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56)
2023(4200)
2022(3559)
2021(3152)
2020(2545)
2019(6015)
2018(5554)
2017(10096)
2016(5393)
2015(5702)
2014(5675)
2013(5572)
2012(5007)
2011(4393)
2010(4380)
2009(4092)
2008(3946)
2007(3629)
2006(3247)
2005(2807)
作者
(16674)
(13896)
(13741)
(13287)
(8555)
(6874)
(6327)
(5595)
(5261)
(4867)
(4760)
(4752)
(4344)
(4318)
(4307)
(4293)
(4273)
(3983)
(3958)
(3928)
(3479)
(3335)
(3325)
(3168)
(3133)
(3119)
(3031)
(3006)
(2872)
(2855)
学科
(23050)
经济(23023)
(16348)
管理(15657)
方法(11955)
(11298)
企业(11298)
数学(10604)
数学方法(10275)
(8953)
农业(7229)
环境(6541)
(5965)
中国(5447)
(5231)
地方(5153)
收入(4847)
业经(4774)
(4392)
分配(4106)
(4040)
(3795)
资源(3787)
理论(3632)
技术(3500)
(3062)
财务(3040)
财务管理(3030)
企业财务(2875)
生态(2850)
机构
学院(77796)
大学(77765)
管理(30973)
(29149)
经济(28451)
理学(26988)
理学院(26669)
研究(25924)
管理学(25856)
管理学院(25750)
中国(19184)
科学(18240)
(16265)
(14313)
业大(13526)
(13073)
(12709)
中心(12465)
研究所(12135)
(11278)
农业(11191)
(10926)
师范(10819)
财经(10324)
北京(10136)
(9849)
(9268)
(9200)
技术(8752)
师范大学(8706)
基金
项目(57558)
科学(45567)
基金(41546)
研究(39813)
(36688)
国家(36400)
科学基金(31654)
社会(25990)
社会科(24758)
社会科学(24747)
(23858)
基金项目(21432)
自然(20529)
自然科(20088)
自然科学(20080)
自然科学基金(19658)
(19559)
教育(17812)
资助(17185)
编号(15174)
重点(13079)
(12494)
成果(11999)
(11682)
(11474)
计划(11322)
国家社会(11162)
科研(11062)
课题(10970)
创新(10847)
期刊
(29566)
经济(29566)
研究(19247)
中国(15197)
学报(13731)
(12972)
科学(12451)
大学(10321)
管理(10288)
学学(9830)
(9250)
农业(9098)
技术(8124)
教育(8090)
统计(8082)
(7248)
决策(6733)
(5023)
技术经济(4909)
业经(4875)
资源(4713)
(4659)
金融(4659)
科技(4538)
(4478)
经济研究(4257)
财经(4214)
业大(3862)
图书(3628)
问题(3570)
共检索到109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震   谢玉梅   丁松  
为了提升乡村振兴阶段相对贫困人口的识别准确性,文章聚焦贫困的多维属性,利用灰色关联理论构建了一类新的具有动态特征的多维贫困识别方法。该方法将被测主体视为空间中的几何形状,利用几何特征对比替代传统方法中的双重临界值,降低了临界值选取对识别结果的主观影响,以分位数指标为基础实现了对相对贫困的动态识别。同时拓展了灰色关联评价模型,讨论了识别结果的加总与分解,建立了多维贫困发生率、多维贫困分布指数与多维贫困深度指数。最后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的数据对中国多维相对贫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的多维贫困发生率远高于城市,但是贫困分布和贫困深度差距不大,各贫困维度的贡献率在不同区域和城乡范围内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尚卫平  姚智谋  
贫困应该表现为福利的缺乏,而不仅仅表现为收入或消费的不足。福利是一个多维概念。将贫困视为多维概念,要求在其程度的测度上对每个选中的福利变量均确定其阈值,即贫困表现为一个人有某个福利特征值小于相应的阈值。据此,文章讨论总结了多维贫困程度测度指标的性质,论证了该指标的可分解性,指出了该指标优于人文发展指数等指标的特点。最后,给出了该指标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并利用该形式进行了国家间贫困程度的比较分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迎风  
本文认为,用单一的收入标准来了解贫困会低估个体真实的贫困状况,很难全面反映个体贫困的复杂性、脆弱性和持久性。本文基于Sen的能力方法,使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利用模糊集方法测度中国的多维贫困状况。结论显示,相对于收入贫困,个体的教育、健康和医疗保险等贫困状况更为严重;多维贫困关于测度方法、权重较敏感,等权重下的AF多维贫困被其它方法与权重下的多维贫困严格占优,而在Betti&Verma权重下的AF多维贫困中,则住房、卫生设施和健康对多维贫困的贡献更大;多维贫困在西部、农村及女性中依然更严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甘晓成  蔡瑶瑶  肖鸿波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3—2019年多维相对贫困的相关数据,采用AF方法、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中国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及其分布动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扶贫减贫效果显著,2019年重度多维相对贫困省份已经消除,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分解结果表明,经济维度的减贫效果最为明显,社会发展维度次之,而生态环境维度在减贫过程中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中国多维相对贫困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总体基尼系数跨度较大并且下降明显,多维相对贫困的总体差异在缩小;中国多维相对贫困状况的总体发展态势与三大地区的发展态势具有空间上的一致性。总体来看,我国多维相对贫困的整体状况有所改善,绝对差距也在缩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林芝  邓强  
