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26)
2023(14511)
2022(12759)
2021(11830)
2020(10023)
2019(23204)
2018(23250)
2017(44129)
2016(24347)
2015(27373)
2014(27187)
2013(26803)
2012(24244)
2011(21847)
2010(21845)
2009(19944)
2008(19752)
2007(17156)
2006(15329)
2005(13535)
作者
(69859)
(58039)
(57692)
(54891)
(36845)
(27729)
(26260)
(22802)
(22058)
(20544)
(20087)
(19584)
(18334)
(18246)
(17908)
(17816)
(17460)
(17216)
(16569)
(16450)
(14471)
(14285)
(13996)
(12998)
(12944)
(12881)
(12767)
(12600)
(11574)
(11361)
学科
(97070)
经济(96958)
管理(74426)
(66466)
(56953)
企业(56953)
方法(45912)
数学(39904)
数学方法(39521)
(26688)
(24546)
中国(23957)
地方(22053)
业经(21578)
(21191)
(20167)
(16879)
财务(16809)
财务管理(16768)
农业(16476)
理论(16233)
企业财务(15958)
(15424)
(15385)
贸易(15379)
(15132)
银行(15082)
(14807)
环境(14590)
(14267)
机构
大学(337990)
学院(335251)
管理(135833)
(130741)
经济(127721)
理学(116461)
理学院(115115)
管理学(113236)
管理学院(112596)
研究(112515)
中国(85285)
(72555)
科学(71532)
(63189)
(56743)
(54563)
研究所(51870)
中心(51449)
业大(50801)
(50209)
财经(49461)
北京(45878)
(45739)
师范(45302)
(45027)
农业(42637)
(41222)
(40588)
经济学(38664)
师范大学(36944)
基金
项目(232097)
科学(182787)
研究(168860)
基金(168241)
(147335)
国家(146128)
科学基金(125534)
社会(105247)
社会科(99791)
社会科学(99762)
(90820)
基金项目(90149)
自然(82840)
自然科(80832)
自然科学(80815)
自然科学基金(79377)
教育(77980)
(76950)
资助(69060)
编号(68777)
成果(55671)
重点(52528)
(51061)
(49395)
(47847)
课题(47627)
创新(44630)
科研(44583)
教育部(43630)
大学(43137)
期刊
(143336)
经济(143336)
研究(100097)
中国(66279)
学报(54251)
管理(50805)
科学(49936)
(48420)
(47384)
大学(40983)
教育(40534)
学学(38280)
农业(32446)
(29645)
金融(29645)
技术(29023)
财经(24011)
业经(22594)
经济研究(21972)
(20429)
(18458)
图书(18196)
问题(18011)
理论(16741)
资源(16556)
技术经济(16074)
科技(16025)
(15310)
实践(15298)
(15298)
共检索到495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成诚  王金霞  
论文采用两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黄河流域灌区灌溉管理改革的进展、特征及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黄河流域灌区灌溉管理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传统的集体管理已经逐步被承包管理和用水协会管理所取代,不同管理制度下农民参与的程度与管理的透明度都有所区别,政府的政策干预在促进灌溉管理改革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在未来的灌溉管理改革中,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出台相关鼓励改革政策,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参与到改革的事业中,促进改革在更加广阔的农村地区的有效推进和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金霞  黄季焜  Scott Rozelle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理解黄河流域灌区水管理制度的改革及其节水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自从1990年以来,集体水管理制度被用水协会或承包管理所代替。然而,名义上的改革对节水没有影响,只有建立了激励机制的管理制度才有节水效应。另外,农民参与在改革中的节水效果也不显著。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任世鑫   李二玲   赵金彩   胥亚男  
研究目的:揭示黄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双碳”目标下把握区域碳排放变化规律、制定农业碳减排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黄河流域78个市域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耕地利用碳排放核算、空间热点分析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1)2005—2020年黄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呈明显的“倒U型”特征,这基本符合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间的变化规律;(2)黄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性明显并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碳排放强度低值区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中游及上游地区,高值区则位于下游地区的河南、山东两省;(3)农地的规模化经营、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对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耕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农业机械投入、复种程度、农业财政支持则表现为正向驱动,且各因素的影响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黄河流域各区域之间的耕地利用碳排放差异显著,且驱动因素亦不相同,应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耕地利用策略和碳减排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金霞  张丽娟  黄季焜  Scott Rozelle  
