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96)
- 2023(8317)
- 2022(7007)
- 2021(6203)
- 2020(5083)
- 2019(11423)
- 2018(10751)
- 2017(20233)
- 2016(11067)
- 2015(11789)
- 2014(11125)
- 2013(11020)
- 2012(9865)
- 2011(8926)
- 2010(8736)
- 2009(7846)
- 2008(7599)
- 2007(6472)
- 2006(5717)
- 2005(4769)
- 学科
- 济(45076)
- 经济(45035)
- 管理(31964)
- 业(28984)
- 方法(22374)
- 企(22303)
- 企业(22303)
- 数学(20570)
- 数学方法(20433)
- 贸(14195)
- 贸易(14193)
- 易(13928)
- 农(12260)
- 财(12003)
- 出(11604)
- 中国(11297)
- 学(9661)
- 业经(9358)
- 环境(8866)
- 地方(8636)
- 农业(8552)
- 口(8259)
- 出口(8257)
- 出口贸易(8257)
- 技术(7664)
- 资源(7197)
- 制(6610)
- 务(6512)
- 财务(6505)
- 财务管理(6493)
- 机构
- 大学(158249)
- 学院(156518)
- 济(66560)
- 经济(65460)
- 管理(60364)
- 研究(54227)
- 理学(53795)
- 理学院(53148)
- 管理学(52230)
- 管理学院(51980)
- 中国(38872)
- 科学(36829)
- 农(34710)
- 京(32732)
- 业大(29563)
- 农业(27984)
- 所(27984)
- 财(27219)
- 研究所(26241)
- 中心(24433)
- 财经(22989)
- 江(21906)
- 经济学(21460)
- 经(21245)
- 经济学院(19865)
- 院(19601)
- 范(19518)
- 北京(19430)
- 农业大学(19259)
- 师范(19196)
- 基金
- 项目(119176)
- 科学(94331)
- 基金(89833)
- 家(82246)
- 国家(81653)
- 研究(77612)
- 科学基金(69431)
- 社会(53065)
- 社会科(50741)
- 社会科学(50724)
- 基金项目(49009)
- 自然(47524)
- 自然科(46385)
- 自然科学(46367)
- 省(46107)
- 自然科学基金(45586)
- 划(39490)
- 资助(35244)
- 教育(34737)
- 编号(28120)
- 重点(27098)
- 部(26056)
- 发(25439)
- 创(25142)
- 计划(24168)
- 科研(23681)
- 创新(23667)
- 国家社会(23594)
- 教育部(21787)
- 业(21429)
共检索到212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雄化 钟若愚
选取2004—2013年全国和31个省市区的劳动力、资本、农用物质、灌溉水吸收量、生态包袱、污染排放量和粮食产量,分别运用MFA、SFA和DEA方法测量粮食生产灌溉水资源的资源生产率、技术效率和全要素资源效率,运用Moran’s I指数检验3种水资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采用Panel Data模型对影响3种水资源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全国粮食生产的水资源生产率稳步提高,灌溉条件改善中技术效率提高缓慢,全要素水资源效率中经济效率明显高于生态效率和环境效率;区域粮食生产的灌溉水资源效率分化明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依婷 穆月英 张哲晰
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反映农业生产中水利用和粮食产出的相对变化,关系到长期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粮食生产水足迹作为水资源投入指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全要素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进行科学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9年31省份粮食生产水足迹平均增长4.5%,其中玉米、水稻生产水足迹呈上升态势,增幅主要来自中部地区;(2)区域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呈东、西、中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西南地区与南部沿海较高,西北地区和黄河流域较低,省域水资源利用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向“高耗水—低效率”和“低耗水—高效率”水平跃迁的态势;(3)节水技术、水土匹配度、城镇化水平和化肥价格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供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则显著为负,这些因素的区域异质性是造成用水效率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4)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可通过技术溢出、要素流动、生产集聚和价格传导产生空间相互关联和溢出。据此,提出深挖用水效率提升潜力,充分发挥区域互馈效应,实现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协同提升的政策启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依婷 穆月英 张哲晰
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反映农业生产中水利用和粮食产出的相对变化,关系到长期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粮食生产水足迹作为水资源投入指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全要素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进行科学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9年31省份粮食生产水足迹平均增长4.5%,其中玉米、水稻生产水足迹呈上升态势,增幅主要来自中部地区;(2)区域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呈东、西、中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西南地区与南部沿海较高,西北地区和黄河流域较低,省域水资源利用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向“高耗水—低效率”和“低耗水—高效率”水平跃迁的态势;(3)节水技术、水土匹配度、城镇化水平和化肥价格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供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则显著为负,这些因素的区域异质性是造成用水效率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4)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可通过技术溢出、要素流动、生产集聚和价格传导产生空间相互关联和溢出。据此,提出深挖用水效率提升潜力,充分发挥区域互馈效应,实现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协同提升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峰 薛惠锋 宋晓娜 王海宁
