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06)
- 2023(14460)
- 2022(12563)
- 2021(11632)
- 2020(9773)
- 2019(22284)
- 2018(22307)
- 2017(42141)
- 2016(23108)
- 2015(26018)
- 2014(26219)
- 2013(26046)
- 2012(24250)
- 2011(21894)
- 2010(22131)
- 2009(20133)
- 2008(19403)
- 2007(17102)
- 2006(15100)
- 2005(13578)
- 学科
- 济(99070)
- 经济(98984)
- 管理(65770)
- 业(64058)
- 企(52295)
- 企业(52295)
- 方法(43497)
- 数学(37767)
- 数学方法(37213)
- 中国(28003)
- 农(25968)
- 地方(24678)
- 业经(22064)
- 学(21370)
- 财(20293)
- 技术(20050)
- 农业(17859)
- 制(17036)
- 贸(16738)
- 贸易(16723)
- 理论(16333)
- 易(16154)
- 环境(15698)
- 和(15339)
- 银(15286)
- 银行(15240)
- 融(14774)
- 金融(14773)
- 行(14613)
- 发(13663)
- 机构
- 学院(330086)
- 大学(330038)
- 管理(130376)
- 济(128624)
- 经济(125548)
- 研究(115284)
- 理学(112365)
- 理学院(111046)
- 管理学(108798)
- 管理学院(108206)
- 中国(84418)
- 科学(73654)
- 京(72439)
- 所(59456)
- 农(57020)
- 财(56199)
- 研究所(54169)
- 业大(52026)
- 中心(51640)
- 江(49554)
- 北京(46478)
- 范(45144)
- 师范(44687)
- 财经(44686)
- 农业(44340)
- 院(42210)
- 州(40831)
- 经(40575)
- 技术(37871)
- 经济学(37141)
- 基金
- 项目(226397)
- 科学(177035)
- 研究(164198)
- 基金(161533)
- 家(141738)
- 国家(140533)
- 科学基金(119896)
- 社会(100872)
- 社会科(95595)
- 社会科学(95572)
- 省(90658)
- 基金项目(85573)
- 自然(79062)
- 自然科(77236)
- 自然科学(77216)
- 划(75922)
- 教育(75898)
- 自然科学基金(75771)
- 资助(67523)
- 编号(67206)
- 成果(54177)
- 发(51731)
- 重点(51063)
- 部(48737)
- 课题(47638)
- 创(47351)
- 创新(44118)
- 科研(43107)
- 计划(41378)
- 教育部(41286)
- 期刊
- 济(146202)
- 经济(146202)
- 研究(97796)
- 中国(69644)
- 学报(54304)
- 农(51859)
- 科学(50300)
- 管理(48971)
- 教育(42091)
- 大学(40700)
- 财(40204)
- 学学(38230)
- 农业(36666)
- 技术(32577)
- 融(28476)
- 金融(28476)
- 业经(24511)
- 经济研究(22603)
- 财经(20891)
- 业(19060)
- 图书(18467)
- 问题(18330)
- 科技(18139)
- 技术经济(17870)
- 经(17765)
- 理论(15934)
- 统计(14901)
- 现代(14828)
- 版(14791)
- 实践(14720)
共检索到494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建良 贺正兴 罗鸣高 张巧荣 阳明 左玉香
研究表明,火炬松干枯型枯梢病始于6月,在7~9月的高温干旱期,病害较严重,但整个病变过程比较缓慢。1993~1996年防治试验说明,5~6月,土壤或叶面施硼砂、微肥复合晶、钼酸铵、柑桔微肥,防治效果好。尤其是硼砂,防效高,肥效稳定。土壤施硼砂23~25g/株,1a一次;叶面喷0.2%的硼砂水溶液,连喷3次,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伯葵 姚景德 张明海 薛梦澜 姚长林
松树抽梢期,于树冠喷洒0.2%硼酸水溶液,防止芽坏死效果明显。抽梢初期,用烟雾机喷6.5%百菌清油雾,有较好的防梢枯效果。使用此法防治松梢枯病,在当前经济水平下,易为林业单位所接受。上述两法结合起来,配成硼和百菌清乳油,用烟雾机喷油雾防治松梢枯病,效果更好,有推广应用前途。
关键词:
松梢枯病 百菌清 烟雾机 防治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伯葵 褚祥如 张明海 薛梦澜 姚长林
由松球壳孢菌引起的松梢枯病在江苏普遍且严重地发生。该病菌只在病死针叶、叶鞘和鳞叶上产生分生孢子器。越冬病组织中的分生孢子器、菌丝体越冬后形成的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为初次侵染的重要来源。孢子藉雨水传播,生长季节里持续2h以上的降雨均能使孢子大量释放。 孢子有4个释放高峰,分别侵染湿地松、火炬松的春、夏、秋梢和过冬芽。嫩梢初期最易感病,其时嫩梢长约为成长梢全长的1/3左右。病菌以直接侵入为主,不能从气孔侵入。20年生以上国外松抗病性明显下降,但接种体多时幼林亦严重发病。各树种对该病的抗性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刚松、短叶松、火炬松、湿地松、黑松、云南松、马尾松。瘠薄林地病害严重。
关键词:
松梢枯病 松球壳孢菌 种子检验 孢子捕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永久 李琼芳 蔡应繁
通过四十多年的防治研究,证明了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培育出具高抗枯萎病抗源品种52—128、57—681和抗黄萎病多菌系抗源种质川737、川2802,建立了一套早期鉴定抗性的育种程序,选育出一批抗病、丰产、优质的棉花品种在棉花生产上推广应用,控制了棉枯萎病的蔓延,结束了四川棉枯萎病大面积为害的历史,防病增产效果显著。近年来,又选育出一批抗黄萎病、抗枯萎病、兼抗虫品种并推广应用,控制棉黄萎病为害防效显著
