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92)
- 2023(3580)
- 2022(2974)
- 2021(2730)
- 2020(2330)
- 2019(5109)
- 2018(5292)
- 2017(9244)
- 2016(5383)
- 2015(6100)
- 2014(6299)
- 2013(5846)
- 2012(5457)
- 2011(4969)
- 2010(4990)
- 2009(4598)
- 2008(4369)
- 2007(4029)
- 2006(3480)
- 2005(3077)
- 学科
- 济(17548)
- 经济(17519)
- 管理(12507)
- 业(9724)
- 企(7698)
- 企业(7698)
- 学(7081)
- 方法(6936)
- 数学(5924)
- 数学方法(5828)
- 制(5564)
- 中国(5550)
- 体(5264)
- 农(5158)
- 财(4610)
- 理论(4444)
- 银(3970)
- 银行(3947)
- 融(3878)
- 金融(3871)
- 行(3849)
- 地方(3577)
- 业经(3574)
- 教育(3482)
- 农业(3184)
- 体制(3063)
- 和(2894)
- 水产(2486)
- 度(2458)
- 制度(2454)
- 机构
- 大学(73965)
- 学院(73650)
- 研究(28831)
- 济(24750)
- 经济(24017)
- 管理(22510)
- 中国(21084)
- 科学(20123)
- 理学(18826)
- 农(18766)
- 理学院(18539)
- 管理学(17940)
- 管理学院(17815)
- 京(16618)
- 所(15919)
- 农业(15181)
- 研究所(14676)
- 业大(14022)
- 中心(13051)
- 江(12494)
- 财(12470)
- 技术(11244)
- 院(10805)
- 范(10417)
- 省(10382)
- 师范(10182)
- 北京(10104)
- 室(9941)
- 财经(9509)
- 农业大学(9490)
- 基金
- 项目(51079)
- 科学(38316)
- 基金(35157)
- 研究(34803)
- 家(32434)
- 国家(32153)
- 科学基金(25859)
- 省(21190)
- 社会(20209)
- 社会科(18951)
- 社会科学(18949)
- 划(18041)
- 基金项目(17851)
- 自然(17305)
- 自然科(16899)
- 自然科学(16890)
- 教育(16573)
- 自然科学基金(16542)
- 资助(14840)
- 编号(14051)
- 成果(12432)
- 重点(12061)
- 课题(11067)
- 计划(11014)
- 发(10781)
- 部(10500)
- 体(10378)
- 创(10301)
- 科技(10132)
- 科研(10122)
共检索到115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邸垫平 苗洪芹 路银贵 田兰芝
采用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表面蛋白基因(wsp基因)的通用引物81F和691R对河北曲阳和容城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体内的Wolbachia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从灰飞虱DNA样品中可扩增出600 bp大小的wsp目的基因片段,证实河北曲阳和容城田间的灰飞虱种群有Wolbachia感染;对wsp目的基因片段的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表明,河北的2个灰飞虱种群感染的Wolbachia与来自白背飞虱的wFur品系、灰飞虱的wStri品系亲缘关系较近,同属于WolbachiaB大组Con组。
关键词:
灰飞虱 沃尔巴克氏体 检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开玉 熊如意 吴建祥 周雪平 周益军
【目的】检测灰飞虱体内由水稻条纹病毒(RSV)编码的外壳蛋白(CP)、病害特异性蛋白(SP),以及非结构蛋白NS2、NS3和NSvc4等5种蛋白以及病毒粒子CP与SP、NS2、NS3、NSvc4的体外结合,为进一步研究水稻条纹病毒与其介体昆虫互作提供有用信息。【方法】提取高带毒灰飞虱(Q家系)总蛋白,用免疫方法检测昆虫体内CP、SP、NS2、NS3和NSvc4等5种重要蛋白的表达以及病毒粒子CP与SP、NS2、NS3、NSvc4的体外结合情况。【结果】结果表明在带毒灰飞虱体内以上5种蛋白都能检测到,而且CP含量最高,NSvc4、SP、NS3、NS2含量依次降低;用体外原核表达后纯化的蛋白进行了...
