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66)
- 2023(4172)
- 2022(3465)
- 2021(3230)
- 2020(2603)
- 2019(5886)
- 2018(5956)
- 2017(10121)
- 2016(6249)
- 2015(7170)
- 2014(7411)
- 2013(6595)
- 2012(6034)
- 2011(5410)
- 2010(5614)
- 2009(4873)
- 2008(4725)
- 2007(4331)
- 2006(3793)
- 2005(3284)
- 学科
- 济(15189)
- 经济(15160)
- 管理(13920)
- 业(10757)
- 企(8277)
- 企业(8277)
- 理论(6915)
- 中国(6510)
- 教育(6365)
- 农(6248)
- 教学(6101)
- 学(5842)
- 制(5754)
- 体(5328)
- 方法(4680)
- 财(4422)
- 学法(4212)
- 教学法(4212)
- 地方(3923)
- 数学(3856)
- 学理(3774)
- 学理论(3774)
- 银(3738)
- 银行(3710)
- 数学方法(3666)
- 业经(3656)
- 行(3604)
- 农业(3584)
- 融(3524)
- 金融(3517)
- 机构
- 学院(80249)
- 大学(77637)
- 研究(30849)
- 管理(24251)
- 济(23863)
- 经济(22976)
- 中国(21103)
- 科学(20920)
- 理学(20000)
- 理学院(19726)
- 农(19135)
- 管理学(19074)
- 管理学院(18945)
- 京(17482)
- 所(16789)
- 研究所(15397)
- 农业(15216)
- 业大(14793)
- 技术(14467)
- 江(14279)
- 中心(13503)
- 范(12584)
- 师范(12350)
- 财(12318)
- 院(11773)
- 省(11487)
- 州(11121)
- 北京(11039)
- 职业(10943)
- 教育(10062)
- 基金
- 项目(54351)
- 研究(40445)
- 科学(40125)
- 基金(34353)
- 家(31545)
- 国家(31223)
- 科学基金(24849)
- 省(24454)
- 社会(21292)
- 教育(21221)
- 划(20346)
- 社会科(19862)
- 社会科学(19855)
- 编号(18328)
- 基金项目(17394)
- 自然(16332)
- 自然科(15942)
- 自然科学(15932)
- 成果(15824)
- 自然科学基金(15611)
- 课题(14811)
- 资助(14618)
- 重点(13045)
- 年(12343)
- 发(11860)
- 体(11487)
- 创(11458)
- 计划(11177)
- 部(10896)
- 项目编号(10653)
共检索到129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叶雯 袁超群 秦伟 王振涛 朱玉球
【目的】进行离体培养关键因子优化,以满足火焰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Firepower’的规模化生产。【方法】以火焰南天竹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影响不定芽诱导、增殖生长和生根的基本培养基、 6-苄基腺嘌呤(6-BA)和萘乙酸(NAA)不同质量浓度配比、白砂糖质量浓度及pH值等关键因子的研究,优化火焰南天竹茎段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结果】WPM+0.50 mg·L~(-1)6-BA+0.10 mg·L~(-1)NAA为火焰南天竹不定芽诱导的理想培养基,不定芽诱导率为93.8%,且生长健壮;WPM+0.75 mg·L~(-1)6-BA+0.10 mg·L~(-1)NAA为不定芽增殖培养基,增殖倍数3.3,新芽鲜绿色、生长良好;1/2WPM+0.50 mg·L~(-1)NAA+白砂糖30.0 g·L~(-1)(pH 6.0)为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95.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火焰南天竹的离体培养再生体系可为其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图2表6参1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戴小英 刘新亮 邱凤英 章挺 李江
以黄樟秋稍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建立并优化了黄樟组培繁育体系,研究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及配比对黄樟茎段不定芽诱导、组培苗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樟带腋芽茎段最佳启动培养基配方为改良MS+4.0 mg/L 6-BA+0.5 mg/L NAA,在此培养基中不定芽培养7 d开始萌动,诱导率可达76.67%;不定芽继代培养基的最适宜配方为改良MS+2.0 mg/L 6-BA+0.5 mg/L NAA,在此培养基中不定芽生长健壮,增殖系数为3.78;幼苗生根培养基的最适宜配方为改良1/2 MS+0.5 mg/L
关键词:
黄樟 茎段 诱导 生根 离体培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富童 程智慧
