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72)
2023(13618)
2022(12031)
2021(11267)
2020(9486)
2019(21732)
2018(21733)
2017(41861)
2016(23207)
2015(25797)
2014(25901)
2013(25510)
2012(23472)
2011(21253)
2010(21251)
2009(19587)
2008(19389)
2007(16943)
2006(14843)
2005(13272)
作者
(68407)
(57105)
(56629)
(54011)
(36553)
(27384)
(25636)
(22178)
(21702)
(20564)
(19496)
(19467)
(18337)
(18019)
(17956)
(17454)
(17159)
(16820)
(16383)
(16365)
(14246)
(14164)
(13844)
(13063)
(12899)
(12709)
(12636)
(12578)
(11605)
(11312)
学科
(86695)
经济(86561)
管理(69692)
(64527)
(55119)
企业(55119)
方法(40387)
数学(34530)
数学方法(34065)
(25492)
(22821)
中国(22037)
(21982)
(20792)
业经(20105)
(16300)
地方(16248)
财务(16230)
财务管理(16196)
理论(15670)
企业财务(15424)
农业(14967)
(14856)
贸易(14850)
(14678)
银行(14624)
(14515)
(14422)
(14415)
技术(14400)
机构
大学(334311)
学院(330119)
管理(128389)
(125720)
经济(122838)
研究(112564)
理学(111606)
理学院(110263)
管理学(108207)
管理学院(107603)
中国(81300)
科学(72371)
(71377)
(61196)
(57901)
(57267)
研究所(53025)
业大(52113)
中心(49601)
财经(48778)
(48422)
农业(45214)
北京(44577)
(44276)
(44028)
师范(43547)
(40737)
(38976)
经济学(37780)
财经大学(36447)
基金
项目(229375)
科学(179794)
基金(166935)
研究(164539)
(146918)
国家(145751)
科学基金(124169)
社会(102438)
社会科(96950)
社会科学(96925)
(89475)
基金项目(88873)
自然(82561)
自然科(80622)
自然科学(80597)
自然科学基金(79142)
(75975)
教育(75589)
资助(68721)
编号(65982)
成果(54861)
重点(51583)
(50653)
(47687)
(47685)
课题(45993)
创新(44580)
科研(44329)
(43375)
教育部(43046)
期刊
(137075)
经济(137075)
研究(96695)
中国(61996)
学报(58673)
科学(52305)
(52217)
(47107)
管理(46969)
大学(43743)
学学(41308)
教育(36615)
农业(35993)
(27380)
金融(27380)
技术(26596)
财经(24007)
业经(21579)
经济研究(21120)
(20350)
(17834)
问题(17831)
(16997)
图书(16629)
科技(16579)
理论(16222)
业大(15640)
实践(14874)
(14874)
技术经济(14873)
共检索到476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耀洲  韩召军  
通过室内抗性品系筛选、现实遗传力分析、离体酶活力测定,对灰飞虱对氟虫腈抗性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灰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发展较慢,利用田间低抗种群(RR6.9倍)进行室内筛选,24代后抗性仅增加到21.2倍,其抗性现实遗传力较小,仅为0.041。利用室内筛选的氟虫腈抗性和敏感性品系进行解毒酶活力的对比研究发现:抗性灰飞虱体内的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力与敏感品系没有显著差异,但P450单加氧酶活力是敏感品系的1.58倍。增效试验表明:在敏感品系中3种增效剂对氟虫腈均没有明显增效,但在抗性品系中,PBO对氟虫腈的增效比达到13.68,TPP和DEM的增效比仅分别为1.39和1.35。表明:灰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曙  刘芳  薛艳霞  祝亚  覃宝祥  韦政  邱永福  李容柏  
为了研究水稻品种在不同时期对褐飞虱的抗性变化及其抗性机制,对15份水稻材料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虫鉴定。并通过测定水稻抗生性及趋避性,对这15份水稻材料进行抗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5份水稻材料有13份在苗期和成株期的抗性没有或呈现微弱变化,其余2份材料T12、OB667在苗期抗性鉴定为感虫,在成株期表现为中抗。在抗生性试验下,其抗生性大小与抗虫能力基本保持一致;而在趋避性试验中,水稻的趋避性强弱并未与其抗虫性强弱表现一致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小龙  徐德进  顾中言  徐广春  
为探明杀虫剂在褐飞虱和灰飞虱间的作用差异,在室内测定了噻嗪酮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速灭威、异丙威对褐飞虱和灰飞虱的毒力,同时比较了相同配比下噻嗪酮与速灭威、异丙威混配对两种飞虱的增效作用差异;并通过生化测定比较了杀虫剂单剂及组合对两种飞虱体内AChE和GSTs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噻嗪酮、速灭威和异丙威对灰飞虱1L若虫的LC50分别是褐飞虱的2.30、5.60、1.61倍。噻嗪酮与速灭威、异丙威分别按2∶1、1∶4比例混配,对褐飞虱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82.39和193.94,对灰飞虱的共毒系数仅为60.11和43.77。生化分析结果显示,杀虫剂单剂及组合在活体和离体条件下对褐飞虱的AChE的抑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贡常委  秦旖曼  屈劲松  王学贵  
