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68)
2023(3184)
2022(2609)
2021(2329)
2020(2015)
2019(4567)
2018(4384)
2017(7431)
2016(4096)
2015(4568)
2014(4351)
2013(4271)
2012(3762)
2011(3372)
2010(3345)
2009(3105)
2008(3066)
2007(2450)
2006(2216)
2005(1905)
作者
(13047)
(11024)
(10806)
(10447)
(7018)
(5290)
(4896)
(4309)
(4276)
(3811)
(3790)
(3773)
(3604)
(3540)
(3512)
(3416)
(3286)
(3229)
(3181)
(3048)
(2796)
(2766)
(2757)
(2537)
(2525)
(2476)
(2384)
(2343)
(2223)
(2201)
学科
(16072)
经济(16059)
管理(8740)
(8412)
方法(7580)
(7046)
企业(7046)
数学(6805)
数学方法(6635)
(5292)
中国(4398)
(3842)
地方(3786)
业经(3664)
(3173)
(2899)
(2882)
理论(2754)
税收(2687)
(2655)
农业(2644)
环境(2594)
(2426)
(2305)
(2246)
金融(2246)
(2232)
贸易(2228)
(2136)
(2131)
机构
大学(56132)
学院(55857)
研究(22091)
(19952)
管理(19493)
经济(19413)
理学(16999)
理学院(16735)
管理学(16150)
中国(16134)
管理学院(16053)
科学(15947)
(12254)
(12247)
(11822)
研究所(11072)
业大(10278)
中心(10106)
农业(9825)
(9400)
(8656)
(8475)
(8127)
师范(7989)
(7703)
北京(7517)
(7366)
财经(7352)
技术(6965)
(6787)
基金
项目(42665)
科学(33481)
基金(31217)
(29221)
国家(29030)
研究(27469)
科学基金(24175)
(17278)
自然(17246)
自然科(16854)
自然科学(16846)
社会(16747)
基金项目(16693)
自然科学基金(16490)
社会科(15922)
社会科学(15916)
(14913)
资助(12848)
教育(12683)
重点(10519)
编号(10046)
计划(9402)
(9252)
(8801)
科研(8777)
(8693)
科技(8487)
创新(8203)
课题(7690)
成果(7605)
期刊
(20179)
经济(20179)
研究(15449)
学报(12676)
中国(11797)
科学(10939)
(10491)
大学(8996)
学学(8646)
农业(7320)
管理(7278)
(6417)
教育(5695)
技术(5023)
(4477)
资源(4156)
统计(3903)
(3767)
金融(3767)
(3711)
业大(3535)
林业(3515)
科技(3383)
经济研究(3365)
决策(3312)
(3113)
财经(3075)
业经(3001)
农业大学(2710)
(2642)
共检索到83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潘丽琴  郝建  徐建民  陈建全  卢立华  刘志龙  
为了研究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在中国引种地区的开花及雌雄异熟特征对其生殖的影响,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树木园、白云实验场、伏波实验场的灰木莲人工林作为观测对象,调查研究灰木莲在该地区的花期物候、开花动态、花期不同阶段的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1)在引种地区广西凭祥,灰木莲的花期主要集中在3月上旬至5月下旬,个别单株1月下旬就开花,偶尔出现1 a中2次花期,第2次花期从10月中旬持续到12月上旬。(2)在花期不同阶段,由于气温条件不同,灰木莲的开花表现不同模式的二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希  王若涵  谢磊  龙茹  牟淑琳  张志翔  
通过野外观察,运用人工授粉、噻唑蓝(MTT)、柱头压片等方法,对广玉兰开花动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雌雄异熟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广玉兰为期5~6d的单花开花过程中,存在二次开合现象;2)广玉兰开花后花粉活力随开花进程逐渐减弱,初次开放阶段是柱头最佳可授期,对异株异花、同株异花及自花授粉皆具可授性;3)广玉兰自花授粉在柱头表面及花柱道内不发生自交不亲和,并可座果结籽,具有自交亲和的潜在可能;4)从繁育角度推测,玉兰亚属可能比木兰亚属更原始;5)广玉兰的雌性先熟是通过主动控制花药开裂时间,降低雌雄功能干扰,有效减少自花授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丽琴  郝建  徐建民  粟宏林  梁福江  张青青  姜清彬  