【目的】优化低频再生黄瓜离体培养体系,为黄瓜遗传转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方法】以低频再生黄瓜种质Q24和L66为材料,分别以黄瓜的子叶、子叶节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外植体类型对黄瓜再生频率的影响;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和脱落酸(ABA),研究激素配比对黄瓜再生频率的影响;将获得的黄瓜子叶节外植体置于1/2 MS培养基上预培养0,1,2,3和4 d,研究预培养处理对黄瓜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不同基因型黄瓜再生频率差异显著,其中Q24整体上具有相对较高的再生频率,其子叶节再生频率为54.8%,下胚轴再生频率为50.0%;L66的再生频率相对较低,其子叶节再生频率为36.9%,下胚轴再生频率为16.7%。激素配比显著影响黄瓜子叶节外植体的再生频率,其中1.00 mg/L ABA+1.00 mg/L 6-BA对Q24子叶节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好,再生频率达到60.7%;2.00 mg/L ABA+1.00 mg/L 6-BA对L66子叶节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好,再生频率达到42.9%。预培养处理可显著提高L66子叶节的再生频率,经过1~3 d预培养,其再生频率逐渐增加并达到最高(32.1%),4 d后再生频率开始降低;Q24子叶节经3 d预培养再生频率达到最高,为27.4%,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Q24子叶节外植体最适激素配比为1.00 mg/L ABA+1.00 mg/L 6-BA,经3 d预培养后其再生频率可达60.7%;L66子叶节外植体最适激素配比为2.00 mg/L ABA+1.00 mg/L 6-BA,经3 d预培养后再生频率可达42.9%。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敏敏 侯喜林
为了筛选较易再生的不结球白菜品种,为转基因工作建立良好的再生体系,以暑绿、苏州青、亮白叶和矮抗5号为材料,研究了基因型、外植体类型以及不同的激素配比对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中,暑绿的再生频率最高。不同外植体类型中,子叶-子叶柄再生频率最高。种子发芽培养基中添加苯基噻二唑基脲(TDZ)使幼苗生长健壮,利于外植体分化,不定芽分化率均在60.00%以上,子叶-子叶柄在培养基MN+0.5 mg.L-1TDZ+0.5 mg.L-1NAA+7.5 mg.L-1AgNO3中再生频率最高,达到80.00%,表明TDZ在诱导器官的发生中有较强的持续效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艳 李志辉 杨模华
选取红冠桉茎段作为外植体,建立了无菌再生体系;对外植体选择、不定芽增殖、生根诱导及移栽各阶段的关键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茎尖为较适宜的外植体;(2)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6—BA 1.5 mg/L+NAA0.2 mg/L+VB26.0 mg/L;(3)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IBA 1.5 mg/L+VB26.0 mg/L,生根率达96.3%;(4)发酵过的椰糠与黄心土按3∶2混合而成的基质为适宜的移栽基质,移栽成活率达81.15%。本研究首次利用茎段建立了红冠桉无菌再生体系,为今后的研究及大规模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
红冠桉 离体培养 茎段 再生植株 移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源 陈耀锋 李春莲 余玲 任慧莉 李映梅
以克新12号、克新13号、东农303和早大白4种马铃薯试管苗茎段为材料,研究各品种的组织培养体系。结果发现,克新13号和克新12号的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30 g/L蔗糖+8 g/L琼脂+2 mg/L 6-BA+1 mg/L 2,4-D;东农303为MS+30 g/L蔗糖+8 g/L琼脂+2 mg/L 6-BA+0.5 mg/L 2,4-D;早大白为MS+30 g/L蔗糖+8 g/L琼脂+2 mg/L 6-BA+0.5 mg/L 2,4-D。用上述最适诱导培养基培养,各品种的愈伤诱导率分别为100%,100%,100%和90%。克新13号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30 g/L蔗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萼辉 徐惠珠 王豫兰 杨玉英 赵守边
取‘美人’梅(Prunus mume cv.Meiren Mei)盆栽母树嫩枝茎段(1~1.5cm)用70%的酒精、0.1%的昇汞水溶液消毒后,接种于WB+KT 2mg/l+NAA 0.05mg/l培养基上置培养室静培养.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5±3℃,光照为1 000~2 000lx,每日光照12h.培养25天后,茎段上腋芽萌发;再培养25天,这些芽转变成丛生芽.丛生芽在WB+BA 0.5mg/l+NAA 0.025mg/l培养基上培养25天后,它们便长成正常的幼苗.幼苗在WB+BA 0.025mg/l+NAA 0.05mg/l+IAA0.025mg/l培养基上诱导生根.春末夏初时,生根小植株盆...
