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82)
- 2023(11558)
- 2022(10386)
- 2021(9793)
- 2020(8193)
- 2019(18668)
- 2018(18859)
- 2017(36066)
- 2016(19673)
- 2015(21908)
- 2014(21601)
- 2013(21306)
- 2012(19104)
- 2011(17143)
- 2010(16885)
- 2009(15627)
- 2008(14589)
- 2007(12488)
- 2006(10731)
- 2005(9138)
- 学科
- 济(71551)
- 经济(71473)
- 管理(54877)
- 业(51277)
- 企(43300)
- 企业(43300)
- 方法(35090)
- 数学(30293)
- 数学方法(29909)
- 农(19816)
- 财(18010)
- 中国(17874)
- 学(17358)
- 业经(16238)
- 地方(14557)
- 理论(13097)
- 贸(13078)
- 贸易(13067)
- 农业(13042)
- 易(12672)
- 制(12599)
- 和(12431)
- 环境(11931)
- 务(11870)
- 财务(11804)
- 财务管理(11787)
- 技术(11586)
- 企业财务(11133)
- 划(10488)
- 教育(10367)
- 机构
- 学院(268388)
- 大学(268232)
- 管理(107590)
- 济(98147)
- 经济(95777)
- 理学(94129)
- 理学院(93060)
- 管理学(91248)
- 管理学院(90806)
- 研究(87494)
- 中国(63701)
- 科学(58534)
- 京(57091)
- 农(46318)
- 所(44350)
- 业大(44030)
- 财(43844)
- 研究所(41014)
- 中心(39950)
- 江(37609)
- 农业(36735)
- 财经(35874)
- 范(35853)
- 北京(35671)
- 师范(35501)
- 经(32651)
- 院(31897)
- 州(31294)
- 技术(29746)
- 师范大学(28546)
- 基金
- 项目(192684)
- 科学(150154)
- 研究(138834)
- 基金(138399)
- 家(121827)
- 国家(120837)
- 科学基金(103000)
- 社会(84464)
- 社会科(79856)
- 社会科学(79830)
- 省(76117)
- 基金项目(74375)
- 自然(69426)
- 自然科(67754)
- 自然科学(67740)
- 自然科学基金(66448)
- 划(64723)
- 教育(63756)
- 编号(57968)
- 资助(56717)
- 成果(45651)
- 重点(43274)
- 部(41304)
- 发(40649)
- 创(40150)
- 课题(39232)
- 创新(37397)
- 科研(37317)
- 计划(35988)
- 项目编号(35743)
共检索到375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红英 蔡焕杰 王健
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灌溉试验站2002年夏玉米田根系层土壤水分消耗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夏玉米生育期农田一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及不同灌水处理对不同深度根系层的耗水量和不同时期日耗水强度的影响,确定了不同灌水定额条件下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与计划湿润层深度的关系,其相关关系均大于0.96;通过产量分析,确定了夏玉米作物拔节后适宜的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80%。
关键词:
夏玉米 农田土壤水分动态 土壤水利用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同朝 李小艳 杜园园 李仟 白如轩 关小康
为了给夏玉米有效灌溉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根区实施交替补灌对农田蒸散、夏玉米产量形成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共设9个处理:拔节期和抽穗期充分供水(T1N1)、拔节期充分供水+抽穗期中度水分亏缺(T1N2)、拔节期充分供水+抽穗期重度水分亏缺(T1N3)、拔节期中度水分亏缺+抽穗期充分供水(T2N1)、拔节期中度水分亏缺+抽穗期中度水分亏缺(T2N2)、拔节期中度水分亏缺+抽穗期重度水分亏缺(T2N3)、拔节期重度水分亏缺+抽穗期充分供水(T3N1)、拔节期重度水分亏缺+抽穗期中度水分亏缺(T3N2)、拔节期重度水分亏缺+抽穗期重度水分亏缺(T3N3)。结果表明:各处理在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琳 杨福强 王树忠 赵景文 任华中
研究不同品种的水分利用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为黄瓜高水分利用效率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2个生态型相同但生长型不同的黄瓜品种(津育5号和迷你2号)为试材,温室栽培,相同灌溉量和灌溉频率水分处理,比较其灌溉水在渗漏量、蒸发量、蒸腾量和土壤储水量的分配比例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以及不同品种根系特点。除迷你2号(MN)在秋冬茬结果有所差外异,两供试品种在不同茬口灌溉水的分配均呈现蒸腾量>渗漏量>蒸发量>土壤储水量的趋势;两供试黄瓜品种在冬春茬的蒸腾量、渗漏量、蒸发量和土壤储水量占灌溉水总量的分配比例分别为38.25%,32.15%,23.10%和6.50%,而秋冬茬则分别为34.35%,34...
