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69)
- 2023(3705)
- 2022(3184)
- 2021(3091)
- 2020(2639)
- 2019(5858)
- 2018(6020)
- 2017(11833)
- 2016(6778)
- 2015(7409)
- 2014(7367)
- 2013(7588)
- 2012(7009)
- 2011(6598)
- 2010(6702)
- 2009(6430)
- 2008(6236)
- 2007(5820)
- 2006(5232)
- 2005(4500)
- 学科
- 农(43699)
- 济(31608)
- 经济(31582)
- 农业(29019)
- 业(27519)
- 业经(11508)
- 管理(10918)
- 方法(10511)
- 数学(9760)
- 数学方法(9700)
- 农业经济(9656)
- 村(8858)
- 农村(8854)
- 土地(8333)
- 发(7533)
- 企(7412)
- 企业(7412)
- 地方(7067)
- 学(6938)
- 劳(6914)
- 劳动(6914)
- 中国(6805)
- 制(6705)
- 发展(6568)
- 展(6563)
- 农业劳动(6280)
- 收入(6177)
- 及其(6165)
- 人口(6141)
- 策(6116)
- 机构
- 学院(101198)
- 大学(94918)
- 农(49764)
- 济(41176)
- 经济(40441)
- 农业(38229)
- 管理(36867)
- 研究(36528)
- 理学(32799)
- 理学院(32439)
- 管理学(31714)
- 管理学院(31597)
- 业大(28811)
- 中国(28709)
- 科学(25795)
- 农业大学(23728)
- 所(20633)
- 京(19331)
- 研究所(19045)
- 业(18512)
- 中心(17215)
- 省(15975)
- 江(15935)
- 财(14476)
- 科学院(14417)
- 经济管理(14226)
- 发(12345)
- 范(12067)
- 师范(11953)
- 州(11915)
- 基金
- 项目(70344)
- 科学(54168)
- 基金(50379)
- 研究(48489)
- 家(45900)
- 国家(45395)
- 科学基金(37283)
- 社会(30362)
- 省(30125)
- 农(28493)
- 社会科(28148)
- 社会科学(28142)
- 基金项目(27733)
- 自然(25146)
- 自然科(24514)
- 自然科学(24503)
- 自然科学基金(24051)
- 划(23858)
- 编号(20585)
- 教育(20135)
- 资助(19498)
- 发(16567)
- 业(16369)
- 重点(15827)
- 部(15331)
- 成果(15235)
- 计划(14531)
- 创(14393)
- 科技(14333)
- 农业(14164)
共检索到147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莉 闫俊杰 陈晨 崔东
【目的】比较并探究不同农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为土壤酶活性强弱来鉴别土壤类型的方法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为农田灌耕灰钙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新疆察布查尔县灌耕灰钙土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5种样地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与土壤pH、土壤有机质(SOM)、土壤速效磷(AP)、土壤速效钾(AK)、土壤全氮(TN)、C/N的关系。【结果】不同样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海 张亚玉 宋晓霞
为了解农田栽参和林下参土壤中起主要作用的养分和关键土壤酶以及二者关系,准确评价两种生产模式下人参土壤肥力状况,对不同年生农田栽参和林下参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主要生产模式下起主要作用的综合养分指标和综合酶活性指标不同,并确定两种土壤中微量元素和酶活性之间的作用机制。农田栽参土壤第一典型相关变量中以有机质、全N、全P、速效P和有效K含量,微量元素Zn与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相关,二者累计贡献率达74.2%,其中磷酸酶影响土壤中P的形态,蔗糖酶影响有机质转化及速效NPK的有效性,过氧化氢酶能够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土壤中Zn的含量对上述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秀 张燕 MUNYAMPIRWA Tito 陶海宁 沈禹颖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旱作农田粮草轮作系统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碳含量、碳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为旱作农田土壤固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的长期保护性耕作试验(开始于2001年),分析传统耕作(T)、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秸秆覆盖(NTS)对玉米-冬小麦-饲用大豆粮草轮作系统玉米收获季不同土层(0—5、5—10、10—20 cm)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含量、β-葡萄糖苷酶(β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β-木糖苷酶(βX)活性的影响。【结果】(1)保护性耕作措施可显著增加SOC、MBC含量,其中0—5 cm土层提升效果最显著。与传统耕作相比,秸秆覆盖使SOC和MBC含量分别升高19.1%和39.9%,免耕使SOC和MBC含量分别升高15.1%和34.3%。(2)保护性耕作措施显著提高了土壤碳转化酶活性,表现为βG>CBH>βX活性,对保护性耕作措施最敏感的酶是CBH。相比传统耕作,秸秆覆盖使0—5和5—20 cm土层βG、CBH、βX活性分别增加20.3%、37.6%、41.1%和-7.6%、99.9%、3.5%;免耕使0—5和5—20 cm土层βG、CBH、βX活性分别增加12.5%、31.0%、26.1%和-21.1%、22.1%、-12.1%。结构方程结果表明,土壤碳转化酶活性的变化主要受粮草轮作系统内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3)秸秆覆盖可直接影响土壤碳的积累,也可通过改变土壤全氮含量而间接影响土壤碳转化酶活性;免耕措施未显著影响土壤环境,导致土壤碳含量及碳转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黄土高原旱作农田粮草轮作系统中,土壤碳的积累主要受到秸秆覆盖的直接效应,而碳转化酶活性主要通过对系统内土壤全氮的间接作用而变化,其中,免耕+秸秆覆盖是提高土壤碳含量和酶活性的最有效措施。β-葡萄糖苷酶是参与土壤碳转化的主要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爱萍 姜彧宸 冯月 池田 温强 董琦
