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9)
- 2023(11822)
- 2022(10036)
- 2021(9049)
- 2020(7912)
- 2019(18319)
- 2018(18106)
- 2017(35706)
- 2016(19096)
- 2015(21904)
- 2014(21950)
- 2013(21795)
- 2012(19980)
- 2011(17855)
- 2010(17539)
- 2009(15945)
- 2008(15666)
- 2007(13729)
- 2006(11244)
- 2005(9592)
- 学科
- 济(84600)
- 经济(84518)
- 管理(59919)
- 业(55058)
- 方法(47569)
- 企(46020)
- 企业(46020)
- 数学(42969)
- 数学方法(42450)
- 财(22642)
- 农(20179)
- 中国(18075)
- 学(16696)
- 环境(15990)
- 业经(15926)
- 务(15524)
- 财务(15479)
- 财务管理(15437)
- 贸(15260)
- 贸易(15257)
- 易(14829)
- 企业财务(14634)
- 地方(14123)
- 农业(13406)
- 和(13128)
- 制(12854)
- 划(12029)
- 技术(11898)
- 理论(11872)
- 融(11179)
- 机构
- 大学(276615)
- 学院(276035)
- 济(115504)
- 经济(113302)
- 管理(113282)
- 理学(99511)
- 理学院(98560)
- 管理学(96852)
- 管理学院(96359)
- 研究(83547)
- 中国(63030)
- 京(55565)
- 财(51817)
- 科学(51177)
- 农(43041)
- 财经(42922)
- 业大(41623)
- 中心(41303)
- 所(40315)
- 经(39088)
- 江(38980)
- 研究所(36899)
- 经济学(36296)
- 农业(34206)
- 北京(33966)
- 范(33309)
- 经济学院(33220)
- 师范(32950)
- 财经大学(32135)
- 经济管理(30868)
- 基金
- 项目(193483)
- 科学(153994)
- 基金(143699)
- 研究(138577)
- 家(124628)
- 国家(123694)
- 科学基金(108165)
- 社会(89475)
- 社会科(85113)
- 社会科学(85090)
- 基金项目(76312)
- 省(75288)
- 自然(71557)
- 自然科(69957)
- 自然科学(69938)
- 自然科学基金(68663)
- 教育(64838)
- 划(63647)
- 资助(59668)
- 编号(55318)
- 部(43910)
- 重点(43488)
- 成果(42875)
- 发(40688)
- 创(40370)
- 科研(38355)
- 教育部(38155)
- 创新(37811)
- 国家社会(37562)
- 人文(37141)
- 期刊
- 济(112182)
- 经济(112182)
- 研究(71290)
- 中国(43144)
- 财(41595)
- 学报(41278)
- 科学(38336)
- 管理(37973)
- 农(36448)
- 大学(31654)
- 学学(30170)
- 技术(25283)
- 农业(24788)
- 教育(22533)
- 融(21490)
- 金融(21490)
- 财经(20704)
- 业经(18782)
- 经济研究(18675)
- 经(17666)
- 统计(17174)
- 问题(15222)
- 策(15143)
- 技术经济(14646)
- 决策(13833)
- 业(13443)
- 理论(13116)
- 财会(13029)
- 商业(13027)
- 版(12947)
共检索到375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永贵 李晓双
为探究适用于中国省际公平有效的碳排放核算科学方法,基于IPCC碳排放系数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分配原则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双向"视角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从火电生产和消费的跨省能源分流、主要排放源和排放因子数据等不同视角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生产视角,消费视角更能体现中国各省份火电碳流量由东向西逐步下降的趋势,需要引起关注的是,无论是生产视角还是消费视角,内蒙古、山东、江苏、河北、广东火电碳排放量总居高不下。多数省份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于省内生产且用于本省消费,能源排放因子对碳排放计算结果的精确性至关重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永贵 李晓双
为探究适用于中国省际公平有效的碳排放核算科学方法,基于IPCC碳排放系数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分配原则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双向"视角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从火电生产和消费的跨省能源分流、主要排放源和排放因子数据等不同视角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生产视角,消费视角更能体现中国各省份火电碳流量由东向西逐步下降的趋势,需要引起关注的是,无论是生产视角还是消费视角,内蒙古、山东、江苏、河北、广东火电碳排放量总居高不下。多数省份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于省内生产且用于本省消费,能源排放因子对碳排放计算结果的精确性至关重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丛建辉 朱婧 陈楠 刘学敏
根据中国城市可获得的"活动水平数据",论述了目前城市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核算的五种方法,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能源平衡表中"消费量合计"数据的修正方法,并以河南省济源市为案例对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采用不同方法所得到的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具有明显差异;活动水平数据选取标准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核算结果的精确性和可比性有着较大影响,修正方法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错算、漏算和多算,具有一定优势。据此认为,核算者应对核算结果进行规范的不确定性分析与质量控制说明。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体系、改进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明确活动水平数据的选取规则,以降低核算者在数据选取上的主观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彩明 李健
基于IPCC碳排放恒等式,采用LMDI分解法建立河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实证分析河北省2005—2014年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强度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能源消费结构是促进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利用效率次之;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对碳排放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影响力较弱;产业结构抑制了碳排放增长。并提出加强碳排放管理及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LMDI模型 河北省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查建平 唐方方 傅浩
工业能源碳排放在中国总碳排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中国低碳减排工作关注的重点。文章从产业视角出发,利用Divisia指数分解法构建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1998~2007年间,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产业结构以及产出等五因素对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的影响。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因素在工业系统内部各产业间的变化特性,从而为中国工业能源碳减排路径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宏韬
能源利用不仅为经济活动提供动力还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本文建立上海能源消费碳排放的LMDI分解模型,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产业碳排放系数四个影响因素着手,实证研究了1995-2005上海分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机理。研究表明:经济快速增长是上海碳排放增加的主导因素,能源强度下降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有利于控制碳排放,而重工业化、能源结构高碳化会增加碳排放。基于实证结果和上海市情,本文最后就上海未来控制碳排放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消费 二氧化碳排放 LMDI 上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竹 耿涌 薛冰 郗凤明 焦江波