[目的 ]研究灰木莲花药结构及其小孢子发育过程以确定是否存在雄性不育的异常现象,并为进一步确立灰木莲分类学地位和木兰科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佐证和积累资料。[方法 ]通过解剖和形态观察对灰木莲的花药结构和小孢子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 ]灰木莲成熟花药由表皮层、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等5~7层细胞组成。4~6个小孢子囊呈线形排列,花药开裂方式为向心或侧向开裂。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方式同时具有连续型和同时型2种类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左右对称型、直线型或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二细胞型。花粉壁光滑,极轴面具极稀疏穴状纹饰。[结论 ]灰木莲花药结构和发育特征与其他木莲属相似,但在花粉囊结构、胞质分裂方式和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表现不同,小孢子发育过程的异常现象主要发生于四分体时期,为引起灰木莲花粉败育和结实率低的原因之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丽琴  郝建  徐建民  粟宏林  梁福江  张青青  姜清彬  
[目的 ]研究灰木莲花药结构及其小孢子发育过程以确定是否存在雄性不育的异常现象,并为进一步确立灰木莲分类学地位和木兰科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佐证和积累资料。[方法 ]通过解剖和形态观察对灰木莲的花药结构和小孢子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 ]灰木莲成熟花药由表皮层、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等5~7层细胞组成。4~6个小孢子囊呈线形排列,花药开裂方式为向心或侧向开裂。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方式同时具有连续型和同时型2种类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左右对称型、直线型或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二细胞型。花粉壁光滑,极轴面具极稀疏穴状纹饰。[结论 ]灰木莲花药结构和发育特征与其他木莲属相似,但在花粉囊结构、胞质分裂方式和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表现不同,小孢子发育过程的异常现象主要发生于四分体时期,为引起灰木莲花粉败育和结实率低的原因之一。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潘丽琴  
为了解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的有性生殖特征,探明引种条件下其种实败育的原因,本文以中国林科院热林中心树木园、白云实验场、伏波实验场引种的灰木莲人工林作为研究材料,从灰木莲的开花特征、花芽分化发育、雌雄配子体发育、繁育系统、传粉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灰木莲在树木园花期从3月上旬持续至5月上旬,始花期为3月上下中旬,3月下旬到4月中旬为盛花期,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为终花期。白云实验场白云山(BY)和伏波实验场(FB)的始花期分别比中心树木园相应推迟1520 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姜清彬  文珊娜  仲崇禄  陈羽  黄军雄  冯才丽  
为探讨我国引种栽培的灰木莲能开花但不能正常结实的原因,本文对6年生灰木莲种源家系试验林进行了开花结实生物学观察和人工授粉试验。结果表明:灰木莲能够正常开花,花期形态结构和发育正常,花期主要集中在4月。自然状态下少量能够结实,但果实为畸形,并且种子具有发芽力,种子偏小且发芽率较低。通过人工授粉试验,异花异株和异花同株授粉结实率(50.0%和44.4%)和果实平均种子数(14.2和11.4粒)远高于自交授粉(11.1%、3.5粒)。灰木莲人工授粉后能够结实并获得较理想的成熟果实,果实饱满程度不一,种子颗粒比自然结实的大且发芽率高,出苗质量好,均优于自然结实种子。灰木莲不能正常结实的原因,不是我国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慧珍  刘珊珊  李杉  王兴昌  
【目的】雌雄异株树种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量化雌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5个年龄针叶和枝条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究东北红豆杉两性植株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为该种群的生态保护与恢复途径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天然成年的东北红豆杉雌雄植株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4年生的针叶和枝条,分析其碳(C)、氮(N)、磷(P)含量及碳氮比(C∶N)、碳磷比(C∶P)与氮磷比(N∶P),采用标准主轴回归斜率检验同一器官两两元素之间、针叶与枝条同一元素的异速或等速增长关系。【结果】东北红豆杉雌雄植株5个年龄针叶和枝条C、N、P含量及C∶N、C∶P与N∶P的范围分别为470.25~506.75、459.73~506.13,16.17~22.47、6.85~16.02,1.33~2.51、1.00~2.61 mg·g~(-1),22.12~30.13、31.16~68.20,198.64~357.63、178.74~475.55和8.98~12.24、5.98~7.14。除了当年生针叶C、4年生针叶C、P含量和N∶P、2年生枝条P含量和C∶P及3年生枝条C含量外,东北红豆杉同一年龄针叶或枝条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在雌雄植株间差异不显著(P> 0.05)。针叶或枝条N与P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雌雄东北红豆杉针叶或枝条化学计量模式没有出现明显的性别二态性,针叶N与P含量、针叶与枝条N(或P)含量变化速率存在不协调关系,针叶或枝条均受到一定程度的N限制。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金殿  卢伙胜  朱立新  王学锋  