为了解氮肥不同施用量对春麦豌豆间作、春麦单作、豌豆单作土壤特性的影响,探讨春麦豌豆间作、春麦单作、豌豆单作的最佳氮肥施用量,设置春麦豌豆间作(SI)、春麦单作(SS)、豌豆单作(PS)3种种植方式以及0(N0),90(N1),180(N2),270 kg/hm~2(N3)4个施氮量,于播后85 d测定土壤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脲酶、谷氨酰胺酶、磷酸酶5个酶的活性和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有机碳5种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施氮(N2、N3)提高了PS土壤蔗糖酶活性(65.51%,57.88%),N2水平达到最大值,4个氮水平下,SI种植模式的蔗糖酶活性比PS显著提高31.25%~94.07%;N3处理显著提高了β-葡萄糖苷酶活性(17.81%);施氮提高了SS、SI土壤脲酶活性,且在N2水平达到最高,相同施氮水平下SI>SS>PS; N2显著提高SS、SI、PS土壤谷氨酰胺酶活性(分别提高26.95%,67.05%,55.03%);SS、SI、PS土壤磷酸酶均在N2水平达到最高,且SI显著高于SS和PS(分别提高128.35%,337.21%);施氮能提高土壤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含量,其中碱解氮与有效磷在N2水平达到最高。土壤蔗糖酶与脲酶、磷酸酶活性均极显著相关,与有效磷含量显著相关;土壤脲酶活性与磷酸酶活性、碱解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全氮、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全氮、有效磷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碱解氮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与碱解氮极显著正相关;氮处理与种植模式对土壤脲酶、谷氨酰胺酶活性和磷酸酶存在极显著交互作用,对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综上,180 kg/hm~2为最佳施氮量,同等施氮量水平下间作优于单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莫晶 闫文德 刘曙光 吴小红
本研究比较了丘陵地区油茶单作、花生单作及油茶-花生间作三种种植模式下五种土壤酶(蔗糖酶、蛋白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差异,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油茶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油茶生产中培肥和改良土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明显。与油茶单作相比,油茶-花生间作显著提高010 cm土层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及1020 cm土层蔗糖酶活性;与花生单作相比,油茶-花生间作显著提高了010 c
关键词:
油茶 间作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玲 朱捍华 苏以荣 肖和艾 黄道友 吴金水
【目的】探讨稻草还田和易地还土对红壤丘陵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方法】以红壤丘陵区长期定位点坡旱地和水旱轮作地为研究对象,选取3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稻草配施氮磷肥(S+NP),对试验6年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初始值相比,坡旱地NPK和S+NP处理在前4年内土壤有机碳(SOC)明显增加,平均增幅分别为14.6%和36.2%,此后波动较小;微生物量碳(MBC)总体保持增加趋势,NPK和S+NP处理显著高于CK,平均增幅分别为16.1%和33.5%;溶解有机碳(DOC)保持逐年增加,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水旱轮作地各处理土壤有机碳6年内基本保持稳定,但N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金池 胡海波 张新中 郑在彬 赵宝华
研究了徐淮平原农田防护林树木根系对土壤中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在林带附近土壤酶活性较高,距林带较远处酶活性较低,根际土土壤酶活性大于非根际土;(2)各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变化规律比较复杂,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尤其是蔗糖酶急剧下降,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3)树木根系,尤其是根径小于1mm的吸收根和细根数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土壤酶的活性。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根系,根际,土壤酶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兰清 杨晨璐 王维钰 孔德杰 KASHIF Akhtar 任广鑫 冯永忠 杨改河
为研究免耕条件下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内试验地进行试验,设3个秸秆还田水平:秸秆全量还田、秸秆半量还田、秸秆不还田,施肥和不施肥2个施肥水平,共6个处理,以秸秆不还田+不施肥作为对照,研究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一年内两季不同作物收获期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收获期土壤不论是020 cm还是2040 cm土层,秸秆全量还田+施肥和秸秆半量还田+施肥处理相比秸秆不还田+不施肥均能增加土壤有机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瑞瑞 高小丽 崔雯雯 杨秋歌 马淑蓉 高金锋 王鹏科 冯佰利
芸豆是一种经济价值颇高的杂粮作物,忌连作,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可耕地面积日益减少,适宜芸豆种植的土地也不断减少,芸豆连作现象较为普遍,因此,研究芸豆连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势在必行。本试验以小黑芸豆为供试材料,以轮作为对照,研究芸豆连作对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连作抑制了0~20 cm耕层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脲酶、蔗糖酶的活性,降低了土壤有机质、氮、磷含量和有效性,并降低了土壤pH值,且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连作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主要在开花期,对其他酶活性的影响在开花至结荚期。由于连作导致芸豆籽粒产量较轮作降低了2...
