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72)
- 2023(3625)
- 2022(3109)
- 2021(2868)
- 2020(2411)
- 2019(5146)
- 2018(5322)
- 2017(8956)
- 2016(5442)
- 2015(6111)
- 2014(6427)
- 2013(5985)
- 2012(5623)
- 2011(5187)
- 2010(5176)
- 2009(4771)
- 2008(4596)
- 2007(4208)
- 2006(3650)
- 2005(3344)
- 学科
- 济(15884)
- 经济(15851)
- 管理(12488)
- 业(9587)
- 企(7503)
- 企业(7503)
- 学(7298)
- 制(5679)
- 中国(5646)
- 农(5479)
- 地方(5168)
- 体(5144)
- 方法(4641)
- 财(4225)
- 理论(4035)
- 银(3800)
- 银行(3765)
- 数学(3740)
- 业经(3701)
- 行(3675)
- 数学方法(3644)
- 融(3594)
- 金融(3587)
- 教育(3480)
- 农业(3341)
- 及其(3091)
- 体制(2928)
- 度(2697)
- 制度(2694)
- 地方经济(2680)
- 机构
- 学院(75033)
- 大学(73933)
- 研究(31665)
- 科学(23495)
- 农(23218)
- 济(22598)
- 中国(22164)
- 经济(21847)
- 管理(21670)
- 农业(18616)
- 所(18391)
- 理学(17968)
- 理学院(17603)
- 研究所(17018)
- 管理学(17002)
- 京(16915)
- 管理学院(16874)
- 业大(16322)
- 中心(13618)
- 江(13361)
- 省(12841)
- 技术(12375)
- 农业大学(11652)
- 财(11461)
- 室(11459)
- 院(11452)
- 业(10518)
- 范(10465)
- 州(10269)
- 师范(10195)
- 基金
- 项目(52532)
- 科学(38611)
- 基金(35088)
- 研究(34323)
- 家(33140)
- 国家(32884)
- 科学基金(25943)
- 省(22954)
- 划(19242)
- 社会(18814)
- 自然(18309)
- 基金项目(18160)
- 自然科(17865)
- 自然科学(17846)
- 社会科(17592)
- 社会科学(17589)
- 自然科学基金(17490)
- 教育(16266)
- 资助(14419)
- 编号(14005)
- 重点(12676)
- 计划(12325)
- 成果(12225)
- 科技(12042)
- 发(11567)
- 课题(11493)
- 体(10979)
- 创(10884)
- 创新(10290)
- 部(10237)
共检索到120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芬 陈军 师亮 李玉祥 陈孝 赵明文
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HG菌株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处理,经过初筛和复筛,获得了生长速度、菌丝干重和三萜含量明显高于出发菌株的9株诱变株;通过10次PDA斜面继代培养、液体培养以及栽培试验筛选,获得了菌丝干重和三萜含量稳定提高的诱变株UV-3,该菌株在栽培袋中的菌丝生长速率及子实体中三萜含量分别比出发菌株高58.6%和29.4%。SRAP-PCR结果表明,诱变株UV-3与出发菌株相比,DNA指纹图谱发生了明显改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学珍 郑媛 王跃军 孙谧 于建生 程江峰
以1株产海洋溶菌酶活性较高的菌株(S-12-86)为原始菌株,对其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紫外诱变育种进行了研究。实验所确定的原生质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菌株S-12-86培养18h,溶菌酶浓度为1.0mg/ml,在35℃下,酶解30min,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7.6%,再生率为23.6%。同时实验所确定的原生质体诱变的适宜条件为:30W紫外灯下80cm照射120s。对大量再生突变株进行筛选,最终获得了1株遗传性能稳定的菌株R-J-101,其产酶活力达到1808U/mg,比原始菌株(1290U/mg)提高了4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唐利民 鲜灵 贾英
对草菇原生质体诱变选育的菌株Vp53 与亲株V4菌株进行了同工酶、菌丝生长速度、营养成分、产量和形态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都存在差异。Vp53菌株的产量较V4菌株高29.1% , 表明Vp53菌株是一个优良的变异菌株。
关键词:
草菇 原生质体诱变 育种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国保 孙谧 张琇
对海洋酵母菌YS-185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及紫外诱变育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数生长中后期菌龄较易形成原生质体,用EDTA和β-巯基乙醇混合溶液预处理15min有更高的原生质形成率,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率最佳条件为:0.5%蜗牛酶,35℃、酶解60min,对原生质体紫外线辐射60s诱变出YS-185-19突变株,其色素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93.4%。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苏筱雨 王婧 任晓婧 李会平