【目的】灰霉病是草莓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了其产量和品质。论文旨在明确四川省草莓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抗性频率以及抗性机制,为草莓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7年从四川成都、德阳、眉山、乐山及雅安等地采集草莓灰霉病样本,并分离纯化得到188株草莓灰霉病菌菌株。采用区分计量法测定188株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水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咯菌腈对代表性菌株的毒力和渗透压敏感性,采用甘油铜比色法测定经咯菌腈处理的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甘油含量,采用分段测序对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Ⅲ型组氨酸激酶基因BOS1(BC1G_00374)扩增测序,采用Swissmodle和I-TASSER预测和评价突变对BOS1的结构影响。【结果】188株灰霉病菌菌株中有8株表现为高抗,9株为中抗,43株为低抗,其余表现为敏感;咯菌腈对代表性菌株的EC50介于0.03—0.62μg·mL~(-1),代表性菌株的抗性倍数范围为2.2—45.9。NaCl浓度在1.25—10 g·L~(-1)可刺激敏感菌株生长,浓度在1.25—20 g·L~(-1)范围可刺激抗性菌株生长,但>40 g·L~(-1)时则抑制菌丝生长,尤其对抗性菌株,抗性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在正常条件下各代表性菌株甘油含量介于0.0025—0.0148μg·mL~(-1),且菌株的甘油含量与咯菌腈抗性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但在使用咯菌腈处理(0.1μg·mL~(-1))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后,甘油含量均上升,且抗性菌株甘油含量上升幅度明显低于敏感菌株。低抗菌株YAHY-13、CDCZ-2以及中抗菌株CDCZ-42在TAR和HAMP区域均发生突变,中抗菌株CDCZ-20和高抗菌株MYFC-10、CDCZ-43在TAR和REC区域均有突变,但CDCZ-20菌株在TAR区域位点是I365N,而两株高抗菌株在TAR区域位点是I365S。不同突变位置对BOS1区域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F127S、I365N、I365S、V1136I、A1259T均处于BOS1区域结构的无规则卷曲,但TAR区域I365N和I365S使区域结构无规则卷曲发生整体偏移。【结论】四川省已有部分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咯菌腈产生了抗性;相比敏感菌株,田间抗性菌株对渗透压的耐受能力增加,但当浓度超过耐受范围后对渗透胁迫高度敏感,药剂胁迫下田间抗性菌株甘油含量增加量显著小于敏感菌株;组氨酸激酶BOS1突变的位置和方式与灰霉病菌菌株对咯菌腈的抗性水平存在必然联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玉丛  范凯华  师慈  穆兰芳  韩召军  
连续对南京、吴江和安庆3个地理种群的褐飞虱进行了吡虫啉的抗性动态监测,并对相关的室内筛选品系进行了适合度分析。结果显示:虽然2005年以来国内已经较少使用吡虫啉防治褐飞虱,但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并没有显著下降(由26.6~147.8倍到37.4~87.3倍)。然而通过构建褐飞虱不同品系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发现,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抗性后,其适合度显著下降,仅为敏感品系的0.191,表明褐飞虱杂合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具有不稳定性,在不接触药剂的情况下,田间抗性会逐步下降。对这一矛盾现象的讨论分析认为,目前田间褐飞虱对吡虫啉抗性没有显著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局部地区还在使用吡虫啉,主要用于早期防治白背飞虱;...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清  王荫长  韩召军  顾正远  肖英方  
水稻品种南京14号对褐飞虱抗性的研究──Ⅰ.应用生命表技术评价南京14号的抗虫性李国清,王荫长,韩召军,顾正远,肖英方(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系,南京21009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STUDIESONRESISTANCEOFRICEVARIETYNJ...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泽文  韩召军  王荫长  
测定了褐飞虱敏感品系和两个实验室选育的抗有机磷品系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 :有机磷杀虫剂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之间存在交互抗性 ;两个抗性品系对拟除虫菊酯类和吡虫啉均无明显的交互抗性。通过建立两个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命表 ,发现抗性品系适合度显著下降 ,低龄若虫存活率和羽化率低 ,成虫寿命缩短 ,卵历期延长 ;在繁殖上均表现为交配率、产卵量和孵化率下降 ;马拉硫磷抗性品系还表现为若虫历期延长。用种群数量趋势指数 (I)来确定两个抗性品系的相对生物适合度 ,发现与敏感品系相比 ,甲胺磷抗性品系和马拉硫磷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仅分别为 0 4 9和0 19。认为 :抗性品系生物适合度的下降可能造成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英之  陈乔  孙荣科  杨朗  黄凤宽  黄大辉  韦素美  张月雄  刘丕庆  李容柏  
