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88)
2023(8556)
2022(7069)
2021(6281)
2020(5010)
2019(11201)
2018(11181)
2017(19914)
2016(11437)
2015(12737)
2014(13096)
2013(12720)
2012(12222)
2011(11337)
2010(11598)
2009(10597)
2008(10421)
2007(9571)
2006(8663)
2005(8173)
作者
(37252)
(30824)
(30618)
(28899)
(19566)
(14862)
(13912)
(11990)
(11951)
(11200)
(10522)
(10295)
(10122)
(10015)
(9958)
(9461)
(9317)
(9079)
(8986)
(8886)
(8086)
(8031)
(7664)
(7135)
(7066)
(7023)
(6926)
(6846)
(6533)
(6346)
学科
(48504)
经济(48446)
管理(27174)
(25383)
地方(18788)
中国(18419)
(18033)
企业(18033)
(15832)
业经(12291)
(12239)
方法(11496)
农业(10677)
(10657)
地方经济(10463)
(10367)
金融(10360)
(10330)
银行(10296)
(10127)
(9893)
数学(9388)
数学方法(9182)
(8945)
(8254)
环境(8216)
(7926)
贸易(7916)
理论(7834)
(7531)
机构
学院(163771)
大学(159071)
研究(66435)
(60630)
经济(59003)
管理(52566)
中国(49512)
科学(44120)
理学(43003)
理学院(42341)
管理学(41308)
管理学院(41029)
(38839)
(36526)
(36419)
研究所(33063)
农业(30525)
中心(29345)
(28932)
业大(28183)
(28116)
(24782)
(24108)
(23866)
师范(23469)
北京(23414)
(22921)
技术(22803)
财经(21052)
科学院(20724)
基金
项目(104537)
科学(79049)
研究(74611)
基金(69918)
(63018)
国家(62419)
科学基金(50805)
(45365)
社会(43736)
社会科(41216)
社会科学(41206)
(37256)
基金项目(35891)
教育(34003)
自然(32634)
自然科(31829)
自然科学(31807)
自然科学基金(31167)
编号(31079)
(29477)
资助(29042)
成果(26406)
重点(24485)
课题(24415)
发展(23052)
(22644)
(21695)
计划(21146)
(20594)
创新(20389)
期刊
(81703)
经济(81703)
研究(51790)
中国(44243)
(38522)
学报(33618)
科学(27482)
农业(26197)
教育(24672)
大学(24266)
学学(23012)
管理(22143)
(21417)
(18382)
金融(18382)
技术(15989)
业经(15698)
(13215)
经济研究(12908)
问题(10229)
财经(10158)
业大(9734)
(9529)
科技(9119)
(8805)
农业大学(8440)
图书(8329)
(8105)
论坛(8105)
商业(7838)
共检索到274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利辉  冯江兰  董金皋  
【目的】探讨灰葡萄孢BC7-3菌株固体发酵的基本条件以提高其除草活性物质的产量。【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优化的培养基组合,并结合生长抑制法测定外加碳源、氮源等因素对除草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发酵条件。【结果】确定了小米5 g、高粱5 g、麦麸5 g、玉米秸秆2.5 g为最佳复合培养基质;明确了该菌株在加入1%硝酸铵、1%蔗糖的培养基中,20℃黑暗条件下,接种量8%、含水量80%、静置培养15 d,得到的除草活性物质活性最强。【结论】固体发酵适合于灰葡萄孢代谢产物中除草活性物质的产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惠  钮绪燕  张建  董金皋  商鸿生  
 用柱层析和制备HPLC法从灰葡萄孢BC4菌株的PD培养滤液中分离到一种白色固体。经HPLC-ESIMS,GC-MS,IR和1HNMR鉴定为脱落酸。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脱落酸的活性是标准脱落酸的2.5倍以上;用0.7μmol/L该物质的丙酮溶液处理反枝苋催芽种子,2d内反枝苋种子幼芽和幼根均无生长,而对照的反枝苋种子幼芽和幼根总长度平均为2.3cm,抑制率达1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垂宝  刘双清  马文月  韩军花  曹海佳  张小艳  廖晓兰  
采用平板分离法、平板对峙法从龙牙百合内生菌中筛选获得了具有抑制灰葡萄孢菌活性的98号菌,其抑菌率为74%;对98号菌进行生理生化测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和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pH值为7、培养温度为32℃、接种量为发酵液体积的6%、250 mL三角瓶装100 mL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发酵培养基、180 r/min的摇床培养5 d,其抑菌活性最大;优化后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硫酸亚铁0.15 g、玉米粉20 g、牛肉膏15 g,水1 L。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垂宝  刘双清  马文月  韩军花  曹海佳  张小艳  廖晓兰  
