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08)
2023(11321)
2022(9550)
2021(8998)
2020(7680)
2019(17690)
2018(17492)
2017(34578)
2016(18512)
2015(20465)
2014(20035)
2013(19360)
2012(17334)
2011(15353)
2010(15069)
2009(13437)
2008(12809)
2007(10773)
2006(8857)
2005(7382)
作者
(50677)
(42488)
(41993)
(40159)
(26869)
(20417)
(19093)
(16472)
(16094)
(14972)
(14302)
(14215)
(13322)
(13250)
(13152)
(13088)
(12643)
(12411)
(12269)
(12010)
(10380)
(10321)
(10296)
(9744)
(9520)
(9457)
(9308)
(8978)
(8585)
(8329)
学科
(74706)
经济(74639)
管理(52992)
(52005)
(43400)
企业(43400)
方法(41058)
数学(37336)
数学方法(36680)
(19614)
(19410)
中国(17154)
业经(15501)
(14304)
(13161)
财务(13105)
财务管理(13081)
农业(12734)
(12657)
企业财务(12509)
(12378)
理论(12375)
贸易(12372)
地方(12259)
(12086)
技术(12072)
(10136)
环境(10093)
(10022)
银行(10006)
机构
学院(252353)
大学(250291)
(104091)
经济(102248)
管理(101848)
理学(90394)
理学院(89467)
管理学(87501)
管理学院(87035)
研究(78710)
中国(58060)
(50636)
科学(49585)
(45103)
(44197)
业大(40550)
(38350)
财经(37693)
中心(37219)
研究所(35553)
农业(34991)
(34917)
(34706)
经济学(32848)
北京(30289)
(30195)
经济学院(29897)
师范(29773)
(28838)
财经大学(28754)
基金
项目(184762)
科学(147593)
基金(137594)
研究(130267)
(121422)
国家(120503)
科学基金(104982)
社会(84121)
社会科(80029)
社会科学(80010)
基金项目(72646)
(72241)
自然(70642)
自然科(69139)
自然科学(69122)
自然科学基金(67898)
教育(61735)
(61043)
资助(57298)
编号(50904)
重点(41908)
(41274)
(39460)
(38814)
成果(38435)
创新(36902)
科研(36351)
国家社会(35766)
教育部(35676)
大学(34554)
期刊
(98961)
经济(98961)
研究(64211)
中国(41625)
学报(40813)
(38680)
科学(37803)
管理(37085)
(35331)
大学(31748)
学学(30489)
农业(27036)
技术(24923)
教育(23632)
财经(18411)
(18364)
金融(18364)
经济研究(17125)
业经(17022)
(15863)
(15120)
统计(14145)
问题(13435)
技术经济(13149)
(12965)
(12345)
科技(11760)
决策(11521)
商业(11159)
业大(11000)
共检索到338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鑫  穆月英  
灌溉水稀缺性会限制粮食生产,也会同时诱致农业技术进步提高粮食供给弹性。基于2002-2017年27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变系数Nerlove模型,通过探究灌溉水压力、价格变动及其交互作用对不同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灌溉水压力对粮食生产结构的综合作用。结果表明:(1)灌溉水压力对粮食生产结构的直接作用是提高玉米产量比例,降低其他粮食作物产量比例,降幅从大到小依次为水稻、薯类、豆类和小麦。(2)灌溉水压力对粮食生产结构的间接作用是使小麦、豆类和薯类的供给弹性更小,使水稻和玉米的供给弹性更大,有利于水稻和玉米产量占比的增加。(3)2002-2017年灌溉水压力不断增加,对粮食生产结构的综合作用是促进了玉米产量比例大幅增加、豆类和薯类产量比例显著下降;地区上,北方粮食主产区玉米和水稻产量比例显著增加,使水资源相对稀缺的北方地区粮食生产更耗水,该结论与"灌溉效率悖论"一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垄基  穆月英  付文革  陈阜  
本文依据2001—2010年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主产省份的播种面积和价格,并加入相关替代品的价格和政策虚拟变量,应用Nerlove模型,进行面板数据分析,测算了3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对价格的供给反应。结果表明,播种面积对价格的反应程度短期较小,长期较大,粮食播种面积对价格的反应存在滞后性;相关替代作物价格对粮食播种面积影响不明显;农业补贴等惠农政策对粮食播种面积增加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对结果分析,提出了继续完善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粮食种植抗风险的能力和增加粮食种植的比较收益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于法稳  
本文利用脱钩理论,选择了粮食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90%以上的19个省(市、区),对中国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脱钩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有贵州省实现了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之间的绝对脱钩,内蒙古、黑龙江、浙江等8个省(区)的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之间呈现一种准相对脱钩的关系。河北、辽宁、吉林等10个省的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之间仍然呈现一种耦合关系,而且有的省份呈现出较强的耦合关系。在粮食产量与灌溉用水量关系的影响因素方面,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面积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准相对脱钩的省份要高于耦合的省份;化肥用量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准相对脱钩的省份要低于耦合的省份;农业劳动力投入与粮食产量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同...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宏伟  穆月英  