利用2006年6月~2008年11月从广西北海,广东江洪、企水,海南东方、三亚等五个港口底拖网和流刺网渔获物中随机采集的样本,对北部湾海域多齿蛇鲻雌、雄群体的组成、生长、死亡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齿蛇鲻雌性个体大于雄性个体,雌性渔获群体叉长范围104.3~398.0 mm,平均叉长215.4±62.9 mm;体重范围8.0~809.0 g,平均体重121.2±122.8 g;雄性渔获群体叉长范围122.7~345.0 mm,平均叉长211.1±45.9 mm;体重范围13.3~434.5 g,平均体重101.1±72.6 g。雌、雄个体数量不平衡,全年各月渔获量中雌性个体均多于雄性个体,...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慧珍   刘珊珊   李杉   王兴昌   
【目的】雌雄异株树种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量化雌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5个年龄针叶和枝条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究东北红豆杉两性植株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为该种群的生态保护与恢复途径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天然成年的东北红豆杉雌雄植株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4年生的针叶和枝条,分析其碳(C)、氮(N)、磷(P)含量及碳氮比(C∶N)、碳磷比(C∶P)与氮磷比(N∶P),采用标准主轴回归斜率检验同一器官两两元素之间、针叶与枝条同一元素的异速或等速增长关系。【结果】东北红豆杉雌雄植株5个年龄针叶和枝条C、N、P含量及C∶N、C∶P与N∶P的范围分别为470.25~506.75、459.73~506.13,16.17~22.47、6.85~16.02,1.33~2.51、1.00~2.61 mg·g~(-1),22.12~30.13、31.16~68.20,198.64~357.63、178.74~475.55和8.98~12.24、5.98~7.14。除了当年生针叶C、4年生针叶C、P含量和N∶P、2年生枝条P含量和C∶P及3年生枝条C含量外,东北红豆杉同一年龄针叶或枝条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在雌雄植株间差异不显著(P> 0.05)。针叶或枝条N与P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雌雄东北红豆杉针叶或枝条化学计量模式没有出现明显的性别二态性,针叶N与P含量、针叶与枝条N(或P)含量变化速率存在不协调关系,针叶或枝条均受到一定程度的N限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晨晞   卫星   汤静文   程鑫   刘净   彭政淋   苏安然   苏嘉熙   毋程琳   吴纯泽  
【目的】评估外源激素添加对水曲柳雌雄株叶片光合及化学计量的影响,阐明不同性别水曲柳间对不同激素配比组合的差异响应,为开展水曲柳精准化培育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双因素四水平析因试验设计,以水曲柳成熟人工林雌株和雄株为试验对象,通过树干滴注法分别对雌株和雄株进行赤霉素(GA_3)和细胞分裂素(6-BA)激素处理。测定雌株和雄株的光合参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SPAD)、叶片碳(C)、氮(N)含量和C/N值。【结果】(1)雌株最优激素处理为A_2B_1(GA_3 60 mg/L,6-BA 30 mg/L),叶片C含量明显提升,且叶片N含量、C/N值最高,叶面积和SPAD值显著提高(P<0.05),净光合速率取得最高值。(2)雄株最优激素处理为A_3B_2(GA_3 90 mg/L,6-BA 60 mg/L),叶片C、N含量均取得最高值,C/N值取得次高值,叶面积和SPAD值显著提高(P<0.05),净光合速率取得最高值;(3)整体上,激素处理后雌株的光合和化学计量指标高于雄株。【结论】水曲柳雌株在GA_3 60 mg/L、6-BA 30mg/L,雄株在GA_3 90 mg/L、6-BA60 mg/L处理下,叶片的光合功能最优,叶片C、N含量显著提高。水曲柳雌株和雄株叶片光合及化学计量特征对外源激素种类、配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响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曹曦   王兰梅   高建操   杜金梁   曹丽萍   聂志娟   徐钢春  
