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9)
2023(1871)
2022(1714)
2021(1548)
2020(1439)
2019(3140)
2018(3126)
2017(5784)
2016(3457)
2015(3657)
2014(3594)
2013(3509)
2012(3547)
2011(2891)
2010(2807)
2009(2649)
2008(2464)
2007(2152)
2006(1861)
2005(1507)
作者
(11462)
(9835)
(9770)
(9355)
(6275)
(4828)
(4312)
(3920)
(3864)
(3547)
(3365)
(3357)
(3244)
(3242)
(3199)
(3121)
(3030)
(2944)
(2891)
(2884)
(2623)
(2580)
(2480)
(2245)
(2234)
(2215)
(2210)
(2204)
(2108)
(2077)
学科
(14740)
经济(14729)
方法(7586)
数学(7232)
数学方法(7199)
(6586)
(6147)
管理(5384)
(4390)
企业(4390)
地方(4320)
(3720)
土壤(3707)
中国(3404)
地方经济(3403)
(3037)
(2516)
农业(2369)
(2023)
贸易(2020)
(1973)
环境(1933)
(1839)
金融(1839)
水产(1815)
及其(1768)
生物(1730)
业经(1716)
(1620)
银行(1594)
机构
大学(46932)
学院(46776)
研究(20726)
(18876)
经济(18587)
科学(15918)
(15471)
中国(14110)
管理(13716)
农业(12641)
(12334)
理学(12119)
理学院(11957)
研究所(11763)
管理学(11644)
管理学院(11580)
业大(11178)
(9802)
中心(8682)
农业大学(8056)
(7918)
(7609)
实验(7602)
(7559)
(7383)
(7343)
实验室(7275)
(7044)
科学院(6986)
重点(6864)
基金
项目(36578)
科学(27600)
基金(26793)
(26213)
国家(26069)
研究(21196)
科学基金(20568)
自然(14965)
(14780)
自然科(14624)
自然科学(14612)
自然科学基金(14342)
基金项目(14221)
社会(13270)
(13016)
社会科(12580)
社会科学(12578)
资助(11491)
教育(9611)
重点(9547)
计划(9377)
科技(9133)
(8586)
科研(7885)
(7806)
(7373)
专项(7216)
(7161)
(7097)
创新(7080)
期刊
(17333)
经济(17333)
学报(15330)
(13215)
科学(11697)
研究(11198)
大学(10389)
学学(10271)
农业(9209)
中国(8081)
(5448)
(5211)
业大(4746)
管理(4629)
林业(3900)
农业大学(3879)
经济研究(3547)
(3380)
财经(3136)
技术(3033)
科技(2977)
(2908)
金融(2908)
(2795)
中国农业(2720)
自然(2718)
问题(2492)
统计(2461)
资源(2286)
教育(2245)
共检索到65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圆   刘佳嘉   杨荣   郭婷  
【目的】研究根蘖和嫁接繁殖2种繁殖方式灵武长枣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为科学选择灵武长枣繁殖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根蘖和嫁接繁殖方式下的灵武长枣为研究对象,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这2种繁殖方式下枣树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差异。【结果】根蘖和嫁接2种繁殖方式下灵武长枣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相似,均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菌门,以镰刀菌属(Fusarium)和毛壳菌属(Chaetomium)为优势菌属,其中镰刀菌属均为二者的优势菌属,但其在嫁接繁殖方式下所占比例远高于根蘖繁殖。嫁接繁殖枣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磷显著低于根蘖繁殖,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显著高于根蘖繁殖。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嫁接繁殖土壤微生物Chao 1指数、Observed_species指数高于根蘖繁殖;根蘖繁殖土壤微生物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高于嫁接繁殖。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表明,灵武长枣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主要有5大类一级功能层,其中生物合成功能层的菌群相对丰度较高。嫁接繁殖枣树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和总根尖数显著高于根蘖繁殖。【结论】嫁接繁殖灵武长枣可以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以及丰富度,有效促进枣树根际微环境中碳和磷的循环,从而提升枣树植株对土壤碳、磷的吸收利用能力,并增大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使根系可以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灵武长枣产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荣   刘佳嘉   李雪旎   禹瑞丽   马圆  