关键词:
灰飞虱 水稻条纹病毒 表达 体外结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小英 吴瑜 张东京 洪晓月 奚志勇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全球范围最具有侵略性的入侵物种之一,是中国大陆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等病原体的主要传播媒介。传统的蚊媒控制方法对白纹伊蚊的控制效果不理想。我们通过显微胚胎注射建立了携带三型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菌型(wAlbA、wAlbB和wPip)的白纹伊蚊HC蚊株,应用昆虫不相容技术结合昆虫绝育技术(IIT-SIT),在选定的2个试验现场进行持续释放大规模生产的HC雄蚊,以压制目标区域的白纹伊蚊种群。研究结果显示:在2个试验现场基本清除白纹伊蚊的种群,证明IIT-SIT是一种高效、绿色环保的蚊媒控制工具,应用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疾病的传播控制切实可行,给蚊虫防控提供崭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爱玲 林克剑 贺康 王桂荣 李飞
【目的】探讨利用RNA干扰技术切断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繁殖的可行性,研究RSV病毒不同基因间的互作关系。【方法】利用喂食的方法测定体外合成的dsRNA对灰飞虱体内RSV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根据RSV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3种dsRNA(dsRdRp、dsNSvc4和dsCP),分别喂食携带RSV病毒的2龄灰飞虱,96 h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同时检测灰飞虱体内RSV病毒不同基因RdRp、NSvc4和CP的表达量。【结果】经过特异性dsRNA喂食处理的灰飞虱体内RSV病毒靶基因NSvc4、CP的表达量大幅下调,下调幅度分别为93.2%和94.9%;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东升 任堂雨 陈红燕 魏太云 谢联辉
应用双链RNA(dsRNA)诱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原理,将体外合成的源于白背飞虱肌动蛋白(Actin)基因的dsRNA通过膜饲喂法饲喂其2龄若虫.通过优化人工饲料、dsRNA浓度和饲喂时间,成功地干扰了白背飞虱Actin基因的表达,并引发白背飞虱的死亡,从而建立了白背飞虱体内的RNAi体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乐文静 史文琦 季英华 周益军
使用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IBA)和PCR法分别对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和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感染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灰飞虱体内广泛存在Wolbachia感染,但是灰飞虱体内Wolbachia的感染与其体内携带RSV的特点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二者在经卵传播过程中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暗示了RSV和Wolbachia在灰飞虱体内虽然都可以垂直传播给下一代,但是二者在传播方式上或者在传播过程中可能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间没有明显影响的过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国富 胡薛英 周诗其 熊道焕
本实验运用单克隆抗体PAP法,对实验感染鸭肝炎病毒雏鸭的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观察,旨在动态研究病毒在雏鸭体内的分布以及病毒与组织病变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后3h,雏鸭心肌、肝、脾、肾、胰、腿部肌肉、大脑等组织的细胞浆内均出现了PAP染色的特异性棕黄色产物,除胰脏组织切片的PAP反应性在感染后168h达到最高外,上述其他组织的最高PAP反应性均在感染后24h;对同期的不同组织切片比较观察发现,肝、脾、胰外分泌腺、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腿部肌肉细胞的PAP反应性比心肌及大脑神经元细胞的PAP反应性强。由此表明,鸭肝炎病毒在感染后3h达全身化,并主要侵害肝、脾、肾、胰及腿部肌肉,继而引起相应的变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从经 戴华国 武淑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献芳 文凯 逯晋忠 王圣英 祁高富 赵秀云
以水稻和油菜为试验材料,对内生菌YY-23和SJ-10进行定殖范围的测定、促生长及抗虫试验,结果表明:2株内生菌YY-23和SJ-10均能在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红菜薹、萝卜等植物体内定殖;菌液浸种24 h后播种,20 d后经YY-23和SJ-10浸种后的油菜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13.5%、52.5%;SJ-10在饲喂第6天时存活率比对照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而YY-23无抗虫活性。
关键词:
内生细菌 定殖 促生长 抗蚜虫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用直接荧光抗体法和细菌培养法对中华鳖体内的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陈昌福(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FLUORESCENTANTIBODYTECHNIQUECOMPAREDTOPLATECULTUREMETHODFORCOUNTOFAero...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永林 沈晋良
建立了适合于测定褐飞虱对噻嗪酮敏感性的稻茎浸渍法及相对敏感毒力基线。用该方法检测的结果表明 :1996年安庆、江浦 ,1997年南宁种群对噻嗪酮为早期抗性 (抗性倍数为 3 0~ 3 5 ) ;1996年由南向北敏感性有下降趋势 ,而1997年该趋势不明显。还对抗性监测方法及抗性治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褐飞虱 噻嗪酮 抗药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璞 陈晓鸣 李萌 文灿
采用Wolbachia的通用引物对白蜡虫优势寄生蜂之一,白蜡虫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ericeriXu et Jiang)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PCR扩增,以此为模板结合Wolbachia的A大组和B大组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表明:白蜡虫阔柄跳小蜂被A大组和B大组Wolbachia复合感染,将两种寄生蜂感染的A大组和B大组Wolbachia基因片段以及采用通用引物获得的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wMeeriA、wMeeriB和wMeeri,对应的片段长度分别为554、439、599 b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白蜡虫阔柄跳小蜂感染的Wolbachia分属于A大组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璞 朱家颖 谢正华 李萌 陈晓鸣 陈晓庆
采用Wolbachia的通用引物、A大组和B大组的特异性引物对一种新的白蜡虫寄生蜂——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sp.)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分子检测,所获得的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wApr、wAprA和wAprB,长度分别为620、566和463 b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wAprA、wAprB与wApr在对应位置序列仅有4个碱基的差异。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寄生蜂仅感染了B大组Dig亚组的Wolbachia。wApr和wAprB基因序列已经递交到NCBI,登录号分别是HQ121415和HQ12141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翠芳 高广瑞 田世民 蒋继志 鹿秀云 马平 李社增
利用棉花黄萎病的病原菌的菌丝蛋白作为抗原,制备了该病原菌菌丝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建立了特异性检测棉花黄萎病菌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检测灵敏度达到5 ng/mL棉花黄萎菌菌丝蛋白。应用该方法可定量检测棉花组织及其根部土壤中棉花黄萎菌的含量,同时发现病株的茎、根及根部土壤的带菌量多少与病株发病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说明,该方法可在棉花黄萎病的早期检测和预报上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冬丽 刘魏魏 胡艳红 杨璞 陈晓鸣
肠道微生物对于昆虫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参与维生素合成、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与利用、孤雌生殖、信息素的合成,同时在抵御外来菌的侵入与定植以及在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中也起着重要作用[1-2]。对于刺吸式昆虫来说,由于植物枝干韧皮部汁液营养组成不均衡,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而必需氨基酸组分欠缺或含量较低[3],这些昆虫体内的共生细菌能提供寄主昆虫所缺乏的必需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