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40)
2023(5305)
2022(4128)
2021(3982)
2020(3443)
2019(8130)
2018(8116)
2017(15666)
2016(8147)
2015(8903)
2014(8507)
2013(8388)
2012(7366)
2011(6554)
2010(6815)
2009(6092)
2008(6151)
2007(5266)
2006(4759)
2005(4334)
作者
(22473)
(18297)
(18147)
(17430)
(11503)
(8695)
(8136)
(7065)
(7063)
(6626)
(6347)
(6115)
(5871)
(5851)
(5735)
(5705)
(5534)
(5437)
(5345)
(5245)
(4687)
(4546)
(4543)
(4237)
(4179)
(4075)
(4021)
(3968)
(3809)
(3626)
学科
(29771)
经济(29747)
管理(20954)
(18477)
(15450)
企业(15450)
方法(11529)
数学(9971)
数学方法(9680)
中国(8828)
(7867)
(7445)
业经(6574)
(6223)
理论(6135)
地方(5981)
(5954)
(5569)
贸易(5562)
(5407)
农业(4969)
教学(4780)
(4671)
银行(4659)
(4465)
金融(4464)
(4430)
技术(4379)
(4299)
财务(4255)
机构
大学(104544)
学院(104487)
(38853)
经济(37886)
管理(37406)
研究(35823)
理学(31489)
理学院(31125)
管理学(30189)
管理学院(29997)
中国(27780)
(22893)
科学(22417)
(19188)
(18205)
(17054)
(16657)
研究所(16428)
业大(16360)
中心(16216)
北京(14833)
财经(14558)
(13868)
(13798)
师范(13645)
(13242)
(13237)
农业(13145)
技术(13073)
经济学(11748)
基金
项目(69795)
科学(53560)
研究(50538)
基金(48936)
(43906)
国家(43592)
科学基金(36433)
社会(30199)
社会科(28638)
社会科学(28624)
(27661)
基金项目(25135)
教育(24269)
自然(23929)
(23431)
自然科(23421)
自然科学(23414)
自然科学基金(22963)
编号(20830)
资助(20556)
成果(17368)
重点(16153)
课题(15285)
(15102)
(14709)
(14618)
创新(13769)
科研(13622)
大学(13104)
计划(12918)
期刊
(44853)
经济(44853)
研究(31459)
中国(25379)
学报(18569)
教育(16436)
(16222)
科学(16219)
管理(16161)
(15784)
大学(15069)
学学(13859)
技术(11401)
农业(10518)
(9312)
金融(9312)
经济研究(7775)
业经(7541)
财经(7358)
(6376)
图书(6321)
(6268)
(5610)
(5470)
问题(5369)
林业(5359)
科技(5269)
业大(5157)
职业(5121)
统计(4739)
共检索到165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连豪  许春林  赵大勇  李向军  李明金  
研究灭茬深松前置式联合整地机在单一作业时的机组性能。以机组作业速度和耕深为自变量,油耗和牵引力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2因素5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对各因素及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并对单一作业参数进行优化。结合农艺因素,优化结果为:单一深松作业,机组作业速度为3.39km/h,深松深度340mm时,油耗为2.72L/km,牵引力27.65kN;单一旋耕作业,机组作业速度为3.92km/h,旋耕深度152mm时,油耗为3.24L/km,牵引力8.25kN;单一灭茬作业,机组作业速度为3.37km/h,灭茬深度33.41mm...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迪鑫  孙伟  张涛  李迪  吴建民  
为解决干旱地区现有保护型整地机功能单一、进地次数、镇压效果差等问题,设计一种深松、灭茬、镇压联合作业机。对深松铲与土壤的接触力学分析,设计弹簧缓冲装置,并对圆盘灭茬刀进行力学分析与试验。运用ANSYS模拟镇压辊与土壤接触过程,设计防粘土装置,对整机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深松深度为(489.3±8.6)mm,深松稳定性94.6%,能完全打破犁底层;当机车前进速度为1.4m/s时,圆盘转速为500r/min,根茬粉碎率90.3%,碎土率89.3%,土地平整度30.8mm,整地效果较好。该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立春  李世强  张旭东  张宇  
深松联合耕整地机是由多种土壤耕作部件组合而成的复式作业机械,适用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以深松为主,兼顾表土松碎,松耙结合,既可用于隔年破除犁底层,又可用于形成上松下实地全面深松,一次进地可以完成深松、灭茬、旋耕等多项作业,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机具对土壤的频繁耕作而导致的各种消耗,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了作物的生长。但是,深松联合整地机作业过程中尚存在土块过大,土层中存在较多较大空隙,不利于作物根系的扎根生长和农田的蓄水保墒。为了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达到较好的松土与碎土效果,在对国内外深松整地机械调研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带有立旋刀工作部件的深松联合耕整地机,对深松铲柄、铲头、立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黎骅  陈秋阳  孙圆圆  王之盛  
