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03)
2023(11672)
2022(10393)
2021(9747)
2020(8264)
2019(18926)
2018(18945)
2017(36301)
2016(20231)
2015(22754)
2014(22780)
2013(22431)
2012(20421)
2011(18445)
2010(18289)
2009(16945)
2008(16545)
2007(14357)
2006(12485)
2005(11143)
作者
(59962)
(49633)
(49424)
(46973)
(31724)
(23930)
(22368)
(19590)
(18887)
(17827)
(16938)
(16781)
(15796)
(15627)
(15512)
(15219)
(15209)
(14755)
(14262)
(14113)
(12518)
(12224)
(12034)
(11278)
(11196)
(11165)
(11051)
(10934)
(10154)
(9913)
学科
(73979)
经济(73862)
管理(61412)
(55902)
(48148)
企业(48148)
方法(34554)
数学(29621)
数学方法(29266)
(21822)
(19481)
中国(18716)
(18084)
(18016)
业经(17493)
地方(14212)
(13871)
财务(13804)
财务管理(13776)
理论(13125)
企业财务(13066)
(12758)
贸易(12752)
环境(12667)
(12643)
农业(12581)
(12488)
(12400)
技术(12346)
(11929)
机构
大学(287191)
学院(284400)
管理(112091)
(106743)
经济(104236)
理学(97493)
理学院(96384)
研究(95327)
管理学(94691)
管理学院(94190)
中国(68524)
科学(62043)
(61449)
(51522)
(50610)
(48898)
业大(46540)
研究所(44683)
中心(42246)
(41371)
财经(40896)
农业(39922)
北京(38236)
(37047)
(36518)
师范(36093)
(34503)
(33304)
经济学(31325)
技术(30817)
基金
项目(199664)
科学(155605)
基金(144329)
研究(143131)
(126686)
国家(125660)
科学基金(107236)
社会(88033)
社会科(83284)
社会科学(83264)
(79040)
基金项目(77184)
自然(71692)
自然科(69974)
自然科学(69955)
自然科学基金(68670)
(66284)
教育(65435)
资助(59238)
编号(58025)
成果(47663)
重点(44549)
(43319)
(41727)
(41476)
课题(40256)
创新(38993)
科研(38603)
(38273)
计划(36998)
期刊
(116718)
经济(116718)
研究(82305)
中国(53933)
学报(51569)
(46634)
科学(44947)
管理(41311)
(39634)
大学(38149)
学学(36117)
农业(32147)
教育(31024)
技术(23434)
(22271)
金融(22271)
财经(19780)
业经(18838)
经济研究(17639)
(16670)
(15880)
问题(15076)
科技(15042)
图书(14787)
理论(14568)
(14434)
业大(14059)
实践(13484)
(13484)
技术经济(12738)
共检索到409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大伟  段玉玺  陈立杰  王媛媛  马雪瑞  
以抗感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品种灰皮支黑豆和辽豆15为研究对象,三叶期后室内人工接种大豆胞囊线虫,接种后5,10,15,20,25,30 d取样,测定抗感品种接种与未接种根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根内次生代谢物质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而揭示灰皮支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生化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抗感品种根内PPO、POD、PAL酶活性均表现升高,并且在抗病品种灰皮支黑豆中酶活性高峰出现的早,根内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都表现增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莹  李原平  赵卫红  
采用兼抗大豆胞囊线虫1,3,4,5号生理小种的兴县灰布支黑豆、五寨赤不流黑豆和应县小黑豆等抗源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优良品种杂交,经多年选择培育,获得14个抗大豆胞囊线虫4号小种的黄粒新品系,历年鉴定,抗性稳定,根系胞囊平均在10个以下,其中10个品系根系胞囊在3以下,属高抗材料,并且表现直立不倒,百粒重比抗源亲本提高50%以上,产量大大提高,折合亩产125~150kg,均超过抗源亲本的10%~15%,接近或超过高产亲本的产量,可在生产上直接应用,特别是在黄淮海地区受4号小种侵染的重病区应用,也可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宏  任小俊  马俊奎  王勇  赵晶云  刘学义  
2002-2005年,对以晋豆23为母本、灰布支为父本的大豆重组自交系Jinf F10群体的29个主要农艺性状和抗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豆重组自交系根系孢囊量与小区产量、单株粒重、粒长呈高度负相关,与单株质量、荚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4粒荚数呈高度正相关,与粒宽、叶宽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抗性的抗孢囊材料,相关性存在差异,高抗材料与株高、开花日数呈高度正相关;中抗材料与主茎节数和生育日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中感材料与29个主要农艺性状相关不显著;高感材料与百粒重、2粒荚长、小区产量、茸毛数呈高度正相关,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大豆重组自交系质量性状,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为国  盖钧镒  李卫东  
