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1)
- 2023(13540)
- 2022(11803)
- 2021(10872)
- 2020(9244)
- 2019(21108)
- 2018(20698)
- 2017(39695)
- 2016(22005)
- 2015(24538)
- 2014(24343)
- 2013(24016)
- 2012(22081)
- 2011(20010)
- 2010(19699)
- 2009(17836)
- 2008(17441)
- 2007(14826)
- 2006(12899)
- 2005(10914)
- 学科
- 济(84253)
- 经济(84151)
- 管理(59733)
- 业(57394)
- 企(46476)
- 企业(46476)
- 方法(40813)
- 数学(35517)
- 数学方法(35112)
- 农(23484)
- 学(21966)
- 中国(20575)
- 财(20382)
- 业经(18804)
- 地方(17974)
- 贸(16385)
- 贸易(16378)
- 农业(16160)
- 易(15872)
- 环境(14149)
- 理论(13993)
- 技术(13614)
- 和(13479)
- 制(13354)
- 务(12588)
- 财务(12528)
- 财务管理(12509)
- 企业财务(11857)
- 划(11821)
- 银(11462)
- 机构
- 大学(316833)
- 学院(313847)
- 管理(123000)
- 济(118158)
- 经济(115623)
- 理学(108259)
- 研究(107651)
- 理学院(106946)
- 管理学(104821)
- 管理学院(104280)
- 中国(75581)
- 科学(73331)
- 京(67340)
- 农(61895)
- 所(55915)
- 业大(55464)
- 研究所(52175)
- 财(50795)
- 农业(49313)
- 中心(47400)
- 江(43987)
- 财经(42245)
- 范(42058)
- 北京(41857)
- 师范(41518)
- 院(38893)
- 经(38515)
- 州(35924)
- 经济学(34810)
- 师范大学(33923)
- 基金
- 项目(228499)
- 科学(177506)
- 基金(165220)
- 研究(158078)
- 家(148330)
- 国家(147137)
- 科学基金(124065)
- 社会(98123)
- 社会科(92876)
- 社会科学(92850)
- 省(89650)
- 基金项目(89156)
- 自然(84731)
- 自然科(82698)
- 自然科学(82667)
- 自然科学基金(81154)
- 划(77030)
- 教育(71989)
- 资助(67394)
- 编号(62920)
- 重点(51759)
- 成果(49593)
- 部(49059)
- 发(48312)
- 创(47411)
- 计划(44911)
- 科研(44587)
- 创新(44316)
- 课题(43375)
- 大学(41294)
- 期刊
- 济(121665)
- 经济(121665)
- 研究(85414)
- 学报(62008)
- 农(55030)
- 科学(53729)
- 中国(53318)
- 大学(44877)
- 学学(42692)
- 管理(41382)
- 农业(38196)
- 财(35542)
- 教育(31800)
- 技术(23982)
- 融(21177)
- 金融(21177)
- 业经(20619)
- 经济研究(19667)
- 业(19640)
- 财经(19499)
- 科技(17336)
- 业大(17315)
- 版(16895)
- 经(16563)
- 问题(16289)
- 图书(16239)
- 资源(15321)
- 理论(14551)
- 技术经济(14347)
- 林业(14187)
共检索到433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升 孟庆国
汶川地震已2周年了。研究灾区居民的重建信心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增强他们的重建信心,充分发挥其重建主体作用,从而为实现各项重建任务目标奠定基础,并为青海玉树的灾后重建提供经验借鉴。因此研究受灾群众的重建信心具有重要意义,但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鲜见。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的有关文献,构建起评价受灾群众重建信心指标体系,通过2008年8月、2009年2月、2010年1月三个不同时点对五大极重灾县(市)近3 000个样本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受灾群众的重建信心在不同时点具有显著差异,目前重建信心有下降趋势;因灾受伤情况越严重、除房屋外因灾财产损失及地震对工作经营或生产影响越大的群体,其重建信...
关键词:
灾区居民 重建信心 影响因素 评价指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卢阳旭 赵延东
文章使用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社会调查数据,着重分析了震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社会网络和灾后恢复的制度性安排等因素对农村家庭获得住房重建资金的方式和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震前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社会网络资源量较丰富的家庭能够获得更多住房重建资金。家庭社会网络中亲戚比例较高对于家庭获得亲友借贷的金额有正面作用,但对获得更多建房资金却有负面影响。政府统一建房补贴和银行贷款政策都更偏重于处在受灾更严重地区的家庭。可见,灾后重建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社会网络遵循"相对优势法则"配置资源,而政府灾后恢复制度则更可能遵循"相对需求法则"进行资源配置,二者共同支撑着灾后恢复重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徐仲安 靳共元 张晓林 耿宇宁
本文以对四川省297位震后灾区农村居民和295位非灾区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震后灾区农村居民与非灾区农村居民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震后灾区农村居民与非灾区农村居民都呈现"比较幸福"的状态,但震后灾区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平均得分高于非灾区。在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因素中,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对其幸福感有正向影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纯收入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显著。在灾区,年龄与农村居民幸福感呈"正U型"关系;在非灾区,年龄对农村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男性农村居民的幸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程凤春 姚松
对四川省极重灾区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现况的调查显示:灾区教师教学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更好,办学条件改善对此起了积极作用,但一般效能感仍需提升;职称、办学类型、学校所在地对教师教学效能感有显著影响;学校办学条件、工作所提供的发展机会以及管理制度对教师教学效能感有显著影响。建议政府对灾区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编制应有所倾斜,增加职称名额,提供多种激励方式;学校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改善教师生存状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涛 张磊 蒋远胜