采用平板分离法、平板对峙法从龙牙百合内生菌中筛选获得了具有抑制灰葡萄孢菌活性的98号菌,其抑菌率为74%;对98号菌进行生理生化测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和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pH值为7、培养温度为32℃、接种量为发酵液体积的6%、250 mL三角瓶装100 mL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发酵培养基、180 r/min的摇床培养5 d,其抑菌活性最大;优化后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硫酸亚铁0.15 g、玉米粉20 g、牛肉膏15 g,水1 L。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时轮  李勇  傅俊范  丁万隆  方焕民  
以产孢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人参根部病害拮抗绿色木霉菌株Tv04-2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了筛选,获得了以玉米粉、麦麸等廉价农产品及其副产物为碳、氮源的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其配方为:在250 mL三角瓶中装入20 g固体基质,其中玉米粉∶麦麸按1∶1比例混合,FeSO4含量0.1 g,水7 mL,接种量4 mL;最佳发酵条件为:25,20和28℃下依次发酵2 d。利用优化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发酵试验,可以获得高达4×109cfu/g的产孢量,为人参根部病害高拮抗活性木霉菌剂的生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雷  张静  杨龙  李国庆  
观察了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转化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RoseBc-3的影响因素,并对遗传转化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农杆菌与灰葡萄孢共培养的温度和灰葡萄孢分生孢子浓度均能影响转化效率,当共培养温度为22℃、灰葡萄孢分生孢子浓度为1×105个/mL时,转化效率最高,平均每平皿(直径9cm)转化子数量超过100个;通过特异性引物介导的PCR和特异性探针杂交方法,证明所获得的转化子是农杆菌中T-DNA插入造成的,且大多数(87.5%)T-DNA插入为单拷贝插入;从灰葡萄孢T-DNA插入体库筛选获得了6类突变体,即产孢显著减少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岗  颜方贵  宋维平  
从腐烂苹果、青椒等材料分离得到一株葡萄糖酸杆菌 (Gluconobactersp .)A6 可将葡萄糖转化为 2 ,5 二酮基 D 葡萄糖酸。该菌的发酵条件研究表明 ,在含质量浓度 2 5 %葡萄糖的玉米浆碳酸钙培养基中 ,2 8℃发酵 7d可生成 2 ,5 二酮基 D 葡萄糖酸钙 172 0mg/mL ,转化率为摩尔比 5 2 0 5。在耐糖性方面高于国内同类报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玉净  郝志敏  郑蒙  张金林  董金皋  
本研究从400余株灰葡萄孢ATMT转化子中筛选到产孢缺陷菌株BCG-183。利用CTAB法提取野生型和BCG-183的基因组DNA,Southern杂交证实T-DNA标记在突变菌株中为单拷贝插入;对该菌株表型进行分析,发现BCG-183菌株菌落呈白色,菌丝产量较野生型大;致病性较野生型强;利用血球计数板计算产孢量,表明BCG-183不产生分生孢子;胞壁降解酶活性比野生型强。利用TAIL-PCR技术确定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DNA插入到灰葡萄孢基因组超级重叠群42(Supercontig 42)中假定蛋白编码基因(BC1G_07455)的3'末端。RT-PCR结果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顾晓颖  王文思  陈家  赵丹丹  李凌飞  
【目的】对高产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简称ARA)的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更高的菌体生物量和ARA产量。【方法】以前期筛选出的3株高产ARA菌株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氮源,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并筛选最适生长温度。【结果】M. alpina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生长温度为20℃。其中D1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0 g/L,KH2PO41 g/L,酵母浸粉15 g/L,初始pH 5. 5; N24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0 g/L,KH2PO41 g/L,酵母浸粉20 g/L,初始pH 6. 0; 11f01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0 g/L,KH2PO41 g/L,酵母浸粉15 g/L,初始pH 6. 0。优化后3株菌的生物量分别为26. 67、27. 07和23. 02 g/L,分别增加了22. 0%、15.39%和23. 73%; ARA含量分别为4. 29、4. 39和3. 45 g/L,分别增加了38. 79%、23. 16%、64. 59%。【结论】对M. alpina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后,3株菌的菌体生物量和ARA含量均明显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金林  徐扩  李川  马娟  董金皋  
对灰葡萄孢BC4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得到了15个诱变菌株,经测定筛选出BC4-1、BC4-2和BC4-15等3个诱变菌株中以BC4-1菌株效果最好。试验发现,用于毒素产生的PD培养基的pH值对产毒能力影响很大,以pH4.0最优。用三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培养滤液制备BC-粗毒素,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乙酸乙酯萃取所得粗毒素对杂草种子萌发及生长抑制作用最强。通过柱层析法和HPLC法分离和纯化除草活性组分,得到1个在271nm有最大UV吸收的化合物,该组分在100mg·L-1浓度下对马唐的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50mg·L-1浓度下可完全抑制马唐和反枝苋种子的萌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婷  张园园  王辰  王世梅  