研制了一种锤片-齿条式切揉试验装置,并采用二次旋转回归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玉米秸秆切揉试验,建立了玉米秸秆揉丝率和度电产量与转子转速、锤片-齿条间隙、锤片厚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响应面分析和多目标优化法,得到了锤片-齿条式切揉装置的最佳工作参数。结果表明:当转子转速为2 203.03 r.min-1、锤片厚度为3.26 mm、转子-齿条间距为23.00 mm时,揉丝率为90.12%,度电产量为202.02 kg.kW-1.h-1。实践证明该装置设计方案可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启源  黄见良  邹应斌  龚庆微  石纪成  欧高才  郭兆武  
为探明不同稻田状态下克无踪快速除草灭茬的效果 ,2 0 0 0年在湖南宁乡进行了克无踪用药量、对水量、施药时天气、增效剂、前作留茬高度等对除草剂清茬的效果试验 .结果表明 :克无踪有效用量为 3.75L/hm2 左右 ,视杂草基数适当增减 ;对水量对灭草和灭稻茬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二甲四氯、乙草胺、碳铵 +氯化钾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克无踪的控草效果 ;留茬高度不同主要影响稻茬的再生蔸率和再生株数 .推荐克无踪施用量 ,早稻冬泡田为3.0 0~ 3.75L/hm2 ,早稻冬干田 3.75~ 4.5 0L/hm2 ,晚稻免耕田为 3.75L/hm2 ,同时加入碳酸氢铵 45kg/hm2 和乙草胺 4...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龚健  韩永斌  顾振新  
选取红甘蓝色素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3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法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红甘蓝色素提取产量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解逆矩阵分析表明:在提取温度为43.6℃,提取时间37.9 m in,料液比1∶21.3时,红甘蓝色素提取产量最高,最大提取产量预测值为8.957 mg.g-1,与实测值相符。利用优化工艺参数提取红甘蓝色素时,具有最大的提取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洁红  谭兴和  郭时印  王锋  潘小红  周向荣  
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温度、时间及料液比对湘西刺葡萄皮色素(VSP)提取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从刺葡萄皮粉中提取色素宜采用70%乙醇(含0.03%盐酸)作为提取剂;刺葡萄皮色素提取的响应面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6.7,提取温度46.7℃,提取时间68 min,该条件下提取量指标为8.125 9,模型预测精度达99.9%,比单因素组合条件下的提高了4.94%;回归方程优化明显提高了第一级、第二级提取率,使二级提取率由单因素最优条件下的90.18%提升到了97.35%.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崔庆安  丁静静  赖旭东  
采用基于高斯过程回归(GPR)的响应曲面法优化3D打印的过程参数,以降低打印件侧面的精度损失,改进打印质量。首先选择四个较为显著的因素:层厚、打印速度、喷嘴温度、热床温度,运用拉丁超立方抽样设计实验;然后采用高斯过程回归拟合侧面误差的响应曲面模型;进一步运用精英保留遗传算法对模型寻优,并对寻优结果进行实验验证;最后选用同样的参数与实验域进行传统响应曲面实验,经部分因子实验、最速下降实验和响应曲面实验后得到最终优化结果。结果显示,高斯过程回归响应曲面的优化结果总相对误差为2.917‰,与传统响应曲面模型相比误差减少38.59%,且其预测的置信区间也比传统响应曲面模型缩短78.14%,说明了所提方法在参数优化和复杂系统建模方面有效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元芹  李翘楚  卢珺  王颖  吴志宏  刘天红  李晓  李红艳  
以新鲜浒苔、小黄花鱼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原料预处理、调味炒制等工艺条件对浒苔鱼松产品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和感官评定,确定小黄花鱼调味料最佳配方为:食盐3.0%,味精0.8%,白糖2.0%,料酒1.0%;小黄花鱼打浆时间4min;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到最优生产工艺:小黄花鱼糜、浒苔粉添加量之比为3.85:1,初炒时间14.2min,炒酥时间41.5min。研制出的鱼松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为二者资源的深加工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功宇  金心怡  叶秋萍  陈寿松  李丹  方慧  