【目的】探讨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的种类及其分布。【方法】2001~2003年在黄淮大豆产区依据Riggs的鉴别模式对38个地点大豆胞囊线虫(SCN)生理小种作抽样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绘制出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图。【结果】大豆胞囊线虫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北京、山西大部分地区、河南东部与北部、安徽北部;在山西南部及河南西南部地区的抽样调查中未检测到大豆胞囊线虫。其中1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山东济南以南及以东地区,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交界地区,河南漯河、周口及安徽阜阳地区。4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安徽交界地区,山西、北京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  段玉玺  陈立杰  王媛媛  
以5种对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为试材,对其根系分泌物中的氨基酸组分进行测定,并对氨基酸组分与抗大豆胞囊线虫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能够刺激胞囊的孵化,而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胞囊的孵化未表现明显刺激作用。同时,在研究不同抗性品种根系分泌物对SCN二龄幼虫趋化性的影响时还发现,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SCN二龄幼虫表现了明显的吸引性。在供试的5种大豆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共检测到了14种氨基酸,只有精氨酸和脯氨酸在抗感品种中均未检测到。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的总含量在感病品种中的平均表达量为87.90mg.L-1,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志  曹如槐  田齐建  穆志新  南城虎  
1996~ 2 0 0 0年 ,采用病圃自然感病鉴定法 ,对我国 7省 518份大豆新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 4号生理小种的鉴定研究 ,筛选出 3个新的抗病品种。这些抗病品种均来自山西 ,种皮为黑色 ,每株平均孢囊数在 0 2~ 0 6之间 ,孢囊指数为 0 4~ 0 6,抗性强而稳定 ,可供抗病育种利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立杰  段玉玺  范圣长  秦博  刘霆  王媛媛  
综述了大豆胞囊线虫的各类生防因子,如食线虫真菌、食线虫细菌、杀线虫植物、捕食性线虫和捕食性土壤动物等,其中研究较深入的是食线虫真菌和细菌,食线虫真菌可归纳为5种类型,即捕食性真菌、专性内寄生菌物、机会真菌、产毒真菌和菌根菌;另外,还对其他生防因子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类综述,并对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物防治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芳  段玉玺  陈立杰  王媛媛  朱晓峰  王东  
【目的】研究胞囊线虫侵染后大豆根部早期基因表达情况,从分子水平探索大豆的抗病机制。【方法】以抗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3号生理小种的小粒黑豆(Glycine max)为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大豆胞囊线虫诱导大豆根部早期表达的SSH-cDNA文库,并结合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筛选阳性克隆。【结果】获得280个表达序列标签(EST),经CAP3软件聚类拼接,得到166个unique EST,在GenBank进行Blastn与Blastx同源比对,有119条EST与已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薛俊杰  程红梅  
在抗虫鉴定的基础上,对大豆抗食心虫品种(系)的抗性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豆荚硅元素含量高是抗虫的主要原因之一;豆荚表皮细胞呈近圆形突起、直径小或表皮细胞下小细胞层数多、表皮下有特长形细胞者;豆荚隔离层细胞呈短椭圆形、直径小、排列紧密者均有较强抗性。抗性与荚皮厚度、隔离层厚度及隔离层细胞排列方向无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振华  时立波  吴海燕  刘静  李秀侠  
