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32)
2023(7119)
2022(5960)
2021(5324)
2020(4154)
2019(9287)
2018(9169)
2017(16841)
2016(9076)
2015(9973)
2014(9957)
2013(9945)
2012(9686)
2011(9026)
2010(9334)
2009(8441)
2008(8127)
2007(7342)
2006(6818)
2005(6440)
作者
(28033)
(23477)
(23455)
(22064)
(14927)
(11376)
(10502)
(9154)
(9034)
(8440)
(8166)
(7862)
(7729)
(7575)
(7419)
(7334)
(6971)
(6858)
(6814)
(6721)
(6098)
(5884)
(5784)
(5387)
(5370)
(5324)
(5249)
(5223)
(4850)
(4693)
学科
(44513)
经济(44478)
(21364)
管理(21161)
地方(17390)
中国(16199)
(14611)
企业(14611)
(13963)
业经(11413)
方法(10591)
地方经济(9861)
农业(9803)
(9539)
(9280)
金融(9280)
(9189)
数学(8844)
数学方法(8718)
(8355)
银行(8330)
(8225)
环境(7922)
(7849)
贸易(7839)
(7494)
(7413)
发展(7079)
(7060)
(6747)
机构
学院(131753)
大学(127665)
研究(53594)
(53115)
经济(51920)
管理(43432)
中国(41291)
理学(35786)
理学院(35205)
管理学(34542)
管理学院(34286)
科学(34157)
(29441)
(29042)
研究所(26141)
(25964)
(23943)
中心(23555)
(21806)
农业(20123)
(20037)
师范(19811)
业大(19768)
(19750)
北京(19443)
(18207)
(17973)
财经(17932)
科学院(17142)
(16112)
基金
项目(83866)
科学(64826)
研究(61754)
基金(57366)
(51147)
国家(50663)
科学基金(41811)
社会(37687)
社会科(35644)
社会科学(35638)
(34772)
基金项目(29956)
(29054)
教育(27101)
自然(26218)
自然科(25529)
自然科学(25525)
编号(25465)
(25273)
自然科学基金(25013)
资助(23251)
成果(20477)
发展(20348)
(19976)
重点(19965)
课题(19259)
(17345)
(17092)
创新(16286)
计划(15641)
期刊
(70642)
经济(70642)
研究(42901)
中国(33392)
(26275)
学报(22121)
科学(20825)
农业(18362)
管理(18061)
教育(17487)
(16590)
(16379)
金融(16379)
大学(16193)
学学(15259)
业经(13974)
技术(11499)
经济研究(11356)
(9458)
问题(8802)
财经(8664)
资源(8103)
(7541)
商业(7028)
(6941)
科技(6871)
世界(6818)
国际(6629)
(6548)
(6240)
共检索到219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温冬梅  金道超  杨洪  金曙光  朱涛  
为得出白背飞虱灯下种群在惠水县的动态变化规律,更有效地进行白背飞虱的预报及防治。采用普通白炽灯灯诱法对惠水县白背飞虱进行诱集,根据近五年灯诱数据分析了该县白背飞虱灯下始见日、始盛日、高峰及末见日。结果表明:惠水县白背飞虱始见日为4月中、下旬,始盛日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末见日为8月中、下旬或9月下旬。始见日、末见日的早晚与各年气候差异有关;通过对贵州和邻近相关省份始见日、末见日的比较分析认为,惠水县为我国白背飞虱春夏随西南气流向北迁飞及秋末随偏北气流向南回迁的经由地,但回迁途中并不在惠水降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永跃  黎坚  梁广文1  
经过连续 3a的田间系统调查 ,结果表明 :广东省双季晚稻田稻飞虱田间种群消长曲线基本上为双峰型 ,发生盛期从 9月中旬到 10月上中旬 ;近年来稻飞虱混合种群中白背飞虱发生数量比率增大 ,在混合种群的发生趋势中起主导作用 ;稻飞虱混合种群与白背飞虱发生年度间表现为每 6a出现 1个高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仕高  蒲正国  杨兴国  田文华  吴英  姚永宏  刘永文  