关键词: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发生,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秀嶶 刘雪峰 王鹏 李成德
从落叶松梢栖真菌筛选出对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对落叶松枯梢病进行生物防治。将自落叶松梢部分离到的11种梢栖真菌与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进行对峙培养,根据被覆盖程度、抑菌率、拮抗系数和防治预试验的结果,综合评价后发现:粪生粪壳、深绿木霉和球毛壳3种梢栖真菌对落叶松枯梢病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利用这3个菌株在黑龙江省勃利县通天一林场国富沟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为粪生粪壳>代森锰锌400倍液>深绿木霉>球毛壳;深绿木霉和粪生粪壳喷洒浓度50%和球毛壳喷洒浓度75%时,真菌多样性最多,梢栖真菌系统较其他浓度更为稳定,与化学防治相比,既达到了防治目的又具有不污染环境的优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群 谭松山 苏开君 李际平
国外松枯梢病发生与林分及其立地条件的关系邓群,谭松山,苏开君,李际平关键词湿地松,火炬松,枯梢病国外松枯梢病作为一种树木衰退病,发生发展取决于诱导因素(立地条件等)、激发因素(雪压等)和促进因素(病原菌:Diplodiapinea(Desm.)Kic...
关键词:
湿地松,火炬松,枯梢病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谭碧霞 钟伟华
多年来作过火炬松种子重量与苗木高生长相关性、种子发芽速度与苗期形态测定、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苗期测定和等级苗造林测定的早期性状鉴定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松种子(含优树自由授粉种子)重量对苗期80天或苗高未达15 cm前有影响,随后逐渐消失,子代1年生苗高可预测同一家系5年生植株高生长;种子发芽早晚与苗高生长没有相应的关系;出圃前苗木轮枝数与高生长呈正相关;顶芽数在等级苗间没有明显的差异,Ⅰ级苗(超级苗)造林后6年其树高、胸径生长保持优势,树干材积比林分平均木材积大14.5%。
关键词:
火炬松 早期性状 等级苗 增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元 梁军 李箐 刘峰 谢宪 甘榕村 张星耀
[目的 ]探究赤松纯林胸径结构对枯梢病发生效应,为合理采取森林经营措施调整林分胸径结构,防控赤松枯梢病的流行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方法 ]以昆嵛山赤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块赤松纯林临时样地进行赤松胸径及枯梢病病情调查,应用Weibull分布拟合位置、尺度和形状参数并进行x 2检验,然后将3参数和赤松平均胸径,感病赤松平均胸径,未感病赤松平均胸径,最大病级赤松平均胸径,最小病级赤松平均胸径表征为赤松胸径特征指标,分别与枯梢病病情指数进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赤松纯林临时样地胸径结构均符合Weibull分布,其中胸径分布中心在9.66~16.25 cm,90.00%的样地胸径结构表现为正偏山状分布。赤松枯梢病病情指数与未感病赤松平均胸径、最大病级赤松平均胸径和最小病级赤松平均胸径呈负相关,但检验结果为不显著;与尺度参数、赤松平均胸径和感病赤松平均胸径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形状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
关键词:
赤松 纯林 枯梢病 效应 胸径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元 梁军 李箐 刘峰 谢宪 甘榕村 张星耀
[目的 ]探究赤松纯林胸径结构对枯梢病发生效应,为合理采取森林经营措施调整林分胸径结构,防控赤松枯梢病的流行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方法 ]以昆嵛山赤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块赤松纯林临时样地进行赤松胸径及枯梢病病情调查,应用Weibull分布拟合位置、尺度和形状参数并进行x 2检验,然后将3参数和赤松平均胸径,感病赤松平均胸径,未感病赤松平均胸径,最大病级赤松平均胸径,最小病级赤松平均胸径表征为赤松胸径特征指标,分别与枯梢病病情指数进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赤松纯林临时样地胸径结构均符合Weibull分布,其中胸径分布中心在9.66~16.25 cm,90.00%的样地胸径结构表现为正偏山状分布。赤松枯梢病病情指数与未感病赤松平均胸径、最大病级赤松平均胸径和最小病级赤松平均胸径呈负相关,但检验结果为不显著;与尺度参数、赤松平均胸径和感病赤松平均胸径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形状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
关键词:
赤松 纯林 枯梢病 效应 胸径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叶建仁 廖太林
对福建、江西等地227块松树枯梢病的林分病情标准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病害的发生与林分及立地因子关系密切。由上杭、连城、永新和安福4县有代表性的49块样地推导出了松树枯梢病的病情指数与林龄、造林密度、郁闭度、土壤质地、土壤湿度、坡位、坡向的生态数学模型:y=41·38 -16·56x11+5·08x21+18·62x31-3·78x41+19·94x51+7·32x61+4·27x62-4·06x71-10·56x72-13·88x73,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06 9、0·612 5、0·268 9、0·1789、0·681 1、0·279 0、0·473 7。该模型模内判别准确率为79·5...
