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93)
- 2023(10411)
- 2022(8108)
- 2021(7049)
- 2020(5734)
- 2019(12567)
- 2018(12268)
- 2017(22851)
- 2016(12807)
- 2015(14122)
- 2014(13771)
- 2013(13199)
- 2012(11910)
- 2011(10596)
- 2010(10394)
- 2009(9465)
- 2008(9244)
- 2007(8145)
- 2006(7420)
- 2005(6618)
- 学科
- 济(50238)
- 经济(50174)
- 管理(33377)
- 业(33188)
- 企(24947)
- 企业(24947)
- 方法(20665)
- 数学(18111)
- 数学方法(17948)
- 农(16603)
- 中国(15281)
- 学(14323)
- 业经(12793)
- 财(11756)
- 农业(11481)
- 贸(10164)
- 贸易(10161)
- 易(9891)
- 地方(9469)
- 制(8955)
- 环境(8394)
- 发(8039)
- 技术(7930)
- 产业(7867)
- 银(7399)
- 银行(7344)
- 融(7161)
- 金融(7161)
- 行(6971)
- 理论(6923)
- 机构
- 大学(185150)
- 学院(183796)
- 济(72211)
- 经济(70882)
- 研究(70217)
- 管理(65091)
- 理学(56944)
- 理学院(56213)
- 管理学(54972)
- 管理学院(54694)
- 中国(50670)
- 科学(48807)
- 农(47841)
- 京(40187)
- 农业(38427)
- 所(38168)
- 业大(37662)
- 研究所(35591)
- 中心(30497)
- 财(30235)
- 江(27710)
- 院(25467)
- 农业大学(25461)
- 北京(24781)
- 财经(24667)
- 范(23449)
- 省(23225)
- 师范(22977)
- 科学院(22820)
- 经(22643)
- 基金
- 项目(134597)
- 科学(104580)
- 基金(98689)
- 家(92355)
- 国家(91644)
- 研究(87142)
- 科学基金(75756)
- 社会(56301)
- 社会科(53321)
- 社会科学(53304)
- 自然(52603)
- 基金项目(52537)
- 省(52394)
- 自然科(51389)
- 自然科学(51367)
- 自然科学基金(50498)
- 划(45790)
- 教育(39064)
- 资助(38926)
- 编号(32022)
- 重点(31660)
- 发(29444)
- 计划(28742)
- 部(28453)
- 创(27955)
- 科研(26704)
- 创新(26322)
- 科技(25933)
- 业(25006)
- 国家社会(24451)
共检索到264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琳 王益 舒梦 张艺 李真 郭辉 李春越 胡水金
[目的]封育是半干旱地区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封育后植被恢复会形成大量的凋落物,从而引起自然或人为火烧。火烧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养分动态。本文旨在探究火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地养分(特别是氮)循环的影响。[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封育34年的典型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新烧地、火烧后1年和火烧后2年的对照和火烧土壤样品(共计6个处理),比较分析土壤上层(05 cm)和下层(525 cm)总碳、总氮含量,无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氮素净矿化速率和氮素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樊军 郝明德 邵明安
根据设在黄土高原沟壑区旱塬地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结合野外调查,对旱塬人工草地土壤0~1000cm水分含量及剖面氮素含量与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旱地人工草地连续种植会显著消耗土壤深层储水与土壤氮素,苜蓿的耗水深度超过1000cm,剖面200cm以下平均含水量12.6%;同时,也使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150cm以下硝态氮含量均小于1mg/kg,荒草地的水分状况好于人工草地,这是因为荒草地的生物量远低于人工草地,200cm以下平均含水量18.8%。在干旱地区,土壤深层储水可以调节植物用水,但是人工苜蓿从土壤深层吸收大量水分导致土壤干燥化的发生。因此,土壤储水的调节作用丧失,合理的草地产量是控制土...
关键词:
土壤水分 草地 土壤干燥化 硝态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荣 胡海清
以水曲柳、核桃楸和蒙古栎3种幼树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火烧处理对幼树新生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如下:1)对水曲柳、核桃楸和蒙古栎进行3种火烧处理T1、T2、T3(分别为:叶片被火烧、枝被火烧、茎被火烧)后,除了蒙古栎的T3处理新生叶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外,其他处理新生叶的净光合速率都显著提高。2)蒙古栎的T1、T2处理新生叶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水曲柳的T1处理新生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核桃楸的3种处理新生叶的水分利用效率无明显变化。3)蒙古栎的T1、T2处理新生叶的蒸腾速率显著提高,水曲柳和核桃楸的3种处理新生叶的蒸腾速率无明显变化。4)火烧后3种幼树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伟 王丽英 陈清
大量投入的有机肥所释放的氮素在菜田氮素推荐中不容忽视,但目前缺乏相关的有机氮矿化速率用于指导菜田施肥。本研究汇总最近10年来我国华北平原菜田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根据植物吸收法计算的菜田土壤及有机肥中的有机氮素表观净矿化的结果,比较其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设施和露地菜田有机肥氮素矿化的季节性差异明显,设施菜田中冬春茬和秋冬茬每周土壤有机氮素矿化平均速率分别为2.9,6.2 kg/hm2,而露地菜田分别为3.6,0.6 kg/hm2;设施菜田中冬春茬和秋冬茬每周有机肥氮素矿化平均速率分别为3.6,3.2 kg/hm2,露地菜田分别为1.8,-0.3 kg/hm2;菜田土壤有机肥氮素当季释放比例介于...
