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47)
- 2023(7551)
- 2022(6334)
- 2021(5567)
- 2020(4729)
- 2019(10796)
- 2018(10406)
- 2017(20039)
- 2016(10674)
- 2015(11365)
- 2014(11169)
- 2013(11191)
- 2012(10435)
- 2011(9502)
- 2010(9587)
- 2009(8711)
- 2008(8722)
- 2007(7488)
- 2006(6707)
- 2005(6339)
- 学科
- 济(46170)
- 经济(46130)
- 管理(28416)
- 业(24829)
- 企(19861)
- 企业(19861)
- 方法(17636)
- 数学(15305)
- 学(15146)
- 数学方法(14933)
- 地方(11407)
- 中国(10745)
- 农(10534)
- 财(9886)
- 土地(9498)
- 环境(8986)
- 业经(7650)
- 制(7387)
- 农业(7111)
- 贸(7045)
- 贸易(7039)
- 划(6797)
- 易(6795)
- 融(6582)
- 金融(6580)
- 经济学(6536)
- 技术(6494)
- 和(6303)
- 理论(6247)
- 发(6220)
- 机构
- 大学(151036)
- 学院(148741)
- 研究(58907)
- 济(56729)
- 经济(55340)
- 管理(53547)
- 理学(45753)
- 理学院(45061)
- 管理学(43834)
- 管理学院(43549)
- 中国(43378)
- 科学(39853)
- 京(34335)
- 农(32938)
- 所(31468)
- 研究所(28872)
- 业大(27437)
- 中心(26222)
- 农业(26193)
- 财(26054)
- 江(23412)
- 院(22670)
- 北京(21588)
- 财经(20806)
- 省(20118)
- 范(19965)
- 师范(19722)
- 经(18934)
- 州(18469)
- 科学院(18231)
- 基金
- 项目(106607)
- 科学(83051)
- 基金(78407)
- 家(72399)
- 国家(71941)
- 研究(70035)
- 科学基金(59980)
- 社会(44511)
- 社会科(42346)
- 社会科学(42327)
- 自然(41635)
- 省(40872)
- 基金项目(40752)
- 自然科(40636)
- 自然科学(40617)
- 自然科学基金(39820)
- 划(36317)
- 资助(32666)
- 教育(30662)
- 编号(25272)
- 重点(24771)
- 发(23078)
- 部(22630)
- 计划(22298)
- 创(21447)
- 科研(21115)
- 创新(20364)
- 成果(20255)
- 科技(20001)
- 国家社会(19341)
共检索到228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士丰 杨忠伟 王震
首先对萎缩型边缘区进行定义阐述,剖析国内萎缩型边缘区土地低效利用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国内外土地利用开发理念,明确土地资源再利用发展的模式与方法。继而研究了主动考虑发展过程的"灰色用地"规划模式,并首次提出产业"由附转主、由短为长"更新为参考标准的土地转换模式,引入短期型产业用地与长期性产业用地,提高"灰色用地"在萎缩型边缘区规划中的操作性,为我国萎缩型边缘区土地集约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士丰 史抗洪 杨忠伟
在"存量挖潜"和明确"城市发展边界"的大背景下,萎缩型边缘区作为承接城市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频繁出现土地闲置与产业被动"退二进三"的现象。文章在对萎缩型边缘区进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针对国内萎缩型边缘区土地的低效利用,提出了以产业更新为参考的土地动恋弹性集约发展模式——"灰色用地"规划模式,并首次提出以产业"由附转主、由短为长"更新为参考的土地转换模式,以完善"灰色用地"在萎缩型边缘区规划宴践中的可实施性为我国萎缩型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一种新方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士丰 史抗洪 杨忠伟
在"存量挖潜"和明确"城市发展边界"的大背景下,萎缩型边缘区作为承接城市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频繁出现土地闲置与产业被动"退二进三"的现象。文章在对萎缩型边缘区进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针对国内萎缩型边缘区土地的低效利用,提出了以产业更新为参考的土地动恋弹性集约发展模式——"灰色用地"规划模式,并首次提出以产业"由附转主、由短为长"更新为参考的土地转换模式,以完善"灰色用地"在萎缩型边缘区规划宴践中的可实施性为我国萎缩型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一种新方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忠伟 殷景文
本文界定了城市"灰色用地"规划的涵义;探讨了城市"灰色用地"规划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对"灰色用地"选址、规划过程及操作机制等的探讨,表明城市"灰色用地"规划能较好地适应经济生活中不确定因素导致的用地数量、用地结构、用地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关键词:
灰色 灰色用地 规划方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研究目的:在对城市边缘区景观要素及其矛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城市边缘区景观要素的不谐调问题。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应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加强以下4方面的工作来营造边缘区谐调景观风貌:(1)城市边缘区的视觉形象设计;(2)城市边缘区的土地规划分区;(3)调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密度和强度;(4)创建边缘区和谐的生态空间。研究结论:城市边缘区存在景观不谐调问题,应利用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予以缓解,创建边缘区谐调景观关系。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景观 谐调 城市边缘区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杨鹤 周国华