关键词:
松树枯梢病 立地条件 主要诱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江南 万细瑞 曾平生 黄冬青
对影响湿地松、火炬松扦插生根的基质、生根剂及浓度、插穗状况、扦插季节、扦插方式、扦插后管理等因子进行了研究。较佳的扦插技术组合为:用砂性土作基质,在冬季或早春采集当年生半木质化的基部萌条,湿地松用生根剂1号低浓度,火炬松用生根剂1号或2号中等浓度浸泡15h,插后保温保湿并定期喷洒营养液,生根率可达95%以上。温室扦插苗在5月上旬以前移入大田,当年生扦插苗高达33~44cm,主侧根发达,可出圃造林。扦插苗的单位成本为实生苗的102%~152%,加上遗传增益,扦插苗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湿地松 火炬松 扦插繁殖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岳朝阳 张新平 刘振坤 王波 李新华 黄新平
云杉雪枯病的防治研究@岳朝阳@张新平@刘振坤@王波@李新华@黄新平¥新疆林业科学研究院¥新疆天山西部林业局¥新疆阿尔泰山林业局云杉雪枯病,防治试验,杀菌剂云杉雪枯病的防治研究*岳朝阳张新平刘振坤王波李新华黄新平关键词云杉雪枯病防治试验杀菌剂云杉雪枯病(Lo...
关键词:
云杉雪枯病,防治试验,杀菌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珊 杨春霞 谷振军 杜强 肖平江 李火根
[目的]建立和优化火炬松体胚发生技术体系,为火炬松优良基因型体胚繁育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火炬松优良基因型的未成熟合子胚为材料,从基因型、球果采集期、基本培养基、植物外源激素组合及浓度等方面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条件进行优化;选取增殖效果好、具有胚性胚柄细胞团(ESM)的胚性愈伤组织开展体胚成熟的正交试验,选择发育正常的子叶胚进行萌发,8周后移栽。[结果]基因型、球果采集期、基本培养基和外源激素(PGR)组合及浓度等因子均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火炬松6种基因型中荣山52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63.33%;处于裂生多胚期的合子胚为外植体的最佳采样期(7月20日左右);6种基本培养基中,在DCR基本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40.00%;不同PGR组合及浓度中,以0.5 mg·L~(-1) 6-BA+1.0 mg·L~(-1) 2,4-D+2.0 mg·L~(-1) NAA+5.0 mg·L~(-1)ABA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50.00%。胚性愈伤组织在基本培养基MLP上培养14 d后,转入含有ABA 8.0 mg·L~(-1)、PEG 8 000 140 g·L~(-1)以及麦芽糖40.0 g·L~(-1)的体胚成熟分化培养基上,体胚发生数平均为411个·g-1,体胚萌发率可达93.33%;体胚苗移栽成活率可达86.30%。[结论]本研究优化了火炬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与体胚发生技术体系,体胚诱导率显著提升,为火炬松良种规模化繁育及遗传转化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锦年 陈胜 黄辉
微红梢斑螟是危害松类的嫩梢、球果、芽和干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浙江省一年发生2至3代,以初龄幼虫在冬芽、枯梢或以中老龄幼虫在害梢中越冬。4月下旬至6月下旬,7月中旬至9月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分别是越冬代,第1、2代成虫出现期。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园中的观察,了解了幼虫钻蛀芽、梢、果和干的不同习性,以及该虫发生与绒茧蜂、长体茧蜂等天敌的关系。通过研究,提出了灯诱杀虫、早春喷梢、打孔注射和保护天敌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微红梢斑螟 生物生态学 防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翁永发 陈雁 汪国华 毛承芳 朱云有
近年来 ,浙江省局部地区国外松纯林受芽流脂病危害较为严重。通过定点观察、分离培养、光镜检查、电镜观察、微量元素测定和用硼砂防治罹病松树等方法 ,基本查清国外松芽流脂病在浙江省的发生情况 ,明确了国外松芽流脂病的 3种症状 :顶芽枯死型、丛枝型和枯梢型。国外松芽流脂病是由于松树自身和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有效硼含量不足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用喷洒 3 0g·kg-1或 5 0g·kg-1硼砂溶液防治该病效果显著 ,防治区病情指数与对照相比平均下降 38 5 ,松树的年平均高生长量也比对照大 1 4 8cm。表 4参 4
关键词:
国外松 流脂病 硼 防治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