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88)
2023(5120)
2022(4224)
2021(4173)
2020(3424)
2019(8137)
2018(8303)
2017(15530)
2016(9016)
2015(10461)
2014(10517)
2013(10349)
2012(9561)
2011(8367)
2010(8817)
2009(8211)
2008(8205)
2007(7491)
2006(6695)
2005(6262)
作者
(23542)
(19357)
(19261)
(18223)
(12471)
(9115)
(9077)
(7693)
(7306)
(7170)
(6512)
(6489)
(6435)
(6020)
(5976)
(5867)
(5770)
(5765)
(5650)
(5634)
(4941)
(4710)
(4691)
(4639)
(4513)
(4462)
(4384)
(4247)
(3982)
(3908)
学科
管理(31858)
(29804)
经济(29756)
(27538)
(23439)
企业(23439)
方法(14422)
中国(11594)
数学(11470)
(11391)
数学方法(11379)
(8791)
理论(7960)
(7647)
(7519)
财务(7496)
财务管理(7475)
企业财务(7057)
(7033)
金融(7033)
(7010)
银行(6999)
(6964)
贸易(6960)
业经(6829)
(6801)
(6566)
农业(6315)
(6311)
劳动(6294)
机构
大学(117789)
学院(116391)
(46683)
管理(45976)
经济(45400)
研究(37592)
理学(37078)
理学院(36612)
管理学(36113)
管理学院(35847)
中国(33150)
(25758)
(25325)
科学(20382)
(19483)
(18849)
财经(18552)
中心(18227)
(16903)
北京(16835)
研究所(16604)
(16250)
师范(16119)
(15982)
(15089)
经济学(14008)
财经大学(13768)
业大(13568)
(13449)
师范大学(13089)
基金
项目(67593)
研究(53765)
科学(52385)
基金(47216)
(39628)
国家(39209)
科学基金(33548)
社会(32290)
社会科(30465)
社会科学(30457)
教育(27318)
(25497)
基金项目(24328)
编号(23443)
(21771)
成果(20933)
自然(20398)
资助(20249)
自然科(19932)
自然科学(19928)
自然科学基金(19580)
课题(16789)
(15807)
重点(14901)
项目编号(14541)
(14370)
(14238)
教育部(14138)
大学(14060)
(13933)
期刊
(56528)
经济(56528)
研究(37154)
中国(33112)
(21670)
管理(21557)
教育(20944)
(14959)
金融(14959)
科学(14017)
学报(13679)
(13310)
技术(12443)
大学(11463)
学学(10150)
财经(9338)
国际(9124)
农业(9057)
(8142)
经济研究(8039)
(7578)
图书(7577)
(7573)
业经(7459)
世界(7160)
问题(7109)
会计(6905)
职业(6678)
(6327)
论坛(6327)
共检索到200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田永坡   朱丹雨  
为应对灵活就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关系判定及相应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全球各国在立法和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本文以美国、欧盟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出台的目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研究发现:这些法律一般都有适用的行业或者职业范围;多数会把劳动者身份判定的举证责任交由雇主或者平台承担;相关操作措施较为详细,但在操作难易程度和效果方面有所差异。这些法律制度的有益启示包括:鼓励各地探索出台判定劳动关系细则并明确提供判定证据的主体;探索建立非标准劳动关系的行业管理制度;积极引导灵活就业参与主体建立可持续共享共赢机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阳  
随着我国从个别的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转型,集体劳动关系的调整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作为较早实现工业化的美国,在建设劳动法律体系和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方面也曾经历过一个曲折的阶段。为了解美国劳动关系治理特别是集体劳动关系治理当中的经验,本刊记者采访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劳动和就业关系学院Michael H.LeRoy教授。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郭庆松  
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整个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新课题。发展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反思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包括突出劳动关系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挖掘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当代价值以及重视劳动关系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等;还需要我们掴清实践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包括顺应单位和国家职能的变化、适当限制和调控管理者的资源与权力、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劳动者劳权虚置问题、逐步转变工会角色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伦  王永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袁凌  聂菁苗  
灵活就业是指与传统主流就业方式不同的各种就业形式,它对满足企业灵活用工、劳动者多样化需求,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有重大作用。文章结合国内灵活就业的实际情况,首先指出了当前国内促进灵活就业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我国灵活就业的现状和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当前促进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和谐的思路与对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业宏  黄媛媛  
美国外贸法通过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济等措施全方位保护工人及其所在的企业、产业,明确规定国会、总统、商务部、国际贸易法院等国家机构保护劳动就业权的作为义务,同时授予劳工组织等主体享有保护工人劳动就业权的权利。我国外贸法应当将保护外贸关联企业职工劳动就业权作为首要立法宗旨之一,明确各机关保护职工劳动就业权的积极作为义务和责任,防止外国政府滥用贸易政策法律和各种新旧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侵害职工劳动就业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运峰  黄莹  
文章从信息提供角度讨论了美国劳动就业统计。美国就业统计主要由劳工部统计局负责,统计项目包括面向家庭和面向机构2大类。前者为人口调查(CPS),主要反映不同年龄、性别、行业的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等;后者包括当前就业调查(CES)、开工与劳动力流转(JOLST)、就业和工资普查(QEWS)等,主要反映不同地区、行业就业和薪酬。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凌云  
■高级管理人员劳动关系的法律困惑高级管理人员是界于雇主与雇员之间的特殊群体,高级管理人员的劳动关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赵卫红  张立富  张义明  
西方国家在合作型劳动关系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本文通过梳理合作型劳动关系的内涵、测量、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分析合作型劳动关系的基本运行模式及其对于提高劳动关系运行质量的作用与效果等。最后,文章分析中国情境下合作型劳动关系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作用,以及工会组织的转型与职能定位等关键问题,并探索中国在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贵卿  陈维政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市场条件下,员工和企业的劳动关系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成败有极大的关系。本文在对发达国家中带有合作性质的企业劳动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合作型劳动关系对于提高企业生产率、对于培养一支忠诚而高效的员工队伍,对于企业赢得高绩效的竞争优势,建立企业与员工的互惠机制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建设合作型劳动关系的框架和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丹丹  
住户无酬劳动虽然不在SNA生产范围之内,但它对于全面反映社会生产成果和经济福利、正确评价女性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促进国际比较的客观性和国民经济账户的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际上住户无酬劳动核算的最新进展,包括估价方法、数据来源和核算工具,分析了中国住户无酬劳动核算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中国住户无酬劳动核算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舒建玲  余丞薇  
灵活就业者有高人力资本者与低人力资本者之分。低人力资本的灵活就业者具有工资低、社会资本贫乏、被动就业、主要通过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就业岗位等特点。这些特点又进一步决定了低人力资本灵活就业者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障碍,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和谐的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志鹏  
劳动市场行为理论注重当事人的偏好特征和习惯等对劳动市场的影响,强调劳动关系中的互惠、公平、平 等和感情因素等,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更加人性化,采取正向激励,小幅度激励和更公平的待遇制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左伟  
在先进制造业劳动力培养的国际实践中,创新机构作为重要载体,在加强产学研协作、定义未来劳动力技能、开发教育培训样板项目、加速新技术培训传播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成为职业教育转型的加速器。我国应关注发达国家的这一动态,通过加强先进制造业劳动力培养的产学研协作力度,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与职业教育系统的对接与合作等,在劳动力培养及产业转型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