为了探索武陵山区氮、磷、钾化肥配方施用对白背飞虱种群动态的影响,更好地预测和防治白背飞虱,搞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2008~2010年在重庆市秀山县水稻示范片的配方施肥区和"3414"小区肥效试验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习惯施肥,配方施肥对白背飞虱种群数量具有较好控制效果;氮素化肥对白背飞虱种群数量有很大促进作用,磷、钾化肥在一定用量内对白背飞虱有促进作用,但达一定用量后,则对白背飞虱种群数量有一定抑制作用;3大肥料元素中,氮对白背飞虱种群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通过肥料的合理配施,则能发挥配方施肥对白背飞虱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仕高  
为搞好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和白背飞虱的防治,2006年特进行了机插稻白背飞虱种群自然消长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机插稻白背飞虱种群自然消长动态呈季节性单峰型消长,前中期虫量偏高,主害代发生偏重。运用晒田等农业措施和合理应用天敌,可有效减轻白背飞虱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促进"绿色植保"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淑文  戴华国  
蔗糖、甲硫氨酸、组氨酸、半胱氨酸是白背飞虱若虫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褐飞虱取食过的稻茎中蔗糖含量降低 ,游离氨基酸总量减少 ,由此破坏了稻茎中营养成分之间的平衡 ,导致稻茎的营养条件恶化。以此稻茎喂饲白背飞虱 ,造成若虫死亡率上升 ,发育历期延长 ,但对白背飞虱性比及短翅率影响不大。说明这两种飞虱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竞争关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堂胜  刘德营  陈京  蔡俊  
[目的]为了实现水稻白背飞虱的自动监测,提出一种利用昆虫背部图像特征的白背飞虱自动识别方法。[方法]用自制的野外昆虫图像采集装置,在野外环境下,采集131张白背飞虱昆虫图像,通过颜色(蓝色分量B=130)阈值分割、滤波处理后,获取所采集昆虫图像二值化图,然后提取出单个昆虫背部区域二值化图和背部区域灰度图。通过对白背飞虱的大小统计分析的方法,剔去明显非白背飞虱的单个昆虫图像,再运用不变矩和二维傅里叶频谱数据提取昆虫几何形态、颜色和纹理共88个特征值,将7个不变矩和l×l(l=1,2,…,9)二维傅里叶频谱特征进行组合后作为输入变量,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白背飞虱识别模型。[结果]自动采集装置在野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丽萍  
 对不同年份、不同世代和不同性别褐飞虱、白背飞虱成虫进行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褐飞虱对甲胺磷 1999年后为低水平抗性;对叶蝉散、西维因和混灭威 10年间的敏感性有一定波动,为低到中等水平抗性;对马拉硫磷 1995年后为中等水平抗性。白背飞虱对甲胺磷 1997年起为中等水平抗性;对叶蝉散和西维因 1998年后也达中等水平;对混灭威 2002年开始上升为低水平抗性;对马拉硫磷都处于高抗水平。褐飞虱对扑虱灵、甲胺磷和叶蝉散的敏感性变化规律年度内均为迁入代>迁出代>回迁代,年度间为翌年迁入代>头年回迁代。褐飞虱对扑虱灵敏感性下降的速度较甲胺磷和叶蝉散快。2种飞虱的雄成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高于雌成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灿   杨林仙   罗茜艳   陆静   崔凯   赵亚梅   尹定云   李向永   刘莹   赵雪晴   谌爱东   尹艳琼  
【目的】明确滇西南稻区白背飞虱种群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7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白背飞虱主要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评价,为田间防治白背飞虱的药剂选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稻茎浸渍法开展白背飞虱对7种杀虫剂的室内抗药性监测,测定室内毒力LC50和抗性倍数RR;采用植保无人机的施药方式对7种杀虫剂开展防治白背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分析药后3 d和7 d白背飞虱的百株虫量和校正防效,以及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百株虫量和校正虫口减退率。【结果】抗药性监测:与敏感种群比较,10%三氟苯嘧啶SC、25%吡蚜酮SC、60%烯啶虫胺SP、22%氟啶虫胺腈SC、25%噻虫嗪WG、25%吡虫啉SP和25%呋虫胺OD对滇西南白背飞虱种群的LC50分别为0.18、1.31、0.84、2.40、0.66、0.96和6.43 mg/L,抗性倍数RR分别为0.42、2.74、3.07、4.83、6.87、8.81和31.99倍。