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79)
- 2023(18507)
- 2022(16161)
- 2021(15011)
- 2020(12700)
- 2019(28879)
- 2018(28390)
- 2017(55032)
- 2016(29970)
- 2015(33320)
- 2014(33087)
- 2013(32505)
- 2012(29819)
- 2011(26863)
- 2010(26759)
- 2009(24485)
- 2008(24056)
- 2007(20870)
- 2006(18374)
- 2005(15761)
- 学科
- 济(118887)
- 经济(118763)
- 管理(86632)
- 业(83974)
- 企(69268)
- 企业(69268)
- 方法(57364)
- 数学(49907)
- 数学方法(49289)
- 农(32838)
- 财(31412)
- 中国(30494)
- 业经(26140)
- 学(24759)
- 地方(23710)
- 贸(23254)
- 贸易(23244)
- 易(22526)
- 农业(21932)
- 制(21432)
- 务(20112)
- 财务(20029)
- 财务管理(19991)
- 理论(19252)
- 企业财务(18956)
- 技术(18699)
- 银(18262)
- 银行(18198)
- 环境(18041)
- 融(17848)
- 机构
- 大学(424140)
- 学院(423933)
- 济(169781)
- 管理(168602)
- 经济(166236)
- 理学(146626)
- 理学院(145003)
- 管理学(142365)
- 研究(142078)
- 管理学院(141575)
- 中国(105765)
- 京(89066)
- 科学(88515)
- 财(78267)
- 农(73000)
- 所(70941)
- 业大(66035)
- 研究所(64793)
- 中心(64714)
- 财经(63271)
- 江(61338)
- 经(57726)
- 农业(57581)
- 北京(55797)
- 范(54957)
- 师范(54313)
- 院(51879)
- 经济学(50874)
- 州(49487)
- 财经大学(47238)
- 基金
- 项目(293763)
- 科学(230404)
- 基金(214004)
- 研究(209454)
- 家(188261)
- 国家(186739)
- 科学基金(160149)
- 社会(132130)
- 社会科(125362)
- 社会科学(125328)
- 省(114203)
- 基金项目(113327)
- 自然(106835)
- 自然科(104353)
- 自然科学(104324)
- 自然科学基金(102463)
- 划(96812)
- 教育(96613)
- 资助(89195)
- 编号(84083)
- 成果(66852)
- 重点(65867)
- 部(64529)
- 发(62546)
- 创(60721)
- 课题(57904)
- 科研(56691)
- 创新(56645)
- 教育部(55185)
- 大学(54463)
- 期刊
- 济(180605)
- 经济(180605)
- 研究(120359)
- 中国(74999)
- 学报(70838)
- 农(64983)
- 科学(63745)
- 管理(61050)
- 财(58771)
- 大学(53246)
- 学学(50533)
- 农业(44293)
- 教育(41976)
- 融(38276)
- 金融(38276)
- 技术(35273)
- 财经(30608)
- 业经(30402)
- 经济研究(29092)
- 经(26150)
- 问题(23672)
- 业(23076)
- 科技(20518)
- 版(20214)
- 理论(19924)
- 技术经济(19802)
- 图书(19630)
- 商业(19440)
- 贸(19289)
- 统计(19053)
共检索到610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世明 李蔚
严重自然灾难发生后,灾难地景区虽然采取了诸多措施以重新赢回游客,但是这些策略是否有效,在现有的文献中尚缺乏实证研究。本文在灾后游客流失原因与旅游意愿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安全策略、价格策略、体验策略、情感策略,并实证检验了4种赢回策略对灾后流失原因和旅游意愿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
赢回策略 流失原因 旅游意愿 灾后旅游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甘露 刘燕 卢天玲
在灾后旅游业的研究中,游客对受灾目的地的感知情况的实证案例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汶川地震后到四川旅游的国内游客按动机进行聚类,将游客划分为观光游览、公务或商务、地震旅游和多重动机4种类型。进一步的调查分析显示,游客对四川旅游业的整体恢复状况和恢复措施具有较高的认同,对地震所产生的影响也有一定程度感知。不同类型的游客在四川旅游形象感知、旅游业地震影响感知和对四川旅游恢复措施的看法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这些差异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分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广瑞
本文提出汶川地震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多方面的,震后旅游的发展必须做出科学的规划,不要把重建当作是简单的原状恢复,而是抓住机遇对旅游发展重新定位和调整。旅游业的振兴要靠大家共同合作,同舟共济,靠产品启动市场,政府和企业都要考虑危机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旅游发展 危机管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舒建平 张林玲 何芝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绵竹旅游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在2008年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绵竹市旅游业进行了积极恢复重建,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应着力从平复资金缺口、调整产业结构、突出文化亮点、深化旅游体验、恢复旅游市场人气、完善旅游救援等方面做好工作,实现绵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震灾 旅游业 绵竹市 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振之 马琳 胡海霞