本文基于黄河流域的实地调查,定量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的政策决策提供了实证依据。调查发现,黄河流域地区真正能采用规范的保护性耕作的面积很小,大部分农民只是采用了其中某一项技术。计量结果表明,政策支持、项目实施、劳动力机会成本和灌溉条件等因素都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从长期来看,随着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农民知识技能和资金投资能力的提高,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和有效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的试验、示范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及灌溉条件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保护性耕作必将被更多的农民所认识和采用,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耕作和生产方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乔家君  朱乾坤  辛向阳  
中国创造性地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减贫人口和减贫效果均较显著,在世界反贫困史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黄河流域作为中国贫困人口众多的典型区域,开展整体性、系统性解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ArcGIS、地理探测器等工具,以356个贫困空间单元为基础,通过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上游、中游农区呈现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且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②黄河流域贫困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流域整体和上、中、下游各地区所受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不同,经济因素对贫困解释力较强,部分因子交互作用呈现"1+1>2"的互补增强效应;③黄河流域农区致贫因子各异,且作用强度不同,呈现出自然贫困→经济贫困→社会贫困的变化态势,而社会贫困难以改善自然贫困,最终形成"贫困循环怪圈",其中自然因素是贫困发生的基础性因素,经济因素是贫困发展的主导性因素,社会因素则是解决贫困的关键性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俊菘  邓宇洋  马良  
文章基于2015—2018年黄河流域71个市域单元的PM_(2.5)面板数据,考察了黄河流域雾霾污染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黄河流域年均 PM_(2.5)浓度呈下降趋势,季度 PM_(2.5)呈现单峰谷特征,月度PM_(2.5)浓度呈“U”型分布;空间维度上,黄河流域雾霾分布存在明显空间正自相关性,中下游城市表现出高-高集聚模式,上游城市表现出低-低集聚模式;影响因素方面,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的关系呈“倒U”型,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定,另外人口密度、技术进步也是影响黄河流域雾霾污染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文显  
文章以黄河流域的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例,定量分析了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34个城市的经济韧性整体偏弱且空间分异明显,存在典型的“高-高”和“低-低”集聚效应;34个城市经济韧性的方向性越来越弱,而向心力先增强后减弱,重心移动的主要方向是东南和西北;黄河流域的经济韧性发展经历了从“第三产业结构素质与产业竞争力共同推动型”到“第二、三产业结构素质推动型”再到“第一、二产业结构素质与产业竞争力共同推动型”的演变;影响黄河流域经济韧性的主导因素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进出口总额,2022年人均财政预算收入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交互作用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最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兆峰  陈青青  
城市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科学分析黄河流域旅游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为助力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基于空间自相关、马尔可夫链、空间马尔可夫链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对2005~2018年黄河流域各地市旅游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异质性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旅游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但区域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其中陕西省能较好地保持在领先地位,山西省则极具旅游城镇化建设潜力,而内蒙古和宁夏两省区的旅游城镇化特征则不够显著;(2)全局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即黄河流域旅游城镇化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并展现出空间集聚特性,近邻效应突出;(3)黄河流域旅游城镇化水平空间溢出效应显著,“高高集聚、高带动低”的空间俱乐部收敛现象较为突出,不同类型城市转移存在显著的时空惯性与路径依赖;(4)产业结构水平、人均消费水平、旅游产业集聚程度是影响黄河流域旅游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且各影响因素呈现出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特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田彩云  管祥泰  田惠文  