我国农村贫困是由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贫困系统内各因子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本文在对贫困原因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以人均粮食消费量、恩格尔系数、人均纯收入和贫困发生率作为贫困主行为因子,根据贫困数据样本特点和指标要求,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致贫因子间的影响程度以及因子对主行为的贡献测度。结果显示,对贫困贡献度最大的因子主要有:农村义务教育、人均水资源、耕地面积、自然灾害、农业机械化、财政支农等方面。本文还分析了可控影响因子与其他因子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关系。最后,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健全反贫困宏观监测系统,提高政府反贫困工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提供了可参考...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云虹   刘津铭  
该文基于2014—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经济条件、自我发展、生活保障三个维度构建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运用空间统计工具与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我国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我国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状况逐年改善,贫困发生率逐步降低;生活保障维度指标对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指数的贡献度呈下降趋势,而经济条件与自我发展维度指标的贡献度趋于上升。2)东中西三大区域、各类城市群、各级城市的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状况整体呈现改善趋势;东部地区、国家级城市群、规模大的城市减缓幅度较大。3)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分布呈现一定的空间依赖性,低-低集聚型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与西部地区。4)农民工性别、年龄、受教育情况等个性特征与流入地财政支出、医疗服务供给、信息化建设等外部因素均影响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农民工自身教育水平和流入地基本医疗服务供给能有效发挥减贫效应,而且该效应还呈现一定的空间溢出特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全红  周强  
通过Alkire和Foster(2011)提出的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利用1991-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选择了5个维度共12个指标,分析了中国多维贫困的广度、深度(贫困缺口)和强度(不平等),并进行了城乡分解和对比。结果发现:中国多维贫困的下降主要发生在考察期的后10年,尽管城市和农村的多维贫困都明显下降,但城乡不平衡仍然存在;相对于贫困广度而言,贫困缺口和贫困人口内部不平等的改善程度更大。在分析了多维贫困的致因后,文章探讨了减轻多维贫困的政策选择。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丁建军  
Sen的可行能力理论从哲学高度来界定贫困概念,超越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单一学科,构建了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多维贫困理论是对发展贫困理论的发展和超越,同时,公理性条件的提炼则为多维贫困测度奠定了科学基础。满足公理性条件和易于操作是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开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目前,Watts方法和A-F方法因其具有的良好性质而被广泛应用。各国在多维贫困测度实践上发展不平衡,处于多维贫困研究前沿的国家的多维贫困测度实践也开展得较好,相反,印度、中国等贫困人口大国却相对滞后。应进一步深化多维贫困理论研究,继续开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玮  黄春杰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的5期数据,构建了带有收入门槛的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进行测度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多维相对贫困指数进行静态和动态分解,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对相对贫困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10—2018年,农村居民的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并逐渐趋缓。多维相对贫困的总体差异存在,主要是由区域间差异导致的。具体来看,公共服务维度的减贫效果大于个体维度,收入维度对多维相对贫困指数的贡献率逐渐上升,收入维度依然是多维相对贫困最重要的衡量指标。降低农村居民的多维相对贫困,要从提升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向缩小家庭收入差距转变,在系统性地降低相对贫困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脱贫能力的提升。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洪革  袁琳  马广波  许雯静  