【目的】研究灵武长枣根蘖繁殖与嫁接繁殖果实品质差异的内在机理,为提高其果实品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灵武长枣根蘖繁殖与嫁接繁殖白熟期(NB)、着色期(NZ)、成熟期(NC)和嫁接繁殖白熟期(JB)、着色期(JZ)、成熟期(JC)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果实转录组测序,筛选与根蘖和嫁接繁殖的灵武长枣果实品质差异相关的基因,初步探究根蘖和嫁接繁殖灵武长枣果实不同时期基因表达差异情况。【结果】18个灵武长枣样品经过转录组测序,得到质控数据138.26 GB,将其比对到参考基因组冬枣上,18个样品的Cleans reads与参考基因组比对效率在93.77%以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次生物学重复样品聚集程度较高且组间存在分离现象,说明其基因表达量存在差异。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灵武长枣果实发育各时期组间分析对比中,果实白熟期(JB-vs-NB)、着色期(JZ-vs-NZ)和成熟期(JC-vs-NC)各组间分别筛选出65、4 509和1 534个差异基因。GO功能富集到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三大类中的50个亚类中,KEGG通路注释将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代谢途径、氨基酸生物合成等通路中,成熟期差异基因富集在糖酸相关通路的显著性较高。【结论】在淀粉和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丁酸代谢5条与果实可溶性糖和总酸含量相关的代谢途径中筛选出了ncbi_107424266、ncbi_107414286、ncbi_107425230、ncbi_107429837等31个差异基因,分别在果实发育不同时期的糖酸代谢途径中差异表达,调控各时期果实中可溶性糖及总酸含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晶  周宝利  刘娜  窦丽萍  关小川  叶雪凌  
为探讨嫁接茄子抗黄萎病特性与根际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关系,本试验以4种砧木品种:刚果茄(S.integriflium)、赤茄(S.sisymbriifolium)、刺茄(S.surattense)和番茄品种辽园多利(Lycopersicon esculontumMill)分别与西安绿茄(S.melongena)进行嫁接,研究嫁接茄子的田间抗黄萎病效果及嫁接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嫁接茄的抗病效果明显。嫁接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较CK都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8.96%~29.53%和2%~26.8%。以辽园多利和刺茄为砧木的嫁接茄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增加效果显著;以赤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飞  刘业霞  艾希珍  郑楠  王洪涛  
【目的】探讨嫁接辣椒的抗病机理,为合理调控根域生态环境,减轻根腐病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卫士’辣椒为砧木,以‘新丰2号’为接穗嫁接,自根辣椒为对照(CK),通过人工接种根腐病菌,研究砧木、嫁接和自根辣椒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根系吸收面积与呼吸强度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接种根腐病菌前,砧木和嫁接辣椒的根系吸收面积、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和比例及脱氢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CK。接种后嫁接辣椒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CK,但高于砧木;砧木和嫁接辣椒的根系吸收面积与活跃吸收面积、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放线菌比例均显著大于CK,土壤酶活性也明显高于CK,呼吸强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凤芝  安美君  
【目的】揭示不同枯萎病抗性西瓜品种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差异及嫁接提高抗病性的土壤微生物学基础。【方法】以抗枯萎病西瓜品种‘甜妞’和感枯萎病西瓜品种‘天使’为试材,以南瓜(博强1号)为嫁接砧木,采用平板计数及PCR-DGGE技术,研究抗感枯萎病西瓜品种自根苗、嫁接苗和砧木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抗性品种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在生育期的中后期显著高于感病品种,根际土壤真菌数量显著低于感病品种;感病品种嫁接后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非嫁接处理,而镰孢菌除苗期外均低于非嫁接处理;PCR-DGGE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且随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对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玲  常平  梁英梅  傅晓峰  史寒昀  
梅花是园林绿化和园林造景的重要植物材料,而梅花的繁殖以嫁接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梅花接穗、砧木选择、嫁接方法、嫁接时间、注意事项、嫁接苗后的管理、田间管理等进行研究,论述梅花的嫁接繁殖技术及嫁接苗的管理,与梅花爱好者和从事梅花研究的工作者共同探讨梅花的繁殖技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柳振亮  李树蓉  苏淑钗  