关键词:
菜田 设施 露地 有机肥 氮素矿化速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红亮 魏春兰 李磊 高人 尹云锋 杨玉盛
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添加葡萄糖(C量水平分别是0,100,300,1 000,2 000,5 000 mg·kg-1)对土壤氮含量、氮素矿化和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添加降低土壤无机氮含量和比例,硝态氮的降低幅度大于铵态氮;但是没有降低可溶性有机氮(SON)和pH值,甚至提高SON的比例。添加葡萄糖降低氮素净矿化和硝化速率,氮素矿化作用受到抑制。结果显示,随着葡萄糖添加,亲水性氮所占比例显著降低,这与氮的固持和转化有关,导致SON比例增加;分析表明,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在提取液全氮中所占比例成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R2=0.902)。研究发现,1 000 mg·kg-1的葡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万素梅 贾志宽 王勇 韩清芳
为掌握苜蓿连续种植多年土壤干层的形成规律及氮素的消耗规律,促进黄土高原地区苜蓿草地合理施肥及草田轮作,论文系统研究了3年、4年、6年、12年、14年、18年及26年生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及氮素的消耗。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层可分为轻度干层(9~11%)、中度干层(7~9%)、重度干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邢顺林 刘毅 李世清
【目的】研究温度升高对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方法】采取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主要农田耕层(0~20 cm)土壤,采用Stanford和Smith提出的间歇淋洗通气培养法,分别在15,25,35和45℃条件下恒温培养210 d,测定培养期间的有机氮矿化量。【结果】青藏高原土壤有机氮净矿化速率为0.16~1.48mg/(kg.d),黄土高原土壤有机氮净矿化速率为0.12~1.02 mg/(kg.d);在15~35℃的温度条件下,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土壤铵态氮净矿化累积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相对较弱,而在45℃时,青藏高原土壤铵态氮净矿化累积量显著增加,并显著高于黄土高原土壤;在15,25...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程积民 程杰 杨晓梅
在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采用样带多点调查与定位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封禁初期和封禁11 a草地生物量与固碳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种草地类型地上活体植物、凋落物/地下活体根系和土壤中碳密度与碳储量分布规律均为森林草原>梁塬典型草原>丘陵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地封禁11 a,地上活体植物、凋落物0、~100 cm活体根系和土壤中碳密度总量,森林草原类型为63.38~97.65 t.hm-2,梁塬典型草原类型为49.04~68.80t.hm-2,丘陵典型草原类型为52.33~62.11 t.hm-2,荒漠草原类型为11.93~19.62 t.hm-2;碳储量4种草地类型分别为...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天然草地 固碳量 碳密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郎漫 聂浩 李平
[目的 ]为探明不同采伐方式下森林土壤氮素的释放和保存能力,揭示采伐对森林土壤氮素循环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通过室内培养试验,采用15N同位素成对标记技术和FLUAZ数值优化模型研究了择伐和皆伐方式下寒温带阔叶混交林土壤氮初级转化速率和净氮转化速率特征。[结果 ]保留带处理土壤氮初级矿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氮初级固定速率、初级硝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分别为4.16、1.86、2.32、0.368和0.343mg·kg~(-1)·d~(-1)。与保留带处理相比,择伐和皆伐处理土壤氮初级矿化速率分别显著降低了32.2%和61.8%,净氮矿化速率分别显著降低了43.1%和61.5%,氮初级固定速率分别显著降低了23.3%和63.4%。择伐对土壤初级硝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没有显著影响,但皆伐处理土壤初级硝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分别显著降低了23.6%和33.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是影响氮初级矿化速率和初级固定速率的主要因素,p H是影响硝化速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皆伐后土壤铵态氮固定速率的下降程度大于初级硝化速率,导致gn/ia和NO_3~-/NH_4~+值显著提高,增加了硝态氮淋溶风险。而择伐处理的gn/ia和NO_3~-/NH_4~+值与保留带处理没有显著差异,是一种相对可取的森林采伐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方新宇 李军 王学春 任晶晶
【目的】揭示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与草粮轮作对干燥化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恢复效应。【方法】在甘肃镇原试验站实地测定了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与不同类型草粮轮作粮田深层土壤湿度,分析了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分布特征与草粮轮作对土壤干层水分恢复效应。【结果】15—28年生苜蓿草地0—1000cm土层土壤湿度平均值为10.20%,土壤干燥化速率为34.2mm·a-1,土壤干层最大分布深度超过了1400cm;苜蓿草地翻耕并轮作3—25年粮食作物后土壤干层湿度能够逐步恢复,土壤干层恢复厚度为583cm,土壤湿度恢复速率为77.3mm·a-1,土壤湿度恢复度达到83.3%。通过草粮轮作方式使15年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瑞琳 侯磊 袁海英 梁启斌