基于2013年重点国有林区民生监测项目的调研数据,运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从教育、健康和生活水平3个维度共8个指标对重点国有林区的多维贫困进行测量,并对指标和地区进行分解。测量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有35.7%的职工住户家庭存在至少3个指标的贫困。指数分解结果表明:卫生设施、饮用水和生活燃料3个指标对重点国有林区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最大;四大国有森工林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多维贫困,其中内蒙古森工林区的多维贫困状况最为严重。研究认为,应从多个维度改善重点国有林区的贫困状况,加大对教育、健康、卫生设施、住房等多方面的扶贫力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沈扬扬  Sabina Alkire  詹鹏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调查数据(CFPS),依据全球MPI标准,测算并分析了中国的多维贫困状况。研究发现,中国的多维贫困程度并不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区域发展不平衡对多维贫困有着显著的影响;贫困人群普遍在健康、教育等方面遭受了剥夺,但细化到各群组,指标贡献度各有差异;经济贫困与多维贫困的交叠程度呈跨期递减趋势。总体而言,中国以发展为中心的扶贫政策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是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重要经验,同时也预示了中国在2020年前全面奔向小康社会、实现减贫目标的良好前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侯卉  王娜  王丹青  
应用多维贫困测量方法,选取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黄河中游地区、西南地区的九个省份,从收入贫困、能力贫困、社会排斥贫困和参与性不足贫困四个方面确定七个维度,进行多维贫困测度。结果显示,健康保险和卫生设施对多维贫困的影响最大,而且随着维度的增加,住房和教育对贫困的影响逐渐加大,多维贫困者的贫困深度加深。维度分解结果显示,地区差距仍比较明显,多维贫困最严重的是贵州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于涛  
通过对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测度和比较,研究了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创新性地从收入、教育、健康和生活条件四个维度,测度中国城市多维贫困,并进行相应分解。通过梳理当前的城市扶贫政策和总结中国城市贫困治理的特色,认为多维治理才是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最终归宿。针对多维贫困的"内卷化"问题,提出在多维贫困测度的维度上应从收入、教育和生活条件四个维度进行测度和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文娟   成姝荣   修文彦   吴海珍   东军  
[目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缓解相对贫困,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要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人口基数大,农牧区广阔,贫困问题复杂而特殊,其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或者由于自然环境等因素返贫风险较高。基于此,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牧区为例,对其进行多维相对贫困测度,精准找出不同区域的致贫原因、返贫风险,为缩小区域间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方法获取一手数据,结合A-F双界限法对各区域进行多维相对贫困识别与测算。[结果]内蒙古地区基本不存在收入维度的贫困,生活维度的多维贫困指数也较低;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主要是环境维度被剥夺,教育维度次之,第三是健康维度;东部区域主要是教育维度被剥夺,其次是健康维度,第三是环境维度。[结论]内蒙古自治区整体农牧户家庭基本满足其生活需求,但收入维度的可持续增长仍值得重视,且东中西部区域农牧户相对贫困区域性差异明显,东部区域对内蒙古牧区相对贫困状况影响较大。东部区域可着重推进教育培训工作,中部区域扩大疾病报销范围,西部区域适当取消部分医疗保险限制条件,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和社会保障监管力度。加强环境治理、提高教育水平以及建设生态农牧业是促进内蒙古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丹  刘睿彬  
扶贫成效的精准评价是开展扶贫后续工作的重要保障。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文章以湖北省及各大连片特困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利用A-F模型,对多维贫困状况进行测度和分解,进而分析和评价精准扶贫的工作成效。研究表明,湖北省精准扶贫工作总体上取得一定成果,特别是在提高住房环境方面成效显著,但在增加收入、加强教育、保障养老、促进产业升级、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各大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成效则普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