[目的]为了明确草莓根腐病的致病因子,降低其发病率,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病原菌,并研究拮抗菌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效果。[方法]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出了1株病原菌Y3,采用形态观察及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Y3进行鉴定,用平板对峙培养测定拮抗菌CT205对菌株Y3的抑制作用,利用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对拮抗菌CT205进行固体发酵,通过连作致病土盆栽试验评价菌株CT205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作用。[结果]初步鉴定病原菌Y3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sp.)。试验发现拮抗菌CT205对病原菌Y3的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婷  张园园  王辰  王世梅  
[目的]为了明确草莓根腐病的致病因子,降低其发病率,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病原菌,并研究拮抗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 CT205 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效果。[方法]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出了 1 株病原菌 Y3,采用形态观察及 rDNA-ITS 序列分析对病原菌 Y3 进行鉴定,用平板对峙培养测定拮抗菌 CT205对菌株 Y3 的抑制作用,利用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对拮抗菌 CT205 进行固体发酵,通过连作致病土盆栽试验评价菌株 CT205 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作用。[结果]初步鉴定病原菌 Y3 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sp.),试验发现拮抗菌 CT...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婷  张园园  王辰  王世梅  
[目的]为了明确草莓根腐病的致病因子,降低其发病率,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病原菌,并研究拮抗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 ct205 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效果。[方法]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出了 1 株病原菌 y3,采用形态观察及 rDna-itS 序列分析对病原菌 y3 进行鉴定,用平板对峙培养测定拮抗菌 ct205对菌株 y3 的抑制作用,利用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对拮抗菌 ct205 进行固体发酵,通过连作致病土盆栽试验评价菌株 ct205 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作用。[结果]初步鉴定病原菌 y3 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Sp.),试验发现拮抗菌 ct...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婷  张园园  王辰  王世梅  
[目的]为了明确草莓根腐病的致病因子,降低其发病率,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病原菌,并研究拮抗菌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效果。[方法]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出了1株病原菌y3,采用形态观察及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y3进行鉴定,用平板对峙培养测定拮抗菌ct205对菌株y3的抑制作用,利用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对拮抗菌ct205进行固体发酵,通过连作致病土盆栽试验评价菌株ct205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作用。[结果]初步鉴定病原菌y3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Sp.)。试验发现拮抗菌ct205对病原菌y3的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龙建友  吴文君  
 对1株拮抗链霉菌No.24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单因素发酵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碳源以30g/L葡萄糖和30g/L小米最佳,有机氮源以10g/L黄豆饼粉最好,无机氮源以2g/L(NH4)2SO4最好,最适发酵时间为96h,最适发酵培养温度为32℃,最适初始pH值为7.2~7.4,最佳振荡频率为210r/min,装液量为40mL/250mL。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