关键词:
温室黄瓜 水分分配 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新有 梁宗锁 康绍忠
对高、中、低三个不同供水量下的夏玉米蒸腾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强光照下,供水不足引起WUE明显下降,而在弱光照下,不同供水量的WUE相差不大,灌浆期复水后则差异消失。说明供水不足时WUE由供水量和光照共同决定。这是由于在强光照下不同供水量之间Pn差异很大,Tr无差异,而在弱光照下,Pn无差异,Tr差别明显所致。在强光照下,供水445mm的WUE明显高于供水350mm和280mm的WUE;在弱光照下,上述三个供水量条件下的WUE相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娟 周殿玺 李建民 王璞
大田试验研究了限水灌溉 (于拔节、开花期各灌 750 m3 .hm-2 )条件下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 :在 N0~ 375kg.hm-2范围内 ,随氮肥用量加大 ,小麦产量提高 ,每平方百米施 2 2 5kg纯氮的处理达到最高产量 (6 4 6 6 .5kg.hm-2 ) ,在此基础上增施氮肥产量不再增加 ;氮素生理效率随氮肥量的递增而降低 ;限水灌溉下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集中在开花期以前 ,并且增加氮肥量降低了开花—成熟期的氮素吸收量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分配于营养器官的氮素比例增加 ,其中以叶片占的比例最大 ,而收获指数则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
关键词:
冬小麦 限水灌溉 氮素 吸收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振强 宇振荣 马永良
1997— 2 0 0 1年间 ,研究了微咸水灌溉条件下 ,不同深度原位土壤溶液的电导率及其微咸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表明 :使用微咸水灌溉 ,0~ 80cm土壤溶液的电导率迅速升高 ,2年后较淡水灌溉处理同一深度土层土壤溶液的电导率高约 5~ 10mS·cm-1。在一个生长季节内 ,5 5 0mm的降雨和 2 5 0mm的灌溉水对盐分的最大淋洗深度一般都不超过 15 0cm。灌溉农田中 ,盐渍化最严重层是亚表层 (2 0~ 6 0cm)。当 2 0~ 6 0cm土壤溶液的电导率在 8mS·cm-1以下时 ,对夏玉米的产量无显著影响 ;若电导率长期维持在 10~ 15mS·cm-1...