关键词:
‘美人’梅 茎段 离体培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启昌 梁琦兰 夏新莉 尹伟伦
以蓝靛果忍冬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及方差分析对影响蓝靛果忍冬植株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培育出了蓝靛果忍冬的组培苗。结果表明:初代培养的适宜培养方案是MS+6-BA1.0mg/L+IBA0.2mg/L,芽分化率达到100%;继代增殖培养的适宜培养方案是MS+6-BA0.5mg/L+IBA0.3mg/L+KT1.5mg/L,增殖系数达到8.7;生根培养的适宜培养方案是1/4MS+IBA1.5mg/L,生根率达到96.7%。生根试管苗在驯化、移栽后成活率可达97.8%。6-BA、IBA和KT配合使用,可以增加蓝靛果忍冬继代培养的丛生芽数量。该试验培育的组培苗的各项指标已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晓丽 杜敏华 朱红梅 杨柯金
以野生黄木香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其不定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并建立了野生黄木香的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利于野生黄木香分化的诱导培养基为M S+A gNO33.0 m g/L+6-BA1.5 m g/L+NAA 0.5 m g/L+琼脂6.5 g/L+蔗糖30 g/L;以M S+A gNO33.0 m g/L+6-BA 1.5 m g/L+NAA0.05 m g/L+琼脂6.5 g/L+蔗糖30 g/L为增殖培养基时的增殖效果最好,增殖倍数为5.5;黄木香高效的再生体系为1/2 M S+A gNO34.5 m g/L+IBA 0.2 m g/L+质量分数0.2%活性炭+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地周 高捍东 顾美影 朱俊义 姜云天
以笃斯越桔新生嫩芽为外植体,应用均匀设计法筛选其最适合的基部直接再生芽苗和生根的培养基,结果表明,最适合的基部直接再生芽苗诱导培养基为:DR+2-ip 2.75 mg.L-1+IAA0.10 mg.L-1,诱导率为99%;生根培养基:MS(改良)+IAA1.00 mg.L-1+Kt0.30 mg.L-1,生根率达98%;以再生植株的茎节为材料进行快繁的结果表明,在25 d的一个培养周期内增殖倍数平均达40以上,快繁培养基:MS(改良)+IAA 0.50~1.00 mg.L-1+Kt0.30 mg.L-1+GA30.20 mg.L-1。建立了笃斯越桔的植株再生和快繁体系。
关键词:
笃斯越桔 离体培养 植株再生 均匀设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甘专 刘伟 马孟增 潘学军
为了建立毛葡萄茎尖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给野生毛葡萄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和无毒苗木培育提供参考,以花溪-4和农院-11毛葡萄组培苗的茎尖为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浓度配比对毛葡萄茎尖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葡萄茎尖离体培养与增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 1.5 mg/L+IBA 0.02 mg/L,离体培养成活率达93.8%以上,增殖率和增殖系数分别为88.6%和5.8;茎尖生根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IBA 0.05~0.15 mg/L+IAA 0.2 mg/L,生根成苗率为100%,建立了毛葡萄茎尖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技术体系。
关键词:
毛葡萄 茎尖 离体培养 植株再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浦艳吉 李国怀 姚延兴 张陆阳 梁晓梅
以欧洲李(Prunus domesticacv.‘Tardicots’)和樱桃李(Prunus cerasifera)试管苗为材料,建立了茎尖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欧洲李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 0.5 mg/L+IBA 0.05 mg/L,0.1~0.2 mm的茎尖培养成苗率为64.16%,0.35~0.45 mm的茎尖培养成苗率为85.5%;樱桃李最适宜的培养基为LP+6-BA 0.5 mg/L+IBA 0.05 mg/L,0.1~0.2 mm的茎尖培养成苗率为64.53%,0.35~0.45 mm的茎尖培养成苗率为84.7%。
关键词:
李 茎尖 离体培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珏 贺新生 郑林用
柏树火焰层孔菌是柏树的病原菌物,是中国和亚洲的新记录属中的新记录种。本文采用液体发酵的方法对菌丝体生长的营养条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柏树火焰层孔菌菌丝体生长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麸皮,P、K、Mg对其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Fe、Zn对其菌丝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生长曲线试验得到Logistic方程:y=0.22/(1+1.019 e-0.013x),菌丝体干质量为0.22 g.100 mL-1。
关键词:
柏树火焰层孔菌 液体培养 菌丝体产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晶 罗玉洁 张青林 罗正荣 刘继红
以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linn.)休眠芽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基础培养基种类和外植体基因型对休眠芽初代培养的影响,比较叶片放置方式、tDZ浓度、Zt与tDZ不同浓度组合及暗培养时间对叶片愈伤组织形成和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然后对再生芽进行生根。结果表明:君迁子休眠芽初代培养中,DKW培养基最适合其生长发育,休眠芽生长势最佳;初代培养中,不同基因型的外植体在DKW培养基中生长势基本相同,说明外植体基因型对其初代培养没有影响,但对继代培养影响较大。叶片下表面朝上放置在Ms+Zt 0.1 Mg/l+tDZ2.0Mg/l中暗培养20D,愈伤组织形成率达100%,在(1/2n)Ms+2.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望望 文晓鹏 乔光
以‘红灯’樱桃为材料,对微茎尖培养最适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解剖显微镜下,取1.0~1.5 mm的茎尖在MS附加0.3 mg/L TDZ和0.1 mg/L IBA的培养基上成活率较高,培养30 d后成活率达78.3%;在相同培养基上继代培养50 d后,增殖系数达3.9,试管苗高8.9 mm,长势较好。
关键词:
甜樱桃 微茎尖 离体培养 脱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