【目的】明确山东大豆胞囊线虫在大豆根系内的发育进程和动态分布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最佳防控区域和最佳防治时期,于2007年和2008年对大豆根内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进行发育进程及动态分布的监测。【方法】采用网袋法收集根系,酸性品红-次氯酸钠法对根染色,体视显微镜下统计根内各龄期线虫数量。【结果】两年大豆根内胞囊线虫密度呈相同趋势,均为"S"型变化。二龄幼虫(J2)、三龄幼虫(J3)和四龄幼虫(J4)的动态发育规律一致,出苗后4~5周出现峰值,各龄期幼虫在不同土层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5~15cm土层根系内,均以J2为优势虫态。【结论】在山东省土壤平均温度为20~22.2℃的条件下,大豆胞囊线虫第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怡  阮九霄  马晓萌  傅露露  乔月娥  段素娟  孟娉  李成伟  
拟克隆大豆胞囊线虫肌钙蛋白(Hg-tnc)和酰胺样多肽(Hg-flp)基因的部分片段,构建胞囊线虫的病毒诱导基因沉默体系(VIGS),以期为大豆抗胞囊线虫抗性品种的培育及胞囊线虫基因功能验证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利用RT-PCR方法从大豆胞囊线虫中克隆出目的基因,电泳检测表明,克隆的Hg-tnc基因和Hg-flp基因部分片段分别约为1 000 bp和700 bp。将目的基因连接到烟草脆裂病毒载体pYY13上,转化大肠杆菌,利用PCR进行初步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大豆胞囊线虫Hg-tnc基因和Hg-flp基因已插入到pYY13载体上,VIGS载体构建成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杰  王媛媛  朱晓峰  段玉玺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是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群体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各种生物防治方法的逐渐深入研究,生物防治这一措施将在大豆生产上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的发生与为害发挥重要作用。对近年来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线虫研究室及部分国内外的线虫研究室在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讨过去生防措施的利弊,探索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的新方法,为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病开辟新的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大伟  陈立杰  段玉玺  
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感病品种辽豆15和抗病品种灰皮支黑豆(ZDD2315)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早期根系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分析,研究胞囊线虫侵染后大豆根部诱导表达的差异基因。结果表明:灰皮支黑豆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诱导389个差异基因上调表达,344个差异基因下调表达;辽豆15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诱导222个差异基因上调表达,691个差异基因下调表达。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与激素应答、转录因子、蛋白激酶、热激蛋白、防御酶系、PR蛋白等有关,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在大豆与胞囊线虫的非亲和互作中起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常玮  韩英鹏  胡海波  李文滨  
【目的】挖掘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SCN)抗性基因,并分析其在不同大豆品种中及同一品种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抗SCN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图谱整合软件BioMercator2.1将不同来源的QTL整合到遗传图谱GmComposite2003上,并通过元分析的方法获得一致性QTL。运用抗病基因注释的方法获得一致性QTL内包含的抗性候选基因,同时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克隆预测得到的基因,并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进行表达分析。【结果】通过元分析获得了27个一致性位点,根据hmmsearch的搜索结果显示,共得到77个SCN抗性候选基因...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杰  段玉玺  王媛媛  孙华  李进荣  
细菌是大豆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成员,利用有益细菌菌株作为生防因子是解决土传微生物病害的重要途径。本试验对部分细菌菌株对大豆根腐病菌及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部分菌株对大豆根腐病原菌-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抑制效果明显,但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抑制效果不明显;获得了7株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具有抑制效果的菌株。在田间筛选过程中,从1069株细菌中筛选获得14株菌株,这些菌株包衣处理大豆种子表现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有可能成为有应用前景的生防菌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