【目的】对分离自美国白蛾幼虫虫尸的1株白僵菌菌株BH01进行紫外线诱变,以获得高毒力突变株,为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工程菌株。【方法】将白僵菌的孢子悬浮液置于紫外灯下进行诱变处理,诱变处理后获得的菌株进行培养后以产孢量超过原始菌株2倍以上作为依据筛选正向突变菌株,测定其对美国白蛾5龄幼虫的致病力,筛选高毒力突变株进行继代培养,研究其产孢量和致病力的稳定性。【结果】对原始菌株BH01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获得28个菌落,孢子校正死亡率为85.5%,将获得的菌落重新接种于PDA平板上得到产孢量高于原始菌株2倍以上的正突变株BH01-5、BH01-12、BH01-25。其中诱变菌株BH01-5对美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凤行 张峰峰 周可 赵玉洁 刘韵娅
采用紫外诱变、化学诱变(DES诱变)及复合诱变的方法对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6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选育出10个高纤维酶活突变株。摇瓶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突变株酶活都显著高于B6,其中,紫外诱变处理的突变株Z12,化学诱变得到的突变株H1以及复合诱变处理的突变株F12的产酶能力相对较强,且产酶能力稳定,酶活值分别为448.3,450.9,491.8U/mL,分别为对照的176%,178%,194%。试验结果说明,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原生质进行诱变可以提高菌株产纤维素酶的能力,而原生质体的复合诱变可提高诱变效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义强 王启业 华连滩 彭牡丹 钟洁 罗浪
菌株是丁醇发酵生产的重要因素,优良丁醇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是提高丁醇产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选取工业上重要的产丁醇菌株——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ATCC 55025为对象,进行紫外诱变,获得了一株丁醇产量高、耐受性强和稳定性好的优良突变株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U-57,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存,注册号为CCTCC M 2013208。该突变株发酵产丁醇和总溶剂(丙酮、丁醇、乙醇)分别为6.44g/L、10.57 g/L,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7.15%、6.98%。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以及Box-Behnke...
关键词:
拜氏梭菌 诱变 响应面法 丁醇发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朝霞 钟锦 俞雯雯 洪鑫发 陈勇
[目的]尖角突脐孢菌(Exserohilum monoceras)是生物防治中防治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的病原真菌之一。本研究通过紫外光诱变并筛选出对稗草高致病力的尖角突脐孢菌诱变株。[方法]通过紫外光诱变获得诱变菌株并检测诱变株产孢量、离体叶片致病力和稗草植株病情指数,筛选出对稗草高致病力的尖角突脐孢菌诱变株;对筛选出的高致病力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对其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根据不同紫外光照射时间处理后菌株的死亡率,确定最佳诱变时间为25 min;检测诱变株产孢量、离体叶片致病力和活体稗草植株病情指数,筛选出4株高致病力诱变菌株,提取4株诱变菌株基因组DNA,对其ITS序列比对分析表明,4株诱变得到的菌株与尖角突脐孢菌的序列相似度为98%;出发菌株和诱变株仅对高粱有轻微的侵染,一段时间后,高粱恢复正常;但对其他7种作物安全。[结论]紫外光诱变尖角突脐孢菌的最佳时间为25 min;诱变株X27-UV148、X27-UV48、X27-UV45和X27-UV286为高致病力尖角突脐孢菌,为生物防治提供了优异的新材料;紫外光诱变提高了尖角突脐孢菌耐紫外线、耐高温和耐低温的能力。
关键词:
尖角突脐孢菌 稗草 紫外光诱变 致病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朝霞 钟锦 俞雯雯 洪鑫发 陈勇
【目的】尖角突脐孢菌(Exserohilum monoceras)是生物防治中防治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的病原真菌之一。本研究通过紫外光诱变并筛选出对稗草高致病力的尖角突脐孢菌诱变株。【方法】通过紫外诱变获得诱变菌株并检测诱变株产孢量,离体叶片致病力和稗草植株病情指数,筛选出对稗草高致病力的尖角突脐孢菌诱变株;对筛选出的高致病力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对其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根据不同紫外光照射时间处理后菌株的死亡率,确定最佳诱变时间为25分钟;检测诱变株产孢量、离体叶片致病力和活体稗草植株病情指数,筛选出4株增强高致病力诱变菌株,提取4株诱变菌株基因组DNA,对其DNA序列比对分析表明,4株诱变得到的菌株与尖角突脐孢菌的序列相似度为98%;出发菌株和诱变株仅对高粱有轻微的侵染,一段时间后,高粱恢复正常;但对其它7种作物安全。【结论】综合各种筛选,诱变株X27-UV148、X27-UV48、X27-UV45和X27-UV286为紫外光诱变得到的高致病力尖角突脐孢菌,为生物防治提供了优异的新材料。
关键词:
尖角突脐孢菌 稗草 紫外光诱变 致病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焕利 冯贵颖 赵淑艳 张雪峰 杨娜