文章基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内涵,利用云模型构建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及其测度模型,选取全国各省市1997—2015年历史数据测定面板维度下的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引入自然禀赋、经济水平、产业结构、高技术导向水平、用水结构和社会水平要素,建立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Durbin溢出效应模型,对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溢出响应进行系统评估。结果表明,时序状态下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上呈持续提升态势,但区域之间效率差异明显;自然禀赋、经济水平、高技术导向水平是影响区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直接溢出效应的关键要素,其中自然禀赋和产业结构对本地区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虽然可发挥正向间接溢出效应,但对其他地区可产生负向作用,经济水平与社会水平的溢出效应相对有限,而高技术导向水平的间接溢出均为正向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晓娟 李周
本文阐述了生产技术效率测定的理论,并以河北省石津灌区为例,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农户调查资料,对该灌区的生产技术效率、灌溉用水效率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石津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远低于生产技术效率,平均灌溉用水效率为75.43%,说明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达到目前的产量可减少24.57%的灌溉用水;而且灌溉用水效率与生产技术效率相比表现出较大的可变性。进一步的计量分析表明:提高渠水使用的比例、提高水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建立用水者协会,对灌溉用水效率的提高均有积极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荣华 鲁汇智
本文利用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对我国2012~2021年各研究区域以碳排放约束为基础的能源效率展开测算,并进行空间杜宾模型的构建,探讨对能源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将影响分解为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进行深入探究。研究发现,在2012~2021年,我国地区能源效率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显现出来;在能源效率的影响上,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所产生的是正向影响,而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所产生的则是负向影响,且各因素的影响均显著;另外,以空间溢出效应为视角,对于本地区能源效率,其他地区产业结构所产生的是正向溢出效应,而城镇化水平所产生的则是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真玲 李金铠 李静
为了探讨中国31个省域的2000—2012年城镇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对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来研究城镇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从中探索城镇土地利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表明:(1)中国省域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集聚现象主要集中在华中、华东地区。(2)人均GDP、城镇就业、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与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3)城镇投资的不断扩张并没有带来土地效率的提高。(4)国有经济比重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要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完善要素流动机制,适当控制城镇投资规模,同时建立区域之间有效沟通和合作机制。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空间溢出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天顶 胡颦杨
利用国内知名网站——众筹网不同融资项目的微观数据,在空间计量模型设定下实证分析众筹项目融资效率影响因素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众筹项目融资效率而言,广泛的备选因素中项目关注数、评论数等网络互动因素发挥了统计意义上显著的影响作用,设置较低的筹资目标有利于提高融资效率;不同众筹项目的融资效率在空间上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最后,结合经验研究提供了相关启示。
关键词:
众筹 融资效率 影响因素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真玲 李金铠 李静
为了探讨中国31个省域的2000—2012年城镇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对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来研究城镇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从中探索城镇土地利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表明:(1)中国省域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集聚现象主要集中在华中、华东地区。(2)人均GDP、城镇就业、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与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3)城镇投资的不断扩张并没有带来土地效率的提高。(4)国有经济比重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空间溢出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新林 仇方道 王长建 王佩顺
