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62)
- 2023(19263)
- 2022(16407)
- 2021(15309)
- 2020(12745)
- 2019(29102)
- 2018(29124)
- 2017(54261)
- 2016(30098)
- 2015(34370)
- 2014(34950)
- 2013(34323)
- 2012(32556)
- 2011(29633)
- 2010(30363)
- 2009(28135)
- 2008(28307)
- 2007(26241)
- 2006(23424)
- 2005(21724)
- 学科
- 济(122080)
- 经济(121914)
- 管理(84342)
- 业(83539)
- 企(60134)
- 企业(60134)
- 农(53114)
- 方法(42810)
- 中国(38096)
- 数学(35978)
- 数学方法(35511)
- 农业(35226)
- 财(33071)
- 地方(32909)
- 业经(31245)
- 制(29578)
- 学(27087)
- 银(22279)
- 贸(22222)
- 银行(22218)
- 贸易(22200)
- 易(21424)
- 行(21321)
- 融(21155)
- 金融(21147)
- 体(20201)
- 理论(20183)
- 发(19250)
- 环境(19115)
- 和(18726)
- 机构
- 学院(432428)
- 大学(429209)
- 济(169398)
- 经济(165158)
- 管理(154966)
- 研究(154733)
- 理学(129999)
- 理学院(128314)
- 管理学(125811)
- 管理学院(124976)
- 中国(120445)
- 科学(96455)
- 京(94653)
- 农(89876)
- 财(84002)
- 所(81316)
- 江(72665)
- 研究所(72530)
- 中心(72313)
- 农业(69493)
- 业大(68786)
- 财经(62960)
- 范(61086)
- 师范(60435)
- 北京(60259)
- 州(57596)
- 经(56624)
- 院(55472)
- 省(54431)
- 经济学(50079)
- 基金
- 项目(272925)
- 科学(210574)
- 研究(203257)
- 基金(190661)
- 家(166714)
- 国家(165116)
- 科学基金(138352)
- 社会(124486)
- 社会科(117160)
- 社会科学(117125)
- 省(110597)
- 基金项目(100673)
- 教育(93805)
- 划(91823)
- 自然(87296)
- 编号(86096)
- 自然科(85071)
- 自然科学(85047)
- 自然科学基金(83483)
- 资助(77277)
- 成果(72419)
- 发(62919)
- 重点(62186)
- 课题(61653)
- 部(59323)
- 创(55855)
- 创新(52263)
- 性(51864)
- 制(51500)
- 科研(51355)
- 期刊
- 济(210157)
- 经济(210157)
- 研究(133830)
- 中国(107162)
- 农(88460)
- 学报(73460)
- 财(68208)
- 科学(65016)
- 教育(59524)
- 农业(59485)
- 管理(57516)
- 大学(55499)
- 学学(51641)
- 融(46520)
- 金融(46520)
- 技术(40215)
- 业经(37593)
- 财经(31270)
- 业(31125)
- 经济研究(30638)
- 问题(28028)
- 经(26980)
- 图书(24749)
- 版(24585)
- 贸(20764)
- 技术经济(20647)
- 世界(20584)
- 资源(20075)
- 科技(20011)
- 坛(19759)
共检索到698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庄天慧 牛廷立 张玉玺
灾后新农村建设要切实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政府主导体现在从宏观上规划灾后新农村建设、健全机制、强化服务、培养新型农民;农民主体应积极参与,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企业和农民的主体作用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骨干作用,形成国家、地方、企业、科研院所与农户结合的多元联动重建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洲 杨明洪 敬珊珊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以前,阿坝州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农村产业发展格局。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给阿坝州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农村产业发展面临新的选择。
关键词:
阿坝农村产业结构 资源优势 灾后恢复重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丽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我们只有不断深化对广大农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认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宛丞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造就有利于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的素质能力、创业氛围、体制保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新农村 农民 主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温锐 陈胜祥 邱贵明
本文以江南某省为例,从农民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组织化程度三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加以考察。实证研究发现:农民积极性较高,但缺乏自主性,农民理事会几乎没有作用;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性别、受益、政策和理事会作用的显著影响;农民的自主性受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宗族、受益和政策的显著影响;理事会作用受到农民受益和积极性的显著影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面临诸多困难,既缺乏人力支持,又没有组织依托,还受到政府政策失灵的不良影响。政府应重新定位农民理事会与村委会的职能边界,培育农民组织,为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民主体作用 现状 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云生 王晓红
在我国国情之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是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地位相结合。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组织者和推动者,必须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农民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力量,必须突出其主体地位。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有待切实加强,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面临多方挑战,而要实现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结合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干部素质。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政府主导 农民主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江 欧书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为了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所提出的最新战略决策。