行的2次九寨沟景区实地问卷调研,将这2年的游客群作为2个样本组,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合感知可进入性测量模型,从组内、组间2个角度研究突发危机事件对游客感知可进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8年"5.12"大地震前的感知可进入性要好于2011年地震后;②游客出游后对于感知可进入性的评分都出现下降,说明当地实际感知可进入性较好,与游客出游前的感知可进入性存在较大偏差;③突发危机事件前,游客对于"人身安全"最为担心;突发危机事件后,游客对于"交通通畅"最为担心;④"5.12"大地震造成游客的感知可进入性明显下降,对于当地旅游业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造成了消极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旭辉  苏晓娟  崔丽霞  
负面偏差是受众面对多元化网络信息时所产生的心理错觉,往往倾向高估负向信息,低估正向信息,在旅游市场,这种现象会降低旅游城市形象的正面传播效果。文章以2015年的"青岛天价虾"事件为研究案例,通过社交媒体影响力的结构性测量和粉丝行为测量,综合比较社交媒体位置角色和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从而为旅游城市提供削弱负面偏差的策略方向。研究表明,社交媒体关系互动中的位置角色与其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结果存在差异:首先是官方与民间的差异。在社交媒体关系互动中,本地官方机构处于中心,自媒体位于边缘;但引导舆论影响力方面,本地自媒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