用引进的阿月浑子良种‘Kerman’、‘Peters’及新疆阿月浑子为穗材 ,以中国黄连木和引进良种‘UCB 1’黄连木、大西洋黄连木为砧木在北京地区进行嫁接试验 ,分析影响阿月浑子嫁接成活率的因素和嫁接树的生长情况 .8年试验结果表明 :以T 芽接嫁接成活率最高 ,接穗选用 2~ 4龄嫁接树 1年生营养枝红润饱满芽为佳 ,砧木基径或粗度在 1cm以上嫁接成活率达 80 % .嫁接时期以 8月为宜 ,此时距地面 10 0cm的气温在 2 5~ 30℃ ,空气相对湿度6 0 %~ 70 % .接穗与砧木的亲合力因品种而异 ,‘Kerman’与不同砧木的亲合力顺序为‘UCB 1’黄连木 >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禹瑞丽  刘佳嘉  吴国伟  李振强  陈改莲  马利奋  
【目的】比较灵武长枣根蘖苗与嫁接苗叶片在光合特性方面的差异,以期为栽培和选育高光效、高品质、高产量的灵武长枣提供科学支撑及理论依据。【方法】以根蘖和嫁接两种方式繁殖的灵武长枣植株为试验材料,比较两者在叶面积、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整个生长期,灵武长枣嫁接苗叶面积始终大于根蘖苗,叶面积的增长幅度略有不同,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在整个生长期内不断变化,N含量持续下降,根蘖植株P含量在7月中旬达到峰值(6.82 g/kg),随后下降,至9月下旬又略有增加,嫁接苗不断下降,根蘖和嫁接苗的K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均在8月10日达到最大值,分别是23.92和23.58 g/kg,总体来看,灵武长枣嫁接苗叶片N和P元素高于根蘖苗,但K元素积累量低于根蘖苗;在整个生长期内,灵武长枣根蘖苗叶绿素SPAD值显著高于嫁接苗,8月中旬达到峰值,根蘖苗比嫁接苗高了12.88%;灵武长枣根蘖苗在观测期内的光合作用各指标均大于嫁接苗,其中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显示,灵武长枣根蘖苗初始荧光小于嫁接苗12.35%,其他各参数均高于嫁接苗,且PSⅡ最大光能转化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光下最大荧光Fm′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灵武长枣根蘖苗较嫁接苗光能利用率更高,光合作用更强,具有更大的高产潜能,可作为下一步选育高光效、高产量、高品质灵武长枣品种试验的重点材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玲  赵广亮  黄金  
文冠果是重要的园林绿化和生物质能源植物,但大多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且产量较低。嫁接不仅可提高植物的产量、改良植物抗逆性能性状,也可影响根际土壤性质。目前对文冠果的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嫁接技术方面,但嫁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鲜有报道。为探讨嫁接对土壤生物学性质变化的影响,比较了文冠果嫁接和未嫁接处理后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变化。在嫁接处理中,以北京昌平文冠果做砧木,分别采用辽宁阜新白花古树(LFB)、辽宁建平白花古树(LJB)、内蒙古赤峰红花古树(NCH)和内蒙古实生红花苗(NSH)4种不同品种的接穗进行嫁接。结果表明,与未嫁接的北京昌平文冠果(CK)相比,嫁接LFB、LJB、NCH和NSH...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翔  朱洪勋  孙春河  曹友节  
借助15年的定位观测资料,系统地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含量、腐殖质组分、作物产量和土壤供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或两者配施,耕层土壤微生物和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含量增加,HA/FA比值增大;与腐殖质组成成分最为密切的农化性状是全氮和碱解氮,其次是速效磷;长期不施肥、单施氮肥或有机肥,因养分单一,供肥不足,作物产量逐年下降,抗逆力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方春  邢尚军  马海林  丁延芹  陈波  杜秉海  
从6年生冬枣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根际促生细菌(PGPR),以发酵鸡粪(DC)为吸附载体制成PGPR生物肥(PF),利用传统的氯仿熏蒸法和现代的T-RFLP技术,从冬枣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3个方面,分析PF、普通生物肥料(NF)和DC对冬枣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同NF处理相比,PF处理中的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显著减少,但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显著。PF处理根际土壤具有较高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基于T-RFLP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F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成为1个独立的群,NF,DC和CK处理构成1个相对独立的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瑜   周信雁   魏宇飞   谢源源   韦勋   杨尚东   庞师婵  