关键词:
芸豆 连作 土壤酶 土壤养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晶秋 王作尊 郭常莲
通过对淤灌农田土壤生物活性的研究看到:各种植物残体、厩肥和垃圾肥对土壤的生物活性都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变化快捷短暂,15d左右出现峰值;土壤酶活性可以较长时间保留下来,一季作物后施厩肥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原土增加36.6%、11.3%和65.8%。连续3年施用有机肥,土壤酶活性与无肥区差距不断加大,其中脲酶的累积效果明显。还田植物残体由于成分的差异对各种酶活性的影响也不一致。秸秆的酶促作用大于根茬,含热水溶物较多的高粱秸、玉米秸强烈促进了转化酶活性提高;豆秸对磷酸酶活性有利
关键词:
淤灌土壤,土壤酶活性,植物残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辛存岳 郭青云 魏有海 郭良芝 翁华
目的在干旱农业区有效控制农田杂草,减少对土壤水分、养分的消耗,有效利用自然降水,为发展旱作农业,提高产量提供依据。方法连续3年浅耕、深耕配施除草剂,采样调查耕层杂草种子的消长及土壤水分、养分的变化。结果秋收后2d浅耕,将落入地表85%~90%的杂草种子全部耙入0~10cm耕层内,便于防除。5、10d浅耕,随土壤裂缝进入10cm以下种子依次占1.8%、4.1%;深耕,0~10cm耕层杂草种子占19.8%,10~30cm耕层种子占80.2%,10cm以下土层种子很少萌发出苗,难以根除;浅耕配施除草剂,耕层杂草种子平均每年以75.4%的速度下降,深耕以27.3%速度下降;浅耕可节约50%机耕费,在蓄...
关键词:
旱作农业 浅耕灭草 耕层水分 养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磊 李锐 朱会利
【目的】分析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具有典型丘陵沟壑特征的陕西省安塞县农田土壤pH值和养分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安塞县12个乡镇有代表性并能充分反映土壤特性的农田耕层(0~20 cm)土样4 231个,对其pH值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钾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土壤pH值与各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安塞县农田土壤pH值为8.16,偏碱性,变异程度为弱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为8.73和0.54 g/kg,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1.11,8.79和100.68 mg/kg,其中只有速效钾的含量达到了中等肥...
关键词:
土壤养分 pH 安塞县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英 蔡守华
了解土壤养分的时空间变异特征,可以为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田间精准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江苏省姜堰市西华农场为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详尽地分析了冬小麦播前及不同生育阶段农田土壤速效养分(速效N、P、K)的时空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各土壤变量大部分都由趋势、剩余残差的空间相关部分和随机部分组成;不同生育阶段3个土壤变量都具有中等以上空间结构性;碱解氮(AN)的分布格局在冬小麦播前和主要生育期内变化不大;速效磷(AP)苗期和孕穗期空间分布较相似,空间连续性也强,而播前和乳熟期的连续性稍差,出现较多斑块;速效钾(AK)在前三个时期分布较相似,与乳熟期分布有较大差异。作物生育期内土壤养分空间分布随时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英华 张夫道 杨学云 宝德俊 石孝均 王胜佳 王伯仁
2001年夏季作物收割季节,采用系统调查法对国家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网的黄土、潮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5 个土壤类型定位试验中的对照(CK)、撂荒、NPK、NPK+OM、NPK+S 和1.5(NPK+ OM)施肥小区的土壤动物调查。采集土壤样品90个,通过手捡法和Cobb过筛法,共获得土壤动物6 414只,隶属6门12纲22目,同时对采集的土壤样品理化性质进行分析。以8类主要农田土壤动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的6项指标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农田土壤动物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在土壤理化性质6项指标中,土壤有机质、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全氮负荷量(或权重系数)较高;8类主要土壤动物中...
关键词:
农田土壤动物 土壤理化性质 典型相关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鹭,陈素英,胡春胜,霍习良
本试验对喷灌区不同水分处理的麦田进行取样分析,分别测定0~10、10~20、20~40、40~60cm四个层次的土壤水分。应用传统统计学的方法对所取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20cm土层受降雨、蒸散和根系等因素的影响最大。通过地统计学的半方差函数分析,发现不同处理的同一层次、同一处理的不同层次的空间相关性均存在差异以及喷灌对土壤水分空间相关性的影响。比较各处理相应层次的变程,其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表明喷灌区灌水多的处理水分分布更均匀。所得结论可用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精确农业(灌水)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
喷灌 土壤水分 空间变异性 地统计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