该种群对呋虫胺为中等抗性,对吡虫啉和噻虫嗪为低抗性,对其余药剂敏感。田间药效试验:7种杀虫剂药后7 d对白背飞虱的校正防效为85.35%~95.91%,其中氟啶虫胺腈的防效相对较差,其余药剂间防效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天敌安全性评价:药后7 d白背飞虱的主要天敌蜘蛛类和黑肩绿盲蝽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30.37%~51.10%和43.90%~86.10%,7种药剂对蜘蛛类和黑肩绿盲蝽均会产生药害,其中对蜘蛛相对较安全,对黑肩绿盲蝽相对欠安全。【结论】7种杀虫剂田间防治滇西南白背飞虱种群效果良好,推荐作为常用田间防治药剂使用。其中吡蚜酮和三氟苯嘧啶防效更佳,对天敌安全性较好。呋虫胺应注意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瑞桐  李国宏  王克东  孙金钟  
本文对利用诱饵树法预测光肩星天牛成虫发生期进行了研究。光肩星天牛种群发生数量与杨树品种、树龄及天气积分指数有密切关系。露伊莎杨上的卵量分别为I-214杨和I-69杨的2.7倍和14.5倍。I-69杨3年生树上的卵量为5年生树的8倍。低龄幼虫越冬前的存活率与6~9月份的天气积分指数呈正相关。光肩星天牛种群数量的消长规律,初步认为为5a一个周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迎青  兰波  孟凡  钟玲  张顺梁  李湘民  
为明确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的消长动态及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带毒率的影响,分别采用诱虫灯测报和田间取样方法测定江西省崇义、井冈山、莲花和万安等4个县(市)灯下和水稻田间白背飞虱的消长动态,并采用RT-PCR方法测定4个县(市)不同时期灯下和水稻田间白背飞虱的带毒率。结果表明:江西省4个县(市)灯下和田间白背飞虱消长动态与带毒率变化规律相同,即白背飞虱高发期其带毒率也较高。崇义和万安白背飞虱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高峰期较早,在7月28日左右;其次是井冈山,高峰期在8月8日左右;莲花则最晚,高峰期在8月18日左右。根据白背飞虱发生高峰期的时间差异,可以...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东升  任堂雨  陈红燕  魏太云  谢联辉  
应用双链RNA(dsRNA)诱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原理,将体外合成的源于白背飞虱肌动蛋白(Actin)基因的dsRNA通过膜饲喂法饲喂其2龄若虫.通过优化人工饲料、dsRNA浓度和饲喂时间,成功地干扰了白背飞虱Actin基因的表达,并引发白背飞虱的死亡,从而建立了白背飞虱体内的RNAi体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所生  吴碧球  秦碧霞  李战彪  李成  孙祖雄  谢慧婷  黄凤宽  蔡健和  
为完善水稻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的评价方法提供理论依据,运用RT-PCR检测法及其他常规方法研究不同虫态、不同接虫密度对白背飞虱传播SRBSDV的能力、不同水稻生育期对白背飞虱传毒效率影响、白背飞虱饲毒时间和传毒时间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虫态白背飞虱不同的接虫密度水稻发病率不同,接虫密度增加发病率增高;随着虫龄增大而白背飞虱传毒效率增高。接虫密度2头/苗、3头/苗时,45龄和长、短白背飞虱型成虫传毒引起水稻发病率均达到100.00%。不同水稻生育期影响白背飞虱传毒效率。接虫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香慧  赵志模  刘怀  肖晓华  谢雪梅  程登发  
【目的】研究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迁入后其后代若虫在稻田间的聚集与扩散的动态过程和空间分布规律,为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根据2008年在秀山县的系统调查资料,运用地统计学中的半方差函数,建立了秀山县水稻栽插至成熟10次调查时间在东西和南北2个方向上白背飞虱若虫的空间变异曲线模型,并利用Surfer8.0软件对空间分布数据进行插值和模拟。【结果】白背飞虱若虫密度越高,空间变量的变化幅度越大;由随机因数引起的空间变异平均为38.7%,由自相关因数引起的空间变异为61.3%,且空间变异的随机程度有随水稻生育期而逐渐增高的趋势;各调查时间东西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所生  吴碧球  秦碧霞  李战彪  李成  孙祖雄  谢慧婷  黄凤宽  蔡健和  
关键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飞  李沛元  丁宗泽  杨代凤  过永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