基于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综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面板工具变量法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节水灌溉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节水灌溉设施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进两条路径提升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且技术进步效应大于技术效率改进效应;从区域与作物异质性来看,粮食主产区节水灌溉设施的增效效应大于非主产区,节水灌溉设施对小麦、玉米和水稻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提升作用;节水灌溉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其正向影响随农村人力资本、人均种粮规模、人均GDP的提高而呈阶梯型上升。因此,因地制宜发展节水灌溉设施,与外部经济环境发展相协同,政策扶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节水灌溉设施产权和管护机制,是实现节水灌溉设施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凌远云  郭犹焕  刘轲  
粮食生产中的要素产出弹性:经验证据*凌远云郭犹焕刘轲大多数发展经济学家都认为农村的过剩劳动力是农村贫困的根源之一,减少农民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在我国也有许多学者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耕地资源有限的现实,提出了各种可行的农村剩余劳力转移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英基  
基于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的研究框架理论,探究了粮食生产要素组合及技术变动趋势。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全国30个省份2001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计算了各要素价值份额和替代弹性。实证结果显示,粮食生产中化肥、农药的边际贡献递减,而农用柴油、农业机械设备的边际贡献递增;劳动用工量的边际贡献递增,且与其他物质要素的替代关系明显。为此,通过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和要素替代弹性等推动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实现生产要素组合的动态优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英基  
基于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的研究框架理论,探究了粮食生产要素组合及技术变动趋势。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全国30个省份2001~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计算了各要素价值份额和替代弹性。实证结果显示,粮食生产中化肥、农药的边际贡献递减,而农用柴油、农业机械设备的边际贡献递增;劳动用工量的边际贡献递增,且与其他物质要素的替代关系明显。为此,通过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和要素替代弹性等推动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实现生产要素组合的动态优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玲  周玉玺  
[目的]提高粮食用水效率是降低农业用水规模、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测度中国31个省(市区)的粮食用水效率,揭示了其时间演变规律与空间分异特征。[方法]以中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样本,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05年、2010年与2015年的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进行静态分析和评价,揭示各省(市区)粮食生产水资源投入松弛量,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差异特征;其次,采用各省(市区) 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水资源全要素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变趋势。[结果]中国大多数省(市区)粮食生产用水效率随着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是影响用水效率的关键因素;多数省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近50%的省份粮食生产用水存在冗余,应适当减少粮食生产用水量;从区域分布特征来看,中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空间分布有关,与区域水资源丰沛程度负相关。[结论]国家应加大对粮食灌溉设施的技术投资,因地制宜优化粮食生产空间格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廖永松  
本文以石津、泾惠渠和武都三个灌区内18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计算了灌溉水价改革对灌溉用水、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水价上涨会减少灌溉用水,也会影响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灌溉水价有上涨空间,但极为有限。因此,本文认为,在目前农业生产条件下,在强调提高灌溉水价达到补偿供水全成本水平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灌溉工程的成本—收益核算,降低灌溉成本。此外,国家财政应适当补贴灌溉用水户,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和农民灌溉权益不受侵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凤廷  侯云先  胡会琴  