[目的]探究嫁接对番茄植株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旨在揭示嫁接提高番茄植株抗性的机制并为构建解决番茄连作障碍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以番茄品种新砧1号和宝砧1号为砧木,桃太郎品种为接穗进行以下处理:新砧1号实生植株(简称:新砧);新砧1号×桃太郎嫁接植株;(简称:桃太郎/新砧);宝砧1号实生植株;(简称:宝砧);宝砧1号×桃太郎嫁接植株;(简称:桃太郎/宝砧);桃太郎实生植株。(简称:桃太郎)。采集番茄实生与嫁接处理植株根际土壤,比较分析番茄各处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结果]与新砧、宝砧、桃太郎处理植株相比,桃太郎/新砧和桃太郎/宝砧处理植株细菌和真菌群落在不同分类水平上可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均发生明显变化。与砧木和接穗实生植株相比,番茄嫁接植株根际土壤中拥有更丰富的微生物OTU和特有OTU数量。番茄实生与嫁接植株间在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与丰富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门分类水平上,在桃太郎/新砧处理植株根际土壤中,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细菌丰度占比均高于新砧和桃太郎处理植株;在桃太郎/宝砧处理植株中,绿弯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细菌丰度占比均高于宝砧和桃太郎处理植株。在属分类水平上,与新砧和桃太郎处理植株相比,桃太郎/新砧处理植株根际土壤中鞘氨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链霉菌属、unclassified_f__Micrococcaceae、norank_f__norank_o__Gaiellales细菌属丰度占比增加;与桃太郎处理植株相比,桃太郎/新砧处理植株根际土壤中增加特有优势菌属栖大理石菌属。与宝砧和桃太郎处理植株相比,桃太郎/宝砧处理植株根际土壤中,norank_f__norank_o__norank_c__Subgroup_6、类诺卡氏菌、norank_f__norank_o__norank_c__Gitt-GS-136、norank_f__norank_o__norank_c__KD4-96、norank_f__JG30-KF-CM45属细菌丰度占比增加,同时增加特有优势菌属norank_f__norank_o__norank_c__JG30-KF-CM66菌属。在真菌门分类水平上,与番茄实生植株相比,嫁接植株根际土壤中油壶菌门真菌丰度占比提升,而子囊菌门真菌丰度占比下降。此外,桃太郎/新砧嫁接植株根际土壤中unclassified_k__Fungi菌门丰度占比增加,而桃太郎/宝砧嫁接植株根际土壤中unclassified_k__Fungi菌门丰度占比减少。在属分类水平上,与对应实生植株相比,桃太郎/新砧处理植株根际土壤中,根囊壶菌属、unclassified_k__Fungi、分枝孢子霉属真菌的丰度占比增加,桃太郎/新砧处理植株根际土壤中还缺失木霉属、曲霉菌属、unclassified_o__Eurotiales、unclassified_o__Sordariales等菌属,但与新砧处理植株相比,增加了镰刀菌属;在桃太郎/宝砧处理植株根际土壤中,根囊壶菌属、青霉属丰度占比增加,而分枝孢子霉属、木霉属、曲霉菌属、镰刀菌属、unclassified_o__Eurotiales、蛛网霉属等菌属缺失。[结论]与实生植株相比,嫁接不仅改变了番茄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占比,还改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番茄嫁接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改良是嫁接植株抗性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子奇  邓如军  王雨辰  王健铭  李景文  张凡兵  陈杰  
【目的】胡杨根系克隆繁殖对胡杨林更新及其群落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而胡杨根克隆器官——繁殖根系的扩展分枝是实现克隆繁殖的重要生态过程。本文以明确胡杨繁殖根系分枝特征(节间长、分支强度、分支垂向和水平向夹度)在异质生境下的可塑性和主要分枝类型,探究胡杨繁殖根系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系,找到影响胡杨繁殖根系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方法】采用典型抽样对16个样点的一段跨度10 m以上的繁殖根分枝以及对应的土壤因子进行挖掘和调查。运用相关性分析(CA)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分析繁殖根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和分布规律。运用冗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德寿  罗泉笙  
据外观和组织学特征将大鳍鳠卵巢分六个发育时期,由卵巢和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规律证实它属一次性产卵类型,产卵期为5—7月,产后退回Ⅲ期越冬。雄鱼精巢栉状,尾区无生精能力。非生殖季节,精巢切片上也普遍具有精子细胞和精子。脂肪积累和消耗明显与性周期有关。雌雄性比为0.93:1,生殖群体中剩余群体约占70%,其中4、5龄鱼占全群的一半。性成熟最小型:雄鱼2龄,体长14.5 厘米,雌鱼3龄,体长 17.8厘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魏刚  黄林  
嘉陵江鲶的卵母细胞划分为6个时相。第Ⅱ时相卵母细胞外不仅具质膜,而且还有滤泡膜和结缔组织膜,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具漏斗状的精孔及椭圆形的精孔细胞。嘉陵江鲶的成熟年龄大多为1龄。生殖期雌雄比约为2:1。繁殖季节中雌鱼的成熟系数高达14.5%。对鲶进行人工催产,成功地获得了鲶的受精卵。鲶的受精卵圆形、绿色,膨大后其直径为4.05~4.57mm。温度在27.5~31℃时,幼鱼孵出需要29小时30分钟。初孵仔鱼全长为4.64~5.12m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