关键词:
微咸水 灌溉 电导率(EC)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丽丽 樊明寿 郭九峰
为了对玉米的抗旱遗传学研究以及开展抗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有力支撑,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玉米基于RIL6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包含101个位点,覆盖玉米基因组1 395.2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3.81 cM。在灌溉与干旱两种环境下,对该RIL家系的株高、产量进行QTL初级定位,在灌溉条件下,检测到3个控制株高和3个控制产量的QTL,在干旱条件下,检测到5个控制株高和3个控制产量的QTL,两种水分条件下检测出的QTL不同,并找到1个相对稳定的QTL。
关键词:
玉米 干旱 株高 产量 QTL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蓝祖佑
在年降雨量900~1000mm的半湿润易旱地区的滇东北高原红壤土上,降水分布不均是阻碍该区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气象因子,伏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为严重。玉米生产对降水资源的利用不充分,还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可挖。选育和推广高产抗旱的玉米良种是提高玉米降水利用率的基本保证,在最佳节令播种是提高玉米降水利用率的关键措施。施肥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提高作物吸收和运转水份的能力,从而提高降水利用率。补充灌溉能满足作物各个生育阶段对水份的需求,是提高降水利用率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
玉米,雨养旱作农业,降水利用率,滇东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燕 廖允成 强生才 张光鑫
【目的】提高宁夏地区春玉米的灌溉效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方法】依据宁夏地区11个站点1960—2019年的气象资料,确定宁夏地区年际及春玉米生育期不同水文年型的有效降雨量;然后,利用ET0 Calculator软件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并结合作物系数法计算作物需水量,求得宁夏地区年际及不同水文年型下春玉米各生育期的作物需水量、灌溉需水量、耦合度和水分盈亏指数。【结果】1960—2019年间,宁夏地区年有效降雨量波动较大(158.5~424.2 mm),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春玉米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分别为123.9,205.4和334.4 mm。宁夏全区春玉米生育期需水量为482.0~690.7 mm,其中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春玉米需水量有降低趋势,而北部引黄灌区有增大趋势。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春玉米灌溉需水量分别为566.8,413.0和147.6 mm;在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宁夏全区春玉米灌溉需水量分别为448.5,378.9和317.0 mm。南部山区降雨对作物需水量的满足程度最高,耦合度为0.70,是北部引黄灌区的3.89倍。【结论】宁夏南部山区应以集雨技术为基础发展雨养玉米种植;北部引黄灌区和中部干旱带需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其中在北部引黄灌区春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乳熟期需要分别补灌87.2,79.6和275.6 mm,在中部干旱带需要分别补灌65.7,62.4和212.8 mm。
关键词:
春玉米 作物需水量 灌溉需水量 宁夏地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建民 兰霞 王璞 周殿玺 张建华
为探索磷肥对土壤水分亏缺的补偿效应,研究了灌水和施磷对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总耗水量与灌水量成正相关关系,而土壤贮水消耗量与灌水量成负相关关系;施磷能提高作物耗水量,促进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灌水和施磷均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两者相比,灌水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和提高了千粒重,而施磷仅增加了穗数。灌水对经济系数无明显影响,但明显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施磷对经济系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冬小麦增施磷肥对限水灌溉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关键词:
冬小麦 限水灌溉 磷肥 耗水 产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隋丹 苏芳莉 李海福 汪建芳 郭光
芦苇根系生长情况决定芦苇产量及其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根系生长受外界条件制约,为研究造纸废水对芦苇根系的影响,采用辽宁盘锦某造纸厂排污口废水,根据其原始CODCr浓度配置50,175,300mg·L~(-1),分别在芦苇发芽期、展叶期、快速生长期、抽穗期和成熟期5个生长期灌入不同浓度造纸废水,取样冲洗后测定芦苇的根系形态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灌溉下,造纸废水灌溉组芦苇根系的长度、面积、体积、平均直径和根尖数比对照组增加最高值依次为213.45Cm,45.44Cm~2,28.34Cm3,0.55Cm,879个;不同生长期灌溉下,造纸废水灌溉组芦苇的根系形态指标比对照组增加最高值依次为42.2...