文章以黄河流域26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采用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地理联系率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结构特征,探讨影响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的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集聚型,在上、中、下游的空间分布方向与黄河流向基本一致,标准差椭圆呈现弓弩状分布格局;(2)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旅游重点村沿黄河“几”字形逐步形成“一轴两区五极”的集聚格局;(3)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可以分为自然风光型、文化遗产型、农业生产型,各类型乡村旅游重点村交错分布,空间密度及地域分异显著;(4)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公路密度是主导因素,其次是距最近城市距离、人均GDP和年旅游人次,其中,公路密度、距最近城市距离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是影响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组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覃成林  樊双涛  
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空间发展格局。运用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思想,研究了黄河流域空间发展格局的演进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青岛、济南为核心的山东半岛增长极,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增长极和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增长极;在流域内,陇海—兰新发展轴、京沪发展轴和京广发展轴基本形成,京津—包昆发展轴处于发育之中;空间经济网络的规模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总体上,呈现出多极网络空间发展趋势。因此,建议构建"三极引领,五点支撑,轴带衔接,网络互联"的黄河流域多极网络空间发展格局,为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空间组织基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永  窦身堂  赖瑞勋  
黄河流域属于水资源匮乏地区,据黄河水资源公报,2011年农田灌溉用水量占流域总用水量的73.9%,故灌溉水价与流域农业、社会经济系统关系密切。鉴于此,论文基于多区域静态CGE模型,研究黄河流域不同省区在灌溉水量不同减少幅度情况下农业灌溉水价的变化,以及水价不同提高幅度下对社会经济系统和灌溉用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业灌溉水价随着灌溉用水量的减少而增加;另一方面,5种水量减少情况下模拟结果中各省区最终灌溉水价主要由水价变动构成,说明初始水价较低;2在水价不同提高幅度下,实际GDP降低,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降低;3在水价提高15%的情况下,流域总灌溉用水量减少了9.087×108m3,占流域总灌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新才  韩雪  
基于地(市)级行政区划的视角,对2008—2017年黄河流域碳排放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黄河流域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地(市)间碳排放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性呈现增强趋势;黄河流域碳排放分布具有较强的转移惰性,多数地区均未发生显著的时空跃迁,碳排放空间分布的凝聚性很强;碳排放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地区经济增长水平、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一结论对于黄河流域市(州)级行政区域科学制定与实施碳减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子晨  
生态治理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基于2004—2019年面板统计数据,通过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分析黄河流域主要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治理绩效。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绩效整体欠佳,最差年份为2007年,最佳年份为2016年,地区差异显著,其中山东省、河南省较好。空间计量分析影响因素得出与常识性不同的观点:一是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不佳,从经济上讲,根源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不统筹的治理损耗,而非经济发展伴随而来的污染;二是流域人均水资源量越高,越有可能带来较低的生态治理水平;三是城镇化对生态治理绩效的影响复杂,但总体上呈现积极效应;四是技术创新和重视教育对生态治理具有全流域的正面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赢  
论文通过构建碳压力指数模型测度2003—2020年黄河流域79个地级市的碳压力,综合运用σ收敛、Dagum基尼系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考察其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流域碳压力总体呈鲜明提升趋势,上游与下游地区碳压力增强趋势更显著,且下游当前为高碳压力聚集区域。(2)相较中下游碳压力差距的缩小之势,流域整体及上游碳压力则不存在σ收敛现象。(3)区域间差异是流域碳压力空间分异的主要来源,上游与其他地区间碳压力差异都较大,且上游内部城市间碳压力差异呈扩张趋势。(4)城镇化发展、环境规制、要素禀赋结构、金融发展、对外开放度等是驱动流域碳压力提升的显著作用力,同时各驱动力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流域碳压力的时空分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赢  
论文通过构建碳压力指数模型测度2003—2020年黄河流域79个地级市的碳压力,综合运用σ收敛、Dagum基尼系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考察其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流域碳压力总体呈鲜明提升趋势,上游与下游地区碳压力增强趋势更显著,且下游当前为高碳压力聚集区域。(2)相较中下游碳压力差距的缩小之势,流域整体及上游碳压力则不存在σ收敛现象。(3)区域间差异是流域碳压力空间分异的主要来源,上游与其他地区间碳压力差异都较大,且上游内部城市间碳压力差异呈扩张趋势。(4)城镇化发展、环境规制、要素禀赋结构、金融发展、对外开放度等是驱动流域碳压力提升的显著作用力,同时各驱动力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流域碳压力的时空分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