早熟中华绒螯蟹是指相对于2龄正常性成熟的个体,其在第1年就达到了性成熟,造成的危害阻碍着其产业的发展。为分析雌雄中华绒螯蟹的早熟差异调控机制。本研究通过早熟中华绒螯蟹雌雄眼柄、肝胰腺和性腺组织的转录组比较筛选,获得差异基因,进一步与正常成熟雌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最终获得和早熟有关的性别差异基因。结果显示,组装共获得337 221个转录本和135 007个基因。分别在眼柄、肝胰腺和性腺组织中获得和早熟有关的性别差异基因1505、756和11223个。其中3个组织共同的与早熟有关的性别差异基因7个,包括 wash复合亚基1(washc1)和β-淀粉状蛋白a4(βa4)基因等。KEGG通路分析发现,中华绒螯蟹和早熟有关的雌雄差异基因富集的通路主要为亚油酸代谢、a-亚麻酸代谢、乙醚脂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其中磷脂酶A2(pla2)基因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这些与脂类代谢有关的通路与基因在雌雄中华绒螯蟹早熟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研究结果为雌雄中华绒螯蟹早熟机制的差异调控提供了基础,从而对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卢立华  何日明  农瑞红  赵志刚  
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 Blume)属木兰科(Magnoliaceae)常绿阔叶大乔木,树干通直,高大挺拔,材质优良,木材为散孔材,干材密度为0.611 g.cm-3,纹理细致,易加工,切面光滑美丽,干燥速度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晓清  李传武  谢中国  范武江  张建社  
对雌、雄鳜主要可量性状及其生长速度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雌、雄鳜的体长/体高差异极显著,体重/体长差异显著,体长/头长、尾柄长/尾柄高、头长/吻长、头长/眼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体重170 g以内时,雌、雄鳜生长无显著差异;但从170 g到800 g雌鱼的生长速度明显地快于雄鱼;800 g以上雌鱼生长减慢,雄鱼生长开始快于雌鱼;1 kg以内的鳜雌大雄小,1 kg以上时一般雄大雌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航江  宗人旭  刘金平  游明鸿  苟蓉  
为探究亚高山雌雄异株草本植物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对生境的适应能力,通过对不同坡位乳白香青种群组成、个体构件性状、生物量结构及水分含量测定,研究坡位对乳白香青种群特征及雌雄株形态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位对乳白香青种群特征参数有显著影响(P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种群数>分布系数>种群面积;坡底种群特征参数显著大于坡顶和坡腰,坡位越低种群衰退越慢而雌雄比更大。坡位显著影响构件性状(P<0.05),随坡位降低叶数减少,而叶长、叶宽和叶厚增加,株高和茎长显著增加,根长变长而根径变细;坡位对雌株叶数、叶长、叶宽、茎长、茎径、根长、花序数、花序宽、小花数及苞片宽的影响大于雄株,对雄株叶厚、根径、苞片层数影响大于雌株。坡位显著影响生物量结构(P<0.05),坡位对雌株根、茎、叶及花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影响(P<0.05),对雄株根和茎分配有显著影响,对叶和花分配影响较小。乳白香青雌、雄株均可通过形态可塑性适应生境,使种群具有与坡位适应的性比、密度、年龄结构及分布系数等种群特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茂  申敬民  张耀荣  杨成华  
【目的】了解广南木莲在贵州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探究贵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木莲属群落的群落特点。【方法】采用样方法调查贵州已知的3个广南木莲群落,分析群落生境、物种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结果】3个群落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75科119属144种,种类丰富;优势科为樟科,优势属为胡椒属、悬钩子属等;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为主;科、属地理成分都是热带性质的分布区类型占绝对优势,但群落Ⅰ北温带分布类型较多;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各层次间存在差异,群落Ⅰ和群落Ⅱ的乔木层以高大乔木为主、灌木层一般、草本层丰富,群落Ⅲ的乔木层高度不高、种类丰富,灌木层被方竹覆盖,草本层稀少;群落径级结构显示,群落Ⅰ和群落Ⅱ处于群落演替后期,群落Ⅲ处于人为破坏后的恢复中期;3个群落的科属种的相似性系数表明群落Ⅰ和群落Ⅱ更为相似;3个群落中,Margalef指数是群落Ⅱ>群落Ⅰ>群落Ⅲ,Simpson指数是群落Ⅲ>群落Ⅰ>群落Ⅱ,Shannon-Wiener指数是群落Ⅰ>群落Ⅲ>群落Ⅱ,Pielous指数是群落Ⅰ>群落Ⅲ>群落Ⅱ。【结论】广南木莲群落在贵州的环境是海拔为1 388~1 650 m的温暖湿润的喀斯特地貌或沙页岩地貌,与广南木莲模式标本的原生环境有相似之处;群落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与区域气候和群落发展阶段关联性强,并决定群落外貌,而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则多由林下小生境和人为干扰程度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