关键词:
芦苇 造纸废水 根系形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永红 杨勤 何文铸 柯国华
采用池栽和干旱棚模拟花期干旱胁迫,试验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旱害和正常植株不同时期茎流和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CaC l2、ABA、6-BA、KT-30处理10 d显著抑制植株茎流强度,减少植株失水。还促进干旱影响植株的叶绿素含量(SAPD)、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潜在活性(Fv/Fo)显著提高或者保持相对稳定,减缓干旱对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充分灌溉条件下,植物生长调节剂也使植株茎流强度下降,SAPD、Fv/Fm和Fv/Fo增加,但其作用强度弱于干旱胁迫处理。随着生育进程(处理20 d),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能增强玉米灌浆后期的植株茎流强度,使SPAD、Fv...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英博 周际 陈颖露 姚旭擎 杨晓琳 杜太生
为探究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周年优化灌溉制度的节水潜力,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梳理了1995—2020年有关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周年优化灌溉制度的文献发文量、被引量、高影响力期刊、作者、研究单位、高频词、试验站点,以分析其研究态势,并利用CiteSpace进行了可视化与关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理了该模式中高灌溉需水量作物冬小麦的关键节水技术,包括了工程节水技术(喷灌、滴灌、微喷灌)、生物节水技术(品种选育)与典型农艺节水技术(优化灌溉制度)等,系统分析了各节水技术对冬小麦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周年优化灌溉制度研究的相关发文量在近年来呈明显增加趋势,发展态势良好,但同时缺乏高被引论文。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南农业大学发文数量排在前三位,分别占总发文数的27%、10%和10%,在该领域具有较高的活跃度;2)从高频词来看,该领域主要聚焦于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光合特性、生长特性、模型模拟等。但相关领域也存在问题,如主要作者、一些研究机构间合作不够密切,田间实验站点分布不均匀且缺少长期稳定的定位观测试验等;3)对于高灌溉需水量作物冬小麦的文献计量研究表明,喷灌、滴灌、微喷灌、选用抗旱节水品种等技术,可降低田间耗水量7%~13%、产量不同程度增加2%~1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约5%~28%。优化灌溉制度,减少灌溉次数,且根据不同降水年型保证冬小麦关键生育期的需水,可降低田间耗水9%~25%,产量降低2%~1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约6%~9%。综上,为进一步保证粮食生产与水资源安全,应将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茬作为一个整体来充分考虑周年的水分利用,合理优化周年的灌溉制度,构建整合配套的农艺节水技术体系和灌溉设备与技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广龙 罗远培 杨培岭
1993~199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进行了冬小麦节水灌溉试验。通过对干物质积累、分配动态观测表明:供水较多、供水较早的处理,干物质累积总量及根、冠生长量较大。根量最大值出现在开花期,在此之前,根、冠同步增长并呈正相关;之后,由于根系不断衰亡出现负相关关系。土壤水分不足,分配到根系的干物质比例及根冠比(R/S)增大,拔节期及其之前的土体水量对R/S影响较大,之后的对R/S影响很小。冬小麦在扬花与拔节期对水分条件较为敏感,其中扬花水显得更为重要,应特别注意加强扬花、灌浆期水分管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伟 吴奇 迟道才 杜大鹏 赵勇
微喷灌技术在辽宁南部地区应用较为广泛,但是由于微喷灌水下限对灌水频率和产量影响较大,因而微喷灌水控制下限受到了极大关注。为了探讨不同控制下限微喷灌溉对辽宁南部地区玉米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雨养种植(YY)作为对照,研究了2种不同微喷灌水下限,包括轻度控水灌溉(QK)、重度控水灌溉(ZK),对玉米土壤墒情、耗水规律、生长性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微喷控水灌溉可以有效保持土壤墒情,QK处理土壤平均含水率最高,灌水次数比ZK处理多2次;较YY对照处理,微喷灌溉处理在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势,说明微喷灌溉具有形成玉米高产的物质基础;微喷灌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出苗率24.3%,显著增加产量62.9%,QK产量高达15.62t·hm-2,说明玉米出苗率的提高是增产的重要因素;QK与ZK微喷灌水技术经济效益较对照显著提高0.8和0.57万元·hm-2。从增产、增效等方面综合考虑,微喷灌溉对于玉米苗期补偿效果显著,轻度微喷控水灌溉效益最好,适宜在辽宁南部地区推广。
关键词:
玉米 微喷灌 控水灌溉 节水灌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