在不确定项目网络计划中,通常情况下多条路径都有可能成为关键路径,对路径按照关键程度进行排序,即确定多阶关键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在网络计划中确定多阶关键路径,探讨了活动时差与活动关键程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灰色网络计划中活动影响力和影响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设计了一种以活动的影响强度和影响力为依据求多阶关键路径的算法。通过一个算例证明,该算法能够对网络计划中的多条路径按照关键程度进行排序,区分度较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侠 王嘉陵 彭补拙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中最活跃、变化最为迅速的地区 ,是城市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在分析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 ,设计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动态规划管理系统 ,包括动态监测子系统、预警子系统和决策子系统三部分。系统的建立围绕边缘区土地的增值特点和土地利用动态更替规律 ,通过对边缘区土地质量和地价的动态评价 ,模拟边缘区土地利用的动态更替趋势 ,在此基础上 ,从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面对边缘区已有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分析和调整 ,并据此提出管理措施。作为一个循环反馈的运行机制 ,系统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作为调节的终结 ,以保证规划的合理调整和实施可能 ,从而...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土地利用 动态规划管理系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勇 张红亮 王介勇 王艳霞
在大城市边缘区,土地资源对于支撑快速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天津市东丽区为例,对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东丽区耕地减少的速度加快,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逐渐扩大,其未来城市化的关键是促进农民的非农化。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迁村并点"的逐步实施,使得农村居民点用地趋向集约化。提出了保障东丽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战略与对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方辰
作者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会计舞弊可能性的排序方法,用于监管部门对新生代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会计舞弊可能性的排序,并据此减少需要进一步核实的机构数量,从而提高监管资源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
会计舞弊识别 灰色关联度 监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友安 郑伟元
研究目的: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刚性与弹性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规划的刚性内容,提出增强规划弹性的方法和途径。研究结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刚性与弹性是矛盾的统一体,必须在保持一定刚性的前提下,具有适度弹性。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刚性 弹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宋祖铭 宁宣熙
本文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及应用背景,在分析应用灰色预测方法解决评价体系中的指标滞后问题后,结合灰色模糊集理论提出了灰色模糊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鸿
土地规划的矛盾性刚性和弹性,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维护规划权威性与实践可行性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刚性具体表现在用地指标的约束性、用地形态的控制性、政策实施的强制性。实践证明,现行规划受静态思想的影响,缺乏多种选择性,表现出过强的刚性特征,难以适应地区或城市实际发展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亚丽 黄珺嫦 蔡运龙 田华文
清晰统一的用地分类是实现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体系规划协调的基础。回顾了建设和国土部门土地利用分类的历程,提出统一土地分类的原则,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和《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中土地分类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统一的乡镇土地利用分类,为有效指导农村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提供借鉴。统一的乡镇土地利用分类包括12个一级类,59个二级类,其中有9个二级类划分了三级类,三级类共有21个;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为准的一级类包括8个,二级类包括49个;以《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为准的二级类1个;两...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陕西财经学院金融发展研究所宏观对策研究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