工业生态效率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之间的平衡关系,探究工业生态效率对于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测算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并对其时空演变、区域差异、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进行探索。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均值不断上升,绝对差异增加,而相对差异变化不大;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集聚性;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具有显著的高-高和低-低集聚的空间俱乐部分布特征;在工业生态效率类型转移过程中存在着趋同的趋势,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对本地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起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工业结构不利于本地工业生态效率的改善;本地城镇化的提升不利于邻近其它城市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而本地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有利于邻近其它城市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加强城市之间合作对提升工业生态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大波 张新焕 杨德刚 肖艳秋 杨帆 夏文进
通过三工河流域农户访谈和问卷调查,基于DEA方法,从作物类型和地域空间两方面评价了农户灌溉效率,利用Tobit模型探讨了农户灌溉效率差异产生的影响因素及不同因素对灌溉效率的作用程度。研究结果显示:①不同作物类型的灌溉效率不同,平均灌溉效率的大小依次为棉花(0.95)>葡萄(0.89)>葵花(0.88)>打瓜葫芦(0.80)>玉米(0.78)>小麦(0.72)。②不同地域空间的灌溉效率具有差异,同种作物的平均灌溉效率在兵团与地方间差异显著,兵团略大于地方;上、中、下游进行比较,上游与中下游作物平均灌溉效率差异显著,下游>中游>上游。③灌溉方式、作物类型、收入、灌水量、水价、灌溉管理、技术培训对灌溉效率影响显著。其中灌溉量与灌溉效率呈负相关;灌溉方式、灌溉管理规范程度、水价、技术培训、收入与灌溉效率呈正相关;灌溉效率随种植作物类型和区域不同存在显著变化。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灌溉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户 灌溉效率 影响因素 三工河流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贵芳 周丁扬 石敏俊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西北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硬约束,提高作物灌溉技术效率、压缩农业灌溉用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可能途径之一。基于2014年张掖市农户调研数据,采用DEA-Tobit模型,分析了黑河流域中段不同类型灌区作物灌溉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典型灌区主要作物灌溉技术效率均存在改进空间,节水潜力较大。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典型灌区主要作物灌溉技术效率达到目前的最高水平,平原灌区生产同样产量的制种玉米和大田玉米,灌溉用水可分别减少34.47%和38.15%;北部荒漠灌区生产同样产量的棉花、制种西瓜和玉米套小麦,灌溉用水可分别减少48.42%、34.82%和22.99%;沿山灌区生产同样产量的小麦、马铃薯、大麦和大田玉米,灌溉用水可分别减少14.48%、30.75%、25.50%和35.96%。(2)不同灌区之间作物灌溉技术效率的变异系数与作物种植面积占比呈负向关系,同一灌区内部种植相同作物的农户生产管理水平存在明显差异。(3)农地细碎化程度和农户耕地面积扩大会降低作物灌溉技术效率,改善耕地质量能提高北部荒漠灌区作物灌溉技术效率,增加井水灌溉会提高平原灌区大田玉米和沿山灌区作物灌溉技术效率,灌溉次数与多数作物灌溉技术效率呈"倒U型"关系,而农户耕作需求及其对风险态度的影响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合理确定种植规模、加快农地空间优化,因地制宜地改善耕地质量,完善水利设施、合理使用井灌、增强河水灌溉放水的灵活性,是提升黑河流域作物灌溉技术效率的主要途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方兰 Ernst-August Nuppenau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空间水资源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优化求解寻求项目区最优的水资源配置、输水系统管理模式和个体农户的灌溉技术选择。模型方法采用国际经济学界备受推崇的GAMS方法(GeneralAlgebraicModelingSystem)。在所设计的四种情景模式中,对水资源利用现状、不同政策取向所引起的水资源分配变化及其对项目区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影响,从数量上进行了模拟对比分析。模型结果对政策制定者和灌区水资源管理有极大的指导和参考价值,该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丽娟 陆秋雨
为探讨在中国粮食安全紧平衡态势下,耕地和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耦合关系,依据2003—2019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面板数据,在测度耕地和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揭示区域耕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莫兰指数,进一步分析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中国耕地和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呈上升趋势,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速度更快。2)中国耕地与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处于良好耦合协调阶段,且空间差异显著,呈东部>东北>西部>中部的空间分布格局。3)中国耕地和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度呈正空间自相关,具有空间集聚特征,但集聚态势在增强与减弱间来回波动。4)中国耕地和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度主要集中在"高-高"和"低-低"集聚区,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比中东部强烈。研究结果可为中国灌溉水及耕地耦合适配,制定有关的政策建议提供了相关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海良 黄德春 张继国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其核心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本文使用1999-2009中国30个省区市际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DEA模型,测算出含有非合意性产出的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并以此为基础,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中国和分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值呈现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且东部、中部、西部水资源利用效率依次递减;我国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呈发散趋势,各省份之间效率的差距在扩大;经济水平、水资源价格对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产业结构和政府影响力却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