为探究高原湖泊河口湿地氮循环过程,以洱海罗时江河口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布设8个监测点按季度开展现场调查,分析沉积物无机氮的时空分异特征,采用PVC顶盖原位培育法分别在夏、秋季开展沉积物净氮矿化与硝化速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沉积物氨氮(NH_4~+-N)、硝氮(NO_3~--N)和总氮(TN)含量分别为5.92±6.31、14.49±20.89和1 408.98±625.29 mg·kg~(-1),NH_4~+-N含量沿进水口到出水口方向呈递减趋势,且冬季显著高于其他季(P<0.05)。湿地西侧沉积物NO_3~--N含量高于东侧,NO_3~--N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春季显著高于夏秋冬季(P<0.05),而培养期I的硝化速率在湿地中部较高。净氮矿化速率大于硝化速率并形成NH_4~+-N累积。河口湿地沉积物培养后的无机氮主要以NH_4~+-N形式存在(占NH_4~+-N和NO_3~--N总量的55.37%)。(3)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净氮矿化速率与含水率显著负相关(P<0.05),硝化速率与培养前的NO_3~--N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培养前的NH_4~+-N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钦弟 卫伟 陈利顶 杨磊
研究土壤水分、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变异性是认识陆地生态系统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特征及适应机制的有效途径。论文利用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的天然降水梯度,采用样带研究方法对47个草地0~3 m土壤水分和物种多样性进行测定,系统分析了草地土壤水分和植物物种多样性在降水梯度上(250~550 mm)的空间分异及二者之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是控制黄土高原草地0~3 m土壤水分和物种多样性空间异质性的关键因素。随降雨减少,土壤水分呈线性递减趋势,其中浅层土壤水分(0~1 m)与年降水量相关系数最大。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随降水减少呈显著的线性递减趋势,物种均匀度指数在降水梯度上没有明显变化。370 mm年均降水量是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水分权衡关系的转折点,转折点以上二者存在协同关系,即土壤水分和物种多样性沿降水梯度以相同速率变化。370 mm年均降水量以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水分的权衡增大,意味着维持物种多样性以消耗土壤水分为代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春梅 廖超英 李培玉 孙长忠 许喜明
【目的】研究放牧强度对林草地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方法】通过放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西偏关县草地和柠条林地在不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畜种条件下表层土(0~10cm)的物理性状。【结果】放牧强度直接影响着草地和柠条林地土壤的物理结构。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牲畜对土壤的践踏加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容重增加,含水量和孔隙度下降。从畜牧羊种选择来看,绵羊相对于山羊来说对放牧地践踏较轻,土壤容重较小,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则较高。【结论】林草地土壤表层(0~10cm)的物理性状对放牧强度的反应比较敏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振中 王吉顺 潘国艳 欧阳竹 李发东 程维新
根据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牧草生态试验场土壤呼吸测定数据,分析了刈割前后3年生和6年生苜蓿、白三叶及小黑麦4种人工草地土壤呼吸日变化特征及刈割对草地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刈割前不同牧草地的土壤呼吸强度差异明显,依次为3年生苜蓿>6年生苜蓿>白三叶>小黑麦,刈割后不同牧草地的土壤呼吸强度相差不大,土壤呼吸速率在3.0~3.5μmol CO2.m-2.s-1之间;②刈割前不同牧草地的土壤呼吸日变化不相同,6年生苜蓿与小黑麦草地刈割前土壤呼吸速率由9:00开始逐渐增强,在12:00~16:00之间持续较高,以后逐渐下降,3年生苜蓿与白三叶草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在9:00~12:00之间逐渐升...
关键词:
人工牧草地 土壤呼吸速率 刈割 华北平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夏悦 王国会 沈禹颖 马景永
草地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草原安全与国家生态安全息息相关。黄土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草原分布地,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探究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演变历程对该地植被的恢复重建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史料探究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草地植被的嬗变历程。研究表明:在地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更新世到全新世中期,黄土高原草地植被随气候变迁经历了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的多次转变。到全新世晚期,由于暖期结束、气候总体变冷变干、人口基数增加和农耕文明的发展,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向干草原转变,草原带逐渐南移,草地植被破坏严重,面积不断减少,荒漠草原分布范围变广。随着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展开,生态建设成效逐渐凸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草)、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试点等生态项目实施下,黄土高原的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如今黄土高原山青草盛,绿意盎然,植被恢复已经到达区域水资源承载的极限,生态建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仍需要探索新的治理思路与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