以闽北乌龙茶CCD色选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探明色选机茶叶流量、一号色选灰度阈值和二号色选灰度阈值3个因素对台时产量、选别率和带出比的影响,再根据Box-Behnken设计原理和响应面法优化色选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选别率和带出比影响显著,最佳工艺条件为:流量3.0×10-4m3·s-1、一号色选灰度阈值170和二号色选灰度阈值180.以色选机初始生产工艺参数作对照进行模型验证试验得出:验证值与预测值相接近,相比对照组的选别率提高了11.590%,带出比下降了5.748%,表明该优化工艺参数适用于CCD色选机拣剔闽北乌龙茶作业.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堂丰  瞿利民  郭婕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罗汉松总二萜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法设计多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温度、甲醇浓度、液料比对罗汉松总二萜得率的影响,建立试验工艺参数与提取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确立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罗汉松总二萜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甲醇浓度80.00%、提取温度63.00℃、液料比26∶1(mL/g),此时罗汉松总二萜得率为1.13%。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罗汉松总二萜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具有不同的清除能力,最大清除率分别达到了81.71%、66.27%、38.60%。本研究为罗汉松中二萜类物质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玉红  翟亚楠  党媛  史吉意  王振宇  
为了促进松多酚资源的综合利用,以樟子松树皮松多酚为原料,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实验从9种大孔树脂中筛选出适合纯化松多酚的大孔树脂,利用Box-Benhnken设计对樟子松树皮松多酚初级纯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樟子松树皮松多酚初级纯化的最佳条件为上样液浓度2.5 mg/mL、上样液体积28 mL、洗脱速率10mL/min、洗脱剂乙醇浓度51.6%、径高比1∶27.3。优化后樟子松树皮松多酚纯度可达到69.23%。由此可知,AB-8大孔树脂能较好地纯化富集樟子松松多酚。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王秋莲  魏鹏  段星皓  
绿色制造对生产过程中的节能、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优化数控机床的工艺参数对制造业的绿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田口法进行车削实验设计,通过等值线图分析工艺参数对能耗、加工时间、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基于响应面二阶回归方程建立数控车削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模型,最后采用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求解出最优参数组合。通过与NSGA-Ⅱ解集的对比显示了该方法的优越性,为实现面向绿色制造的制造业数控车削工艺参数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刚  石林榕  赵武云  马海军  张锋伟  
为提高旱地胡麻起垄覆膜播种联合作业机的播种作业性能,基于Design-Expert软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机具前进速度、型孔数目和型孔直径为影响因子,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和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响应值,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试验优化方案,建立各影响因子及交互作用对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的二次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因子对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和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的显著性主次分别为:型孔直径、机具前进速度、型孔数目;型孔直径、型孔数目、机具前进速度。该机具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机具前进速度为0.53 m/s、型孔数目为11个、型孔直径为8.5 mm。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此优化参数下,旱地胡麻起垄覆膜播种联合作业机的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和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分别为:3.63%和4.09%,符合小籽粒播种机基本作业质量标准要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卫华  韩鲁佳  杨增玲  刘贤  
为确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种黄芪黄酮(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和芒柄花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以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黄芪黄酮得率与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和液固比的关系;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5 h,乙醇体积分数88.3%,液固比25 mL/g。此工艺条件下提取黄芪黄酮得率为0.977 mg/g,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1%,该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