无论是客观需要还是着眼于现实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而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新农村建设持续进行的正确导向、加速新农村建设进程的资金支撑、制定新农村建设蓝图的设计规划、提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组织保障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正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就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不同层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关系、政府资金投入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前瞻性和现实性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等。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政府才能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在群策群力基础上发...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政府主导 农民主体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温锐 陈胜祥
本文结合实地访谈、考察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说明:政府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面太宽,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农民自主作为的领域则很小,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政府主导面太宽与农民作为领域太小互相影响,导致前者越位、缺位而主导功能失灵,后者导致自主作为受抑而主体性消减,不利于两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形成合力。政府应纠正现有失灵现象,着力构建农民组织以增强农民主体作用,避免新的越位、缺位以改善其主导作用,实现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良性互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云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本文分析了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基层政府行为既有主体性又有客体性的特征。并指出,其二重性特征,对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有较大影响;农民行为的可塑性,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政府主导 农民主体 实现原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怡然 蒋远胜 魏海琴 李瑶 钟奇宏 郭咏渠
"5.12"地震后,国家和政府迅速做出部署划拨财政资金进行灾后重建和产业的恢复。本文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简要介绍了地震灾区建设过程中财政支持下的资金使用现状,以资金使用存在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地震灾区新农村建设财政支持下的资金运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震灾区 财政资金 运用现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永刚 陈红艳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志在富民、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一把金钥匙。但面对分散、多样的农村和相对无力、涣散的农民,政府应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承担起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作用,在遵循科学合理原则的前提下,找准政府作用的领域,实现发展模式的多元化。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政府 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斌 何军
在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中,农村非政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农村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和自身组织与能力建设的提高。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非政府组织 内外部环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卓 黄钰
5.12汶川特大地震所带来的贫困是深远而复杂的。社会组织大规模参与灾后社区扶贫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并已经初步构建起灾后社区扶贫模式。该模式在确定权利边界、回应社区扶贫需求、推进社区自治和自身队伍建设上还存在明显不足,文章从制度环境、扶贫方法、社区合作和队伍能力建设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社区扶贫 灾后重建 协同机制 社会建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灏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汶川地震涉及范围广,灾情严重,情况复杂,在具体的灾后重建尤其是农村灾后重建工作中尚存在诸问题和困难,如规划严重滞后;重建资金缺乏统筹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项目活动不能按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缺乏灵活性;原宅基地复耕矛盾凸显。对策建议为:各灾区市县应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项目活动;财政报账制度应具有灵活性;重点区域的项目完成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关键词:
汶川地震灾区 农村恢复重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5·12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灾区滑坡与堰塞湖部分遥感评估图
汶川大地震后农户的信贷资金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四川省5个重灾县的农户调查数据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产业集群调整分析
巨灾背景下农户融资偏好变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四川汶川5·12地震灾区的调查
特大地震山地型重灾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演化机理研究——以四川省清平镇为例
灾害链风险评估的概念模型——以汶川5·12特大地震为例
汶川大地震灾后农村住房维修加固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汶川地震对受灾居民的影响研究——来自四川省5个地震重灾区的调查
关于汶川5.12大地震灾后重建的建议
基于PCA的旅游危机计划管理中职责重要性排序研究——以四川“5·12”大地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