【目的】为紫外诱变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由1株絮凝剂产生菌XL-18出发,经过紫外诱变得到絮凝活性高的正突变菌株YB-1,用红外光谱、薄层色谱分析纯化后YB-1产微生物絮凝剂的成分,苯酚-硫酸法分析样品中糖含量,双缩脲法分析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并用YB-1产微生物絮凝剂处理水性油墨废水,研究了不同因素(pH、投加量、助凝剂)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菌株YB-1的絮凝率为95.0%;YB-1产微生物絮凝剂含有羟基、羧基等官能团,总糖含量为6.630 g/L,不含蛋白质,其是由葡萄糖和甘露糖为主要单体组成的多糖;添加0.5 mol/L CaCl2溶液作助凝剂、废水pH 8.0、Y...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淼 曾柏全 冯金儒
研究青霉菌Penicillium Q5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K3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采用酶解法制备了青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高质量的原生质体。试验对亲本菌株的菌丝生长,酶浓度,酶解时间和灭活时间进行了优化。亲本菌株Q5,培养液中加入浓度0.5%甘氨酸和含量10%的蔗糖处理后,在质量浓度均为10 mg/mL的溶菌酶和蜗牛酶(1︰1)酶解作用下,35℃处理3 h,原生质体生成量达到最大值,为7.35×106cfu/mL;亲本菌株K3,用4 U/mL的青霉素处理,在1 mg/mL的溶菌酶作用下,35℃处理1 h,原生质体形成率与再生率的乘积达到最大值,此时K3原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淼闻 俞志敏
考察了半胱氨酸(CYS)添加量和添加时间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 cerevisiae Y08)合成谷胱甘肽(GSH)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开始时添加半胱氨酸,能够增强菌体合成GSH能力,当添加量达到0.05%时,GSH产量达到最大值(52.28mg·L-1)。在发酵稳定期(10h)添加半胱氨酸,胞内GSH含量增加不显著,GSH产量仅提高了10.57%。为降低半胱氨酸对菌体生长的抑制,对酿酒酵母原生质体进行复合诱变,筛选半胱氨酸抗性突变菌株。结果表明:半胱氨酸对半胱氨酸抗性突变菌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减轻,抗性菌株能够在含有0.4%半胱氨酸的发酵液中正常生长,GSH产量和胞内GSH含量比未...
关键词:
半胱氨酸 酿酒酵母 谷胱甘肽 生物合成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颜菲 毕平 张涛 潘皎
将科研项目成果应用于本科实验教学,设计了"紫外(UV)和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选育大肠杆菌赖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Lys–)"综合实验项目。以大肠杆菌(E.coli DH5a)为出发菌株,通过UV和EMS单一诱变和复合诱变的方法,利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菌株,采用逐个检出法进行初筛、划线对照法进行复检,通过传代培养检测Lys–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对青霉素淘汰野生型菌株相关步骤重要参数的确定从原理和方法上进行探讨;通过优化UV、EMS诱变及复合诱变条件,对选育大肠杆菌Lys–突变株的高效诱变方法进行探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卞承荫 黄舒婷 潘大仁 林辉 林冬梅 罗海凌 林兴生 林占熺
以豆豉溶栓酶产生菌株蜡状芽胞杆菌LD-8547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EMS)的复合诱变选育高产枯草芽孢杆菌.用正交试验法优化EMS的诱变条件,得到最佳诱变条件,即在1 mL体系中,EMS用量20μL,诱变时间20min,菌液浓度1×108个·mL-1.最终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了1株产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对该菌株连续传代发酵培养5代,发现其产酶能力稳定,酶活力保持在16351 U·mL-1左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俊华 邓优锦 谢宝贵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3个灵芝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子及其亲本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出菇期、有效成分含量;评价了采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进行灵芝杂交育种的可行性.测定结果表明,3个杂交菌株中,"杂交1号"分别比亲本"广东赤芝"和"灵芝5.75"提早22和3 d出菇,产量比"广东赤芝"高178.5%,比"灵芝5.75"高34.9%;"杂交2号"的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快于2个亲本菌株,子实体三萜含量比"广东赤芝"高198%,比"灵芝5.75"高121.2%;这2个杂交子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说明这种灵芝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育种技术有实用价值,可用于灵芝新品种培育.
关键词:
灵芝 原生质体 单核菌株 杂交育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