现有国家规划体系在定位、内容和行政监管等方面制约旅游资源优势区域发展统筹和产业竞争优势培育。以汶川5.12灾后重建为例,探讨了建设旅游功能区以引导旅游资源密集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空间形态升级的可能性。通过战略层面的旅游功能区规划,协助统筹区域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协调城乡发展的空间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城乡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方式,达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目标。
关键词:
旅游功能区 规划 灾后重建 大邑起步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振之 叶红
5·12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地震造成了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众多旅游景区遭受严重破坏。有的景区的旅游资源在地震中消失殆尽。此外,地震造成的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旅游景区的重新运营。游客对于地震后灾区旅游业的形象和旅游信心也遭受严重打击。伴随着一些道路、城镇、旅游景区在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灾区旅游生产能力和旅游消费需求遭受重创,原有的生产力受损,原有旅游产业结构被破坏。因此,有必要站在生产力布局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重新审视灾后四川旅游业的恢复重建问题。从空间布局、产业调整、项目建设、市场营销等多角度去重新规划灾后旅游业的发展蓝图,共建灾区旅游业的美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睿 李星明
国内学者对旅游危机和灾害事件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影响与对策上。本文采用国外学者的PRI(防备—响应—影响)模式,以四川地震为例,调查并研究了政府部门、旅游者和旅游企业的响应行为。结果表明,政府部门响应表现在财政预算、政策倾斜、组织机构、舆论导向、主打产品结构和景区门票价格调整等方面;"地震破坏"、"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等在震后成为构成游客对四川省旅游业印象的重要元素;旅游饭店把开拓新市场作为应对灾难最重要的措施,而旅行社则倾向于打折促销和开发新产品旅游饭店对于地震灾害包含的机遇比旅行社更加乐观。
关键词:
四川 旅游 地震 灾害管理 响应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敏 张捷 罗浩 董雪旺 上官筱燕 蔡永寿
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是灾区经济社会恢复重建的重要"突破口",尤其在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地区;而理解灾区游客旅游动机有利于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管理战略的制定。该研究以遭受"5.12"汶川地震影响的九寨沟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引入"灾害事件引发的旅游动机",对灾区国内游客的多种旅游动机交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证实了灾区旅游业恢复重建管理中:①恢复重建的关键内容是"核心旅游吸引物与安全";②恢复重建的重点区域是灾区内已有高知名度的旅游地或在灾害事件中成为全球关注焦点的地区;③对目的地优质旅游接待服务意象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魏小安 曾博伟
汶川地震及其他一系列不利因素给2008年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困难。对地震之后中国旅游形势的判断应该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本文通过回顾30年来中国旅游业遭遇到的7次冲击,为科学分析这次地震对中国旅游业造成的影响提供了参考和借鉴。通过具体分析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影响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中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面临的形势做出了判断。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旅游 分析 判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金伟 王士君
黑色旅游是一种情感性的旅游,强调大众对旅游客体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近年来,黑色旅游因其独特的吸引力而受到众多旅游者追捧,现已成为广义休闲旅游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黑色旅游内涵的基础上,对黑色旅游的动力机制进行了解析。同时,引入共生理论,并以四川灾区为案例对黑色旅游的"共生"模式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唤起人们对黑色旅游的关注,促进人们更科学地认识黑色旅游及其内部规律,同时也期望对四川震后旅游业恢复重建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
黑色旅游 内涵 动力机制 共生模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年四锋 张捷 张宏磊 章锦河 张卉