银行长期贷款对遭受巨灾的农户恢复重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巨灾灾区农户贷款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政府干预性,二是农户的收入能力下降,三是存在由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发的希望政府兜底还款的心理风险。在风险提高条件下,农户的长期贷款的违约率是否上升,影响因素又有何不同?本文以5·12汶川地震为例,根据对四川5个重灾样本县农村信用社的访谈和323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农房重建贷款的违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贷款的违约率较高但控制有效;地震灾区农户的收入能力下降和还款意愿降低影响了正常履约;巨灾后就业扶持政策效果优于直接经济补贴;信用贷款会降低贷款履约率,而邻里亲朋借贷对履约有积极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玲玲 张文秀 冯颖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作为地震灾区重建中土地使用制度的一项突破性改革,对灾区农村住房重建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都江堰市农户的问卷调查,采用Log 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灾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农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5%的农户表示愿意流转宅基地;影响农户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按作用程度依次为是否参保、是否具有流转平台、流转价格是否合理、对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的认知、对宅基地流转政策的了解度、是否确权颁证和农户家庭人口数。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宅基地流转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宅基地流转 农户意愿 影响因素 地震灾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祀人
在遭遇了地震和海啸袭击后,东南亚和南亚的许多灾区开始逐渐恢复生气。掩埋了亲人的尸体,擦干了脸上的泪水,灾区的民众又开始面对新的生活。尽管伤痛仍然萦绕心头,一切还都那么艰难,但是生活毕竟还要继续下去。恢复生机位于苏门答腊岛北部的班达亚齐是印尼此次遭遇地震和海啸袭击的重灾区,至少有3万居民在灾难中丧生,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天营 沈菊华
中国城乡居民身份二元性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和谐发展及中国突破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对地震灾区来讲,在重塑灾后城乡经济社会的进程中,应从淡化城乡居民身份二元性角度、全方位对城乡居民实行公平直接救援和实施有利于消除城乡居民身份二元性的长期安置政策,以促进灾区城乡社会、经济重建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身份二元性 经济重建 人口迁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升 罗桂连
选择何种重建方式(原址重建或异地搬迁等)是灾后重建的首要问题。所谓重建意愿即在原居住地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时,受灾居民对不同重建方式(原址重建还是异地搬迁或者两者之间的状态)的选择倾向。了解灾区群众的重建意愿及其因素影响是受灾县(市)制订灾后重建规划、并推动实施的重要前提。通过对五大极重灾区1243户城乡受灾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结果表明:受灾居民所在县(市)、目前安置地、户口类型、受教育程度、适应新环境能力及未来经济预期等因素对其重建意愿有显著影响。研究认为:选择重建方式应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应结合目前的临时安置地对城乡布局合理规划;应将灾后重建和城...
关键词:
汶川地震受灾群众 重建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董小君 石涛
基于2015-2018年国内8个互联网金融风险"重灾区"月度面板数据,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市场风险三个维度,度量了国内互联网金融风险重灾区的等级及风险类别,并利用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区域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影响要素。研究表明:总体上,国内互联网金融风险处于高风险及以上等级,信用风险问题更加突出;区域类别上,金融深化程度高且风险高的区域集中在北上广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流动性风险是主因;金融深化程度低且风险高的区域集中于中部及西部地区,信用风险是主因。企业盈利能力、固定资产投资、通货膨胀率及房地产投资额均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正向影响,互联网金融风险自身具有累积效应。为此,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分类治理,加大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创新力度,提高监管治理效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玉峰 蒋远胜
理解农户融资偏好是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核心。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四川汶川5.12地震前2008年和震后2010年两次调研共722户灾区农户样本数据,发现地震影响和政府行政干预改变了农户灾后初期的融资偏好、农房重建贷款存在逆向选择风险等。政府可设置租金来缓解灾后金融抑制程度,但长期需建立健全农村保障制度取代其熟人圈层保障功能,逐步培育农村金融需求;金融机构需要将自身融入到乡土熟人圈层,并持续改变农户融资偏好而获得发展。
关键词:
5. 12地震 农户 融资偏好 变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升 孟庆国
文章利用2008年8月、2009年2月两个时点在四川省5个地震重灾区收集的近2000个受灾家庭样本的问卷数据,研究受灾群众的地震影响差异及不同时期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地震对受灾群众的各种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存在不同变化,不同受灾县市及不同"安置点或居住地"的受灾群众地震影响随时间推移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受教育程度"及不同"债务"受灾群众之间的地震影响差异由显著变为不显著;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及"民族"的受灾家庭之间地震影响差异从不显著转变为显著。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受灾居民 地震影响 纵向实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汶川地震受灾最重的是四川农村地区,灾后农村经济的逐步恢复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都需要以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载体。恢复和改善汶川地震灾区农业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既是农业恢复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又是有效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关键环节和必然途径。作者从区域视角和相关利益主体视角出发研究农业生态环境重建,拟对现有政策、研究进行延伸和补充;并坚持问题导向,采用统计、实地调研与经验分析结合的方法,通盘考虑宏观要求和微观问题的衔接,有针对性地提出灾区农业生态环境重建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灾区农村 重建 研究框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怀宇
随着地震灾区救援工作的结束,灾区(尤其是受损严重的农村)重建已成为抗震救灾的中心工作。系统地研究、科学地预测灾后重建中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案是当前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认为:于2007年开始的成都市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在地震灾害发生后仍然需要进一步推进,且城乡统筹已显现出解决灾区农村重建中一系列问题的一种全新模式。
关键词:
地震灾害 灾后重建 城乡统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