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可为粮食生产提供巨大的增长空间,而且对粮食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中,粮食物流运作需要扩展为沿供应链向上游前移与生产环节对接或向下游后移与加工环节衔接的网链结构,寻求供应驱动链、需求驱动链的链内协同以及上下游供应链的对接与整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粮食物流成本,提高粮食企业效益,同时更好地推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实现从"天下粮仓"到"国人厨房"的转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月  孔祥斌  张安录  张雪靓  祁凌云  
从耕地利用角度对影响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应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Lmdi)将影响1980—2010年我国省域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分为粮食单产、复种指数、耕地面积和粮作比例;对粮食生产及其分解因素的统计指标在省级层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22 592.3万t,粮食生产格局重心由南重北轻逐渐演变为北重南轻;4个因素中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变化起到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增产作用逐年降低,并被复种指数和粮作比例所替代;耕地面积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全国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军伟  张锦华  吴方卫  
粮食生产中化肥施用量提高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要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首先要理清化肥施用的影响因素。利用空间Durbin模型(SDM),设置邻接空间、地理距离、经济空间三种权重矩阵,采用Spatial Regression ModelPartial Derivatives方法,以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我国化肥施用强度分布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化肥施用强度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依赖性;(2)劳动力投入、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化肥的销售价格对化肥投入存在抑制作用,粮食销售价格、各省经济发达程度、农民的文化水平对化肥投入存在促进作用;(3)未来我国化肥减量的压力比较大,压力主要在粮食主产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明华  庹国柱  
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基于1978—2012年各传统农业投入要素的非平稳性特征和气候变量的随机特性,构建具有联动效应的粮食趋势产量模型和粮食波动产量模型,并就实证结果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和显著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传统农业投入要素依然是促进粮食长期增长的重要变量,然而因为农业科学化和规模化的推进,各传统农业要素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发生结构性调整,其中农业劳动投入的重要性下降,但是农业机械和农田灌溉面积的贡献率上升;第二,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短期波动有重要影响,其中水灾和旱灾是农业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显性指标,而积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则是导致水旱灾害的隐性因子。应继续坚持完善耕地保护举措,调整和促进传统农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建强  曹景  戴素强  
以用种量投入作为重要变量之一构建粮食生产模型,测算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边际产量及要素间的替代弹性,研究要素替代。研究结果表明,用种量对劳动力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但对劳动力发挥替代作用的主要是农机动力,而用种量主要发挥粮食增产作用。根据研究结果得到相关启示,农机和种子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在粮食生产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保障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应提高品种改良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种子投入的增产作用;应加大农业机械补贴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户购买农机并投入生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替代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楚杰  李晓云  聂媛  
随着水资源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水资源约束下的粮食安全问题也愈发受到关注。为更加清晰地认识粮食生产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文章首先对全国粮食产量与水资源总量进行了时空分布分析,其次运用重心模型从全国和区域层面对1999—2018年粮食生产重心与水资源重心的演变趋势、时空耦合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粮食生产重心在1999—2018年间整体上向东北方向移动了238.78 km,在全国和区域层面均出现了北移的趋势;我国水资源重心始终位于粮食生产重心西南方向,移动范围不大。2)从全国层面看,研究期间粮食生产与水资源双要素重心的空间距离增加,整体上空间重叠性下降,但近几年空间距离增加趋势趋于平缓;双要素重心的变动一致性指数均值为-0.06,呈较不匹配状态,但2014—2018年间指数均值为0.14,耦合性略有增强。3)从区域层面看,结合双要素重心的空间距离与变动一致性指数,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时空耦合程度较强,西北地区较弱。通过合理规划粮食生产与水资源利用格局、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等途径,有利于缓解粮食生产与水资源之间的紧张形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