旅游业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敏感性,易遭受突发危机事件的影响,突发危机事件成为制约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如何防范和应对旅游地突发危机事件,保障旅游业健康发展和旅游地社区生计的可持续性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旅游地社区参与是响应和处置突发危机事件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之一。基于此,论文以汶川地震后大九寨环线区域的九寨沟、青城山和北川县为案例地,采集556份有效样本,运用社区参与理论和社区恢复理论,以结构方程模型为技术方法,构建了基于危机响应视角的以社区参与获益、社区恢复力和社区依恋为维度的社区参与概念模型。得出如下结论:①震后旅游地社区参与获益和社区恢复力对社区危机响应与支持旅游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社区恢复力(0.59,P≤0.001)的作用强于社区获益感知(0.30,P≤0.001);②社区依恋对社区参与起显著正向作用(0.19,P≤0.001),对社区恢复力和社区参与意向起部分中介效应,而对社区参与获益和社区参与意向不起中介效应;③论文提出了基于危机响应的社区参与由参与度、支持度和响应度构成,构建了由地方依恋(Attachment)、社区获益(Benefit)和社区恢复力(Resilience)维度组成的社区参与"ABR"框架模型。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旅游地社区参与研究的边界,对旅游地社区参与和危机管理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灾后重建规划组 李双成 赵志强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及其次生地质灾害,对成都市域文化旅游资源及设施等造成严重破坏,尤以位于龙门山地震带附近的四市一县灾损最甚。受灾损失的重点文化旅游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刻不容缓。论文首先对成都文化旅游设施的损毁程度进行评估,分析成都市文化旅游设施灾后重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对恢复重建战略进行思考,提出恢复重建工作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尽快有序恢复成都市文化与旅游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文化旅游设施 灾后重建 成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向农 延军平
发生于四川省西部的"5·12"汶川大地震,给所处区域的旅游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了分析汶川地震对该区域旅游业的影响,本文在四川省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两个区域尺度上,运用灰色预测方法和灰色关联度方法,从旅游业总量指标、年度特征和季节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汶川地震对两个区域旅游业影响的阶段可划分为四个时期:震前平稳发展期、震中急速下挫期、震后努力恢复期和恢复之后发展期,不同区域恢复期持续的时间不同,四川省为1年左右,而阿坝州为3年左右;2汶川地震对不同区域尺度受灾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存在差异,灾后1年内汶川地震造成四川省旅游业总收入减少186.94亿元,游客接待量减少1.84亿人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勇 苟婷 秦宏瑶 何莉
针对2017年8月8日发生的四川九寨沟地震,以国内受访者为调研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灾后目的地形象感知、灾害风险感知和灾害敏感度特征及其内在逻辑关系。结果表明:暴雨、滑坡和泥石流的预期发生率高于地震和山洪,灾害风险高于遭遇各种不便、身体受伤、财务损失等安全风险;风险感知对风险敏感度的直接效应大于其对于灾后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灾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负面化过程导致避险行为,但强烈的风险感知对风险敏感度提升更大;风险感知与灾害目的地负面形象叠加对风险敏感度的总体增强效应显著,既大于风险感知对风险敏感度的直接影响,又强于经由灾后目的地形象产生的间接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军 曾鹦 李妍峰
震害发生后,快速而准确地掌握及评估因震灾而引起的交通受损状况对于抗震救灾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针对5.12汶川地震对四川交通运输方面造成的损失,提出了基于区域交通可达性的震后交通损失改进评估方法,采集并整理了四川省什邡市震后的交通流量数据进行实例分析,验证基于区域交通可达性的震后交通损失评估法中各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为震前防范及震后交通疏导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关键词:
地震 震后交通 交通受损评估 交通可达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地震灾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及其政策研究——基于四川省汶川县的实证研究
汶川大地震后农户的信贷资金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四川省5个重灾县的农户调查数据
汶川地震对受灾居民的影响研究——来自四川省5个地震重灾区的调查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效应评价——基于四川省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视角
重大灾害后青少年心理康复的体育干预策略及实证研究——以汶川地震部分寄读学生为例
“汶川地震”灾后医疗救助(治)服务包设计实证研究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产业集群调整分析
波动与收敛:“5·12”汶川地震后的四川经济发展——汶川地震十年经济指标观察与分析
汶川地震后建材价格的管制研究
图书馆社会责任内容的实证研究——以汶川大地震后图书馆行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