稻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作区大发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控制稻褐飞虱为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来源于普通野生稻的5个抗稻褐飞虱(BPH)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开发,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和聚合BPH抗性基因到杂交水稻亲本中,获得了与抗BPH基因bph25(t),bph26(t),bph22(t),bph23(t),Bph24(t)紧密或较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这些标记的选择正确率达到60%~90%。成功地转育和聚合3~5个BPH抗性基因到5个杂交水稻亲本获得抗性基因聚合系。对其中9个抗性基因聚合系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泽文  韩召军  
用马拉硫磷筛选的褐飞虱抗性品系 (R)对马拉硫磷的抗性达到 1 84 4倍 ,对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的二嗪磷、异丙威和仲丁威有一定的交互抗性 ,而对氰戊菊酯不表现显著的交互抗性。进一步研究显示 :在抗性品系中 ,磷酸三苯酯对马拉硫磷和仲丁威的增效作用分别达到 9 1 5和 2 38倍 ,顺丁烯二酸二乙酯对这两个药剂也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2 32和 1 4 2倍 )。抗性品系的酯酶、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以 2 ,4二硝基氯苯为底物 )和多功能氧化酶活力分别为敏感品系(S)的 1 4 6 7、 1 5 2和 1 1 1倍。在抗性品系中 ,磷酸三苯酯对酯酶活力抑制作用很强 ,顺丁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凌炎  黄芊  蒋显斌  尹文兵  龙丽萍  黄凤宽  黄所生  吴碧球  李成  
【目的】了解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极高水平抗性后对其主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抗性发展的影响,为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用对吡虫啉敏感的褐飞虱种群(SN种群)和极高抗种群(RN种群)连续饲养黑肩绿盲蝽25代以及用吡虫啉对黑肩绿盲蝽连续诱导25代,每隔5代分别测定黑肩绿盲蝽的敏感性和酶活性。【结果】SNCF_(25)种群的敏感性变化不大;RNCF_(25)种群的LC_(50)值是原来的1.53倍;诱导(INCF_(25))种群LC_(50)值是原来的1.66倍。SNC、RNC和INC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洁  吴丽娟  周彤  魏邦庆  周益军  
为明确江苏省主栽抗病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特征,采用苗期接种鉴定、非嗜性测验和抗生性测验的方法,分析了8个主栽抗病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结果发现:品种的抗病性和抗虫性表现并不一致。抗病性分析发现,供试品种均抗条纹病毒;抗虫性分析发现,镇稻88等4个品种表现为较弱的抗虫性,其余品种均表现为无抗虫性。表明:供试抗病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的抗性主要来源于对条纹病毒的抗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群   韦建国   郭嘉颖   张战战   冯致科   陈金奕  
[目的]本研究为初步明确黑龙江省大豆田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种群对氟磺胺草醚的抗药性水平,并研究其产生抗性及多抗性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琼脂法快速测定了采自黑龙江省嫩江县的3个反枝苋种群对氟磺胺草醚的抗性水平。通过盆栽法筛选出抗氟磺胺草醚/噻吩磺隆的反枝苋植株,并进行PPO和ALS的靶标基因测序。[结果]相比于敏感种群,黑龙江省3个种群对氟磺胺草醚的相对抗性倍数(resistance index,RI)分别为83.6、83.8、93.4;位于反枝苋PPO2高度保守区域编码128位氨基酸的核苷酸由AGG突变为GGG,导致精氨酸被替换为甘氨酸(Arg-128-Gly)。三个抗氟磺胺草醚的反枝苋种群均对ALS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多抗性。对als基因测序后发现,与敏感种群相比,各抗性种群10个单株的ALS保守区域均发生了多个不同位点(Ala-205-Val、Asp-376-Glu、Trp-574-Leu和Ser-653-Thr)及组合的氨基酸取代方式,各种群突变位点和杂合度多样。[结论]本研究表明:PPO2的Arg-128-Gly氨基酸取代可能是黑龙江三个反枝苋种群对氟磺胺草醚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三个种群同时对ALS抑制剂类除草剂存在靶标位点突变导致的多抗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晓风  程遐年  罗利军  梅捍卫  黎志康  
为了探讨水稻品种莱蒙特 ( Lem ont)、特青 ( Teqing) 及其杂交后代对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 Stal) 抗性的遗传规律,通过苗期抗性的集团测定、独立测定、网室鉴定及褐飞虱的栖息量测定等方法,系统考察了160 个 Lem ont/ Teqing重组自交系 ( R I L) 群体 (第 11 代) 对褐飞虱的抗性表现。结果如下: (1) 该群体对褐飞虱的平均抗性指数和平均受害等级均呈连续分布, 显示了数量性状的特征, 表明该群体及其亲本对褐飞虱的抗性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抗性; (2) 该群体中少数品系经受住了网室内较高虫口密度的攻击, 平均受害等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所生  黄凤宽  吴碧球  梁曼玲  阎勇  粟学俊  陈彩虹  
关键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永林  沈晋良  
建立了适合于测定褐飞虱对噻嗪酮敏感性的稻茎浸渍法及相对敏感毒力基线。用该方法检测的结果表明 :1996年安庆、江浦 ,1997年南宁种群对噻嗪酮为早期抗性 (抗性倍数为 3 0~ 3 5 ) ;1996年由南向北敏感性有下降趋势 ,而1997年该趋势不明显。还对抗性监测方法及抗性治理进行了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