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的选择对核算结果具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参照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根据中国能源统计现状,利用能源表观消费量数据和现行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将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分为3种核算方式:①基于能源平衡表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②基于一次能源消费量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③基于终端能源消费量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并分别根据3种能源消费核算方法构建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体系;以北京市为案例对比3种方法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的选择对核算结果有很大影响,通过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认为排放因子、碳氧化水平及加工转换过程是产生不确定性的3个...
关键词:
CO2核算方法 能源消费 中国能源统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孔相宜 侯明
基于碳排放分配效率的视角,文章以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为基础,构建了DEA-CEA资源分配模型,以效率优先,人均趋同为条件,实证研究总量控制下的碳分配问题,并与传统FCAM模型的测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相对于FCAM模型,DEA-CEA碳排放分配模型的效率更高,分配成本更低,分解的减排任务符合各地的实际,有利于各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碳排放分配的政策也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碳排放 DEA-CEA FCAM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稀缺、环境恶化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两大桎梏。如何在不损害经济增长速度及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尤其是区域经济与能源消耗、碳排放间的脱钩,已然成为了目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在核算1995~2012年我国29省市8种能源的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利用脱钩模型对29省市经济增长与能源利用、碳排放之间的脱钩程度进行了度量。结果显示:(1)除北京外,我国其它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碳排放之间未呈现明显的脱钩关系,这意味着尽管能源消耗强度、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但我国经济对能源消耗及碳排放依然具有路径依赖;(2)"十一五"以来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弱,这得...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碳排放 能源消耗 脱钩理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史安娜 李淼
工业经济的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研究城市工业经济能耗碳排放的特征和影响城市工业经济能耗碳排放的因素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以南京市为例,首先从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等指标分析了2000年-2009年南京市工业经济碳排放现状和特征,然后运用LMDI方法构建了南京市工业经济能耗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2000年-2009年间产业规模、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能源排放强度四个影响因素对南京市工业经济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规模效益是南京市工业经济碳排放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南京市工业经济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能源结构效应和能源排放强度效应对南京市工业能源结构效应没有明显...
关键词:
碳排放 LMDI 能源消费 南京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慕强
基于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对东盟五国1971-2007年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东盟五国总体来说,强度效应是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则随着时间推移从强度效应转向碳排放系数效应。(2)印尼强度效应以及菲律宾结构效应的正向作用是东盟五国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3)就国别而言,影响碳排放强度总效应变化的因素中,印尼由强度效应向碳排放系数效应转变、泰国由结构效应向碳排放系数效应转变。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任海军 赵景碧
从内生增长视角分析了技术创新、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的作用机理,并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不同碳排放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引领的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具有抑制作用,但存在空间异质性,低碳地区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大,高碳地区技术创新对能源消费的作用更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智洺 方培
本文构建了包含能源价格波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理论模型框架下,检验了碳排放的波动性,并通过脉冲响应分析了碳排放在能源价格波动下的动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波动有明显的顺周期性;能源价格波动对碳排放的作用为负向的,其作用强度稍大于技术冲击,但是冲击作用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最后,对能源政策的制定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能源价格 碳排放 脉冲响应 DSGE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储诚山 陈洪波 陈军
分析城市道路客运交通内涵,能源消耗种类及产生的主要温室气体类别。在此基础上,对城市道路客运交通碳排放核算方法、能源活动水平数据来源、燃料排放因子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以天津市城市道路客运交通为案例,对2013年天津市公共交通和出租车行业产生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对核算方法的可应用性进行验证。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碳排放核算 排放因子 自下而上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巴曙松 吴大义
本文基于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二氧化碳减排成本计算模型,定量分析了总能源消费和四种主要能源消费(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对宏观经济变量(产出、投资、就业)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基于各种主要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减排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施行燃料转换政策对于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减排政策选择。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能源政策 燃料转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